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t-150真空泵有时会跑油是什么原因
关于环球的滑阀真空泵,跑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排气口喷油及油雾损失。
2.气镇阀没有关掉,喷油
3.停泵时抽气口没有防反油装置,将油倒吸到系统里
国内:
1
成都南光机器
2
浙江真空设备集团
3
兰州真空设备(以扩散泵比较出名)
4
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水环泵比较出名)
5
中科仪(高真空方面在国内来说还不错)
6
上海曙光机械制造厂有限公司
7
上海真空泵厂
8
马德堡兴华真空
9
台州环球真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国内做真空泵的有成百上千家,总体看来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上海、成都、北京、兰州(扩散泵)、淄博(水环泵)
国外的
1
美国varian(瓦里安)
2
德国leybold
3
爱德华
4
德国pfeiffer
5
日本爱发科
7
阿尔卡特
8
岛津(分子泵还可以)
9
德国busch
10
大阪真空
综合商贸 阿里巴巴企度网慧聪网勤加缘网环球资源马可波罗可比网 更多>>
泵阀轴承 真空泵技术网中国水泵网中华泵阀网亚洲泵网泵阀交易网全球阀门网泵阀现货网 更多>>
机械设备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网中国缝纫机网全球机械网国际机械信息网数控机床网中华机械网 更多>>
建筑建材 筑龙网装修建材网中国建材网中国采招网中国建材采购网土木在线九正建材网 更多>>
外贸网站 拉美贸易网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tradekeyMade-in-China.Com外贸管家网外贸圈 更多>>
五金工具 中华工具网中钢网中国仪表网中国机床商务网中国五金网全球阀门网中国五金商机网 更多>>
电工电气 中国照明网中国线缆网维库电子市场电气自动化技术网中国工业电器网照明中国网国际电器网 更多>>
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世界网中国分析仪器网中国仪器之家仪器仪表商务网仪表展览网仪器交易网中国仪器仪表网 更多>>
汽摩汽配 中国汽配交易网中国电动汽车网全球电动车网全球汽摩配贸易网中国汽配网中国汽摩配件网汽车之家 更多>>
团购商城 淘八百蘑菇街悦拍网当当网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 更多>>
招商加盟 全球加盟网97创业网创业点子网前景加盟网品牌招商网中国食品招商网78招商加盟网 更多>>
分类信息 百姓网列表网好喇叭网易登网今题网赶集网58同城 更多>>
企业黄页 顺企网企业黄页大全企信搜中国网页大全网络114企业名录网中国企业网 更多>>
化工塑胶 中国吸塑网全球涂料网中国汽车涂料网绿金生物网全球塑胶网新塑网中国废塑料网 更多>>
纺织服饰 货源交易网中国丽人网中国纺织商务网童装品牌网中国童装品牌网中国纺织品网纺织皮革网 更多>>
印刷包装 中国包装网印染在线中部印刷包装网纸杯批发网中国烫金网中原印刷信息网中国包装网 更多>>
农林牧渔 中国花卉网中国农业网中国养殖网中国水产养殖网中华名优特产网种苗网广州苗木网 更多>>
冶金矿产 中国矿业网门户商务金属网中国钢铁价格网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铁业网中国矿业网门户中国钢管网 更多>>
家居用品 中国家具网中国节能产品网中华厨卫网中国家电网中国环保灶网西部装饰网品客网 更多>>
节能环保 全球节能环保网环保设备网中国LED网中国净化网51电池网中国光伏产业网51电池搜索网 更多>>
玻璃陶瓷 玻璃英才网中国陶瓷餐具中华陶瓷网中陶网中华玻璃网中国玻璃陶瓷网58马赛克网 更多>>
食品饮料 食品招商网食品产业网糖酒食品网糖酒快讯网中国食品饮料网中国香料网中国糖酒信息网 更多>>
文教办公 世纪文具网无忧会计网中国办公用品网中国体育用品网中国笔业网中华教具网中华乐器网 更多>>
工艺玩具 中国玩具信息网中国玩具网中国文具网玩具基地网中国礼品商贸网我爱珠宝网百万珠宝网 更多>>
安防器材 中国安防事业网山东安防网安防人网中国智能家居行业门户网中公装备网监控设备联卓安防网 更多>>
交通运输 百度地图中国智能交通网中国物流信息网公路信息服务网中国交通设施网物友网火车运网 更多>>
通信 3C 泡泡网硅谷动力IT168睿商在线威易网(西部e网)手机之家太平洋电脑网 更多>>
IC电子 路由器网亿芯网一步电子网电子元气件现货商城电脑之家网站电子电路图网第一电子网 更多>>
医药保健 医疗商务网中国制药网医疗信息网39健康网120健康网快易捷药品交易网中华药业网 更多>>
综合其他 新浪谷歌百度搜狗腾讯网网易搜狐 更多>>
B2B代表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是电子商务网站模式之一。
电子商务网站有三种常见的模式:
1)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例如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中国制造网等。
2)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例如亚马逊,京东商城,凡客等。
3)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对个人,例如淘宝,ebay等。
人造种子
