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水泵吸水管路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水泵吸水井、进水流道及安装高度等应根据泵型、机组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使用条件和维修要求,吸水井宜采用分格。
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设有3台或3台以上的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
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水泵运行的要求。
吸水井布置应满足井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流,且便于施工及维护。大型混流泵、轴流泵宜采用正向进水,前池扩散角不宜大于40°。
水泵安装高度应满足不同工况下必需气蚀余量的要求。
湿式安装的潜水泵最低水位应满足电机干运转的要求。干式安装的潜水泵必须配备电机降温装置。
武汉格林环保公司还不错,你可以了解一下。
我这里有一个一般原则文档,发给你看看:
泵吸水管和出水管的布置与设计
(1)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的吸水管直接从吸水井或清水池中吸水。如几台水泵采用合并吸水管时,应使合并部分处于自灌状态,同时吸水管数目不得少于两条,在联通管上应装阀门,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满足泵房设计水量的要求。
(2)吸水管路应尽可能短、减少配件,一般采用钢管或铸铁管,并应注意避免接口漏气。
(3)吸水管应有沿水流方向连续上升的坡度i,一般大于等于0.005,并应防止由于工允许误差和泵房管道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吸水管的倒坡,必要时采用较大的上升坡度。为了避免产生气囊,应使沿吸水管线的最高点在水泵吸入El的顶端。吸水管的断面一般应大于水泵吸入口的断面,吸水管路上的变径管可采用偏心渐缩管(即偏心大小头),保持渐缩管的上边水平。
(4)如水泵位于最高检修水位以上,吸水管可不装阀门;反之吸水管上应安装阀门,以便水泵检修。阀门一般采用手动。
(5)泵站内吸水管一般没有联络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必须减少水泵吸水管的条数,而设置联络管时,则在联络管上应设置必要数量的闸阀,以保证泵站的正常工作。但是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因为,在水泵为吸人式工作时,管路上设置的闸阀越多,出事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它只适用于吸水管路很长而又不能设吸水井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供水,输水干管通常设置两条(在给水系统中有较大容积的高地水池时,也可只设一条),而泵站内水泵台数常在2~3台以上。为此,就必须考虑到当一条输水干管发生故障需要修复或工作水泵发生故障改用备用水泵送水时均能将水送往用户。
(6)吸水管的设计流速建议采用以下数值:
①管径小于250mm时,为1.O~1.2m/s;
②管径在250~1000mm时,为1.2~1.6m/s;
③管径大于1000mm时,为1.5~2.Om/s。
在吸水管路不长且地形吸水高度不很大时,可采用比上述数值大些的流速,如1.6~2.0m/s;例如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时,则吸水管中流速可适当放大。
(7)为了避免水泵吸入空气,吸水管进口在最低水位下的淹没深度五应不小于0.5~1.0m,如图6—30所示。若淹没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在管子末端装置水平隔板。
(8)吸水管的直径为d,为了避免水泵吸入井底沉渣,并使水泵工作时有良好的水力条件,应遵循以下规定。
①吸水管上喇叭口的直径一般可采用D=(1.3~1.5)d;
②吸水喇叭口边缘与井壁的净距不小于(0.75~1.0)D;
③在同一井中安装有几根吸水管时,吸水喇叭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2.0)D。
2.压水管的布置
送水泵站的安全要求较高,在布置压水管路时,必须满足:
(1)能使任何一台水泵及闸阀停用检修而不影响其他水泵的工作。
(2)每台水泵能输水至任何一条输水管。
压水管的布置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出水管上应设闸阀、止回阀和压力表,并宜设置防水锤装置,防水锤装置可选用气囊式水锤消除器或缓闭与速闭止回阀等。当直径D大于等于300mm时,大都采用电动或液压传动阀门。止回阀通常装于水泵与压水闸阀之间。如果水锤现象不严重,且为地面式泵站时,可将止回阀放在压水闸阀的后面,或者将止回阀装设于泵站外特设的切换井中。
(2)出水管一般采用钢管、焊接接口,但为便于安装和检修,在适当地点可设法兰接口。
(3)为了安装上方便和避免管路上的应力(如由于自重、受温度变化或水锤作用所产生的应力)传至水泵,一般应在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上需设置伸缩节或可曲挠的橡胶
接头。
(4)为了承受管路中内压力所造成的推力,在一定的部位上(各弯头处)应设置专门的支墩或拉杆。
(5)压水管的设计流速建议采用以下数值:
①管径小于250mm时,为1.5~2.Om/s;
②管径在250~1000mm时,为2.0~2.5m/s;
③管径大于1000mm时,为2.0~3.0m/s。
水泵出水联络管和出水总管一般宜在泵房内布置,联络管上闸阀布置应满足任何一台水泵和闸阀检修仍能保证泵房能正常出水。
送水泵站通常在站外输水管路上设一检修闸阀,或每台水泵均加设一检修闸阀,即每台泵出口设有两个闸阀。这种闸阀经常是开启状态的,只有当修理水泵或水管上的闸阀时才关闭。这样布置,可大大地减少压水总联络管上的大闸阀个数,因而是较安全又经济的办法。
检修闸阀和联络管路上的闸阀,因使用机会很少,不易损坏,一般不再考虑修理时的备用问题。.
