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博会PSA2021?psa
2021年亚洲泵业博览会(PSA) The Pump Show Asia 2021亚洲泵业博览会 PSA 2021 暨中国国际泵及流体系统技术应用博览会
【展会信息】
【展会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南京空港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时间】2021 年 11 月 04-06 日
【主办方】国家泵系统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研究院、德国化工协会
【招展方】 北京鸿世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展会介绍】
简称:“泵博会”
每个行业都有其专业展览会平台,“泵博会"将会打造成为全球专业的以泵及配套产品为核心的流体工业系统内国际知名的大型博览会,立足中国辐射全球。
“泵博会"将成为2021年度全球泵系统采购商的国际专业集选平台。
“泵博会2021"本次盛会的价值在于将结合多种实效的形式例如:年度博览会+多场“高密度”论坛会+“高价值”年度工业设计大奖+高端技术产品品鉴会+“高效率”买家一对一配对采购洽谈会等一场“高密度、高价值、高效率”的全新创新型盛会。
2021年“泵博会”将是一次充满活力,拥有国内、国际精准买家及汇聚行业专家的一次优质创新的国际化盛宴。 该展览将于2021年11月04日至06日在中国南京举行。 业内应用领域的系统采购商及专业买家将一起寻找在新形势下的最新产品以及未来趋势,共同探讨新供应商和新关系,以协助满足厂商和采购商对中国市场以及全球泵系统及配套产品供应链的需求。
“泵博会"拥有强大的国际网络助推国际泵系统及流体工业的优秀展商深度开发中国市场,同期举办:2021中国长三角泵业技术年度高峰论坛
打造国际买家中国市场专业权威的泵业产品“技术展示交流会”
打造中国泵行业技术创新年度大奖
打造中国泵行业及配套流体工业技术工业设计年度大奖
“泵博会”将会在后疫情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将会向行业内展示成功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也将会重点关注行业内的生产、物流,销售、通讯方式的变化及市场动力的恢复和新业务的建立。
PSA是至关重要的行业盛会,它为泵系统及流体配套系统应用采购商、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思想交流提供了一个最为专业的平台。
【如何做到后疫情时代的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预测,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大流行对制造业产能及经济环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随着中国国内疫情稳定性因素攀升,中国工业制造指数及环境水处理行业加快部署最新的工程项目启动持续跟进的背景下,2020年下半年经济处于持续上扬态势,对于泵行业的冲击也随之减弱,市场环境开始呈现快速复苏。
后疫情时代如何分析市场的新环境及重新建立新的客户关系将是本次泵博会重要的话题之一,泵博会将重点精准面向工业系统采购终端、水务工程公司、设计院所等专业高端观众群体。为全球泵业系统厂商展示精品创新产品提供专业高水准的展览会平台。
激动人心的论坛主题和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全球领先的泵行业顶级技术盛宴
【部分论坛议题】
中国长三角泵业技术年度高峰论坛
最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创新
给排水管理技术趋势与应用
石油化工领域未来技术创新与应用
先进生产及数字化技术
走向全球市场中国泵业企业的优势提升
后疫情时代行业内的发展及趋势研讨会
“泵博会”打造一系列主题实用的国际论坛和会议,以促进业内工程师技术研发人员了解最新研究和未来新趋势,并促进中国厂生产工艺转型升级,我们将邀约全球知名工程师及顶级专家共同探讨。
【展品类别】
· 工业系统用泵: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电力电站、塑料医疗等应用泵
· 民用系统用泵
· 环境工程系统用泵
· 市政工程系统用泵
· 建筑工程用泵
· 船舶系统用泵
· 农林水利系统用泵
· 电站系统用泵
· 流体系统成套设备及阀门/管道/压缩机等附件
· 泵配件及附件
· 泵业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服务商
· 代理商/经销商OEM/ODM
· 生产辅助设备和成套设备
· 其他成套设备及附件
· 大学院校、媒体
· 国际商协会
· 科研院所
· 其他
【精准定位】
· Global data 是谁?
Global Data是英国伦敦证券所上市集团,是国际市场上数据分析,咨询,营销领域领先的机构,2016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涉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医药,矿山,食品加工、电力工程、工业自动化等19个行业,拥有近30个垂直媒体平台,日访问量1900万+
· Global data与我们的展会擦出哪些火花?
国际营销高端论坛会将由英国Global Data集团旗下的VMS营销团队主持召开,英国Global Data集团VMS解决方案中国区总代表Grace女士现场主持,并实时连线英国。届时,我们会优选国内知名泵及流体配套技术供应商出席论坛会。
· 展商将有机会得到哪些增值服务?