农业生产都要在作物成熟时选择优良的果实作为种子。这种传统的选种方式有两个弊端。一是在几代选择后,种子性能会发生退化;二是数量不足。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人工合成种子的方法,一旦实践成功,可望解决上述矛盾。
世界上第一批人造种子已由法国农业专家研制出来,其中有小麦、水稻、苜蓿、胡萝卜和山茶等。这些人造种子和天然种子不同。天然种子形状各异如大豆种子是圆形的,小麦种子是纺锤形的,而人造种子都是球体胶囊,形状像蛙卵。不过,把它们播种到地里,都可以生根、发芽,生长成正常的作物。
人工制造种子,首先要筛选秧苗,从原来作物的植株上选切一块组织切片,然后把切片置入事先注满营养液的培养试管中。经过快速的无性繁殖,原植物的细胞发育成胚胎——种子,就可用于播种。
用人造种子繁育农作物,可以避免后代性能的退化。因为人造种子的优选非常方便,只要在优良的植株上切下一小片组织就可以了。这一小片组织细胞,经过营养液培养,就成为后代植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种子源泉。由于培养的是优良品种,所以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
现在,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靠使用大量的农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人造种子经过处理,可以消除种子上的病毒和细菌,还可以直接在培养箱中做专门的预防接种处理,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作物的防病、抗病能力。
人造种子还可制成具有不同功能的作物的品种。如现在的小麦,做面条、制面包都是同一种。将来生产的小麦就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有的专做面条,有的制成面包,还有的供牲口用等等。每种用途都是根据小麦的不同特性,如蛋白质的含量、含糖量和各种维生素的含量而定的。
生产副食的农业工厂
这个工厂可以生产蔬菜、瓜果、药材和花卉等植物,所以称为“农业工厂”。
农业工厂全然不像农场和温室,它不用土壤种植,不需露天和耕耘。它很像现代化工厂,幢幢厂房内设有自动生产线,它们上下不停地循环、转动,生产秩序井然。从播种到收获,全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光线、温度、湿度、肥力和二氧化碳浓度等都根据不同植物作适当调节,因此,不用“靠天吃饭”,天南地北的作用,不论东北的大豆、南方的榨菜、北京的西红柿、新疆的哈密瓜等,都可以在同一农业工厂中生产出来,而且按人们需要来生产。
农业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可以是立体的,蔬菜生产线的上层生产莴笋,莴笋上面可再生产瓜果,不受土地和光照的限制。因为玻璃厂房里用阳光和高压纳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光照,甚至还可以直接给植物“注射”某种激索和它们所缺少的微量元素,使植株长得又快又好,比起田野的栽培植物成熟期要快十几倍。
农业工厂的厂房分成六个作业区。先是将种子播在铺有木屑和肥料的培育盘中,在没有窗户和照明的温室里发芽。等长出小芽后,被传送带送入玻璃温室。经过光照、根部加压,温度控制、气氛控制等栽培管理,第六天,蔬菜走完温室全程离开传送带到收获区时,已经长成翠绿的嫩菜,就可包装上市,供人们食用。这样,可以天天有播种,天天有收获,常年供应各种新鲜蔬菜和瓜果。
农业工厂所用的“肥料”是多种营养液,它不使用任何农药、除草剂和消毒剂,连空气也是经过严格过滤后通入的,因此不用担心农药中毒,也无需用水冲洗,而且生产的植物营养很丰富,外观诱人。
农业工厂的生产可以不受地点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们可以在居民聚居区、旅馆、饭店、食品厂及超级市场附近建设,专门生产各自需要的作物。
人造食品与合成食品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粮食总计达12亿吨,这等于在赤道上用粮食辅成一条宽17米、厚1.8米的环球公路。而且随人口的增长,又使这条“粮食公路”每年延长1000公里。这使人类面临食品短缺的严重局面。面对这一挑战,人类正在一方面控制人口,另一方面努力寻找食品的新来源——人造食品。
通过非农业途径生产单细胞蛋白,是解决人类对蛋白质需求的办法之一。单细胞蛋白,俗称“人造肉”,是一种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用发酵法生产这种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500公斤的活菌体,在合适的条件下,一昼夜可生产1250公斤的单细胞蛋白;而一头体重500公斤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公斤的蛋白质。
“人造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蛋、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可与牛奶、鸡蛋媲美。1吨微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抵得上2.1吨精肉或3吨鸡蛋或12吨牛奶。它既可以做食品,也可以做饲料。
藻类是微生物世界的佼佼者,它可以像高等植物一样以二氧化碳为养分在太阳下进行光合作用,但生长速度比高等植物大几十倍。一亩地大小的湖泊中收获的藻粉,折合成浓缩蛋白,相当于5吨大豆,这为人类利用空气、水分和阳光制造粮食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将来走上餐桌的还有合成食品,它是利用遗传变异微生物或固定基酶制造出来的食物,与天然食品没有两样。还可以利用变异的真菌和酵母菌,把人们不爱吃的食物变成美食家所乐道的食品。比如,人们可以像处理合成纤维一样,把真菌生产出的菌丝按照某种纹理结构纺织、编结、成型,这样,就可以指定生产某种特殊的食品,如牛腿、牛里脊、牛肝、牛筋等。英国已把合成的牛肉食品推广到市场,供应合成牛肉汉堡包和冻“牛肉”馅。
