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水泵 > 正文

求助,水泵是侧吸好还是底吸好

纯情的棒球
美满的荷花
2022-12-30 21:16:51

求助,水泵是侧吸好还是底吸好

最佳答案
秀丽的大神
怕孤单的诺言
2025-08-29 15:00:07

一般底滤鱼缸一定得用底吸水泵(潜水泵),不能用侧吸水泵(三合一水泵) 上滤鱼缸一般用侧吸水泵,用底吸水泵较少 侧吸水泵较省事,美观,但相对吸力范围较小 底吸水泵吸力范围较大,但比较占空间,较不美观,且容易把鱼吸住。

实际应用

在造船、石油开采、载重机等方面广泛应用。2008年船舶产量达到15000吨,载重吨数量占世界市场的21%,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为了保证船的正常航行或系泊,满足船员和旅客的生活需要,每条船都要配有一定数量的、能起相应作用的船用泵,船用泵是重要的辅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种船舶辅助机械设备中,各种类型和不同用途的船用泵的总数量,约占船舶机械设备总量的20%-30%,船用泵的价格在船舶设备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在总的造价中,船用泵约占船设备费用的4%-8%,一般情况下,一条中型以上船舶的船用泵采购可达1000万元以上。

说到重点用泵市场,不可不说我国已经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中同样需要泵类产品。同时国家还要修建其它的输送天然气管线,在这些工程中也都需要大量的泵类产品。

最新回答
动听的曲奇
爱撒娇的冰淇淋
2025-08-29 15:00:07

草缸不能用底吸水泵的。草缸不适合用底滤50的,草缸用8w -12w的泵就够了。吸水泵BSP-S具备自吸能力的微型水泵,就叫微型自吸水泵很多情况下就简称吸水泵。

水泵的抽水管内是空气的情况下,利用泵工作时形成的负压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低于抽水口的水压上来,再从水泵的排水端排出。

使用注意

有的微型水泵虽然也有自吸能力,但它的最大自吸高度实际是指加了引水后能提起水的高度,和真正意义上的自吸不一样。比如标的自吸吸程为2米,实际只有0.5米而微型自吸水泵BSP27250S就不同。

它的自吸高度5米,不加引水的情况下,就可以将低于泵抽水端5米以下的水吸上来。而且体积很小,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型自吸水泵。

潇洒的棒球
腼腆的犀牛
2025-08-29 15:00:07
有。底吸泵有不衰减的,底吸泵也叫低吸泵,是一种从底部吸水的水泵,原本用于鱼缸抽排底部鱼粪的水泵。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最低水位可以到0.5厘米,只要高于0.5厘米,水泵就能正常吸水;二是大半个身子可以露出水面,不怕干烧。

活力的裙子
顺心的滑板
2025-08-29 15:00:07
有水草泥的鱼缸是能用底吸泵的。

有水草泥的鱼缸使用底吸泵是可以用于给鱼缸进行换水的,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简单的,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对于换水是很好用的。

水草泥可以放出酸性的物质而造成水质的慢慢的酸化,它也可以当基肥来使用,通常水草缸在开缸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底肥来当做基肥。

