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水泵 > 正文

水泵各有些什么参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瘦瘦的棒球
瘦瘦的老虎
2022-12-22 08:09:02

水泵各有些什么参数,用什么字母表示?型号怎么解读?

最佳答案
甜蜜的小甜瓜
任性的老鼠
2025-08-17 22:48:47

参数用如下字母表示:流量=m3/h , 扬程=m,转数=r/min, 工作压力=MPa,电机功率=KW, 工作温度=℃, 效率=%,汽蚀余量=m

各种泵的型号解读不一样,只能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1、排污泵系列型号意义

Q:潜水 W:排污 G:管道 Y:液下 N:泥浆 Z:自吸 L:立式

AS:撕裂 JY:搅匀 P:不锈钢 B:防爆

QW(WQ)无堵塞潜水式排污泵

例:80WQ(QW)P40-15-4

80 WQ(QW) P 40 - 15 - 4

│ │ │ │ │ └—-泵的电机(KW)

│ │ │ │ └———-泵的扬程(m)

│ │ │ └—————--泵的流量(m3/h)

│ │ └———————-不锈钢材质

│ └—————————-潜水排污泵

└———————————--泵的口径即代表泵排出公称直径(mm)

2、SG系列管道泵

例:50SG15-30

50 SG 15 - 30

│ │ │ └—叶轮经第一次切割

│ │ └—-——流量分类、(I)为大流量、

│ └————┬SG型管道离心泵

│ └SGR型热水管道离心泵

└-——————泵的口径

3、SPG系列管道屏蔽泵

例:SPG80-200(I)A

SPG (R) 80 - 200 (I) A (B) (C)

│ │ │ │ │ │ │ └—-叶轮经第三次切割

│ │ │ │ │ │ └—-——叶轮经第二次切割

│ │ │ │ │ └—————叶轮经第一次切割

│ │ │ │ └———————流量分类

│ │ │ └—————————叶轮名义外径(mm)

│ │ └——————————-—泵进、出口公称直径(mm)

│ └————————————┬流体类别(普通不注、热水为R)

│└腐蚀性流体为T,防爆为B

└———————————————-屏蔽式管道离心泵

4、 消防泵型号意义

XBD系列消防泵

例:XBD10.4/5-50LG

XB D 5.0 / 5 - 50 DL

│ │ │ │ │ │┌DL立式多级消防泵 转速1450r/min

│ │ │ │ │ ││LG立式多级便拆消防泵 转速2900r/min

│ │ │ │ │ └┼ISG立式单级单吸消防泵

│ │ │ │ │ │TSWA卧式多级消防泵

│ │ │ │ │ │ISW卧式单级单吸消防泵

│ │ │ │ │ └GDL立式多级管道消防泵

│ │ │ │ └—-—泵的口径(mm)

│ │ │ └———-—流量(L/s)

│ │ └———————消防泵压力(扬程(50m))

│ └——————-——电动

└——————————消防泵

5、 磁力传动离心泵型号意义

CQ系列磁力传动离心泵

例:32CQ-15

32 CQ - 15

│ │ └—扬程

│ └—-——磁力传力离心泵

└—————进口直径(mm)

6、多级离心泵系列型号意义

DL、DLR系列立式多级离心泵

例:100DDLR100-20×4

100 D DL R 100 - 20 × 4

│ │ ││ ││ └—-泵的级数

│ │ ││ │└————单级叶轮扬程(m)

│ │ ││ └———————流量(m3/h)

│ │ │└————————-热水

│ │ └—————————-立式多级

│ └———————————多出口

└————————————-泵的口径即代表泵排出公称直径(mm)

TSWA系列卧式多级离心泵

例:50TSWA×5

50 T S W A × 5

│││││ └——————泵的级数

││││└————————-新一代产品

│││└—————-————输送低温类似清水介质

││└——————-————单吸叶轮

│└———————————-透平式

└————————————-泵的口径即代表泵排出公称直径(mm)

