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化工流程泵和IS水泵的优缺点
CZ标准化工泵主要用于输送低温或高温液体;中性或有腐蚀性液体;清洁或内含有固体颗粒的液。特别适用于: 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造纸厂和纸浆业涂装行业(脱脂、磷化、电泳等工序)。特性曲线平坦,汽蚀值低,效率高,在不满负荷时,也保持这些特性。
IS水泵供吸送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水不含固体颗粒的液体。它广泛适用于工农业及城市、排水、消防供水等。1、高效节能: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计算出泵内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关系、优化泵的流道设计,确保泵有高效的水力形线,提高了泵的效率。
2、耐高温结构:泵体采用中心支撑方式,解决了泵在输送高温介质时防止高温下泵组热膨胀不一致而造成的应力集中以及联轴器对中心发生改变。泵支架、泵盖、悬架体(轴承部位)及机封压盖均有冷却腔,可在不同温度时分别用冷却水冷却或风冷却。
3、轴承:轴承选用圆柱滚子轴承与两个角接触轴承配套,采用稀油润滑,承载能力显着提高。轴承设计寿命 25000小时。
4、轴封:可选配软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
5、联轴器:采用弹性柱梢联轴器,传动精度高。
6、辅助管路:按API 610第8版要求配置。
7、承压:设计压力为4.0MPa,承压高。
清水泵:S/SH/SA/XS/SOW/OMEAGE/OS单级双吸中开泵,IS单级单吸离心泵,ISW卧式管道泵,ISG立式管道泵,XA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D型卧式多级离心泵,QJ型深井潜水泵,QZ型潜水轴流泵等。
污水泵:WQ型潜水排污泵,PW型卧式排污泵,ZW型卧式自吸排污泵,YW型立式双管液下排污泵等。
化工泵:IH型卧式不锈钢离心泵,CZ型卧式化工泵,ZA型卧式化工泵,IHF衬氟化工泵,FSB氟塑料离心泵等。
锅炉泵:DG型低高压锅炉泵,TSWA多级锅炉泵等。
选择水泵型号注意事项
水泵选型过程中,水泵扬程应略大于系统阻力,但是不可过大,应控制在10%以内,如果水泵扬程设计偏小时,系统阻力偏大,这时水泵的实测电流会远小于其额定电流。
其实际流量也会远远小于其额定流量,水泵无法满足系统需求。如果水泵扬程设计偏大时,该水泵的实测电流就会大于其额定电流,该水泵的实际流量也会大于其额定流量,这种情况就是超载,超载情况下会导致轴承、密封频繁损坏,电机发热,甚至电机烧毁。
AFB/FB不锈钢耐腐蚀泵
AV型单、双级油泵
C:
CQB/CQF型磁力驱动泵
CZ化工离心泵
D:
DL型立式多级泵
DF型卧式多级泵
DLY型化工液下泵
F:
FY/IHY立式液下泵
FSB/FSB-L氟塑料泵
FSJB型无泻漏化工泵
FLX型料浆循环泵
FJX强制循环泵
G:
G型单螺杆泵
GNF单螺杆浓浆泵
H:
HYF系列化工液下泵
I:
IH化工离心泵
IJ化工离心泵
IN型熔融尿素泵
IHF型衬氟塑料化工离心泵
IGF衬氟管道泵
IHG/ISG系列管道泵
IS/IR型单级单吸离心泵
ISW系列标准卧式单级泵
IHR型印染泵
ICB型标准冲压泵
IEC型稀酸泵
J:
JB型无泻漏化工专用泵
FT/FYJM型计量泵
LJYA系列料浆泵
N:
NFLY型立式长轴液下泵
NSY/LHY系列浓硫酸泵
NFZ型耐腐自吸泵
P:
PN型泥浆泵
Q:
QW型无堵塞潜水排污泵
QXP型切线流泵
QDL系列立式多级泵
QJ型潜水深井泵
QBY型气动隔膜泵
S:
S水平中开泵
SP型化工混流泵
T:
TL型脱流泵
U:
UHB-ZK型耐腐耐磨渣浆泵
W:
WFB无密封自控自吸泵
WQ型无堵塞潜水排污泵
WJ型浆泵
W型旋窝泵
Y:
YLB压滤机专用泵
YHL系列保温硫磺泵
Z:
ZA/ZAO系列石油化工流程泵
ZML系列立式渣浆泵
ZXB氟塑料合金自吸泵
ZW自吸式无堵塞排污泵
ZM型渣浆泵
ZHJ型渣浆泵
ZHB型渣浆泵
污水泵:WQ型潜水排污泵,PW型卧式排污泵,ZW型卧式自吸排污泵,YW型立式双管液下排污泵,等等....
