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的叶片的正确转法,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从哪个方面去判断?
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叶轮叶片从内向外有弧度的,由外弧向内延伸的方向就是离心泵的旋转方向。至于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要根据设计情况和使用情况。如双吸泵就很可能因进出口不同需要调整调整叶轮改变旋转方向。
太详细的就不说了,因泵种类不同也会有差别。
叶片泵叶片安装有反正面
简单地说,叶片是弧形的,凸出面所对应的方向是泵的旋转方向。
单作用叶片泵,相对于旋转方向叶片后倾一定角度(一般24度)以利于叶片在惯性力作用下伸出;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前倾一定角度(一般10~14度)以使压力角减小并减小侧向力。同时叶片倾角并非完全必须,实际情况还要看样本说明。
叶片泵设置13°的安装倾角使压力角减小,叶片在转子槽内运动时的摩擦阻力降低、磨损减轻,消除了叶片卡住或折断现象。
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
叶片泵从结构上可分为车辆叶片泵、变量叶片泵和定量叶片泵、双级叶片泵以及双联叶片泵多种。安装方式基本为法兰安装式,而榆次液压件厂生产的叶片泵有脚架式的〔在订货时应注明)。
② 叶片泵用安装体与电动机连接叶片泵与电动机(发动机)连接驱动时,要采用"安装体"结构,如图1-8所示,其一端法兰与叶片泵的法兰连接,用4个(有的泵用2个)内六角螺钉紧固牢, 另一大端与V系列电动机B5或B35型的端法兰连接牢固,采用这种安装形式可使其两轴的同轴度不存在误差,其转动时也无噪声,是延长泵的使用寿命的理想途径。
叶片泵的输人轴不能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因此安装联轴器时,不准用铁捶敲打装配,联轴器内孔采用二级间隙配合为宜,在键槽180°方向钻一个M6-M10mm的螺纹孔,用螵钉止住防止窜动。
采用脚架式叶片泵时,严禁用带轮或链轮直接传动,亦要用联轴器与驱动机轴连接,两个轴的同轴度误差应控制在0.05-0.1mm以内,角度误差不大于0.5°,两轴间应留有3mm 距离。
③ 叶片泵的安装位置叶片泵应安装在油面以下,并应靠近油箱,在吸油侧安装一个
过滤精度为50~80μm迅的线隙式滤油器。由于条件所限,叶片泵必须安装在油面以上时,其吸油高度应距最低油位,不大于500mm。这种安装方法,对吸油连接管路接头,必须注意密封良好,若密封不良时,极易造成叶片泵吸人少许空气,而掺杂有气泡的破裂声,严重时油箱内有气泡。
滤油器规格如下:
叶片泵的吸油滤油器,应采用泵流量的两倍以上,允许吸人真空度不大于0.013Mpa。在系统中的回油管路上,应设置过滤精度不大于20~30μm的回油滤油器,当新安装的系统工作10~20h后,可将回油滤油器拆开,取出滤芯,其内部有氧化皮、电焊渣、铁屑、砂粒和橡胶碎块等杂质,这些杂物是安装系统时未清理净的或液压件内部存留的,经压力的振动和流体的冲击而集中在回油滤油器内,若无回油滤油器时,则全部集中在油箱下部。
因为带倾角的叶片泵不允许反转,并须保证叶片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对应。
叶片在工作过程中,受离心力和叶片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使叶片和定子紧密接触。
当叶片转至压油区时,定子内表面迫使叶片推向转子中心,它的工作情况和凸轮相似,叶片与定子内表面接触有一压力角,且大小是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与叶片径向速度变化规律相同-即从零逐渐增加到最大,又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因而在双作用叶片泵中,将叶片顺着转子回转方向前倾一定角度,使压力角减小,从而可以减小侧向力,保证叶片在槽中移动灵活,并可减少磨损。当叶片有安放角时,叶片泵就不允许反转。
叶片泵的转向标在泵体上,其转子装入泵体时时,配油口位置应进行确认,即配油盘与壳体之间应有固定关系,一般用配油盘的上销和泵体上的孔进行配合定位,这样就实现了泵体油口、配油盘油口、定子工作区段三者的配合。
扩展资料
叶片泵的主要优点:
1、输出流量比齿轮泵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
2、工作压力较高,容积效率也较高。
3、单作用叶片泵易于实现流量调节,双作用叶片泵则因转子所受径向液压力平衡,使用寿命长。
4、结构紧凑,轮廓尺寸小而流量较大。
叶片泵的主要缺点:
1、自吸性能较齿轮泵差,对吸油条件要求较严,其转速范围必须在500~1500r/min范围内。
2、对油液污染较敏感,叶片容易被油液中杂质咬死,工作可靠性较差。
3、结构较复杂,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叶片泵主要用于机床控制,特别是双作用叶片泵因流量脉动很小,因此在精密机床中得到广泛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片泵
叶轮吸入口的倾斜角度是为了导流
叶片分为前弯式、后弯式和径向叶轮三种
前弯式适用于大扬程、小流量
后弯式适用于小扬程、大流量
径向叶轮适用于高温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