我们可为有需要的参展商提供量身定制的线上或线下跨国专业领域交流会,应用Global Data的国际领先大数据AI技术为参展商提供真正精准的国际大买家。同时,Global Data集团旗下的垂直媒体即30多个B2B平台和杂志,每日活跃用户1900万+,这一全球领先的网络媒体会为我们的展会及选择定制化服务的展商提供最大限度的海外曝光率及海外客户培育与转化。
【产业优势】
该展会在国内及国际业内得到了诸多权威机构的认可与支持,国家泵系统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研究院、德国化工协会等权威机构都为我们展会的完美展现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该展会立足中国辐射全球并协助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和交流。
【展馆信息】
【联系我们】
北京鸿世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王经理
电话:8610-65262861
手机:13146394037
电邮:echo@annexhibition.com
刘经理
电话:0411-62666956
手机:15604267809
电邮:lydia@annexhibition.com
沈经理
电话:8610-65262861
手机:13910324144
电邮:cici@annexhibition.com
网址:http://www.annexhibition.com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BDA国际广场K座
必须是假的。
即使是使用能力很大的真空泵对小制冷系统管路抽真空,都还是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所以不存在这种所谓的“几秒钟抽完”的设备。如果说存在,那一定是在坑蒙拐骗。
空调系统管路内各个部位的真空度在抽真空过程中平衡需要时间,是不可能在几秒钟内抽完的。
2、参加参观相关展会,寻找可能客户。
3、对于终端客户的更新来说,建议有一定宣传,要让具体技术人员知道有贵司的存在。
1,首先,如果是接近幕墙的东西,幕墙用的中空玻璃基本没有真空的,一般都是空气(也可以是氩气),四周夹分子筛(里面是干燥剂用来吸收水雾),然后是两道密封,一道是丁基胶,一道是结构胶(也可以用聚硫胶等)
2,3mm的玻璃怎么受负压啊?肯定会碎啊,如果还是车间的墙,怎么说都得2层6mm左右的吧,还有,规范上一般要求中空层的最小厚度需要大于9mm。
3,我认为如果自己做的话,肯定会漏气,还不如不抽真空,你要是实在想实验就试试吧……
综合商贸 阿里巴巴企度网慧聪网勤加缘网环球资源马可波罗可比网 更多>>
泵阀轴承 真空泵技术网中国水泵网中华泵阀网亚洲泵网泵阀交易网全球阀门网泵阀现货网 更多>>
机械设备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网中国缝纫机网全球机械网国际机械信息网数控机床网中华机械网 更多>>
建筑建材 筑龙网装修建材网中国建材网中国采招网中国建材采购网土木在线九正建材网 更多>>
外贸网站 拉美贸易网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tradekeyMade-in-China.Com外贸管家网外贸圈 更多>>
五金工具 中华工具网中钢网中国仪表网中国机床商务网中国五金网全球阀门网中国五金商机网 更多>>
电工电气 中国照明网中国线缆网维库电子市场电气自动化技术网中国工业电器网照明中国网国际电器网 更多>>
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世界网中国分析仪器网中国仪器之家仪器仪表商务网仪表展览网仪器交易网中国仪器仪表网 更多>>
汽摩汽配 中国汽配交易网中国电动汽车网全球电动车网全球汽摩配贸易网中国汽配网中国汽摩配件网汽车之家 更多>>
团购商城 淘八百蘑菇街悦拍网当当网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 更多>>
招商加盟 全球加盟网97创业网创业点子网前景加盟网品牌招商网中国食品招商网78招商加盟网 更多>>
分类信息 百姓网列表网好喇叭网易登网今题网赶集网58同城 更多>>
企业黄页 顺企网企业黄页大全企信搜中国网页大全网络114企业名录网中国企业网 更多>>
化工塑胶 中国吸塑网全球涂料网中国汽车涂料网绿金生物网全球塑胶网新塑网中国废塑料网 更多>>
纺织服饰 货源交易网中国丽人网中国纺织商务网童装品牌网中国童装品牌网中国纺织品网纺织皮革网 更多>>
印刷包装 中国包装网印染在线中部印刷包装网纸杯批发网中国烫金网中原印刷信息网中国包装网 更多>>
农林牧渔 中国花卉网中国农业网中国养殖网中国水产养殖网中华名优特产网种苗网广州苗木网 更多>>
冶金矿产 中国矿业网门户商务金属网中国钢铁价格网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铁业网中国矿业网门户中国钢管网 更多>>
家居用品 中国家具网中国节能产品网中华厨卫网中国家电网中国环保灶网西部装饰网品客网 更多>>
节能环保 全球节能环保网环保设备网中国LED网中国净化网51电池网中国光伏产业网51电池搜索网 更多>>
玻璃陶瓷 玻璃英才网中国陶瓷餐具中华陶瓷网中陶网中华玻璃网中国玻璃陶瓷网58马赛克网 更多>>
食品饮料 食品招商网食品产业网糖酒食品网糖酒快讯网中国食品饮料网中国香料网中国糖酒信息网 更多>>
文教办公 世纪文具网无忧会计网中国办公用品网中国体育用品网中国笔业网中华教具网中华乐器网 更多>>
工艺玩具 中国玩具信息网中国玩具网中国文具网玩具基地网中国礼品商贸网我爱珠宝网百万珠宝网 更多>>
安防器材 中国安防事业网山东安防网安防人网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门户网中公装备网监控设备联卓安防网 更多>>
交通运输 百度地图中国智能交通网中国物流信息网公路信息服务网中国交通设施网物友网火车运网 更多>>
通信 3C 泡泡网硅谷动力IT168睿商在线威易网(西部e网)手机之家太平洋电脑网 更多>>
IC电子 路由器网亿芯网一步电子网电子元气件现货商城电脑之家网站电子电路图网第一电子网 更多>>
医药保健 医疗商务网中国制药网医疗信息网39健康网120健康网快易捷药品交易网中华药业网 更多>>
综合其他 新浪谷歌百度搜狗腾讯网网易搜狐 更多>>
B2B代表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是电子商务网站模式之一。
电子商务网站有三种常见的模式:
1)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例如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中国制造网等。
2)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例如亚马逊,京东商城,凡客等。
