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水泵 > 正文

污水泵如何维修保养

干净的台灯
友好的大象
2022-12-22 10:26:22

污水泵如何维修保养

最佳答案
淡定的毛豆
霸气的蜡烛
2025-08-19 11:07:16

1、立式污水泵日常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1)拧下污水泵泵体的引水螺塞,灌注引水(或引浆)。

(2)及时更换或补充润滑油,向轴承体内加入轴承润滑机油,观察油位应在油标的中心线处。

(3)检查污水泵管路及结合处是否有无松动。用手转动污水泵,看污水泵是否灵活。

(4)关好出水管路的闸阀和出口压力表及进口真空表。

(5)点动电机,试看电机转向是否正确。

(6)开动电机,当污水泵正常运转后,打开出口压力表和进口真空泵视其显示出适当压力后,逐渐打开闸阀,同时检查电机负荷情况。

(7)尽量控制污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在标牌上注明的范围内,以保证污水泵在最高效率点运转,才能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

(8)污水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不能超过环境温度35度,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度 。

(9)如发现污水泵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因。

(10)污水泵要停止使用时,先关闭闸阀、压力表,然后停止电机。

(11)中开泵污水泵在工作第一个月内,经100小时更换润滑油,以后每个500小时,换油一次。

(12)经常调整填料压盖,保证填料室内的滴漏情况正常(以成滴漏出为宜)。

(13)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

(14)在寒冬季节停止使用污水泵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防止冻裂。

(15)长期停用污水泵,需将泵全部拆开,擦干水分,清洗水泵及水管,更换口环,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装好

最新回答
阳光的小猫咪
虚幻的小笼包
2025-08-19 11:07:16

污水泵运行与保养

污水泵由于产品制造的质量,选型和安装的不正确,操作和维护的不当或者长期使用后零部件的磨损和电动机与电缆绝缘材料的老化变质等原因会引起故障。电泵出故障后应及时地查明原因加以排除,才能继续使用,否则会造成事故。下面将会介绍这种污水泵,如果烧坏了如何进行维修?如何进行保养?

1.电泵不能起动或起动困难

故障现象:合上电源开关后,电泵不能起动;或者电动机起动后转速上不去,水泵不出水或出水量小。

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电气和机械两方面进行检查与分析:

(1)电气方面电源电压过低会使较大的电泵起动困难,即使起动起来运行时电流很大,电动机也会过热。检查和调整变压器的电压即可解决。

变压器的容量太小,电动机起动也会困难,可换用合适容量的变压器。

供电线路的截面太小,线路过长,致使线路的电压降落太大而电动机起动困难;应换用截面较大的线路或靠近变压器。

电动机两相供电,一相无电流,电动机起动不了。可用钳形电流表检查三相电流,或观察控制柜上的电流表。如为两相供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电源开关的接触是否良好,主回路的接线是否有断头或松动,熔断器是否烧断。

最后,如以上均无问题,再检查电力电缆线是否有断相,电缆接头是否良好;电动机绕组是否有烧断,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2)机械方面 电动机的三相电流均有,电流大而又平衡,电动机起动不起来,应从机械方面查找原因。电动机与水泵的轴承抱轴,叶轮卡住,水泵或电动机内进入异物都会使电动机起动不了。。拆开机泵进行检查,排除故障或修理之。

水泵起动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可参照表1

表1 电泵起动故障及奠处理方法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电源电压过低

a.变压器输出电压低

b.供电线路截面太小

c供电线路过长

a.调节变压器电压

b.换用截面较大的线路

c.挪近变压器

电力电缆压降太大

a.电缆线过长

b.电缆线截面太小

电动机绕组烧坏或断相

a.截去多余部分

b.换用较大截面的电缨

c.大修,更换绕组

电源单相供电

a.电源开关接触不良

b.熔断器烧断

c.控制柜主回路接线松动

d.电力电缆线断相

a.修理触头或更换开关

b.换用熔丝或熔片

c.检查并拧紧接线头

d.进行修复

电动机导轴承抱轴

大修或更换轴承

水泵轴承抱轴

大修或更换轴承

水泵叶轮卡住

大修或更换叶轮

水泵或电动机内有异物

拆开机泵,取出异物

2

1.电泵不能起动或起动困难

故障现象:合上电源开关后,电泵不能起动;或者电动机起动后转速上不去,水泵不出水或出水量小。

出现这种情况可以从电气和机械两方面进行检查与分析:

(1)电气方面电源电压过低会使较大的电泵起动困难,即使起动起来运行时电流很大,电动机也会过热。检查和调整变压器的电压即可解决。

变压器的容量太小,电动机起动也会困难,可换用合适容量的变压器。

供电线路的截面太小,线路过长,致使线路的电压降落太大而电动机起动困难;应换用截面较大的线路或靠近变压器。

电动机两相供电,一相无电流,电动机起动不了。可用钳形电流表检查三相电流,或观察控制柜上的电流表。如为两相供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电源开关的接触是否良好,主回路的接线是否有断头或松动,熔断器是否烧断。