太空食品
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变得可以随处飞扬,好像空气一样。这样,宇航员就不能像地球上那样可以随时取食,轻松地嚼咽,不然就会因食物不能下咽而卡在食道中间,危及生命。因此,科学家在研制宇宙飞船的同时,也研究制造太空食品。
经过许多次的太空实践,科学家发现,太空食品要求营养丰富、卫生、进食方便。
现在供宇航员食用的食品,各类繁多,不仅有新鲜的面包、水果、巧克力,也有装在太空食品盒里的炒菜、肉丸等,还有番茄酱等调味品。这些食品大多是高度浓缩的、流质状的。所以,宇航员吃饭时,只要“飘游”到厨房内,向食品盒注入一定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就可以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美餐一顿。当然,如果要吃花生米类硬颗粒状食物,那就不能直接往嘴里送,否则会塞到鼻孔里。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花生米在空中飘着,然后张大嘴去捕捉。
因为太空食品具有进食量少、发热量高、营养极其丰富的特点,所以日本首先研制了这种常用太空食品,供地球上使用。新开发的常用太空食品有两种。一种是流质的,叫“营养补液”,专供医院病人用,进食时用一根一定直径的细管通人胃里,直接给食,比静脉点滴的效果还好。另一种是固体的“高浓缩营养胶囊”。这种外形像胶囊的太空食品,可以根据不同人的需要来制造。这种太空食品现在主要供病人、偏食的幼儿、饮食不规律的体弱者以及营养不足的运动员用,将来会成为人类最方便、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
药物食品
中医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中药既是药品,也是很好的食品。随着近代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药物的毒副、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了克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或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人们开始开发能代替药物的食品,到了21世纪能代替药物的食品将走进千家万户。
可使人聪明的食品。人脑的发育与饮食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脑屏障对药物进入人脑有一定的选择性。前人经过多年的积累发现,食物能够影响人的健康,不同体质的人对饮食的要求不同,长期食用某种食物会使人身产生一些不适的反映,有的食物还可以影响大脑。中医学著作《食疗本草》讲的就是如何利用食物治疗疾病。其中有些药性植物可做成食品,健脑益智作用很强,如剌五加皮、人参、黄精等。人们可以通过进食某种特殊的食物,来改善人的记忆力,增强学习能力。按照时间生物学的观点,人的精力以上午最强,于是,就设计一种早餐,唤起人们的注意力,提高人的创造力和分析力。含有某些促进神经活动的药物食品,能够按照人的意愿,使它对大脑的某一部位在特定的时间内产生效果。
促进睡眠的食物,高速发展的社会,大量可处理信息资料,使人们的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睡眠障碍的患者将明显增多。到了就寝时间,吃点什么食物或饮料会使人引起睡意呢?酒虽然可以促进睡眠,但过多的饮用会引起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当然会有更好的食物或饮料会改善人的睡眠。γ-氨基丁酸(GABA),如果人们能够使用促进神经递质增加的物质,或前体(如色胺酸)等,或存在于食物中的促眠物质,将会通过某种途径,作用于人的大脑某一区域,从而使人很快入睡,且不影响睡眠——觉醒周期。这不仅适合于正常人,对精神病患者也非常有益。
戒毒食品。吗啡、可卡因、古可碱等都是能作用于大脑并影响大脑功能的毒品。长期吸毒的人,戒毒往往是很困难的,除了强制性的手段外,解毒药物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要让那些吸毒的“瘾君子”回到社会,开发一种能逐渐解毒的食品或饮料,是非常重要的。阻断药物对大脑的作用,促进毒物从汗、尿、便中排出,食物当然是最好的。
改善时差不适和轮班不适的食品。经常乘飞机出国或长期倒班的人们,时差和倒班带来的不适常困扰着人们,尽管飞机上的饮品或工作餐会对人们有所安慰,而要重新拨动人的生物钟,最好的办法是睡觉。服用营养素,或含有某些中药成分的食品,将给经常外出的人带来舒适。
昆虫食品
昆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在30%~72%,所含的氨基酸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食品营养含量标准。拿蚂蚁来说,除了牛肉所含蛋白质(21.5%)超过蚂蚁(20.4%)外,鸡(20.2%)、鱼(18.9%),猪肉(18.5%)和蛋(6.4%)都不及它。至于维生素的含量,蚂蚁更是名列前茅。
昆虫的适应性强,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有不同的昆虫生活,而且繁殖能力惊人。一对普通的苍蝇一年能产卵5.5亿个;埃及蝗虫每月平均产卵19.5万个;一只蚁王每天产卵340颗。源源不断的昆虫后代,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来源。
