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水泵并联使用流量
流量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流过横截面积的体积,即公式:Q=V*S,V为流速,S为横截面积。
相同的水泵并联使用流量大。因为泵功率一定,出口的压力和流速也一定,并联的情况就等于增大截面一倍,故流量增大一倍;而串联的情况下,截面积不变,流量也不变。
相同的水泵并联、串联使用压力相等,这取决于泵本身的功率。
并联流量增加了,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虽然在同样扬程下,总流量等于各台流量的总和,但是4台水泵是并联在同一根管道上的,并联运行时的管道流量增大了,管道的阻力也增大了,4台水泵与管道联合工作的工作点的向流量增大,扬程增加的方向移动,所对应的扬程已不是单台水泵工作时的扬程了,而是比原先扬程增大了,其总流量就不是原先单泵工作时的4倍了。具体流量要根据4台水泵并联的特性曲线与管道的阻力特性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但可以肯定总流量比1台单独工作时的大,比4台单独工作时的流量总和小。
参考下面资料:
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变化,同型号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变化
相同型号的水泵并联运行,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
因为两台泵从同一水池吸水送往同一高地水池,即静扬程Hst相同,并且从吸水口A、B两点至并联节点O点的管路完全相同,因此,AO、BO管段的水头损失相同,因此,两台水泵的扬程相同。AO、BO两管段通过的流量均为Q1+2/2,OG管段通过的总流量为两台泵的流量之和。所以,两台泵在并联运行时总流量等于两台离心泵流量之和,总扬程等于各水泵扬程。按照横加法原则,将单台水泵同一扬程下的流量扩大两倍即可得到两台泵并联工作的(Q-H)1+2曲线。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两台水泵的静扬程相同,管路中的水头损失也相同,即并联之后两台水泵的扬程相等,且等于总扬程。
单泵工作时的轴功率大于并联工作时各单泵的轴功率。因此,在选配电动机时,要根据单泵单独工作的轴功率来配套。另外,两台泵并联工作时的总流量并不等于单台泵单独工作时流量的两倍,这种现象在多台泵并联时,就很明显。
多台同型号水泵并联工作的特性曲线同样可以用横加法求得,每增加一台水泵所增加的水量并不相同,水泵并联越多,增加的水量就越少。
以一台泵工作流量为100,当两台水泵并联的流量为190,比单泵工作时增加了90,三台泵并联的总流量为251,比两台泵并联时增加了61,四台泵并联的总流量为284,比三台泵并联增加了33,无台泵并联的总流量为300,仅比四台泵并联增加了16.由此可见,当水泵并联台数4-5台以上时,增加的流量很小,已经没有意义了。每台水泵的工况点,随着并联水泵台数的增多,而向扬程高的一侧移动。台数过多就可能使工况点移出高效段范围。所以,是否通过增加并联工作的水泵台数来增加水量,要通过工况分析和计算决定,不能简单地理解增加水泵台数就能成倍增加水量。尤其是改扩建工程,更要认真分析计算水泵并联工况,才能确定。
1、两台泵并联使用,用的是一根水管,流量不会改变。
2、两台泵并联使用,用的是两根一样的水管,流量增大一倍。
一般是不建议并联使用的,想用也一定要计算好出水量和泵的功率,各个方面匹配合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原来有一个泵,原来的管网也不变,加了一个泵,结果是扬程、流量都增加,效率也变了,扬程、流量增加多少,取决于管网特性,如管网特性很陡,增加不大。其实也是两泵实际流量相加、实际扬程相等,问题是扬程、流量的工况点已经变了。
如果是新设计的,根据所需流量计算所需扬程,按扬程、流量的一半选择泵,即两泵流量相加、扬程相等。
水泵开动前,先将泵和进水管灌满水,水泵运转后,在叶轮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流道里的水被甩向四周,压入蜗壳,叶轮入口形成真空,水池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力下沿吸水管被吸入补充了这个空间。
继而吸入的水又被叶轮甩出经蜗壳而进入出水管。由此可见,若离心泵叶轮不断旋转,则可连续吸水、压水,水便可源源不断地从低处扬到高处或远方。
扩展资料轴流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轴流泵的工作原理
轴流泵与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不同,它主要是利用叶轮的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推力提水。轴流泵叶片旋转时对水所产生的升力,可把水从下方推到上方。
轴流泵的叶片一般浸没在被吸水源的水池中。由于叶轮高速旋转,在叶片产生的升力作用下,连续不断的将水向上推压,使水沿出水管流出。叶轮不断的旋转,水也就被连续压送到高处。
2、轴流泵的一般特点
(1)水在轴流泵的流经方向是沿叶轮的轴向吸入、轴向流出,因此称轴流泵。
(2)扬程低(1~13米)、流量大、效益高,适于平原、湖区、河区排灌。
(3)起动前不需灌水,操作简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并联运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泵
原则上并联流量小于400方 ,但是管网阻力较小时候也有可能超过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