3)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对个人,例如淘宝,ebay等。
空压机较好的品牌有博莱特、康普艾、红五环、日立、捷豹。
1、博莱特
品牌介绍:博莱特这个品牌成立于1989年年,在空压机十大品牌排行榜是一家专业从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成立以来公司在产品的生产上有着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检验设备,旗下的空压机性价比较高,核心技术挺好,质量也挺好的。
2、康普艾
品牌介绍:康普艾品牌成立于1994年,在市场上是一家主要经营低压和高压压缩机、定制鼓风机和真空泵等产品的企业,成立以来公司不断地对生产技术进行改进,目前公司经营的领域不断的扩大,旗下的空压机采用最顶尖的生产技术,在性能上是很多品牌无法与之比较的,其空压机质量较好。
3、红五环
品牌介绍: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市场上是一家专注于套通用机械、工程机械、掘进机械等机械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成立以来公司在产品的生产技术上不断的创新,旗下的空压机在市场上的销量也是相当不错的,其空压机质量较好。
4、日立
品牌介绍:日立这个品牌成立于1910年,在行业中算是一家历史比较悠久的企业了,目前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家用电器、电脑产品、半导体、产业机械等等,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会进行严格的把关,旗下的空压机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在实用性上是相当不错的,其空压机质量较好。
5、捷豹
品牌介绍:捷豹隶属于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它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主要从事空压机、精密过滤器等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成立以来公司的经营范围不断的扩大,在很多产品的生产技术上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旗下的空压机也凭借着优异的质量远销海内外,其空压机质量较好。
应用范围:
木工行业:立体凹凸门,造型门,立体波浪板加工,橱柜门、实木门、工艺木门、免漆门,屏风、工艺扇窗加工,擦鞋机,游戏机机柜及面板,麻将桌,电脑桌及板式家俱产品的辅助加工。
广告行业:广告标牌、标识制作、压克力切割、吸塑制模、多种材料广告装饰产品的制作。
模具行业:可以雕刻铜、铝、铁等金属模具,以及人造大理石、沙石,塑料板、PVC管材、木板等非金属模具。 其他行业:可以雕刻各种影雕、浮雕,广泛应用于工艺礼品行业。
性能特点:
1、进口意大利知名品牌(HSD)大功率风冷却主轴精度高、寿命长、运行平稳,且启动性能好,力矩大,能充分发挥本机高速的优势,效率更高。
2、配置台湾原装斗笠式换刀机构,可随意换取所需刀具,专用对刀台,可精确补偿刀具长短误差。换刀时间仅需10秒,刀库标配8支, 可定制更大容量刀库。
3、整体加厚方管结构床体,科学焊接,整体不变形。
4、采用进口直线方型直线导轨,双排四列滚珠滑块,承重力大,运行平稳,精度高、高强度的优质钢轨保证了机械精度和耐磨性,使用寿命比圆形导轨高10倍。进口滚珠丝杠精度高,下刀精确。
5、采用台湾宝元高性能整合控制系统,具有优良稳定的品质,良好的维护性,可以控制完成多重层面3D加工,能够进行快速、平滑的三维立体加工、雕刻和切割。
6、软件兼容性好,可兼容 type3/Artcam/Castmate/ 文泰等多种 CAD/CAM 设计制作软件。
7、台面为国际领先真空吸附台面,材质为电木板,高吸附力,可强力吸附不同面积的材料,密度大不变形。
8、真空泵可选取进口品牌的无油真空泵,性能稳定,低温,噪音小,环保型,使用寿命长,易维护;有效解决了寒冷天气下的水循环真空泵麻烦换加水的问题。
9、智能保护工作台面:防止误操作或软件错误等可能造成的台面损坏,智能加工越界保护,,防止设计版面超过加工幅面引起的机械碰撞现象。
10、自动注油润滑系统,可一键执行操作,使用方便,机器保养更好。
11、采用日本进口大功率伺服电机驱动系统,Y轴采用了双电机驱动,使之高速运行可达60米/分以上的空行速度。
12、电气系统采用进口变频器、日本安川伺服的驱动器和电机、西门子的电器部件等。避免了普通国产电气件故障率高的通病,稳定性耐用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13、带有精确的调整刀夹位置和自动对刀系统,使您操作下刀更方便简捷,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杨朝煜
7月5~8日在上海召开的ShanghaiTex 2006展会上,高效、节能、低耗、少污染已开始成为染整业内人士关注热点。本文从染整关键流程,探讨该热点趋势下ShanghaiTex 2006展出的的最新技术进步。
棉纺投资居纺织之首 协会发出预警
浙江化纤业民企挺进石化业上游
南非本月底对中国31类纺品设限
中国纺织行业按照科学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预期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包括:单位工业增加值纤维使用量同比降低20%;单位GDP耗水减少36%;吨纤维耗水量比2005年下降20%;单位GDP能耗下降28%;吨纤维耗电量比2005年下降10%;单位增加值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22%。
这些指标与印染行业息息相关,因为印染污水排放量占纺织工业排放总量的80%之多。印染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的任务极其艰巨,需要染化料、机械和工艺新技术共同进步。于7月5~8日在上海召开的ShanghaiTex 2006展会上,高效、节能、低耗、少污染已开始成为染整业展示的热点。
水洗机
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热水洗涤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也是蒸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最多的工序。
平洗机逆流漂洗废水技术是热点之一,其漂洗温度高达85℃以上,蕴含可观的热能价值,每处理回收1吨这种水,可节约的费用及实现的效益超过10元人民币。经测算,1台平洗机1天的热水回用价值达2000余元人民币。