昆虫食品并不是今天才有。我国向来有“北吃蝗虫南吃蝉”的习惯。蚁卵酱、炸蝉、炒蜂,是周朝帝王御膳的盘中餐。今日广东人吃虫胆量大,流行的名点有油炸土鳖卵鞘,盐炒金龟子幼虫、黄蜂蛹炒鸡蛋、炸蝗虫、炸蝼蛄等。广西有人用蚂蚁卵调面条,拌凉菜。哈尔滨流行蚕蛹食品多达四五种。
各国食虫的种类繁多,非洲南部的南非共和国、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家嗜好毛毛虫,这种虫是一种大帝蛾的幼虫,长达10厘米,可油炸、红烧、白焖,也可制成肉虫干。据说成年人一天吃20条虫,就能满足人体一天对钙、磷、铁、核黄素的需要。泰国首都曼谷各大酒家有一种叫“飞虾”的名菜,原来是蝗虫油炸而成。法国一家公司还在墨西哥,办起了昆虫罐头厂,专门收购蚂蚁卵、蜂蛹、龙舌头等昆虫,加工成罐头食品,运到法国再裹上一层巧克力就身价倍增。
全球昆虫总重量是人类的12倍。已知昆虫100多万种,现已查明的有500多种昆虫可食用,如蚂蚁、蝉、蝗虫、螳螂、蟋蟀、蝴碟等,其中十之八九是害虫。由于昆虫具有繁殖快、饲养成本低,便于人为控制、适合工厂化生产等特点,因此昆虫食品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这一取之不尽的人类食品新资源,有待人们去开发。
超高压食品
食品贮存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风干法、冷冻法、罐头封装法等,都会使食品的鲜味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现在出现了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食品保存技术,就是超高压加工法,加工的食品为超高压食品。
超高压加工就是把食品置于数千个大气压之中,在不损害食品材料本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调合、加工,杀菌。食品材料,在超高压环境中,淀粉变成糊状,蛋白质变成凝胶状,类似蜂蜜。虽然淀粉和蛋白质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变得表面发光、质地细腻,但色香味都不失原有风味。对新鲜的鳕鱼加4000个大气压,就能变成新鲜鱼糕。把水果和砂糖装入塑料袋中,加高压能制成果酱。超高压加工食品,还会产生奇特的效果,比如对陈米加1000个大气压,它便具有新米的味道。
超高压食品不但无菌,保鲜时间长,而且还能使食品增添附加价值,成为人们理想的食品。
绿色食品
我们所食用的粮食来自绿色的世界,它维持着人类的生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过去被人们少用的植物,将通过科学的方法,加工成新的绿色植物食品。
新的绿色植物食品被分成两大粪,一在是纯绿色植物食品,即用一种或几种野菜加工而成的。如蒲公英速泡菜、咸味蕨菜、芙蓉黄花饼等。一类是人工绿色植物食品,即通过生物工程学技术制造的各种转基因植物,这些植物通过细胞融合的方法可以在工厂里生产,如现在用马铃薯细胞直接生产的马铃薯、无土栽培的各种蔬菜等。还有许多新的绿色食品在开发中。
人类把纯天然的绿色植物经过科学的加工制造出许多高档的产品,在充分保留植物自身的营养外,又给它增加了新的价值。新型的植物食品,从种植、收获到加工成品出厂都完全是在工厂中进行的,这里有充足的自然光和人造光,有自动浇灌机、锄草机,有制作成品的各种设备,根据用户的需要加工成品、半成品、速食品,一种新的农业生产完全是靠高技术的支持,种植所需的各种条件都能明确地满足,气象资料可从中长期预见中得知,销售信息可从信息高速公路上获得,运输安排有汽车、飞机,只要用户一个电话,所需的绿色植物食品就可立即从货架上调出,运往世界各地。
辐照食品
这是一种用放射线辐射处理过的食品,它可以在没有冷冻条件下贮存很长时间。美国曾上市一种用银箔包装的肉食,是专门为宇航员准备的带汁的鸡肉、牛肉和瘦猪肉,整整存放了六年之久,可是食品的色泽、香味、味道和营养如同新鲜的一样。
食品进行辐照处理时,要先把食品装入多层塑料薄膜袋中,并用真空泵抽出袋中的空气,然后放人液氮中降温冷却。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减少在以后处理中食品色泽、味道、肉质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辐射处理是放在1.8米厚墙壁围成的巨大房间里进行的,常用的射线有伽玛射线和电子束。伽玛射线能使电子从食物分子或原子结构逸出,变成离子。新产生的离子和细菌、霉菌或其他的虫卵中的蛋白质起反应,从而杀死这些微生物和虫卵,或者阻止它们生长。同时还能杀死病原体和引起肠胃病的细菌。
用不同的照射剂量,可得到不同的效果。小剂量照射,一般用来抑制植物发芽和过度成熟,以及用来杀灭病原和寄生虫等。中等剂量的照射多甩于肉类、鸡蛋、鱼类、贝类、果品、蔬菜以延长保存期,杀灭沙门氏菌。大剂量的照射目的是完全灭菌,如极低温冷冻的肉类、鱼类、腊肉等。
人类未来的粮食——石油蛋白
如今,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每年消耗的粮食总量达12亿吨。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总有一天会因缺粮而难以生存。为此,科学家提出开发人工食品,其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新的食物来源,是从石油中提取蛋白质。
石油之所以能够变成食品,全在于微生物的功劳。在自然界,生存着许许多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中有一些靠“吃”石油为生,它们选定正构烷烃和甲烷作为自己的食物,从而可“生产”出人类大量需要的蛋白质。