粗心的纸鹤
轻松的大碗
2025-08-29 15:00:07
五十厘米长的鱼缸,

如果宽和高都差不多五十厘米的话,

那么这样的鱼缸不算怎么小的呀,

现在就用8瓦的底吸泵就是感觉功率小了一点的呀,

所以过滤效果可能是不会怎么好的呀。

伶俐的水壶
俊逸的盼望
2025-08-29 15:00:07
不锈钢本来

就比

铁贵,在相同工况的条件下,不锈钢的泵

如果

不是

偷工减料的情况下,肯定会比

铁制的泵耐用。

使用的时候

如果不按

允许使用的

环境下使用,肯定会影响产品的寿命,或者很快坏。

例如潜水泵,

抽到没水的时候,还没发现,停止,整个泵

暴露在空气当中,没有水接触,会导致泵过热,

然后很快就因为高温

而坏掉,这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情况。

不防水水的

泵,要注意防水,例如

一些

泵的

马达

是不具有

防水功能的,使用时候没固定好,或者下雨

停工,没盖好

防水布,又或者雨中使用时候

没有

给马达

搭建防水设施,这样马达也很容易坏,马达坏了,整个泵就停了。

也要注意

给马达

留足够的

通风

的空间,

通风

不好,也很容易出现高温,

高温也容易坏。。。。。。。。。

细心看

说明书

提到的

注意事项

是不会吃亏的,这样说不定可以省去

很多

不必要的错误而花费的维修费

精明的菠萝
干净的墨镜
2025-08-29 15:00:07
通常在鱼缸的缸体上部设置循环过滤系统,循环过滤系统从缸体中向上抽水经过过滤处理后再循环至缸体内,但是,循环过滤系统的线材直接裸露在鱼缸的上部,影响鱼缸的外观规整度。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3098745a、申请公布日为2013.05.15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鱼缸的过滤循环装置,并具体公开了鱼缸的过滤循环装置包括排出机构、过滤机构和循环机构,排出机构为设置在鱼缸底部的排出口,排出口通过排出管道导入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分离于鱼缸体设置;循环机构为连接循环动力装置的循环管道,循环机构进水口连接于过滤机构出口,出水口则设于鱼缸体上。通过将循环过滤系统设于鱼缸的底部,以使相关的部件和线材得到隐藏,并且,采用下过滤的排污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沉落至缸底的食物残渣和鱼粪。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循环过滤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其中的滤芯容易被杂质堵塞而降低过滤效果,因此,需要定期对滤芯进行更换,现有技术中的鱼缸的过滤循环装置并没有给出更换滤芯的可行方案,如果将这个整个过滤循环装置拆卸下来才能更换滤芯则会造成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以解决缸体底部设置循环过滤系统的鱼缸在更换滤芯时操作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技术方案为:

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包括缸体和设于缸体底部的循环过滤系统,所述缸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和回水口,所述循环过滤系统包括位于缸体底部外侧且接通于排水口与回水口之间的循环管路、串接于循环管路上的过滤器,循环管路的过滤器上游位置设有第一阀门、循环管路的过滤器下游位置设有第二阀门,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和位于过滤器壳体中的滤芯,所述过滤器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循环管路连接的第一管路接口和第二管路接口、以及供所述滤芯装取的取芯口,所述取芯口处可拆安装有密封盖。

有益效果:在循环管路的过滤器的上游位置和下游位置分别设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工作状态时开启两个阀门,水体流经过滤器进行过滤除杂,经过长时间的过滤使用后,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时,关闭两个阀门切断水从缸体向循环过滤系统的流通路径,即可对过滤器进行相应的拆取操作;过滤器壳体上设有取芯口,取芯口处可拆安装有密封盖体,工作状态时通过密封盖体将取芯口密封,使滤芯密封安装在过滤器壳体内部,避免在正常循环过滤时出现漏水的问题;更换滤芯时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密封盖体将滤芯从取芯口取出,无需预先将缸体中的水体外排即可实现快速拆取更换滤芯,简化了实际操作过程。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拆取更换滤芯,确保过滤器的密封性,所述过滤器壳体为筒状壳体,所述滤芯为用于与所述筒状壳体内壁贴合的柱状滤芯,所述取芯口设于过滤器壳体的轴线方向的端部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过滤器的过滤除杂效果,所述筒状壳体为圆筒壳体,所述滤芯为圆柱滤芯。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过滤器与循环管路进行连接操作,所述第一管路接口位于远离取芯口的相对端部位置,所述第二管路接口位于筒状壳体的外侧壁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加快水体的循环流通速度,所述循环管路的位于过滤器的下游侧还串接有循环泵。

进一步的,为了对缸体中的水进行增氧增气,提高水体的含氧量,所述循环管路的位于过滤器的下游侧还设有充氧泵,所述充氧泵与循环管路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水逆流至充氧泵中的单向阀。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鱼缸在使用时的多样化功能,所述循环过滤系统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分别与循环泵、充氧泵控制连接,所述鱼缸具有充氧泵开启、循环泵关闭的节能过滤状态,以及充氧泵和循环泵同时开启的高效过滤状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过滤器的除杂净化效果,所述滤芯为活性炭滤芯,或者pp滤芯。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水体的安全性,所述循环管路的过滤器下游位置还设有用于过滤细菌的反渗透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具体实施例1中鱼缸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具体实施例1中过滤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具体实施例1中缸体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中:1-缸体、10-排水口、11-回水口、2-循环管路、20-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单向阀、3-过滤器、30-圆筒壳体、31-密封盖体、32-圆柱滤芯、33-第一管路接口、34-第二管路接口、4-循环泵、5-充氧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包括缸体1和设于缸体1底部的循环过滤系统,缸体1在上、循环过滤系统在下,既保证了循环过滤系统与缸体1的整体分离,又通过将循环过滤系统布置于缸体1底部达到隐藏布置的效果,避免因相关器件和线材裸露造成鱼缸的整体外观不规整的问题。如图3所示,缸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0和回水口11,排水口10和回水口11相对间隔布置,缸体1中的水从排水口10向下进入循环过滤系统经过滤后经回水口11返流至缸体1中,在缸体1中形成了自回水口11到排水口10的内部水流,实现了缸体1内部的水连续流动,达到接近活水养殖的目的。