压水管路及管路上闸阀布置方式的不同,对泵站的节能效果与供水安全性均有紧密联系。如图6—31所示的三台泵(一用一备)、两条输水管的两种不同方式布置中可节省两个90度弯头的配件,并且泵l、’泵Ⅱ作为经常工作泵,水头损失甚小,与图6—31(b)布置相比较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上述这种情况,如果必须保证有两台泵向一条输水管送水时,则应在联络母管上要增设两个双闸阀,如图6-32(b)所示。为了缩小泵房的跨度,可将闸阀1装在联络母管的延长线E。
四台水泵向两条总压水管供水的布置图,其中一台为备用泵。这时闸阀之一要修理时,泵站还有两台水泵及一条压水总管可供水,水量下降不多。假设只装一个闸阀,则当修理它时,整个泵站将停止工作。
较大直径的转换阀门、止回阀及横跨管等宜设在泵房外的阀门室(井)内。对于较深的地下式泵房,为避免止回阀等裂管事故和减小泵房布置面积,将联络管置于墙外的管廊中或将联络管设在站外,而把联络管上的闸阀置于闸阀井中,如图6—34所示。
3.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敷设
管路及其附件的布置和敷设应当保证使用和修理上的便利。一般要求如下。
(1)敷设互相平行的管路,其净距不应小于0.8m,以便维修人员能无阻地拆装接头和配件.
(2)为了承受管路中压力所造成的推力,应在必要的地方(如弯头、三通处)装置支墩、拉杆等,不允许让这些推力传给水泵。
(3)尽可能将进、出水阀门分别布置在一条轴线上。
(4)管道穿越地下隔膜泵房钢筋混凝土墙壁及水池池壁时,应设置穿墙套管或墙管。墙管为铸铁特殊配件,安装时管道直接与墙管连接。穿墙套管为铸铁特殊配件,亦可采用钢管制作。管道安装后,管道与套管间用止水材料封填。
(5)埋深较大的地下式泵房,进、出水管道一般沿地面敷设,地面式泵房或埋深较浅的泵房,宜采用管槽内敷设管道。管槽必须具有坡度、自流排出积水;或排入泵房内集水坑,由排水泵排出。
当泵房的进、出水管为直线布置时,拆装水泵和阀门较为困难,常设置具有伸缩或柔性的特殊配件、伸缩器,以方便拆装,需要时还可补偿蝶阀开启时阀瓣伸出长度。
当水管敷设在泵站地板上时,应修建跨过管道并能走近机组和闸阀的跨桥或通行平台,以便操作与通行。
泵站内管道一般不宜架空安装。但地下深度较大的泵房,为了与室外管路连接,有时需要架空管道。管道架空安装不应阻碍通行及架设在电气设备的上方,以免管道漏水或凝露时影响下面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管道可采用悬挂或沿墙壁的支柱安装,管底距地面不应小于2.0m。
当管道敷设在管槽(又称管沟)中,管槽上应有活动盖板,一般采用钢板或铸铁板,也可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管槽的宽度和深度应便于人员下到管槽进行安装检修。一般,管顶至盖板底的距离应根据水管埋设深度决定,并不小于l50mm。沟壁与水管外壁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管槽的宽度和深度还需按照管道上阀门的设置情况,而适当放大。沟底应有向集水坑或排水口倾斜的坡度。
地下式水泵站所在地地下水位较高时,不宜采用能通行的管沟或地下室,否则会大大增加泵站的造价。
吸、压水管在引出泵房之后,必须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并应有必要的防腐防震措施。如管道位于泵站施工工作坑范围内,则管道底部应做基础处理,以免回填土发生过大的沉陷。
2、为了使其自吸泵吸水管不会出现积气的现象发生,自吸泵吸水管道的要求弯头数量越少越好,最多一个弯头为宜,吸水面到泵进口应该采用斜坡向上的方式布置从而避免了积气的现象发生。
3、自吸泵吸水管道不宜加大和缩小,自吸泵吸水管道加大之后管道里面的会有大量的气体不容易排净,自吸泵自吸排气时间过长之后泵体里面的水会变热泵体发烫,会导致自吸泵吸不上来液体,自吸泵吸水管道缩小之后,由于出口比进口大而排出的流量大吸入的流量小导致进口流量跟不上出口流量所以也会出现故障。
4、自吸泵吸水管道的要求还有自吸泵吸水管道不能插入水池的深度太浅,由于太浅水面的水处于流动状态水里面会含有部分空气,这样也会导致自吸泵吸不上来水的现象。
5、如果自吸泵吸水管道要有一根管道变成2根管道,应该特别注意2根管道的损耗比较大,应该依据管道的最大流速选择对应的自吸泵吸水管道。
1 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 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
3 一组消防水泵应设不少于两条的输水干管与消防给水环状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输水管检修
时,其余输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1 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 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