在实验中,科研人员首先对这些微生物进行筛选、培育和繁殖,然后将它们接种到正构烷烃的液体石蜡上,由于具备氧气、水、温度和适当的酸碱度等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条件,它们在对石油消化和分解后,可繁殖出新的一代,随着微生物的不断繁殖增多,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科学家可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处理,从而生产出营养价值很高的石油蛋白质粉末。这种如同奶粉一样的“石油蛋白”,每100克中含有42克蛋白质、3克核酸和一些维生素,而人们今天经常食用的鸡蛋或瘦肉,每100克中仅含有蛋白质14~20克。
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宗教哲学家。帕斯卡早期进行自然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对机械计算器的制造和流体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扩展托里切利的工作,澄清了压强和真空的概念。帕斯卡还有力地为科学方法辩护。数学上,帕斯卡促成了两个重要的新研究领域。他16岁写出一篇题为射影几何的论文,1654年开始与皮埃尔·德·费马通信,讨论概率论,大大影响了现代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1654年末一次神秘主义经历后,他离开数学和物理学,专注于沉思和哲学与神学写作。他是坚定的冉森教派信徒,人文思想大受蒙田影响。宗教论战之作《乡巴佬书信》(Lettres provinciales)被奉为法文写作的典范,身后其笔记本被编为《思想录》(Pensées)。
帕斯卡发现的帕斯卡定律是流体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而“帕斯卡”也成为了国际压强单位。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Αρχιμήδης,前287年—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卓,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卓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今天在埃及仍旧使用着。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大军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罗马士兵之手。
著作
《方法论》
《论浮体》
此书讨论物体的浮力,研究了旋转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
《论球与圆柱》
此书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出关于球与圆柱面积和体积等50多个命题
《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此书从几个基本假设出发,通过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原理,并求出若干平面图形的重心
《数沙者》
此书主要讲述设计一种可以表示任何大数目的方法
《论杠杆》
《论劈锥曲面体与球体》
《抛物线求积》
《论螺线》
奥托·冯·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1602年11月20日—1686年5月11日)德国物理学家、政治家,曾于1646年至1676年间任马德堡市市长。他于1650年发明了活塞式真空泵,并利用这一发明于1657年设计并进行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展示了大气压的大小并推翻了之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界厌恶真空”(即自然界不存在真空,horror vacui)的假说。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语: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又译达尔温,是一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早期因地质学研究而著名,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1]。到了1930年代,达尔文的理论成为对演化机制的主要诠释[1],并成为现代演化思想的基础,在科学上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释,是现今生物学的基石[2]。
在爱丁堡大学研读医学期间,达尔文对自然史逐渐产生兴趣。而他后来又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3]。达尔文在参与了贝格尔号的五年航行之后,成为了一位地质学家。他进行观察并提出理论来支持查理斯·莱尔的均变思想。回英国后所出版的《贝格尔号航行之旅》,使其成为著名作家。由于在航行期间对所见生物与化石的地理分布感到困惑,达尔文开始对物种转变进行研究,并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由于这类思想在当时被视为异端,因此达尔文刚开始只对亲近的朋友透露这些想法,并持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应付可能遭遇的反对[4]。到了1858年,阿弗雷德·罗素·华莱士寄给他一篇含有相似理论的论文,促使达尔文决定与其共同发表这项理论[5]。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使起源于共同祖先的演化,成为对自然界多样性的一项重要科学解释。之后达尔文《人类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以及《人类由来与性择》中,阐释人类的演化与性选择的作用。他也针对植物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书籍,在最后一本著作中,达尔文讨论了蚯蚓对土壤的影响[6]。为了表彰他杰出成就,达尔文死后安葬于牛顿与约翰·赫歇尔的墓旁,地点就在英国伦敦的西敏寺。