最后,如以上均无问题,再检查电力电缆线是否有断相,电缆接头是否良好;电动机绕组是否有烧断,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2)机械方面 电动机的三相电流均有,电流大而又平衡,电动机起动不起来,应从机械方面查找原因。电动机与水泵的轴承抱轴,叶轮卡住,水泵或电动机内进入异物都会使电动机起动不了。。拆开机泵进行检查

精明的大米
糟糕的书包
2025-08-19 11:07:16
1/6 分步阅读

更换密封环:在污水介质中长期使用后,叶轮与密封环之间的间隙可能增大,造成水泵流量和效率下降,应关掉电闸,将水泵吊起,拆下底盖,取下密封环,按叶轮口环实际尺寸配密封环,间隙一般在0.5mm左右。

2/6

潜水排污泵长期不用时,应清洗并吊起置于通风干燥处,注意防冻。若置于水中,每15天至少运转30min(不能干磨),以检查其功能和适应性。

3/6

电缆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若破损请给予更换。

4/6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电机绝缘及紧固螺钉,若电机绝缘下降请找专人维修,若紧固螺钉松动请重新紧固。

5/6

潜水排污泵在出厂前已注入适量的机油,用以润滑机械密封,该机油应每年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机油中有水,应将其放掉,更换机油,更换密封垫,旋紧螺塞。三个星期后,须重新检查,如果机油又成乳化液,则机械密封应进行检查,必要时应更换。

6/6

潜水排污泵运行发生故障后,请按给出的故障排除方法排除,如仍不能解决,并不能确定原因时,不要私自乱拆乱修,应立即找专人维修。

坚定的树叶
超帅的钥匙
2025-08-19 11:07:16

卧式不锈钢排污泵

1、安装静试时泄漏

如泄漏量较小,多为动环或静环密封圈存在问题:泄漏量较大时,则表明动、静环摩擦副间存在问题。在初步观察泄漏量、判断泄漏部位的基础上,再手动盘车观察,若泄漏量无明显变化则静、动环密封圈有问题:动、静环摩擦副存在问题;动环密封圈问题,静环密封圈失效等问题。此外,泄漏通道也可同时存在,但一般有主次区别,只要观察细致,熟悉结构,一定能正确判断。

2、试运转时出现的泄漏

DF型卧式多级泵用经过静试后,运转时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会抑制介质的泄漏。所以,排除轴间及端盖密封失效,基本都是由于动、静环摩擦副受破坏所致。

引起摩擦副密封失效的因素主要有:

①操作中,因抽空、气蚀、憋压等异常现象,引起较大的轴向力,使动、静环接触面分离;对安装机械密封时压缩量过大,导致摩擦副端面严重磨损、擦伤;

②动环密封圈过紧,弹簧无法调整动环的轴向浮动量;

③静环密封圈过松,当动环轴向浮动时,静环脱离静环座;

④工作介质中有颗粒状物质,运转中进人摩擦副,探伤动、静环密封端面;

⑤设计选型有误,密封端面比压偏低或密封材质冷缩性较大等。上述现象在试运转中经常出现,有时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静环座等予以消除,但多数需要重新拆装,更换密封。

3、正常运转中突然泄漏

DF型卧式多级泵在运转中突然泄漏大多数是由于工况变化较大或操作、维护不当引起的。

①抽空、气蚀或较长时间憋压,导致密封破坏;

②对泵实际输出量偏小,大量介质泵内循环,热量积聚,引起介质气化,导致密封失效;

③回流量偏大,损坏密封;

④对较长时间停运,摩擦副因粘连而扯坏密封面;

⑤介质中腐蚀性、聚合性、结胶性物质增多;

⑥环境温度急剧变化;

⑦工况频繁变化或调整;

⑧突然停电或故障停机等。液压泵在正常运转中突然泄漏,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会酿成较大事故或损失,须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以上种种泄漏情况,应根据问题来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法,能换就换,能修就修。不能随便小修小补,勉强让离心泵多使用一段时间,等出现大问题才进行大修。

可靠的小天鹅
无奈的刺猬
2025-08-19 11:07:16

这个故障现象是控制电源有问题造成的。先看看控制保险是否正常,再检查一下“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如果手头上有同型号的中间继电器,可以拔下旧的,换上新的试试。

要是你有万用表,可以在“手动”位置,用交流电压档测量一下启动按钮两端的电压(不按下的状态),正常情况时,应该有额定控制电压显示。如果不正常,就是这条控制回路有开路(断开)的地方,你可以顺着这两个点查找故障点,直至找出开路的原因,排除即可。

污水泵属于离心杂质泵的一种,具有多种形式:如潜水式和干式二种,最常用的潜水式为QW型潜水污水泵,最常见的干式污水泵如W型卧式污水泵和WL型立式污水泵二种。主要用于输送城市污水,粪便或液体中含有纤维。

故该种泵流道易于堵塞,泵一旦被堵塞会使泵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机,从而造成排污不畅。给城市生活和环保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抗堵性和可靠性是污水泵优劣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