LG、LGB系列便拆式高层建筑给水多级离心泵

例:100LG-B(R)72-20×6

100 LG-B (R) 72 - 20 × 6

│ │ │ │ │ └—泵的级数

│ │ │ │ └———-新一代产品

│ │ │ └—————--输送低温类似清水介质

│ │ └——————-—-单吸叶轮

│ └——————————-透平式

└————————————-泵的口径即代表泵排出公称直径(mm)

GDL系列便拆式管道多级离心泵

例:50GDL18-15×5

50 GDL 18 - 15 × 5

│ │ │ │ └—泵的级数

│ │ │ └———-设计点单级扬程15(mm)

│ │ └—————--设计点流量18(m3/h)

│ └——————-—GDL便拆式管道多级离心泵

└—————————-泵的口径即代表泵排出公称直径(mm)

GC型水泵系卧式单吸多级分段离心泵

例:21/2GC-6×5

21/2 GC - 6 × 5

│ │ │ └-叶轮数量或级数

│ │ └———缩小为1/10泵的比转数,即比转数为60

│ └—————锅炉给水泵

└——————-—吸入口直径(mm)被25除得值并化整

CDLF系列轻型不锈钢立式多级离心泵

例:CDLF4-160

CDL F 4 - 160

│ │ │ └-160-级数*10

│ │ └———4-额定流量(m3/h)

│ └—-———F-(普通型略)过流部件为不锈钢304或316

└————-——-CDL-冲压轻型立式多级离心泵

D型卧式多级离心泵

例:80D12×5

80 D 12 × 5

│ │ │└-叶轮数量

│ │ └—-——单吸扬程(m)

│ └—————单吸多级分段式离心泵

└———————-吸入口直径

等等!供您参考!!!

最新回答
感性的书本
儒雅的小虾米
2025-08-17 22:48:47

型号有很多,具体有:

清水泵

IS清水泵

ISGB便拆清水泵

ISW卧式清水泵

SG型清水管道泵

S.SH双吸泵

YT单吸清水泵

YW漩涡泵

ZX自吸泵、

ISG立式清水泵

热水泵、

ISR型单吸热水泵

IRG型立式热水泵

IRGB立式便拆热水泵

ISWR卧式热水泵

SGR热水管道泵

2. 耐腐泵

IH化工泵

IHG立式化工泵

IHGB立式便拆化工泵

SGP管道化工泵

DF多级化工泵

GDLP多级化工泵

FSB氟塑料合金泵

FB耐腐蚀泵

AFB单级化工泵

IHF氟塑料化工泵

FY耐腐蚀化工泵

FYS氟合金液下泵

油泵

IY单击油泵

AY离心油泵

YG立式油泵

YGB立式便拆热水泵

SGB管道油泵

ISWB卧式油泵

WRY热油泵

CYZ自吸油泵‘

KCB齿轮油泵

2CY双齿轮油泵

2CG高温齿轮油泵

多级清水泵

D清水多级泵

MD耐磨多级泵

DC锅炉给水泵

DG锅炉给水泵

DL立式多级泵

DLR立式多级热水泵

GDL立式多级泵

TSWA卧式多级泵

LG立式多级管道泵

污水泵

AS.AV潜水排污泵

WQ无堵塞排污泵

WL立式排污泵

WY液下排污泵

GW管道排污泵

HW蜗壳混流泵

ZW自吸排污泵

WG污水泵

PW污水泵

PWL立式污水泵

杂质浆泵

NL立式泥沙泵

NWL立式泥浆泵

YPN卧式泥浆泵

YPNL立式泥浆泵

LXL卧式浆泵

ZJ渣浆泵

ZJM渣浆泵

M.AH.HH渣浆泵

I-1B螺杆浓浆泵

潜水泵

QJ深井潜水泵

QS冲水潜水泵

QY油沁潜水泵

真空泵

SZ.SK水环式真空泵

ZKB真空泵

SZB真空泵

X真空泵

特种泵

CQ磁力驱动泵

CQF塑料磁力驱动泵

CQB不锈钢磁力驱动泵

ZCQ自吸磁力驱动泵

PB屏蔽泵

QBY气动隔膜泵

DBY电动隔膜泵

XBD消防泵

WFB自控自吸泵

N冷凝泵

NW输水泵

安静的冰棍
干净的奇迹
2025-08-17 22:48:47

一、产品概述:

 

QDL/QDLF型轻型不锈钢立式多级离心泵(也称CDL/CDLF型)是吸取了国内外先进技术而设计制造的非自吸立式多级离心泵,采用标准立式电机和快装式机械密封,更换非常方便。泵的过流部分均采用不锈钢(304\316)材料制成,可适用于轻度腐蚀性介质。该产品可替代国外CR、CRN等同类产品。勃亚特水泵以其高效节能、质量可靠、使用范围广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二、产品用途:

 

供        水:水厂过滤与输送、水厂分区送水、主管增压、高层建筑增压。

工  业 增 压:流程水系统、清洗系统、高压冲洗系统、消防系统。

工业液体输送:冷却和空调系统、锅炉给水和冷凝系统、机床配套、酸性和碱性介质输送。

水   处   理: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蒸馏系统、分离器和游泳池的水处理系统。

灌        溉:农田灌溉、喷灌、滴灌。

 

 

三、技术参数:

流量:4.2-504m3/h;

扬程:24-240m;

功率:1.5-450kw;

转速:2900r/min;

口径:φ40-φ250;

温度范围:0-+90℃;

工作压力:≤2.4Mpa。

 

四、运行条件:

介质:稀薄、干净、非易燃易爆并不含固体颗粒或纤维的液体。

℃至+70℃。

    QDL/QDLF为安装标准电机的非自吸立式多级离心泵,电机轴通过泵头用联轴器直接与泵轴联接,拉杆螺栓将耐压筒、过流部件固定在泵头和进出水段之间,泵进出水口在泵底同一直线上;本泵可规格需要配置智能保护器,对泵干转、缺相、过载等进行有效保护。

电机

   电机为全封闭,风冷式二极标准电机。防护等级:IP55;绝缘等级:F;

标准电压:

   50Hz:1×220-230/240V;

   3×200-220/346-380V;

   3×220-240/380-415V;

   3×380-415V

爱笑的网络
有魅力的奇异果
2025-08-17 22:48:47
水泵按工作原理分类有三种,其分类及工作原理如下:

①动力式泵,又叫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续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为主)和压力能增加,随后通过压出室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又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部分流泵和旋涡泵等。

②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把能量周期性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压力增加至将液体强行排出,根据工作元件的运动形式又可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

③其他类型的泵,以其他形式传递能量。如射流泵依靠高速喷射的工作流体将需输送的流体吸入泵后混合,进行动量交换以传递能量;水锤泵利用制动时流动中的部分水被升到一定高度传递能量;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实现输送。

乐观的白开水
鳗鱼母鸡
2025-08-17 22:48:47
1、什么是自吸泵。自吸泵就是把自吸泵安装在比液位高的地方、第一次把泵体里面灌水之后启动自吸泵能把水抽上来排走的泵我们就把它统称为自吸泵(目前博禹泵业的真空辅助自吸泵第一次已经不需要灌水也能自动把水抽吸上来、需要了解可以搜索一下:真空辅助自吸泵),自吸泵不但具有自吸泵的功能并且还具有增压泵的功能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自吸泵称为自吸增压泵。

2、自吸泵的种类有哪些?自吸高度5米的自吸泵,自吸泵按照自吸高度分为:自吸高度5米以内的自吸泵、自吸高度6-9米的自吸泵。

3、自吸高度5米以内的自吸泵分为:ZX清水自吸泵、SFBX小型不锈钢自吸泵、GZ小型家用自吸泵、ZW污水自吸泵、FPZ增强聚丙烯耐腐蚀自吸泵、FBZ氟塑料自吸泵、WFB无密封自控自吸泵、CYZ自吸式离心油泵、ZCQ磁力自吸泵、BYQYZ气液自吸泵、BYQSZ气水混合自吸泵等产品。