[编辑] 早年
1816年的达尔文,一年后他的母亲逝世。查尔斯·达尔文在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萧布夏郡什鲁斯伯里的富裕家庭中。他在6个小孩中排行第5,父亲罗伯特·达尔文是一位医生,母亲苏珊娜·达尔文则是金融家。他的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是一位诗人、医生,也是早期提出类似演化观念的学者之一。外祖父约书亚·威治伍德则是威治伍德陶瓷的创办者。
尽管威治伍德家族曾经接受过圣公会,但是两个家族的成员大都是属于一神论派。罗伯特·达尔文是个低调的自由思想者,他让查尔斯在圣公会的教堂中接受浸礼。不过后来查尔斯与他的兄弟姊妹,却是跟着他们的母亲参加一神论派的礼拜。在1817年,查尔斯进入了一间由牧师带领的日间学校。而查尔斯的母亲在当年的7月就去世了,当时查尔斯只有8岁。从1818年9月开始,他成为附近一间属于圣公宗的什鲁斯伯里学校(Shrewsbury School)的寄宿生[8]。
达尔文在1825年当了一个夏季的见习医生,协助他的父亲为萧布夏郡的穷人看病。当年秋天,他进入了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达尔文对外科手术感到厌恶,并且忽略了他的医学课业。不过他从约翰·爱德蒙斯顿(John Edmonstone)那里学到动物标本的剥制技术(taxidermy),而且这位被解放的黑奴,也教导他许多关于南美热带雨林的传说。在后来的《人类起源》一书中,达尔文引用了这段经验,解释欧洲人与黑人之间虽然外表差异很大,实际上却非常亲近[9]。
进入大学第二年,他加入了布里尼学会(Plinian Society),这是一个专注于博物学的学生团体[10],并且成为罗伯特·爱德蒙·葛兰特(Robert Edmund Grant)门下的学生。葛兰特是一位拉马克主义 的拥护者,拉马克主义主张演化来自后天所得到的特征,这种由拉马克所提出的思想,曾经出现在达尔文祖父的著作中。之后达尔文进入葛兰特的研究团队,在佛斯湾(Firth of Forth)潮间带研究海生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些研究建立了同源器官的证据。同源指的是所有动物所拥有的相似器官,并显示他们源自共同祖先[11]。
1827年3月,达尔文在布里尼学会发表他的发现,内容是说牡蛎壳中所常见的黑色物体,是一种水蛭(skate leech)的卵[12]。他也上了罗伯特·詹姆森 (Robert Jameson)的课程,学习地层地质学,以及植物的分类。并且协助爱丁堡大学博物馆的大规模收集工作,这间博物馆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博物馆之一[13]。
后来他的父亲因为不满儿子在课业上没有进展,将达尔文送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就读人文学士(Bachelor of Arts)课程,并期望他成为一位拥有不错收入的圣公会牧师[14]。然而达尔文却喜爱骑术与射箭胜过读书[15],而且与他的表亲威廉·达尔文·福克斯(William Darwin Fox)非常喜欢比赛甲虫的收集[16]。后来福克斯介绍达尔文认识约翰·史帝文斯·亨斯洛。他是一位植物学教授,也是甲虫的专家。不久之后达尔文加入了亨斯洛的博物学课程,并成为亨斯洛最喜爱的徒弟,被导师称为“走在亨斯洛身旁的人”[17][18]。
当考试接近的时候,达尔文私下接受亨斯洛的指导,但也同时将重心放在课业。达尔文尤其热衷于威廉·裴利(William Paley)的著作,包括论证神必定存在的《目的论的证明》(teleological argument)[19]。在1831年2月的期末,他在神学上的表现优异,而古典学、数学、物理学也能应付。在178个过关名单中排名第10[20]。
住宿需求使达尔文继续留在剑桥直到6月。他接受亨斯洛的劝告,并未马上投入神职工作。并受到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写的《个人记述》启发,他决定和一些同学在毕业后前往马德拉群岛研究热带博物学。在准备中达尔文加入亚当塞·吉威克(Adam Sedgwick)的地质学课程,协助研究威尔士的地层[21]。与朋友待在巴尔茅斯(Barmouth)两周后,他回到家中寻找一封来自亨斯洛的信件。亨斯洛认为达尔文是一位适任的博物学家,并推荐他以无支薪职位跟随贝格尔号的船长罗伯特·费兹罗伊(Robert FitzRoy)。当时费兹罗伊正准备在4周后前往南美洲探险,并绘制当地航海图。达尔文的父亲原本反对这个为期两年的旅程,认为这只是浪费时间。不过后来却被他妻子的弟弟约书亚·威治伍德二世所说服,同意他儿子参加航程。
[编辑] 贝格尔号之旅