现在中国每年排放大量高温印染废水,既污染了环境,又流失了巨大的热能,如果全国10万台平洗机和溢流染色机排放的废水都采用此技术处理,一年节约水费及能耗费可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平洗机废水处理后回用可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它采用四种方法达到这一目标:武汉科技学院开发的“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该技术是国家863重大专项新型高效物化组合的最高研究成果;在平洗时添加提高效率的助剂;制造平洗机时,开发应用高效水洗技术;开发应用热能回收技术。其中,后两种技术在ShanghaiTex 2006展中都有展示。
美国杜布德(Tube-Tex)在展会中介绍了水洗机的热回收装置,该水洗机用水量每分钟为400升,温度85℃以上,这时蒸汽的费用将显得非常重要。该公司的被动式热回收装置能够回收在废水中流失的大量热能,而且不需要额外的操作成本,可以提供6种不同型号的装置来适应各种实际需要。
浙江印染新开发成功的两台拥有技术专利的高效水洗机,展示了国内印染机械制造者对清洁生产的重视。该公司在过去开发成功的振荡水洗机基础上,又开发出齿形导辊加回形穿布路线的水洗机和下排齿形导辊加上排轻型轧辊的水洗机,加强了洗涤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节能降耗的水平。同时,在新的水洗机上增加了废水热能回收装置,进一步降低了蒸汽能源消耗。
低给液机
瑞士威可(Weko)的低给液系统已得到国内染整企业的普遍认可,其节能、低耗、环保特性使之得到大量的应用,并将继续扩大应用领域。该系统有给水和给液(水溶性化学溶液)两种机型,可以在各种需要低给液的染整机台前(或后)安装使用。
威可喷盘式给液系统。
如在拉幅定型机前安装一台低给液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取代浸轧机和烘燥机。一般织物在进拉幅定型机前需要浸轧水或化学溶液,轧余率为75%左右,然后烘去一定的水份,在含潮20%左右进行拉幅定型。低给液机可以按照需要,在1~40%的含水范围内设定织物的给液率,而且重演性好、左中右以及前后均匀一致。
由于低给液时,被雾化成30~70微米的水或溶液粒子以每分钟1500米的速度喷向织物,因此渗透性极好。喷到织物上的水或溶液被织物吸附,未喷到织物上的,由于未与织物接触,可以循环使用,减少了物耗和环境污染。
真空吸水机
上海宽达介绍了EVAC真空吸水机。在染整加工中,被浸湿的织物上含有的水份可分为结合水和游离水两种,EVAC真空吸水机将通过吸水口的织物上的游离水完全吸取,当用于疏水性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湿整理时,效果尤为显著,疏水性纤维可将浸湿后织物上的含水率降到18%。
EVAC真空吸水机结构图。
该系统采用了UHMW高聚体材料制成的吸水口,具有摩擦力小、耐腐蚀、防堵塞的特性;采用了回旋式设计的分离器,使吸入的水份和杂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易于清洁,避免真空泵堵塞;真空度可根据不同织物进行设定,重演性好。
当用于水洗机时,能将织物上的水与水槽中的水充分交换,大大提高了水洗效果。当用于烘干机或拉幅定型机时,可部分取代传统的轧车,由于真空吸水后含水率很低,就能大大提高烘燥、拉幅定型效率而节约能源。当进行功能性整理时,可使整理剂渗入纤维内部,对不希望重力压轧织物的整理效果尤其优良。
拉幅定型机
当拉幅定型机处理涤纶及其混纺织物时,箱体内的温度可高达180~220℃,是染整加工中的重点节电、节能环节。本届展会上围绕节电、节能展示了多种新成果。
温湿度测量与控制
准确的温湿度测量是节电节能工作的基础。宽达展示了先进的EMC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组合式工作平台,由三个模块组成。
RMS模块,即湿度测量和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棉、麻、丝、人纤及其混纺织物,在进行拉幅定型、烘干、预缩时,通过检测织物的含水率来控制机台速度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该系统可以自动控制浆纱机、浆染机的生产车速。
AML模块,即废气湿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染整行业主要用于测量拉幅定型机和焙烘机的高温废气中含湿量和控制高温废气排放,如排放的高温废气含潮率过低,则表示能源被浪费,通过测量与控制使拉幅定型和焙烘过程处于最经济的运行状态,一般使用该系统可以节约20%的热能。
OMT模块,即织物温度测量和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化纤及其混纺织物在高温定型和焙烘时,直接测量箱体内织物的实际温度,从而自动控制加工车速,使加工过程处于最佳的质量、最大的产量、最少的能耗。
EMC系统由一台6.5英寸触摸式屏幕、一台电脑主机工作箱、三个模块接口和一组测速发电机组成,可以单独配一个模块,也可以同时配三个模块。
其它节能措施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立信门富士(Monforts Fong's)的拉幅定型机在节能方面采取的系列措施,如所有织物传送均由变频控制的全密封式三相交流电动机驱动;烘箱采用150毫米厚的高密度绝缘材料制成隔热门,使烘箱热辐射量处于低水平;在烘箱的连接和开口处均设有密封;织物进出口处均设有气流屏蔽装置;在出布口装有残余湿度测量和控制装置,使烘燥效果数字化显示。
浙江印染展示了拉幅定型机废气热能回收技术,已用于生产实际。
有机溶剂回收机
在纺织品、人造革等产品后整理高温焙烘定型时,根据不同需要添加各种有机溶剂,以改善纺织品和人造革的功能特性。这些有机溶剂在高温条件下,会随着热空气散布到机器内或排放到机器外,严重地污染机器和环境。
ECO-6-12T。
台湾顶麒工业在展会上提供了有机溶剂回收机,据称该装置对有机溶剂回收率为97%,回收的有机溶剂纯度为99%,废气消除率为98%。
染色机
此次展会展示的染色机约100多台,有高温染色机、常压染色机、喷射染色机、轧染机等机种,其技术代表产品有立信的ECO系列染色机和Allwin筒子纱染色机、德国特恩(Then)的气流染色机。
Allwin筒子纱染色机。
ECO系列高温染色机结合了必要的自动化控制装置、精密仪器、先进的控制软件,采用了成熟的液体分离和快速循环技术,缩短了全程工艺耗时,采用了低浴比技术,每公斤织物的总耗水量(浅色)低至38公斤。
Allwin筒子纱染色机采用了新的双重循环式热交换器,在相似的操作环境下,比传统的筒子纱染色机快30%达到目的温度;采用了新的专利REV水泵,流量高于传统水泵,用马达推动水泵的功率亦相对减少;采用了新的水流换向装置和智能匀染控制,避免了只靠由里至外的单向染液运行而导致的染色不匀;在染色过程中采用了快速逻辑温控技术,这些技术的进步使染色质量得到保证,并降低了能耗、水耗和废水排放。
1. 中学和大学时期(1932~1942)