4、自吸高度6-9米的自吸泵:BYZKW全自动自控辅助自吸泵、BYZK高吸程自吸泵、BYGXCZX小型不锈钢高吸程自吸泵、BYQZ便携式汽油机自吸泵、BYXZXW大流量自吸泵、BYZKZX真空辅助自吸泵、BYXZXWC大流量柴油机强自吸泵、BYNMZ可以反转的高粘度自吸泵、HMZ小型家用冷热水自动自吸泵等产品。

5、什么是增压泵。增压泵就是单一起到增压作用的一款水泵,只要是泵都具有增压功能、所以增压泵包含的泵类产品繁多我们只能按照行业里面通俗常规所指的泵描述。常规所指的增压泵分为:个人家庭安装使用的家用增压泵和自来水公司供水或者小区第二次供水安装使用的管道增压泵,也可以是工厂用水第二次增压使用的增压泵,增压泵的意思就是在原来管道里面水压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增压的作用泵进口的压力加上增压泵所提供的压力就是整个泵出口压力。

增压泵可以分为立式安装或者卧式安装,最常用的家用增压泵就是:WG型小型家用增压泵,最常用的第二次供水增压泵就是:ISG管道离心泵、ISW卧式管道离心泵或者目前新出来的QDL立式不锈钢轻型多级泵。

6、自吸泵与增压泵的区别。综上所述自吸泵与增压泵的区别就是自吸泵具有自吸和增压的功能、而增压泵是只具有增压的功能、它没有自吸能力、必须要水能流到泵里面来才能起到增压的作用。

现实的棉花糖
粗心的胡萝卜
2025-08-17 22:48:47
主要是利用气压罐罐体和气囊之间气体容易被压缩的原理来缓冲系统的压力波动,用在供水设备上可以减少水泵的启动次数,延长水泵的休眠时间,可上深圳市得汛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网站的相关知识里面去看,关于气压罐的一切都有,也可以直接联系深圳市得汛科技的汪继堂

呆萌的灯泡
紧张的发卡
2025-08-17 22:48:47

周中1 傅鹤林1 刘宝琛1 谭捍华2 龙万学2

(1.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5

2.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 降雨入渗是诱发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类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为了对降雨入渗诱发下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失稳机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及研究边坡性状随时间变化的一些重要特性,在上瑞高速公路贵州段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土石混合体边坡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和原位综合监测。监测成果表明:降雨入渗影响下土石混合体边坡的滑动变形区为坡面以下0~4m之间,变形量以坡面最大,从坡面到坡体深部逐渐减小;在实施降雨的前2h,平均入渗百分率为86%,之后,入渗率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而随时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6h)之后,入渗率降到一个相对稳定值(50%);降雨入渗造成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增加,致使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由于有效应力的减少及土体吸水软化而降低,降雨入渗的这一双重效应可能是降雨诱发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边坡 土石混合体 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降雨入渗 现场监测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蓬勃开展,国家建设战略重点向西部地区转移,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包括残坡积物、崩坡积物和冲洪积物组成的松散堆积介质,其物质成分以土夹砾石或块石以及砾石或块石夹土等土石混合体为主,物质结构杂乱无章、分选性差、粒间结合力差、透水性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岩体,又不同于一般的土体,而是介于土体与岩体之间的特殊地质体,称为土石混合体[1]。土石混合体边坡是按边坡的物质组成来划分的,与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属于同一个划分层次,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地分布[2]。对于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机理国内外已作过许多研究,并取得了成套的研究成果。对于以土夹石为主的土石混合体滑坡,由于它具有物质组成的复杂性、结构分布的不规则性以及试样的难以采集性等独特的性质,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取得的研究成果很有限[3],因此很有必要就土石混合体滑坡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

大量统计表明,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4,5]。贵州省三穗县三凯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墩上方的大滑坡就是在2003年4月及5月初连续的强降雨的诱发下发生的典型土石混合体滑坡,造成35人丧生。降雨影响下边坡失稳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6~8],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为了揭示降雨诱发下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形成演化规律,2005年4月,选取上瑞高速公路贵州段晴隆隧道出口典型土石混合体边坡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和原位综合监测。试验过程中,配合原位综合监测,分析土石混合体边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的形成条件、变形位移特征及破坏滑移规律,为今后更好地防范或治理此类地质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场地