贝格尔号进行了为期五年的勘探活动,这期间达尔文将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了陆地上。他仔细地记录了大量地理现象、化石、和生物体,并用系统地收集了许多标本,它们中的许多是科学上的新物种。[1]每隔一段时间,他将这些航行中收集的标本与记录这些发现的信件寄予剑桥大学,很快他就成为了一个富有盛誉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这些详尽的勘探记录显现了一个理论开创者的惊人天赋,并成为了他后期作品的理论基础。他最初为家庭所写的游记,后以《贝格尔之旅》一书出版,详尽地从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描述与总结了航行所及的土著与殖民地的风土人情。[22]
航行旅途之中,达尔文饱受疾病痛苦困扰。[23]1833年10月,他在阿根廷患上重烧。1834年7月,从安第斯山脉返回瓦尔帕莱索的途中,他再次倒下,并在病榻上度过一个月。[24]
在他们出发之前,罗伯特•菲茨罗伊(Robert FitzRoy)送给了达尔文一卷查尔斯•赖尔(Charles Lyell)所著《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 of Geology,在南美他得到第二卷)。该书将地形地貌解释为漫长历史时间渐进演变的的结果。当他旅程的第一站抵达圣地亚哥佛得角的时候,达尔文注意到该地火山岩峭壁的高处有一条白色的沉积层内有许多裸露的珊瑚与贝壳碎片。这很好地解释了赖尔的理论,并给予了达尔文思考岛屿地质史全新的视角,使他决定写一本关于地质学的书。[25]达尔文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有着更多的发现,它们中的许多是戏剧性的。[1]在巴塔哥尼亚,他看见次级而上的分布着圆石与海贝平原,它们其实是被抬高的海滩。在经历了智利的地震后,他发现贻贝的床基高高地搁浅在潮汐之上,这显示陆地已经被抬高了。在安第斯山脉的高处,他发现化石树矗立在一片沙滩上,周围分布着海贝片。在贝格尔号勘探了科科斯(基林)群岛(Cocos (Keeling) Islands)后,他推论这些珊瑚环岛,是形成在下沉的火山之上的。[26]
在南美,达尔文发现并挖掘了一些已灭绝的巨型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处于有剧烈天气变化与灾难发生迹象的地质层里。而一个动物的头盖骨在他看上去竟似乎是非洲犀牛的。此外,他判断一些动物甲片来自于该地区一种常见犰狳体积两至三倍大小的史前巨型犰狳身上,但受Bory de Saint-Vincent的Dictionnaire classique的误导,他转而相信是周围发现的大地懒属的遗骸的一部分。。[27]在赖尔的第二卷书中,万物的创生被归结为“centres of creation”,而此时思想已经走在时代前方的达尔文对此困惑不解。[28]
上一次贝格尔号来Tierra del Fuego 的时候带上的三个印第安人(美洲土著人)被送回到了故乡,然后当上了传教士。他们在英国的两年里, 受到了英国传统教育从而进入了使人所熟悉的“文明社会”,然而他们的亲戚对达尔文来说是 “没有希望,且对人类是种侮辱的人渣”。[29] 一年以后,传教的任务被他们所遗忘,只有杰米·巴顿Jemmy Button对他们说他宁愿过以前困难的生活也不愿意重返英国。因为这件事,达尔文重新地考虑了人类,他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人类是高等动物,但动物的本性始终没有像他的朋友所说的那样丧失,而且明白了每个文明的演化都是不一样的,而不是因种族所定。 当他看到欧洲定居者在南美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对土著人的暴行后,他便强烈反对奴隶制,也对这些野蛮行为感到悲哀。[30]
菲茨罗伊船长一直都在写贝格尔号行程的官方日志,在旅行的尽头,他读了达尔文的日记,然后让他重新修改一遍以便在《自然史上》充当第三卷。[31]
1809年生于英国士鲁兹巴立(Shrewsbury)的医生之家。
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堡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
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Beagle,又译为“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1831年-1836年)的环球旅行。
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编辑] 生平
安培于1778年出生在法国里昂,据说很小的时候就被发现才智出众。安培的父亲一开始曾教他学习拉丁文,但很快就发现安培的数学才能尤其出众,而转教其数学。但安培为了学习欧拉与伯努利的著作,还是坚持完成了拉丁文的学习。据安培自己后来回忆说,他的所有数学知识在18岁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安培的兴趣很广泛,对历史、旅行、诗歌、哲学及自然科学等多方面都有涉猎。
安培在1796年结识了他的妻子并在1799年结婚。1806年他被聘为博各学院物理学与化学教授,为此不得不与年幼的儿子及生病的妻子分离。1804年,他的妻子去世,对安培打击很大。同年,他开始在巴黎科技工艺学校(polytechni school)任教,并在1807年成为那里的数学教授。在这期间他发表了一些概率论及数学分析方面的论文。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安培马上集中精力研究,几周内就提出了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随后很快在几个月之内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并设计了9个著名的实验,总结了载流回路中电流元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即安培定律。1821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第一次提出了电动力学这一说法。