中学时代,他积极参加“五卅”、“九一八”等纪念活动,立下了“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为了救国”的志向。他所在的学校叫“效实中学”,是当时浙江省最好的学校,老师水平高,对同学要求严。中学毕业时,上海已经沦陷。193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
他是西南联大的第一届学生。由于学校刚迁到昆明,条件很差,但名师云集。他们中有吴有训、赵忠尧、霍秉权、饶毓泰、叶企孙等老一辈物理学家。一年级在数学系,二年级转到物理系学习。当时物理系人不多,一个年级只有十几名学生,但班上有天资突出的同学(如杨振宁)带动,整个学习水平提高了。
四年大学生活很艰苦,但又很难忘。学生们40多人住在一间茅草房里,晚上没有电灯,只能点油灯。饭厅、图书馆都在大草棚中。1939年日机频繁轰炸,大家不得不往山里跑。白天有轰炸,只好晚上上课。虽然很疲乏,但还是坚持集中精力学习。当时由于交通断绝,无法与家里联系,经济已无来源,只能靠领战区贷金和奖学金,有时还得到中学代课和做家庭教师养活自己。1942年,在吴大猷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用分析力学解决天体中行星运动问题的毕业论文。
2. 从西南联大到清华大学工作(1942~1947)
毕业后他留在西南联大物理系任助教,当助教的同时,跟着听些研究生课程。当时吴大猷讲量子力学,王竹溪讲统计力学,赵忠尧、张文裕、霍秉权三位讲原子核物理。
1946年,遇有考中英“庚子赔款”官费留学的机会。当时在全国八大城市招考,约有400人报考物理专业。考上一二名的可去英国,三四名的去美国,五六名的去法国。结果戴传曾高居榜首,被录取到英国留学。他坐卡车离开昆明,趁还没发榜的时候,回老家宁波看望亲朋好友。在家乡他接到霍秉权先生的邀请,于是决定先北上到清华大学任教。途经天津时,正好发榜,获取第一名的好消息使他心情非常激动。抗战期间,清华大学校舍成了日本伤病员的医院,原先的教学设施破坏殆尽。他在那里紧张劳动了6个月,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恢复物理实验室;第二件是编写了一本实验教材,还组织了出版,解决了当时教学的急需。
3. 英国留学期间
1947年8月,经广州去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他有幸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查德威克(JamesChadwick,中子发现者)教授。查德威克在利物浦以一台8MeV的回旋加速器建了一个基地,开展核物理研究。戴传曾在他的帮助下一边学习,一边做研究工作。戴传曾与英国同学R.Middleton[后来是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串列加速器实验室主任]合作做氘核轰击其他原子核引起的中子角分布实验研究。因能量比较高,出来的中子可以达几个MeV,角分布测量比较困难。实验由戴传曾负责设计和安排。他们采用了黄昆在利物浦理论组提出的削裂反应理论的计算方案,算出了很多原子核能级的宇称和自旋。这工作在当时是研究削裂反应的首批成果。
他还研究了核乳胶的收缩因子及射程修正。1951年完成了利用核乳胶进行的一些核反应的研究(C.T.Tai.1951. Someinvestigation of nuclear reactions using photographic emulsion, with a study ofsome of its properties in nuclear reseach.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inPhilosophy in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博士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历任西南联大、昆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教职。
1951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主要从事实验核物理、反应堆物理、反应堆工程和核电安全方面的分析研究并获重要成就。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在巩固进行氘-质子、氘-中子核反应角分布实验研究,是国际上首批从(d,n)反应中测得自旋宇称的学者之一。
50年代指导并参加研制中子衍射谱仪等多种仪器并用其开展了有关研究。
60年代以来,在大型电磁分离器等多种仪器研制和核潜艇动力堆等多项重点项目研究中作了大量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工作;领导研制成微型反应堆并开发了单晶硅中子嬗变掺杂技术;为建立中国核电安全研究体系作出突出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回国后研制成功卤素管、中子计数管、中子电离室等多种核探测器。在中子物理研究中,建立了国内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获得了国内首批中子截面数据。其中卤素计数管填补了国内核探测技术领域的空白,并于1956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研制成功中子衍射谱仪,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并开展了单色中子利用及中子衍射研究,验证并获得核能应用的截面数据。参加领导屏蔽物理研究,为核反应堆设计提供了依据。主持并指导了生产堆、动力堆、高通量堆等工程的研究和部分设计。组织并指导民用微型反应堆的研制和单晶硅中子掺杂研究。 那时,国内抗美援朝的消息传到英国,几个中国同学很受鼓舞,都决心学成回国。尽管英国的一些研究机构要挽留戴传曾,但他还是决定尽快回国。当年年底,经香港到达广州,在那里参观了工业展览会,再北上,经上海到北京。使他非常感动的是,在寒冷的冬天,近代物理所钱三强所长亲自到火车站来迎接他。从此,揭开了戴传曾从事原子能科研工作的序幕。
4. 近代物理所、原子能所期间(1952~1965)
戴传曾来到了近代物理所,接过钱三强所长亲自主持的核探测器组,开始了艰苦创业,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探测仪器。
1952年底,戴传曾任核探测器组组长。当时,他领导的组内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工作上除分别具体指导外,他还在组内建立了每周汇报工作和讨论的制度,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使得学术气氛非常活跃。在他的带领下,青年们成长很快。
