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污水泵怎么安装才正确?
自吸污水泵一般采用耐酸腐蚀的工程塑料自吸泵,因为废气处理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化学酸性液体参与,因此采用自吸污水泵更好,那么需要怎么安装或者,安装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开机前注意事项
1、自吸泵安装完毕后,从自吸泵灌水口灌满所输送的介质,作第一次引流之用,以后使用不必引流。然后拧紧灌水螺丝拼帽。防止漏气而影响自吸泵的自吸功能。自吸泵的进水管道必须安装滤网,防止超标颗粒吸入而损坏水泵和影响自吸功能。自吸泵输送浓硫酸时禁止用水引流,防止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
2、启动前必须检查水泵轴是否灵活,用点动方式检查运转方向是否与转向标记一致。不可将吸出液管道的重量支承在水泵出液口法兰上,而应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架用户自备)。管道连接部位必须紧密、不漏气,否则影响自吸功能、流量、扬程。排注有结晶和沉淀物质的液体时,如一段时间内停泵不用,应从“放水口”排出自吸泵腔内的液体,防止结晶和沉淀物滞留泵腔内,使二次启动时造成损坏。再次使用时重新灌水。如周期性几天只排液一次,美宝建议每隔24小时运行20分钟,以利减轻结晶和沉淀程度。
3、如长时间停泵再用,启动前,请从灌水口或者进水口检查引流液是否充足,如不足请补足后才能启动运行。输液时,流量、扬程(压力)、吸程三项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选定型号所规定的范围内。否则,将导致电机超电流波动而影响正常运行。如在低于地面的容池和容器中使用,请在自吸泵有效吸程范围内使用。
4、如将水泵置于液面以下的环境中使用,建议选用其他类型的水泵比如离心泵产品。如给高位槽或水塔供液时,出口管道上必须安装止回阀,防止停泵后出口管道的水倒流,导致叶轮反转而叶轮松脱。排注产生气泡、比重大、扬程高和出液管路系统水柱静止压力大的介质时,为了加快排气速度,缩短自吸时间,出口管道上需要安装自动排气阀排除管道里面的气体和回流阀降低管道压力。
5、如在利用池水的消防系统中使用时,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出水时间,且配进口管时不宜扩径,因进液管流速已控制在国家规范的指标内,扩径会直接影响出液时间。替代管道在离心泵和封闭式循环系统中使用时,进水管压力过大需要安装减压阀或者其他方式降低进口压力。无密封自吸泵的引流口”、“放空口”、“自吸排气装置”、“户外罩”、“热源进出口”均与安装尺寸和系统连接无关。“自吸排气装置”只在垂直扬程高且出液管路系统水柱静止压力大的情况下启用,一般工艺环境则不需启用。自吸泵是采用气分离产生真空自吸原理。如设计使用在“对出液速度有绝对要求的环境中”,安装时不可扩大水泵的吸液管直径,否则将影响吸液速度(无“绝对速度要求”的环境除外)。
提高泵使用效率的注意点
1、安装泵浦时应选择坚固之水平地面,并保持平稳,泵浦出入口加装反而,以便维修。尽量避免将机器装设于户外。若必须安装于户外时,应覆盖保护罩。若泵浦配备有电子控制器时,则须加以保护。
2、PVC材质之泵浦应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以防止材质脆化。配管前应先考虑使用之化学液体、温度条件及输送扬程,选择不同之管件材料,符合实际之要求。例如:温度60℃以上,应选择PP管件安装。
3、进行配管时应注意管内不可残留任何杂质或碎屑,必要时应以清水加以清洗管路。法兰接合处应衬以垫片,并确保锁紧以防止空气吸入泵浦内。
4、配管时使用金属材料时,须在泵浦出入口管路加装防震接头,避免出入口法兰震破。泵浦输送液体超过一定高度时,须在出口加装逆止阀防止回压造成泵浦受损。
5、安全排放阀应装在泵浦出口与第一道开关阀之间,并尽可能装上压力表以监测管内压力。为避免泵浦吸入杂物,或虹吸作用,请加装底阀(逆止凡尔)。
6、逆止阀应尽量安装在泵浦出入口附近,安装压力表或安全排放阀时应尽量使用T型接头。配管时应注意管线不可用力扭曲,安装完后再检查泵浦是否有因安装时用力过猛或不正确的安装动作而扭曲变形。
7、使用于危险之化学液体,应将泵浦覆上保护罩以防万一。泵浦马达要启动前,须加满液体,检查出入口反而是否打开,并请勿空转。安装完成后应再确认管路是否牢固,避免液体温度造成变形或震动破损。
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
1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10^5帕斯卡,就是10.13米水柱高度的压强。
再好的自吸泵,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米上部的管子里是真空。
所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
1个标准大气压只能支持10.13米高水柱。
P=ρgh(ρ液体密度,h液体高度,g≈10牛顿/千克)
101300=1000×10×h,解得h=10.13(米)
扩展资料:
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9m水柱。1标准大气压=101325 N/m²。(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根据压强公式科学家们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10^5Pa。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千克/m³,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牛/千克。于是可得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银=ρ水银gh=13.595×10^3千克/m³×9.80672牛/千克×0.76米=1.01325×10^5帕。
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大气压
2.清洗离心泵是一种高压泵,流量低,它的年限是四到五年,泵组件随着汽蚀的影响更大,里边的橡胶密封圈随着压力的下降都要更换,硬塑料打子的寿命为三个月—五个月,连杆轴为一年,电机为五年。
3.多级离心泵流量有小到大,多型号的一种水泵,扬程从20多米—300多米,电机从1.1