1.1 试验场地的确定

正在建设的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是一条联系我国东西的大动脉。2005年4月2日,在对上瑞公路贵州镇宁至胜境关公路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根据钻孔地质资料、边坡的外部形态及周围环境选定晴隆隧道口K85 +650 -690 堆积层地段,作为人工降雨试验场地。首先清除区域内的植被及其他杂物,然后按1∶2.5的坡度刷坡。为了防止大气降雨及周围土体内的水渗透到试验区内影响试验的精确性,下雨时,试验区用彩条布覆盖。

1.2 土体性质

为了弄清试验区土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及边坡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基本物理力学试验及专门的钻孔勘察。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颗粒分析试验共做15 组,土样的平均颗粒级配曲线绘制于图1,图中平均级配的特征值为:粘粒(<0.005mm)含量为0.95%,粉粒(0.05~0.005mm)含量为8.88%,砾石(>5mm)含量为47.49%。不均匀系数Cu为12.31,说明土样中包含的粒径级数较多,粗细粒径之间差别较大,颗粒级配曲线的曲率系数Cc为1.59,级配优良。

表1 天然状态土的基本物理指标

图1 天然状态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钻孔勘察资料显示试验区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dl+el),厚10~30m,平均深20m,为碎石土层,局部夹亚粘土,结构松散、稍湿。基岩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煤系地层,由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试验区位于山体中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较大。试验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勘察期间,钻孔内未见地下水。本次试验开挖深度为6m,滑动面均在5m之内,因此,试验土层均为地下水位以上的土石混合体。试验区工程地质剖面图见图2。

图2 工程地质剖面图

①原地面线;②刷坡后的地面线(试验区);③强风化带下限;

Qdl+el—第四系残坡积层;P2l—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

2 仪器的布置及埋设

试验区面积为10m×10m,坡比为1∶2.5,埋设仪器后的试验区如图3所示。试验区一共钻孔9个,其中3个钻孔用来安装测斜管,6个钻孔用来安装孔隙水压力计,共安装了12个孔隙水压力计、3个测斜管。试验区的左右两侧开挖宽0.3m,深0.5m的隔离带,并用高1m的白铁皮将试验区左右两侧与周围土体隔离,以免雨水渗入周围土体。试验区的下部修建宽0.5m,深1m的集水渠,并引出可能的滑动区域外与集水槽相连。集水渠除靠近坡体的一面外其余各面采用水泥护面,以免雨水流失。集水槽为长、宽、深均为2m的方形槽,为防止雨水的渗漏,集水槽需用水泥护壁。试验区右上方开挖一个5m×4m×2m的蓄水池,先用砖砌,并用水泥护壁。图4为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图5为L1纵断面测点布置图。

图3 埋设仪器后的试验区

图4 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数据单位为m

图5 L1 纵断面测点布置图

数据单位为m

2.1 坡面裂隙监测

坡面裂缝测量采用简单的测量方法,在进行地表巡视时,用钢卷尺对滑坡体主要裂缝宽度进行测量。

2.2 测斜监测

测斜装置由测斜管、测斜仪、数字式测读仪三部分组成。量测时将测斜仪伸入测斜管,并由引出的导线将测斜管,亦即滑坡体滑移量值瞬时反映在测读仪上。本试验中测斜仪采用美国 Sinco 公司生产的100 型测斜仪,灵敏度8s,精度 ± 6mm/30m,量程0~± 53°。测斜管采用金坛市绿盛土工材料厂生产的高精度ABS测斜管,外径70mm,内径59mm,接头外径80mm,每节长2m。在边坡不同位置共埋设3个测斜管,埋设于图3所示的Ⅰ点,埋设深度11 m。

2.3 孔隙水压力监测

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是由金坛土木工程仪器厂生产的KYJ-30 型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量测的,其量程是0~200kPa,KYJ-30 型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适用于钻孔法安装,测量建筑物内的孔隙(渗透)水压力,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同时配置ZXY-2型振弦频率测定仪一台,测量范围:频率f=500~5000Hz,频率模数显示值F=f2×10-3,测量精度:± 0.008Hz,分辨率:± 0.1Hz,灵敏度:接受信号≥300μV,持续时间≥500ms,连续振荡的工作方式,功耗极小,使用简便。