那时正值抗美援朝,王淦昌带队去朝鲜战场视察,带回来一项特殊任务:提出研制一套手携式辐射探测仪,以探测、鉴定美军是否使用原子弹。这个任务交给了戴传曾。当时实验室条件极差,一切都要白手起家,但他欣然接受了这项紧急任务。他和李德平合作,因陋就简,自己骑着自行车到天桥旧货摊购买可利用的零部件,带领大家吹玻璃管,设计电子线路、焊接电路,通过很短时间加班加点的艰苦努力,研制成了一个用卤素盖格计数管做的可携带式的辐射探测器和一个以强流管做的探测器。卤素盖格计数管的生产工艺还推广到华东电子管厂批量生产。
为了发展中国的中子探测技术,首先要解决中子源的问题。当时国内还没有加速器也没有反应堆,怎么办?他们就自制中子源。戴传曾打听到协和医院有一个废弃的500毫克镭源,设备已毁坏,抗战后一直封存着。戴传曾得到放射化学家杨承宗的大力支持,清理修复了镭源装置,提取了氡气。戴传曾把自己从英国带回来的铍粉与氡气一道封入玻璃管中,做成了氡-铍中子源。从此氡-铍中子源就成为在反应堆和加速器建成前开展中子研究工作的唯一中子源。有了中子源,在戴传曾的带领下,开始了三氟化硼中子计数管的攻关。他们从头做起,对三氟化硼计数管的放电机制和工作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后,很快过了技术关,制成了性能优良的中子计数管,并建立了生产工艺,推广到上海电子管厂生产。
上述几种计数管的研制成功和投入批量生产,为中国地质勘探、教学工作、武装防化兵、中子物理实验、核武器研制和核试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测量手段。为中国其后自主研发核武器及核反应堆奠定了基础。
在戴传曾的指导下,还开展了碘化钠晶体和有机闪烁探测器、含氢正比计数管、空气等效电离室、硼膜及裂变电离室、栅网电离室、用于绝对测量的4πβ-γ符合技术、中子源绝对测量等研究。
为开展中子物理研究和在反应堆上开展慢中子谱学和固体物理研究,从1956年开始,在戴传曾的带领下,利用当时从部队弄来的高射炮底盘设计出了一个中子晶体谱仪,为了使其轻快些、精度高一些,他们与长春光机所合作,仅仅用了9个月时间制成了中国第一台高精度中子晶体谱仪。这台谱仪于1960年改建成中子衍射仪投入使用。这是中国第一台中子衍射谱仪,也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内精密度最高的一台衍射谱仪。由前苏联为中国援建的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是1958年7月建成的。为抢在反应堆启动前能有一台中子谱仪在水平孔道上工作,探测中子,开展慢中子谱学研究,戴传曾提出自己设计制造一台简易谱仪。他首先找来一个原中央研究院的旧的X衍射仪刻度盘,从它读出度、分、秒,围绕这个刻度盘设计。在他的带领和具体指导下,仅仅用4个多月时间就设计制作了一台独具一格的中子晶体谱仪。他们还做了一个高精度、很精致的准直器塞入反应堆,测出了镉、铟等核素的中子全截面,测得的数据与当时国际上公布的数据一致。
上述两台谱仪均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它们上面先后开展了堆中子能谱、中子全截面和裂变截面及中子衍射的实验研究。这两台谱仪连续可靠地使用了20多年,为中国在反应堆上开展中子物理研究和固体物理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9年以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相继撤走,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半截子工作。像稳定同位素分离器就是一个例子,苏联没有把关键的离子源和接收器拿来,只给了我们大型的电磁铁和真空盒,连真空泵都没给。戴传曾临时受命,担任了刚组建的稳定同位素分离研究室主任,筹建电磁分离器。他带领大家凭文献里的离子源和接收器的图纸逐个琢磨,如用什么材料,要耐多少高温,钨丝要多粗,钨块是什么样的等等,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制工作。后来研究室的同志在此基础上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把离子源搞出来了。接收器也一样搞出来了。在1965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稳定同位素。
当时,苏联反应堆设计专家也全部撤走了。在此关键时刻,二机部领导决定任命戴传曾为建造天然铀石墨生产堆的科学顾问。这使作为核物理学家的戴传曾有机会转向反应堆工程这个崭新的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
戴传曾担任生产堆的科学顾问后,参与了工艺设计,与负责工程的有关同志一起认真消化前苏联的初步设计资料,一起验证数据,一起选定工艺参数。经过两三年的工作,设计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他们发现对很多数据没有把握,选择准确的工艺参数很困难,需要开展大量科研工作。于是二机部决定成立反应堆工程研究所,即北京194所。 5. 194所工作期间(1965~1978)
北京194所成立后,戴传曾被任命为副所长,他明确分工抓科研和学术领导工作。戴传曾抓的第一件事是选定生产堆元件包壳材料。经过大量试验,选定了303-1铝合金作为包壳材料。在这同时,还解决包壳的制造工艺问题。他还亲自做了石墨的性能测试,证明了中国自己生产的石墨是合格的。另外,他还抓了破损元件检测、元件在49-2游泳池堆上的考验、几个大系统的力学性能计算,以及利用次临界装置测量临界性能等大量科研工作,为生产堆的设计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实验数据。为配合氚靶的设计和制备,戴传曾还领导了氚靶件在堆内辐照及辐照后的提取工作,解决了氚靶定型问题。
之后他所负责的科研工作重点逐渐转向核动力堆。在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动力堆做的重点科研项目中,最突出的是燃料组件考验。开始把30根组件放在101重水堆的高温高压辐照考验回路中进行辐照考验。可惜由于工艺不过关,有一个堵焊点早期失效,发现堆水中出现了裂变产物,所以没有达到最终考验要求的燃耗值,不得不取出来,终断了继续考验。后来把查出的问题反馈到元件厂家,在燃料组件的生产工艺上作了改进。接着又成功地进行了10根棒束的堆内考验,并进行了解体,作了外观检查和破坏性检查。同时还做了核潜艇堆压力容器材料654-Ⅲ钢的辐照试验,发现它的脆性转换点比较低,得出了不会在高温条件下引起脆化的结论。另外,在物理方面做了模拟零功率试验,在热工方面做了流道流量测定试验,还做了一些控制方面的工作,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8年后,北京194所提出了一个大发展计划:一是开展核电站的研究;二是进行快堆的初步研究;三是研究空间堆。核电站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燃料元件进行。经戴传曾亲自组织实施,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辐照后材料检验热室(303热室)。在快堆研究方面,戴传曾作为技术负责人建立起了钠工艺研究工号和快堆零功率装置。在空间堆研究工作中,利用堆内热离子发电技术发出的电流,唱出了“东方红”乐曲。与此同时,参照国外经验,他提出在中国建造TRIG型脉冲堆,并领导了概念设计工作,为中国核动力院80年代建成脉冲堆打下了基础。