千瓦到160千瓦,多级泵的寿命为5—8年,主要易损件是梅花垫和机械密封,梅花垫损坏可以看见的,机械密封磨损会出水,另外部分多级离心泵是用盘根填料密封,可以用螺丝帽控制出水量,密封每一分钟6滴水为佳。
泵的吸上高度是因为离心力形成真空把水吸上来的,其实就是形成真空后大气压把水压上来的,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压上10.13米的水柱,要吸上30米那么大气压有三个标准大气压那么高,这是不可能达到的。
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1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10^5帕斯卡,就是10.13米水柱高度的压强,再好的自吸泵,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米上部的管子里是真空,所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
扩展资料:
自吸泵的结构类型很多,其中熔盐、自吸泵泵、 真空泵、液下泵、 计量泵、齿轮泵、 耐腐蚀泵、 耐酸泵、 消防泵向旋转方向流动。然后与右回水孔流来的水汇合,顺着蜗壳流动。由于液体在蜗壳内不断冲击叶栅,不断被叶轮击碎,就同空气强烈搅拌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并不断地流动致使气水不能分离,混合物在蜗壳出口被隔舌剥离,沿短管进入分离室。
在分离室内空气被分离出来,由出口管排掉,而水仍经左右回水孔流向叶轮外缘,并与吸入管空气相混合。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尽,使水进入泵内,完成自吸过程。 排污泵自吸泵油泵隔膜泵 螺杆泵齿轮油泵泵相同,其区别只是回水不流向叶轮外缘,而流向叶轮入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大气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吸泵
泵的安装应符合该泵的说明书要求、《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及《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31-1998)进行。
2、若要正确的安装止回阀的话,那么止回阀的安装高度、水流的进出口方向等都必须要符合相关的安装规范,而内部介质的流动方向则应该和止回阀上所标注的箭头方向一样,至于连接位置则一定要紧密牢固。
3、安装止回阀的时候,应该先详细观察一下止回阀的两端,再把止回阀的进水端口找出来,然后把止回阀的进水端口和水管的出水端口连接在一起,当水流从止回阀的进水端口流入的时候,止回阀就会开始运行。
4、水泵止回阀应按所标的箭头方向安装在水泵的出水口上,防止停机时水回流冲击叶片,使叶片损坏。使用限流止回阀正确安装也非常重要,首先安装方式建议是水平安装,这样可以保证性能稳定。在限流止回阀上表示1/2管道接口是必须安装在水泵入口的地方。方向一定不要安装反向,还有安装时候,连接的法兰和阀门法兰必须符合要求,而且还必须安装上密封垫等。
第1条 本篇适用于各章所列的泵的安装。
第2条 本篇是泵安装工程的专业技术规定,安装工程的通用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一册《通用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3条 本篇未包括的或有特殊要求的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4条 泵就位前应作下列复查:
一、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设备不应有缺件、损坏和锈蚀等情况,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三、盘车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无异常声音。
第5条 出厂时已装配、调试完善的部分不应随意拆卸。确需拆卸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进行,拆卸和复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第6条 泵的找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卧式和立式泵的纵、横向不水平度不应超过0.1/1000;测量时,应以加工面为基准;
二、小型整体安装的泵,不应有明显的偏斜。
第7条 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动轴与从动轴以联轴节连接时,两轴的不同轴度、两半联轴节端面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本规范第一册《通用规定》的规定;
二、主动轴与从动轴以皮带连接时,两轴的不平行度、两轮的偏移应符合本规范第一册《通用规定》的规定;
三、原动机与泵(或变速器)连接前,应先单独试验原动机的转向,确认无误后再连接;
四、主动轴与从动轴找正、连接后,应盘车检查是否灵活;
五、泵与管路连接后,应复校找正情况,如由于与管路连接而不正常时,应调整管路。
第8条 管路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子内部和管端应清洗干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螺纹不应损坏;
二、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或螺纹轴心线应平行、对中,不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三、管路与泵连接后,不应再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如需焊接或气割时,应拆下管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焊渣进入泵内和损坏泵的零件;
四、管路的配置宜按参考资料进行复检。
第9条 泵试运转前,应作下列检查:
一、原动机的转向应符合泵的转向要求;
二、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