化工泵:IH型卧式不锈钢离心泵,CZ型卧式化工泵,ZA型卧式化工泵,IHF衬氟化工泵,FSB氟塑料离心泵,等等....
锅炉泵:DG型低高压锅炉泵,TSWA多级锅炉泵,等等....
由于泵的型号上百种,而且现在越来越厂标化,以上只罗列了一部分常用的国标型号,希望能帮到您。
---苏华泵业
中开泵中开泵广泛用于工业、城市给水、排水、亦可用于农田、果园排灌,供输送清水或物理及化学性质类似清水的其他液体之用。中开泵依靠离心原理来抽取液体物料,特殊材料制成的中开泵适用于抽取腐蚀性液体和含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的液体。
集团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双达”产品的制造做好前提。公司拥有熔炼炉六台、热处理等铸造设备100余台套,并建有行业领先的硅熔胶铸造技术流水生产线。公司还拥有各类金属切割机床155台套,其中包括大型立式车床、数控镗床、14米普通车床、万能磨床、大型平面铣床等。集团资产达到8650万元,公司形成年销售突破2亿元,生产各类铸件10000吨,泵5000台套能力。
多年来,在中科院沈阳材料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中,公司在泵用耐腐蚀材料应用及开发方面独具特色,对一些特殊材料如哈氏B、蒙乃尔、904、双相不锈钢等合金材料以及各种非金属和复合材料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成功经验,使企业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目前,双达产品主要可以分为泵类、耐磨耐钢系列、铸件类、阀门类、管道类等五大系列,并围绕这五大系列,各 有优势,逐步推广开,形成特色,做大做强。今天的双达集团秉承一贯优势,继续以泵、耐磨耐热铸件产品为主导,其中SDZA型高温高压耐磨泵属国家“十五” 攻关项目;SZA、SZE、SCZ化工流程泵执行API610标准;新近开发的复合材料衬里泵获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资助;数种化工泵获高新技术产品、专利及“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公司技术开发部早在1996年开始采用NT网络平台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在行业较早全面引入CAD设计理念实现设计开发的飞跃;引进清华大学PHCAD、江苏大学的水力设计软件PCAD、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优化产品设计;同时,双达公司在进口设备的国产代方面有丰富的设计、测绘和开发能力,员工五百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20%以上。
公司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流程,完全遵守ISO090001:2000标准进行。有二级计量、直读光谱、动平衡机、全自动计算机辅助水泵性能测试装置及各类检测手段。确保每一件利工产品都能高效可靠地为客户服务。
公司产品覆盖石化、石油、电力、焦化、钢铁、冶炼、制药等行业。为全国众多重点工程配套使用,与中石化集团南化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公司、安庆石化、湖北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宝钢集团、金昌集团、四川攀钢、南京钢铁集团、济钢、上海天源化工厂、南京宝日集团、兰炼、兰化、江西铜业集团、甘肃金川在色金属公司、云南会泽铅锌矿、扬子江药业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山东新华制药等国家大、中型企业有着良好的业绩。
1、水泵吸入管杂物堵塞或阀门开度不够;
2、循环水管路小,沿程阻力较大;循环水泵的扬程不够;
4、供暖系统平衡的不好,回水慢的环路可用的压差太小。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热水潜水泵用于温泉洗浴,还可适用于从深井中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高山区人畜用水,亦可供中央空调冷却、热泵机组、冷泵机组、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排水使用。一般流量可以达到(5m3~650m3)每小时、扬程可达到10-550米。
太 阳 能 热 利 用
(一)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热水器装置通常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另外在冬天需要热交换器和膨胀槽以及发电装置以备电厂不能供电之需 .太阳能集热器(solar collector)在太阳能热系统中,接受太阳辐射并向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按传热工质可分为液体集热器和空气集热器.按采光方式可分为聚光型和聚光型集热器两种.另外还有一种真空集热器 一个好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该能用20-30年.自从大约1980年以来所制作的集热器更应维持40-50年且很少进行维修.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
早期最广泛的太阳能应用即用于将水加热,现今全世界已有数百万太阳能热水装置.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储存装置及循环管路三部分.此外,可能还有辅助的能源装置(如电热器等)以供应无日照时使用,另外尚可能有强制循环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电动部份或温度的装置以及接到负载的管路等.依循环方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分两种: (a)自然循环式 此种型式的储存箱置于收集器上方.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阳幅射的加热,温度上升,造成收集器及储水箱中水温不同而产生密度差,因此引起浮力,此一热虹吸现像(thermosiphon),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流动.由与密度差的关系,水流量于收集器的太阳能吸收量成正比.此种型式因不需循环水,维护甚为简单,故已被广泛采用. (b)强制循环式 热水系统用水使水在收集器与储水箱之间循环.当收集器顶端水温高于储水箱底部水温若干度时,控制装置将启动水使水流动.水入口处设有止回阀(check valve)以防止夜间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热损失.由此种型式的热水系统的流量可得知(因来自水的流量可知),容易预测性能,亦可推算于若干时间内的加热水量.如在同样设计条件下,其较自然循环方式具有可以获得较高水温的长处;,但因其必须利用水,故有水电力、维护(如漏水等)以及控制装置时动时停,容易损坏水等问题存在.因此,除大型热水系统或需要较高水温的情形,才选择强制循环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环式热水器.