303热室建设中,开始时主持该工程的领导和同志们只考虑了近期工程任务的急需,提出了只包括机械性能检验和外观检查的4间热室方案。主管业务的戴传曾则认为既然花那么多钱建一座新的热室,就应该有个规划,不仅要能满足近期工程急需,还应当考虑长远的需要,尤其是今后中国辐照后的燃料元件检验的需要。他亲自调研参考国外同类热室资料,提出了包括热室、半热室、后区等严格分区的、能适应辐照过的材料和燃料元件检验、比较配套又符合防护要求的10间热室方案。参加当时工作的同志说:“这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好是好,就是怕部领导不批准。”戴传曾告诉他们,科学工作者应该坚持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尽自己的责任,把需要向领导反映清楚,去争取领导的支持。他亲自说服了当时的军管会领导,又与军管会领导一道又说服了部领导,终于得到了部领导的支持,实现了建立10间热室的方案。正是由于303热室的建设作了长远考虑,热室建成后,不仅完成了辐照材料检验等急需任务,还完成了生产堆、核潜艇堆元件辐照考验后的检验工作,完成了秦山核电厂3×3考验小组件辐照后的检验工作。1995年开始,又为秦山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壳钢随堆考验的监督管样品开始进行逐根检验。稍经改造,热室还能进行秦山核电厂乏燃料单根元件的检验工作。由于303热室进行了严格区分,几十年来,热室工作场地没有发生过严重污染。303热室至今仍是中国进行辐照后的材料和燃料元件无损检验、破坏性检验及力学试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试验基地。
后来,重点搞49-3高通量堆。当初建49-2游泳池式反应堆时,有人提出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就是“骑驴找马”。49-2堆是一匹驴,骑上去后要找一匹马,马就是高通量堆。49-2堆建成后,有人提出要搞一个可变换的,即根据需要,有时作水堆,有时变为铍堆这样一个高通量堆。戴传曾对此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反应堆是很复杂的,剂量很大,不能像下跳棋一样随便挪来挪去的,除非搞成双区堆。后来经过进一步论证,双区堆方案被人接受。在49-3高通量堆的设计过程中,戴传曾组织并参与了重大技术方案的制订、工作过程的检查,以及安全措施的审定等工作。高通量堆的用途、规模、堆型以及堆物理方案都是在他具体指导下确定的。他还组织了燃料元件考验、材料试验、控制棒试验、水力模拟等大量科研工作,为设计提供了一系列可靠的依据。
6.回到原子能所(院)之后(1978~1990)
1978年,北京194所内迁四川。于是戴传曾受原子能所所长王淦昌邀请,回原子能所担任副所长。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王淦昌所长率领中国核能代表团赴美访问。访问期间,作为代表团成员的戴传曾在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of Missouri)看到了在他们5MW的研究堆上对单晶硅进行中子嬗变掺杂磷的技术,每年可辐照掺杂好几吨单晶硅,用在大功率整流管上。戴传曾很快意识到这是一项很实用的核应用技术。过去单晶硅掺杂都采用扩散的方法,将磷原子掺杂到硅单晶中,但掺杂不均,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电阻率,制作的半导体器件成品率很低。利用反应堆释放出来的中子嬗变掺杂,中子可以打入单晶硅深层,使掺杂的磷原子分布非常均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的目标电阻率控制掺入适当量的磷。他回国后,立即进行了认真的可行性分析,正式提出开展这一崭新课题的研究。他亲自物色工作人员,组织制定研究方案,指导改造49-2游泳池式反应堆,扩大堆芯,增加了辐照孔道数,又用铍块代替周围石墨块,改善中子照射量。他还亲自组织攻关,解决了如何控制辐照量和辐照温度,以及如何退火等一系列工艺技术问题。几个月后,就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中子嬗变掺磷的单晶硅,并很快应用到可控硅和大功率整流管的生产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器件的成品率,更重要的是为原子能所军转民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此项成果荣获了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79年,戴传曾去加拿大访问,看到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 Toronto)开发的一种叫Slow-poke的反应堆,它堆体积小、功率低,具有一定的中子注量率。它消耗燃料少,装一炉料可使用10年,非常经济。加上它具有固有安全性,很适合建在城市中,可作为方便的中子活化分析工具。它也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培训堆,还可以用来生产短寿命同位素。出国前堆物理室曾有人提议搞这种堆,他出国实地考察后,觉得很值得干。回国后,他找了核工业部的张忱部长,极力倡议在中国建造这种既经济安全、操作方便、又有广泛应用前途的微型中子源反应堆。戴传曾在一段时间内,以极大精力扑在领导该堆的设计研制工作上。他指导了物理方案论证,亲自组织和审定了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方案,终于在1984年3月完全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建成了原型微堆。此项成果荣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现在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已得到商业推广,不但在国内的上海、山东、深圳建造了3座,而且已推广到国外,分别帮助巴基斯坦、伊朗、加纳、叙利亚和尼日利亚各建造了一座。微型中子源反应堆成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一项重要的出口创汇项目。