在边坡不同位置共埋设12个孔隙水压力计,于图3中L1和L3断面的每个钻孔内埋设2个孔隙水压力计,L1列孔隙水压力测孔的深度为4m,孔隙水压力探头的埋深为1m和3m。L3列孔隙水压力测孔的深度为5m,孔隙水压力探头的埋深为2m和4m。

2.4 降雨强度地表径流监测

试验区内总的降雨量由人工降雨模拟装置主供水管上的流量表记录,再将每单位时段的降雨量除以试验区面积100m2,即可求出单位时段的降雨强度。地表径流由试验区下方的集水渠收集到集水槽中,再由水泵回收到试验区上方的蓄水池内,单位时段的地表径流量由与水泵相连的流量表量测。

3 人工降雨模拟

3.1 自制人工降雨模拟装置

参照中国科学院水利水土保持研究所研制的 SR 型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装置[9],自制一个专门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本装置由水泵、水表、控制阀、水压表、喷头、主管、支管、两通管、三通管及四通管组成。主管和支管由长为1m或2m的短管经两通管、三通管或四通管组装而成。通过调节进水管和回水管上的控制阀可以产生30~120mm的降雨强度。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的覆盖范围为10m×10m,其示意图见图6。

图6 人工降雨装置示意图

数据单位为m

3.2 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监测周期及频率

待埋设仪器与周围土体协调稳定后,测定各仪器的初始读数,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起止时间为2005年4月25日15:00 至2005年4月29日10:00。每小时的降雨强度为60mm/h,每降雨2h停1h,在停雨期间进行各项监测的读数。每3h记录一次各测点的孔隙水压力、坡面裂隙、深部位移、实际的降雨强度及地表径流量。若观测到边坡将要失稳,适当加大观测密度。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坡面裂隙监测

试验期间,坡面位移不大,2005年4月30日16:30 发现边坡后缘张拉微裂隙,宽1~2mm,长3m。

4.2 测斜监测

将各孔的测斜数据整理分析并绘制成图,以ZK3孔为例加以说明。图7为ZK3的水平方向的累计合位移随孔深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位移变形区基本上发生在地表以下0~2.5 m 的范围内,位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坡面变形最大,最大合位移达到7.67 mm。

图7 ZK3 水平合位移随孔深的变化

图8为ZK3的特征点水平合位移及累计降雨强度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特征点位移随着累计降雨强度的增加逐渐加大,并且,这种变形为从坡面到坡内逐渐减小的松弛形变形,0.5m处的位移相当于1.5m处位移的2倍,而4m处基本没有位移,数值上的微小变化是由测量误差引起的。

图8 ZK3 特征点水平位移及累计降雨强度

图9为各测点孔口的累计合位移及累计降雨强度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累计降雨强度的增加土体位移逐渐加大,以坡中处的位移最大,坡脚次之,坡顶最小。ZK1—ZK3孔口处的最大合位移分别为3.36 mm、10.37 mm和7.67 mm。

图9 各测点孔口的水平位移及累计降雨强度

4.3 孔隙水压力监测

图10为R2断面处的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其中B1,B2,B3,B4 表示R2断面埋深分别为1m,2m,3m,4m的孔隙水压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降雨入渗初期,土体的渗透性较强,孔隙水压力较低。随着降雨的进行,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大,并达到稳定值。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发现1m、2m处的孔隙水压力趋近于0,3m、4m处的孔隙水压力平均为16.2kPa和19.2kPa,相当于1.65m和1.96m水柱压力。原因是试验采用的降雨强度较大,土体吸水饱和后渗透性降低的情况下,排水不畅,形成暂时的滞水层,滞水层在4m左右,这一结论也得到了测斜成果的验证,此处的滑面位于坡面下3.5m。滞水层的存在对土石混合体边坡的稳定极为不利。首先,滞水层的形成导致了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增加,有效应力降低,从而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其次,滞水层的形成使得原来非饱和土体充分吸水软化,也导致了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降雨入渗的这一双重效应可能是降雨诱发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10 R2 断面处的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11为同一深度处(3m)的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A3,B3,C3分别表示坡顶、坡中、坡脚处埋深为3m的孔隙水压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孔隙水压力从坡顶到坡脚逐渐增大,坡脚处的孔隙水压力最大,坡顶处的孔隙水压力基本为0。