三、润滑油脂的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要求的部位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预润;
四、润滑、水封、轴封、密封冲洗、冷却、加热、液压、气动等附属系统的管路应冲洗干净,保持通畅;
五、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六、盘车应灵活、正常;
七、泵起动前,泵的出入口阀门应处于下列开启位置:入口阀门:全开;出口阀门:离心泵全闭;其余泵全开(混流泵真空引水时,出口阀全闭)。
第10条 泵的试运转应在各独立的附属系统试运转正常后进行。
第11条 泵的起动和停止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
第12条 泵在设计负荷下连续运转不应少于2小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附属系统运转应正常,压力、流量、温度和其他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二、运转中不应有不正常的声音;
三、各静密封部位不应泄漏;
四、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
五、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高于75℃;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高于70℃;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六、填料的温升应正常;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普通软填料宜有少量的泄漏(每分钟不超过10~20滴);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宜大于10毫升/时(每分钟约3滴);
七、原动机的功率或电动机的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
八、泵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九、振动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如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而又需测振动时,可参照表V-3-1的规定执行;
泵的径向振幅(双向) 表V-3-1
转速(转/分) ≤375 >375~600 >600~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3000 >3000~6000 >6000~12000 >12000
振幅不应超过(毫米) 0.18 0.15 0.12 0.10 0.08 0.06 0.04 0.03 0.02
注:振动应用手提式振动仪在轴承座或机壳外表面测量。
十、其他特殊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13条 试运转结束后,应做好下列工作:
一、关闭泵的出入口阀门和附属系统的阀门;
二、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及时用清水或其他介质冲洗泵和管路,防止堵塞;
三、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
四、如长时间停泵放置,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设备玷污、锈蚀和损坏。
第二章 离心泵
第14条 泵的安装除应按本篇第一章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本章的要求。
第15条 找平应以水平中开面、轴的外伸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等为基准进行测量。
第16条 对于非中心支承的原动机如汽轮机或输送高温液体的泵(如锅炉给水泵、热油泵等),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计及工作状态下轴心线位置的变化。
第17条 起动前,平衡盘冷却水管路应畅通,泵和吸入管路必须充满输送液体,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起动;自吸泵的吸入管路不需充满液体。
第18条 输送高、低温液体的泵,起动前必须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预热或预冷。
第19条 离心泵不应在出口阀门全闭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转;也不应在性能曲线中驼峰处运转。
第20条 管道泵和其他直联泵(电动机与泵同轴的泵)的转向应用点动方法检查。
第21条 屏蔽泵的转向应用下述方法检查:泵起动后,如泵的实际关死扬程与性能曲线规定的关死扬程相符,表示转向无误,如相差太大,且确认并非由于泵内(包括屏蔽电机内)气体未排尽而引起,则表示转向有误。
第22条 水泵涡轮机组中的涡轮机的安装要求可参照同类型离心泵的规定执行。
第23条 水泵涡轮机组试运转时,当涡轮机尚未回收能量前,应确保电动机的电流小于额定值,严防电机超载。
第三章 深井泵
第24条 本章适用于长轴深井水泵和湿式潜水电泵的安装。
第25条 泵的安装除应按本篇第一章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本章的要求。
第26条 泵就位前应作下列检查:
一、井管内径和不直度应符合泵入井部分外形尺寸的要求;井管内径一般应比泵入井部分的最大外形尺寸大50毫米左右,使泵体在井内能自由上下,并不得损伤潜水电缆;
二、井管管口伸出基础相应平面不应小于25毫米;
三、井管与基础间应垫放软质隔离层;
四、基础中部预留空间的尺寸应满足扬水管与泵座连接的需要;
五、井管内应无油泥和污、杂物;
六、扬水管应平直,螺纹和法兰端面不应碰伤,并应清洗干净;
七、长轴深井泵尚应作下列检查;
1 泵的传动轴端面应平整,传动轴在两端支承的情况下,中部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2毫米;螺纹不应碰伤,并应清洗干净;