(三)、暖房
太阳能暖房系统(space-heateng)利用太阳能作房间冬天暖房之用,在许多寒冷地区已使用多年.因寒带地区冬季气温甚低,室内必须有暖气设备,若欲节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设法应用太阳幅射热.大多数太阳能暖房使用热水系统,亦有使用热空气系统.太阳能暖房系统是由太阳能收集器、热储存装置、辅助能源系统,及室内暖房风扇系统所组成,其过程乃太阳辐射热传导,经收集器内的工作流体将热能储存,在供热至房间.至辅助热源则可装置在储热装置内、直接装设在房间内或装设于储存装置及房间之间等不同设计.当然亦可不用储热双置而直接将热能用到暖房的直接式暖房设计,或者将太阳能直接用于热电或光电方式发电,在加热房间,或透过冷暖房的热(heat pump)装置方式供作暖房使用.最常用的暖房系统为太阳能热水装置,其将热水通至储热装置之中(固体、液体或相变化的储热系统),然后利用风扇将室内或室外空气驱动至此储热装置中吸热,在把此热空气传送至室内;或利用另一种液体流至储热装置中吸热,当热流体流至室内,在利用风扇吹送被加热空气至室内,而达到暖房效果.
太 阳 能 电 池 的 开 发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有效地稀收太阳能辐射并使之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电子器件.下面介绍北京太阳能光电研究中心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情况.晶体硅高效太阳电池和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开发以及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1.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 光电中心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开发项目有钝化发射区太阳电池(PESC)、埋栅太阳电池(BCSC)及多晶硅太阳电池.●钝化发射区太阳电池(PESC)光电中心研究钝化发射区太阳电池(PESC)的基本目的是探索影响电池效率的各种机制,为降低太阳电池成本提供理论和工艺依据,推动太阳电池理论的发展.实验中采用的材料为区熔(FZ)、p-型(掺硼)〔100〕单晶硅,电阻率ρ=0.2~1.2Ωcm,厚度t=280-350μm,双面抛光.电池工艺包括正面倒金字塔织构化、前后表面钝化、制备选择性发射区、减反射表面、背场、前后金属接触等.目前电池达到的水平见表1.
表1 PESC电池的性能(测试条件AM1.5,25℃)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测试单位
656.1 37.4 0.806 19.79 4.04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 VOC 开路电压,JSC 短路电流密度,FF 填充因子,η 转换效率,A 太阳电池面积(下同)
●埋栅太阳电池(BCSC)埋栅电池的制作工艺省去了复杂的多次光刻和蒸发电极步骤,减少了高温氧化次数,使整个电池制作工艺大大简化;埋栅不仅减小了电极阴影面积,还可减小欧姆接触电阻,是一种可实现产业化的高效电池技术.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分别为:①区熔(FZ)、p-型(掺硼)〔100〕单晶硅,厚度t=300-400μm;②直拉(CZ)、p-型(掺硼)〔100〕单晶硅,厚度t=300—400μm;③太阳级(复拉)、p-型p〔100〕单晶硅,厚度t=300—400μm.电池的工艺包括表面织构化、钝化,制备选择性发射区、减反射表面、背表面场和金属化等.目前电池所达到的水平见表2.