循环过滤系统包括循环管路2、串接于循环管路2上的过滤器3、设于循环管路2的过滤器3上游位置的第一阀门20和设于循环管路2的过滤器3下游位置的第二阀门21,循环管路2设于缸体1的底部外侧位置,且循环管路2接通在排水口10与回水口11之间。在过滤器3的上游、下游位置分别设置第一阀门20和第二阀门21,如果需要更换过滤器3中的滤芯时,可将第一阀门20和第二阀门21关闭,切断水从缸体1向循环过滤系统的流通路径,即可对过滤器3进行相应的拆取操作,避免了因底部布置循环过滤系统,而需预先将缸体1中的水排净才能进行拆取过滤器3中滤芯的操作,降低了拆取更换滤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方便性。在本实施例中,滤芯为活性炭滤芯,通过活性炭材料内部密集的小孔对水中的细微杂质进行吸附,且活性炭本身无污染成分,不会对水中的生物造成任何危害。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过滤除杂效果,滤芯还可为pp滤芯,pp滤芯可对不同粒径的杂质均起到有效的吸附作用。

如图2所示,过滤器3包括圆筒壳体30、设于圆筒壳体30中的圆柱滤芯32,在本实施例中,圆筒壳体30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取芯口和第一管路接口33,第一管路接口33位于远离取芯口的相对端部位置,第一管路接口33为用于与循环管路2的对应内螺纹管口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接口。在圆筒壳体30的靠近取芯口的外侧壁上可设有第二管路接口34,第二管路接口34的开口沿圆筒壳体30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管路接口34为用于循环管路2的对应外螺纹管口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接口,通过第一管路接口33和第二管路接口34将过滤器3整体串接于循环管路2上。

过滤器3中的圆柱滤芯32的外径与圆筒壳体30的内径相配合,确保进入过滤器3内部的水能够完全经过圆柱滤芯32的过滤作用,达到了对流经过滤器3的水除杂净化的目的。取芯口处螺纹安装有密封盖体31,通过旋拧密封盖体31可打开或者封闭取芯口,旋拧下密封盖体31能够沿轴线方向将圆柱滤芯32从取芯口取出,更换圆柱滤芯32后将新的圆柱滤芯32沿轴线方向插入圆筒壳体30中,最后将密封盖体31旋紧以密封取芯口,避免在正常循环过滤时出现漏水的问题。

在循环管路2的位于过滤器3的下游侧还串接有循环泵4,通过循环泵4对循环管路2中的水提供流通动力,加快水体的循环流通速度。在循环管路2的位于过滤器3的下游侧还设有充氧泵5,充氧泵5的充气口与循环管路2之间连接有充气管路,介于充氧泵5与循环管路2之间的充气管路上设有单向阀22,单向阀22单向导通空气由充气口进入循环管路2中、截止水从循环管路2逆流至充氧泵5中,充氧泵5向缸体1中充入空气,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改善了缸体1内生物的生长环境。

循环过滤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鱼缸1的外侧底部位置的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通过导线分别与循环泵4、充氧泵5控制连接,控制电路板能够分别控制循环泵4和充氧泵5开启或关闭,提高了鱼缸在使用时的多样化功能。当控制电路控制循环泵4开启、充氧泵5关闭时,整个鱼缸处于普通循环过滤状态,并未对缸体1中的水体进行增氧增气;当控制电路板控制充氧泵5和循环泵4同时开启时,充氧泵4向水体中增氧增气,循环泵4驱动整个循环管路2以及缸体1中的水体进行高效、快速的循环流动,此时整个鱼缸处于高效过滤状态。

当控制电路板控制充氧泵5开启、循环泵4关闭时,整个鱼缸处于节能过滤状态,凭借充氧泵5向循环管路2中充入空气,空气在水体中以气泡形式存在,气泡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并驱动水体向上运动,循环管路2中的部分水体流动,从而带动整个循环管路2以及缸体1中的水体进行有效循环流动,仅靠充氧泵5实现了增氧和驱动水体循环过滤的双重效果,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为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圆筒壳体可替换成棱柱形筒状壳体,相应的,滤芯为与棱柱形筒状壳体的内壁贴合配合的棱柱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为了简化过滤器的结构,第一管路接口和第二管路接口可分别设于圆筒壳体的外侧壁上,且第一管路接口和第二管路接口的开口分别朝圆筒壳体的径向方向,而圆筒壳体的轴线方向的一端封堵,另一端开设有取芯口,密封盖体螺纹安装在取芯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循环过滤式鱼缸的具体实施例4,与具体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为了提高水体的安全性,循环管路的过滤器下游位置还设有用于过滤细菌的反渗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