图11 同一深度处(3m)的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4 降雨强度及地表径流监测

图12中的曲线表示降雨期间的每小时平均降雨入渗百分率与时间的关系,是根据降雨强度和地表径流的量测结果计算得到的。可以看到,在实施降雨的前2h,平均入渗率为86%,2h之后,入渗率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而随时间逐渐减少。6h之后,入渗率降到一个相对稳定值(50%),实施人工模拟降雨6h后,有一半的降雨变成了地表径流。降雨入渗率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边坡土体吸水饱和使原来张开的裂隙闭合的结果。

4.5 潜在滑动面形状

测斜监测的深度为从测斜管管口至边坡内部11m,所监测的滑面深度也是由管口到滑面处的距离,而管口距坡面也有一定的距离,实际的滑面深度应当减去测斜管露出地面的部分,ZK1—ZK3滑动面位置分别为坡面以下4.2m,3.2m和2.2m。将测斜监测到的滑面位置同滑坡前缘错开裂隙和后缘张拉裂隙结合起来即可确定滑面位置,L2断面滑面位置及形状如图13所示。

图12 每小时平均降雨量(入渗量)及降雨入渗百分率

图13 L2断面滑动面形状

数据单位为m

5 结论

一个现场监测体系相当于一个足尺的试验装置,其监测结果对于研究和把握滑坡滑移演化规律、灾变机理和行为以及边坡安全状态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通过土石混合体边坡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和原位综合监测得到以下认识:

(1)土石混合体边坡在降雨入渗影响下多发为浅层松弛型破坏,滑动变形区为坡面以下0~4m之内;变形量以坡面最大,从坡面到坡体深部逐渐减小。

(2)在实施降雨的前2h,平均入渗百分率为86%,之后,入渗率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而随时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6h)之后,入渗率降到一个相对稳定值(50%)。降雨入渗率的降低是由于边坡土体吸水饱和使原来张开的裂隙闭合的结果。

(3)在强降雨作用下,边坡土体吸水饱和,土体内孔隙部分闭合,渗透性降低,排水不畅,在滑动面附近形成暂态的滞水层。滞水层的存在对土石混合体边坡的稳定极为不利。首先,滞水层的形成导致了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增加,有效应力降低,从而导致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其次,滞水层的形成使得原来非饱和土体充分吸水软化,也导致了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降雨入渗的这一双重效应可能是降雨诱发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4)试验区内的土石混合体边坡在将近4昼夜的时间内接受了4500mm的降雨,大大超过了实际可能出现的降雨强度,且平均入渗率达到50%,但是该斜坡仅仅出现了变形,并未产生滑塌破坏,说明堆积层斜坡发生破坏的条件不仅仅是降雨,还与坡率及地质条件有关。

参考文献

[1]油新华.土石混合体的随机结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1

[2]周中.土石混合体滑坡的流-固耦合特性及其预测预报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

[3]吴景坤,方祁,蔡军刚等.堆积层滑坡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方法.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5(2):8~16

[4]罗先启,李海岭,葛修润等.降雨条件下滑坡灾害及滑坡排水效果研究.岩土力学,2000,21(3):231~234

[5]詹良通,吴宏伟,包承刚等.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膨胀土边坡原位监测.岩土力学,2003,24(2):151~158

[6] Lumb P.Effect of rainstorms on slope stability.Proc.Sym.on Hong Kong Soils.Hong Kong,1962,73~87

[7] Finlay PJ,Fell R,Maguire P 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and rainfall.Can Geotech J.,1997,34(6):811~824

[8] Dai F C,Lee C F.Frequency-volume re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s.Engineering Geology,2001,59(3/4):253~266

[9]陈文亮,唐克丽.SR型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水土保持研究,2000,(1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