1836年,安培于法国去世。
[编辑] 评价
安培对电磁作用的研究,结束了此前电、磁分离的认识,其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为此后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经典电动力学奠基人麦克斯韦对安培工作的评价很高,称安培的研究是“科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后人又称安培是“电学中的牛顿”。
亚历山德罗·朱塞佩·安东尼奥·安纳塔西欧·伏特伯爵(Count Alessandro Giu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因在1800年发展电池而著名。后来他受封为伯爵。
生平
伏特生于科莫,并在当地的公共学校学习。1775年,它成为The Royal School in Como的物理学教授。第二年,他完善了一个产生静电电荷的发明——electrophorus。
他于1776至1777年间投身化学,研究大气电力(atmospheric electricity)以及执行如在封闭的容器中以电力的火花点燃气体等不同的实验。1779年,他成为帕维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在此担当教授二十五年之久。他在1800年前已成功发展出以稳定电流制造、称为伏打堆(voltaic pile)的早期电池。
1810年,拿破仑有见他对电力学的贡献,册封他为伯爵。科莫当地为他建了一间称作伏打寺的博物馆,展示他实验仪器的原物。位于科莫湖旁的Villa Olmo的伏打基金会(Voltian Foundation)也致力推广科学活动。伏打在科莫投身科学研究和推出了首批发明品。
格奥尔格·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9年3月16日埃尔朗根-1854年7月6日慕尼黑),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电阻中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即著名的欧姆定律;他还证明了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和传导系数成反比;以及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电阻的国际单位制“欧姆”以他的名字命名。
早年生活
欧姆1789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埃尔朗根的一个锁匠世家,父亲乔安·渥夫甘·欧姆是一位锁匠,母亲玛莉亚·伊丽莎白·贝克是埃尔朗根的裁缝师之女。虽然欧姆的父母亲从未受过正规教育,但是他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高水平的自学程度足以让他给孩子们出色的教育。欧姆的一些兄弟姊妹们在幼年时期死亡,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这三个孩子分别是他、他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弟弟马丁·欧姆(Martin Ohm,1792年-1872年)和他的姊姊伊丽莎白·芭芭拉。他的母亲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幼年时期的初期,格奥尔格·西蒙和马丁高程度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哲学是受他们的父亲所教。格奥尔格·西蒙在11岁至15岁时曾上埃朗根高级中学,在那里他接受到了一点点科学知识的培养,并且感受到学校所教授的与父亲所传授的有着非常鲜明的不同。格奥尔格·西蒙·欧姆15岁时接受了埃尔朗根大学教授卡尔·克利斯坦·凡·兰格斯多弗(Karl Christian von Langsdorf)的一次测试,他注意到欧姆在数学领域异于常人的出众天赋,他甚至在结论上写道,从锁匠之家将诞生出另一对伯努利兄弟。
[编辑] 大学生活
1805年,16岁的欧姆进入埃尔朗根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他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在跳舞、滑冰和台球上花费了大把的时间。欧姆的父亲对于欧姆如此浪费受教育的机会,而感到非常愤怒,于是把欧姆送到了瑞士。1806年9月,欧姆在Gottstadt bei Nydau的一所学校取得了数学教师的职务。
[编辑] 教学生涯
卡尔·克利斯坦·凡·兰格斯多弗在1809年离开埃尔朗根大学前往海德堡大学任教,欧姆提出希望跟他一起前往海德堡重新开始他的数学学习,但是兰格斯多弗建议欧姆继续自学数学,并建议他阅读欧拉、拉普拉斯和拉克洛瓦的著作。欧姆接受了兰格斯多弗的建议,一边任教一边继续自学数学。22岁时,欧姆回到埃尔朗根,并在1811年以论文《Licht und Farben》(光线和色彩)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埃尔朗根做了3个学期的数学讲师。此后分别于1813年在班贝格、1817年在科隆、1826年在柏林的几家中学任教。
欧姆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当时仍没有被普遍研究的电学,1833年成为纽伦堡皇家综合技术学校的教授,1839年起担任该校的校长,1849年起任教于慕尼黑大学,1852年成为实验物理学教授。
欧姆逝世后葬于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