1972年2月的一天,戴传曾曾应邀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发展核电问题座谈会,席间,总理问:“英国今天的核能发展情况如何?”戴传曾回答:“约占全国能源的8%”。总理听了强调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比英国发展得快一些,二机部要抓核能,不能只成为爆炸部”。总理在座谈会上充分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就中国发展核电提出了“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的方针。
戴传曾铭记周总理的嘱托,在进行了一番认真调研后,从1976年开始,在多种场合通过各种渠道倡导在中国发展核电。1981年他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汇报中分析了中国的核科技力量,提出了应尽早尽快在中国发展核电的意见。他从中国能源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分析出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发展核电”的文章,呼吁和宣传在中国尽早发展核电。此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又曾多次提出提案,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大大促进了核电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
戴传曾从国外发展核电的经验深深体会到,要发展核电,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所以他在中国核电事业起步之日起,就亲自领导原子能院在国内首先开展临界热流密度、膜态沸腾和再淹没等与核电安全密切相关的实验研究。1979年,他去美国考察的第三天刚好碰到美国三里岛核电厂发生事故。这件事轰动了世界,使不少人对核电安全产生了怀疑。这件事使戴传曾更加意识到核电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他回国后,立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核电安全分析研究上来。他先写信给瑞典朋友,征求对开展核电安全研究的意见。这位朋友十分热情,表示很支持,并马上给他寄来了厚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拟定的安全法规(NUSS)草本。戴传曾立即建议部里组织人员进行翻译,把NUSS系统作为中国核安全法规的基本参考系统。1980年底他到美国核管会(NRC)考察,主动提出要求对方提供核电安全分析程序,通过他的努力最终从美国有关部门得到了RELAP5、FRAP-T、CONTEMPT等大型程序。接着又到橡树岭,得到了对方提供的一些有关的安全分析程序。在他的建议下,中国参加了阿贡软件中心(RadiationSafety Information Computational Center in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从那里每年可以便宜地得到分析软件。在他的努力下,与美国核管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这基础上,他与有关方面联系,选送技术骨干去NRC、IAEA及核电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并邀请NRC等派专家来华讲学。这些工作为在中国开展核电安全研究,包括建立中国的核安全法规,开展核安全审评和核安全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还为国家核安全局的筹建做了大量工作。在秦山核电厂建造时,国家组建了国家核安全局,他立即为其提供了人才和资料等方面的支持,他本人被邀请担任了顾问。同时他还亲自培养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事核电事故分析研究,进一步开展核电安全实验研究,开展概率安全分析、燃料元件设计程序和严重事故分析等前沿课题的研究。他指导学生研究了秦山核电厂在事故工况下的性能,对核电厂设计和今后的运行提出了建设性建议,还对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提出了重要建议。他参与了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秦山核电厂追溯性安全分析报告的审评。为适应核电发展的需要,他还领导成立了中国的核电软件中心。
戴传曾在1985年,参加在印度召开的关于快堆的专题会议,他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核能发展的报告(C.Z.Dai.1985.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in China. Proc. Of Int. Symp. on FastReactors. Kalpakkam, India.)。
1985年后,戴传曾先后被邀请担任了两届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安全咨询顾问组(INSAG)成员。前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他参与了事故分析,并与其他成员一起对其进行了源项研究。在担任顾问组成员期间,还参与了核电安全基本准则的制订工作。
1990年10月,戴传曾率团去法国进行科学考察,参观了压水堆核电站和快堆核电站。那次,没有配备随团翻译。因此,领队、专家和翻译便三位一体集中在他身上。由于劳累过度和气候不适,他病倒了,回国就住进了医院。但他没有惊动原子能院任何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以为住一段时间就能出院。因为,他想到他这次回国以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等着他去办。
1990年11月11日,原子能院堆工所所长陈叔平去医院看望他。尽管病魔无情地吞噬着他剩余不多的精力,但他还是强打精神,叮嘱陈所长要大胆启用青年人,做好“科研”与“工程”的结合工作,把中国实验快堆搞上去。他还让女儿从抽屉里拿出核电安全分析的有关材料,请陈所长转交给有关科研人员。当他得知快堆研究中心即将在原子能院举行奠基典礼时,虽然病痛难忍,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990年11月18日,戴传曾终因心肾衰竭,带着他对核电事业和核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深深眷恋,与世长辞,终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