表2 不同材料的BCSC电池的性能(测试条件:AM1.5,25℃)
材料(刻槽)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ρ(Ω.cm) 测试单位
FZ(激光) 663.8 35.6 80.58 18.6 25 0.2 A
FZ(机械) 621.9 37.0 80.02 18.47 4 0.5 B
CZ(激光) 622.9 35.2 79.27 17.22 25 0.8 B
太阳级 (激光) 624.1 35.4 75.44 16.59 25 0.4 B
* A: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B: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多晶硅太阳电池 在PESC电池和BCSC电池的基础上,光电中心开展了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以适应我国未来多晶硅太阳电池发展的需要.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为Bayer公司p-型多晶硅片,厚340μm,电池制作工艺过程包括吸杂、制备p-n结、钝化、形成背场和金属化等.实验制备的最好电池的特性见表3. 表3 PESC电池的性能(测试条件:AM1.5,25℃)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测试单位
595.0 34.23 0.7129 14.53 1.0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581.0 29.92 0.6787 11.8 10×10 (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合作项目)
2.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既具有体材料晶体硅电池性能稳定、工艺成熟和高效的优点,又有大幅度减少材料用量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潜力,因而成为目前光伏界的研究热点.光电中心采用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和a-Si/μc-Si迭层电池等不同工艺对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了研究.RTCVD多晶硅薄膜以SiH2Cl2或SiCl4为原料气体在石英管反应室内沉积而成.研究工作初期,以重掺杂非活性硅为衬底,电池性能列于表4.图1 RTCVD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 PECVD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结构为:(Al/Ag)/ITO/p-a-Si:H/n-a-Si:H/n-poly-Si/n++非活性Si衬底(0.005Ωcm)/Ti-Pd-Ag.其中n型Poly-Si薄膜(~10μm)采用快速PECVD和固相晶化法制备.电池的性能列于表4.a-Si/μc-Si迭层电池(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结构为:玻璃/SnO2膜/p-i-n a-Si:H电池炖p-i-n μc-Si:H电池炖Al.电池的性能列于表4.
表4 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性能(测试条件:AM1.5,25℃)
Voc(mV) Jsc(mA/cm2) FF η(%) A(cm2) 电池工艺
625.64 26.3 0.7357 12.11 1.0 RTCVD
455.0 21.18 0.6474 6.15 1.0 PECVD
1160 11.4 0.6740 8.91 0.126 RECVD(a-Si/pc-si)
3.太阳电池性能测试 中心已建立太阳电池和材料测试实验室,购置了必要设备.这些设备包括I-V测试系统,光谱响应测试系统,C-V测试系统,原子力显微镜,膜厚测试系统,保证了研究开发工作的需要.
太 阳 能 热 利 用 技 术
1. 新型高效太阳能集热器 开发和利用丰富、广阔的太阳能,对环境不产生和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国际上,太阳能的使用技术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重要的一个技术关键是如何高效率地收集太阳光并将其转变为热能.国内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和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产业,近20年来产量逐年增长,年产量达80多万平方米.近几年,我国又研制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管式真空管热水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多限于低温范围,“九五”期间应扩大到中温和高温范围.这就要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太阳能集热器.
2. 目标 研究、开发、应用新型高效太阳能集热器,为逐步扩大热利用的温度范围打下技术基础.研究开发四种新型高效集热器,并应用于太阳能空调及太阳能工业热水及发电系统等.
3.内容 ①直通式真空管集热器 ②同心套管式真空管集热器 ③储热式真空管集热器 ④聚光式真空管集热器
1.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研究及示范工程 热利用在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综合项目.但是,以往所取得的成绩是太阳能低温热水系统,而太阳能中、高温供热系统的研究是与工厂供热系统结合的大型太阳能利用工程,其中太阳能热发电是人类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重要途径,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事实上,只有与工业企业结合,太阳能的利用才能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充分发挥出太阳能利用的优势,体现未来能源的意义.2.目标 建立两个太阳能工业用热的示范工程, 功率为200千瓦,工作温度为150一200度. 建立太阳能热发电中试电站. 通过以上两项研究和示范,拓宽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领域.3.内容 ①太阳能工业用热系统的研究及示范工程 功率: 200千瓦 工作温度: 150一200℃ ②太阳能空调系统研究及示范工程 制冷能力: 200千瓦 ③太阳能热发电示范装置
太 阳 能 光 伏 技 术
(一)高效率低成本太阳电池研究与发展
1.背景 太阳能等新能源为世界2000年经济展望中最具决定性影响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又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1994年,世界太阳能电池销售量已达64兆瓦,呈现飞速发展势态.我国太阳能电池销售已超过1.2兆瓦.累计用量约5兆瓦,其应用范围亦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市场销售量以20%的速度在递增,预计到2000年,我国太阳电池年用量将超过10兆瓦.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短缺局面.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除已有企业要发挥现有生产潜力之外,还要积极研制开发多种高效、低成本的光伏电池,扩大我国太阳电池产业规模,提高技术经济效益.2.目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发展高效率、低成本多晶硅太阳电池技术,攻关与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条年生产能力为兆瓦级的生产线.提高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挥现有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3.内容①兆瓦级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的建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组件效率13% 组件寿命20~25年②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组件效率14~15% 组件寿命20~25年③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太阳电池的开发.