2 轴承支架和橡胶轴承应完好无损;橡胶轴承不应沾染油脂。
八、潜水电泵尚应作下列检查:
1 法兰上保护电缆的凹槽,不得有毛刺或尖角,并应清理干净;
2 电缆接头应浸入水中6小时,用500伏摇表测量,绝缘电阻不应低于5兆欧;
3 电机定子绕组在室温水中浸渍48小时后,对机壳绝缘电阻不应低于40兆欧。
第27条 泵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组装泵、扬水管、传动轴时,应在连接件切实紧固后逐步放入井中,严防机件和工具落入井内;潜水电泵的电缆应捆绑在扬水管上;
二、螺纹连接的扬水管相互连接时,应加润滑油,不应填入麻丝、铅油;管子端面应与轴承支架贴合(长轴深井泵)或直接贴合,两管旋入联管器的深度应相等;法兰连接的扬水管,法兰端面间应加垫片;
三、泵座与扬水管连接后放在基础上时,若井管略有偏斜,泵座应有相应的偏斜(切勿单纯校正泵座的水平);泵座与基础间的间隙应以楔铁填实。
四、长轴深井泵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传动轴相互连接时,两轴端面应贴合,两轴旋入联轴节的深度应相等;
2 电动机与泵座应紧密贴合,其间不得加垫;如电动机轴与电机空心轴不同轴时,应在泵座与基础间加斜垫铁调整。
五、潜水电泵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泵与电机组装后,应通过电机灌水孔向潜水电机内灌满洁净清水;
2 机组潜入水中的深度一般不应超过70米,如必须超过70米时,应对电机定子绕组、电缆和接头进行耐水压试验。
第28条 泵试运转前尚应作好下列工作:
一、长轴深井泵:
1 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调整叶轮与导流壳之间的轴向间隙;
2 检查止退机构是否灵活、可靠;
3 起动前,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用水预润橡胶轴承。
二、潜水电泵:
1 计算电缆的电压降,应保证潜水电机引出电缆接头处电压不低于潜水电机的规定值;
2 每次起动前,均应使井下部分扬水管内充满空气;
3 潜水电泵应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第29条 长轴深井泵起动后20分钟,应停泵再次调整叶轮与导流壳之间的轴向间隙。
第30条 对未能在入井前检查电机转向的潜水电泵,应根据起动电流的变化情况确定电机的正确转向。
第31条 当扬水管中的水尚未全部流回井内时,泵不得重新起动,停泵至重新起动的时间间隔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四章 中、小型轴流泵
第32条 泵的安装除应按本篇第一章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答合本章的要求。
第33条 泵就位前应作下列检查:
一、泵轴和传动轴不应弯曲;如弯曲,应调直;
二、橡胶轴承不应沾染油脂;
三、叶轮外缘与叶轮外壳之间的间隙应均匀,偏差应不超过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34条 斜式轴流泵安装的倾斜角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35条 泵试运转前应作好下列工作:
一、检查叶片的安装角是否与使用需要相对应,否则,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调整叶片的安装角;
二、起动前,应用清水或肥皂水预润橡胶轴承,直至泵正常运转。
第五章 往复泵
第36条 泵的安装除应按本篇第一章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本章的要求。
第37条 找平应以机身滑道、轴承座、轴外露部分或其他加工面为基准进行测量。
第38条 安全阀应有出厂铅封,不得随意调整。
第39条 隔膜泵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液压隔膜泵必须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加注液压油,并应确保液玉腔内不含气体;
二、三阀(安全阀、补油阀和放气阀)出厂时已经调整,一般不需调整,如起动后动作不灵或不正确,可在运转中调整。
第40条 泵试运转时应按下述要求升压:无负荷(出口阀门全开)运转不应少于15分钟,正常后,按工作压力的1/4、1/2、3/4各运转不应少于半小时,最后在工作压力下连续运转不应少于8小时。在前一压力级未合格前,不应进行后一压力级的运转。
第41条 试运转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应在出口阀全闭的情况下起动;
二、吸入和排出阀的工作应正常;
三、安全阀、溢流阀的工作应灵敏、可靠;
四、隔膜泵的三阀的工作应灵敏、可靠;
五、蒸汽泵不得产生"撞缸"现象;
六、计量泵的调节机构应灵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流量--行程曲线"进行复校;
七、计量泵和其他对泄漏有特殊要求的泵,填料的泄漏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八、超高压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三螺杆泵
第42条 泵的安装除应按本篇第一章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泵不应在无液体或出口阀门全闭的情况下起动;起动前泵内应灌注输送液体;
二、输送液体温度高于60℃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预热;
三、试运转时尚应检查安全阀是否灵敏、可靠。
第七章 水环式真空泵
第43条 泵的安装除应按本篇第一章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试运转前,应向泵体内注入清水,盘车冲洗,洁净后放净污水,再注入常温清水;
二、泵应在进气阀门全闭、泵进口端通大气的阀门全开的情况下起动;
三、试运转时尚应检查供水量和水温是否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试运转结束后,应放尽泵内积水,再注入清水冲洗。
第八章 旋涡泵和中、小型混流泵
第44条 泵的安装应符合本篇第一章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