3 一组消防水泵应设不少于两条的输水干管与消防给水环状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输水管检修
时,其余输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4 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 200mm;
4 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 200mm;
5 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上应设置明杆闸阀或带自锁装置的蝶阀,但当设置暗杆阀门时应设有开启刻度和标志;当管径超过 DN300 时,宜设置电动阀门;
6 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明杆闸阀;当采用蝶阀时,应带有自锁装置;当管径大于
DN300 时,宜设置电动阀门;
7 消防水泵吸水管的直径小于 DN250 时,其流速宜为 1.0m/s~1.2m/s;直径大于 DN250 时,宜为1.2m/s~1.6m/s;
8 消防水泵出水管的直径小于 DN250 时,其流速宜为 1.5m/s~2.0m/s;直径大于 DN250 时,宜为2.0m/s~2.5m/s;
9 吸水井的布置应满足井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漩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施工;
10 消防水泵的吸水管、出水管道穿越外墙时,应采用防水套管;当穿越墙体和楼板时,应符合本规范第 12.3.19 条第 5 款的要求;
11 消防水泵的吸水管穿越消防水池时,应采用柔性套管;采用刚性防水套管时应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柔性接头,且管径不应大于 DN150。
消防水泵吸水应符合下列规定:消防水泵应采取自灌式吸水;消防水泵从市政管网直接抽水时,应在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消防水泵应采取自灌式吸水。
消防水泵从市政管网直接抽水时,应在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
当吸水口处无吸水井时,吸水口处应设置旋流防止器。1.13 离心式消防水泵吸水管、出水管和阀门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一组消防水泵应设不少于两条的输水干管与消防给水环状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输水管检修时,其余输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 200mm;
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 200mm。
为了避免管道、阀门的重量及管道热应力所产生的力和力矩超过泵进出口的最大允许外载荷,在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上须设置管架。泵管口允许最大载荷应由水泵制造厂提供。
垂直进口或垂直出口的泵,为了减少对泵管口的作用力,管口上方管线须设管架,其平面位置要尽量靠近管口,可以利用管廊纵梁支吊管线,所以常把泵布置在管廊下。
一、吸水管:
1、一组消防水泵 吸水管不少于两条,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 其余 满足设计流量(同样,输水管也是如此要求)
2、吸水管的布置 避免气囊
3、吸水口的淹没深度 在最低水位运行的安全要求
4、吸水管的喇叭口 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 不应小于600mm 采用旋流防止器时 淹没深度不小于200mm
5、吸水管路 安装 明杆闸阀或带自锁装置的蝶阀
如果使用 暗杆阀门 开启刻度的标志 管径超过DN300时 电动阀门
二、出水管:
6、出水管 止回阀 明杆闸阀 如果使用蝶阀 自锁装置 如果管径大于DN300 使用电动阀门
7、流速:吸水管直径<DN250 流速宜1.0-1.2m/s,另1.2-1.6m/s
8、流速:出水管直径<DN250 流速宜1.5-2.0m/s,另2.0-2.5m/s
9、吸水井布置:井内水流通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旋窝
10、给水管穿过墙体 套管 套管长度≮墙体或高出50mm 密封间隙材料 不然材料堵塞 管道的接口 不在管道内
11、吸水管 穿越消防水池 采用柔性套管 如果采用刚性套管 安装柔性接头 且管径≤DN150
12、两管 安装压力表 出水管 量程 2倍设计工作压力 ≥1.6MPa
吸水管 安装 真空表 压力表 或真空压力表 大于等于0.70MPa 最大量程宜-0.10MPa
压力表直径≥100mm ≥6mm的管道 消防水泵 进出口管连接 且安装关断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