(二).太阳电池应用枝木研究及示范
1.背景 我国太阳电池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已涉及农业、牧业、林业、交通运输、通讯、气象、石油管道、文化教育及家庭电源等诸多方面,光伏发电在解决偏僻边远无电地区供电及许多殊场合用电上已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但从总体的应用技术水平和规模上看,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仅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光伏系统造价偏高、系统配套工程装备没有产业化、应用示范不够和公众对太阳电池应用的巨大潜力缺乏了解以及系统应用仅限于独立运行,还没有并网运行和与建筑业结合.因此,有必要加强太阳电池应用技术研究和示范,推进产业化,拓宽应用领域和市场.
2.目标 通过本项目执行,实现如下目标:小型光电源产业化 100千瓦容量以下的独立运行光伏电站系列化、规范化、商品化研究井网光伏发电技术,为大规模应用做好前期准备
3.内容 ①小功率光伏电源产业化 功率范围:千瓦级、百瓦级 产业规模:总容量大于1兆瓦 系统造价:比“八五”平均价格降低30%以上②独立运行光伏电站系列化、规范化、商品化.功率范围: 10千瓦~100千瓦 系统造价:比“八五”平均价格降低30%以上.③并网光伏发电技术研究和示范.兆瓦级并网光伏电站的前期研究 10千瓦并网光伏示范电站 100千瓦并网光伏电站用逆变器研制” 光伏电站运行及与电力系统相关技术研究.④高扬程光电水泵的研制 主要技术指标:扬程50~100米 太阳电池功率5千瓦~10千瓦.
这些是太阳能的作用,太阳能指的就是太阳能源,不包括阳光的其他作用
1. API610
API,是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简称。出版API610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份采购规范,以便于离心泵的制造和采购。
API610(第七版)是针对石油炼厂用离心泵提出的,其标准名为《一般炼厂用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s)。但实际上,使用API610标准的不仅是石油炼厂,石油、化工、天然气等领域均时常采用API610标准。为适用这一需要,1995年颁布的API610(第八版)改名为《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Heavy
Chemical,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并在内容上较上一版有较大的变动。
API610对节能问题备受关注。API610要求制造厂和使用厂在设备的制造、选用和运行等所用环节中积极寻求创新的节能方法。如果这种节能方法能提高效率并降低使用期的总费用而不致牺牲安全或可靠性,则应鼓励采用。另外选择设备时的评定标准应以设备在使用寿命期内的总费用为准,而不是以设备的采购费用为准。
目前在石油和化工领域,API610是使用最为频繁的离心泵用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也采纳了API610标准,付之于标准号ISO/CD13709。
2. ISO5199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ISO5199,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entrifugal Pumps,ClassⅡ(离心泵技术规范Ⅱ级),主要依据是德国的DIN标准。其外形尺寸、性能符合ISO2858标准;底座符合ISO3661;机械密封或软填料用的空腔尺寸符合ISO3069;性能试验 B级符合ISO3555,C级符合ISO2548。中国的GB5656,德国的DIN ISO5199,法国的NF ISO5199等效采用ISO5199;英国的BS6836等同采用ISO5199。
中国GB5662,德国的DIN24256,英国的BS5257,法国的NF E44121,等效或等同采用ISO2858。
3. ASME B73.1M/B73.2M
ASME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的简称。
ASME B73.1M-1991 Specification for 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卧式轴向吸入化工离心泵)和ASME B73.2M-1991 Specification for Vertical In-line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立式管道化工离心泵)是美国国家标准,由泵制造厂和化工生产厂共同编制,符合这两个标准的泵,称为ANSI泵。
其余的ASME化工泵标准有:
ASME B73.3M-1996 Specification for Thermoplastical and Thmoset Polymer Material 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卧式轴向吸入热塑性塑料、热固性树脂化工离心泵)。
ASME B73.5M-1995 Specification for Sealless 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卧式轴向吸入无泄漏化工离心泵)。
4. GB3215
中国国家标准GB3215-89《炼厂、化工及石油化工流程用离心泵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参照API610 第6版编制而成。
5. GB5656/T
中国国家标准GB5656/T-94《单级、单吸化工离心泵技术条件》参照ISO5199编制而成。其相关标准如GB5662《轴向吸入离心泵(16Bar)标注、性能和尺寸》参照ISO2858,GB5661《轴向吸入离心泵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的空腔尺寸》参照ISO3069,GB5660《轴向吸入离心泵底座和安装尺寸》参照ISO3661。水力性能试验按GB3216《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的C级或B级进行(参照ISO2548、ISO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