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产生汽蚀的原因是什么
离心油泵的吸入动力是靠吸入液面上压力与叶轮甩出液体后形成的低压差。叶轮入口处压力越来越低,则吸入能力越大,但若低于饱和蒸汽压则出现汽泡,原来溶于液体中的气体也逸出,这些小汽泡随气流流到叶轮内高压区时,在周围液体较高压力作用下,便会重新凝结,体积缩小,好似形成一个空穴,这时周围液体又以极高速度向空穴冲来,产生很高的局部压力,连续击打叶轮表面,这种高速、高压的水力冲击,叶片表面便因疲劳而剥蚀呈现麻点,蜂窝海绵状。 这种汽化一凝结一冲击一剥蚀现象,就称为汽蚀现象。 防止CYZ自吸式离心油泵 汽蚀可以采用的方法: (1)提高离心泵本身抗汽蚀性能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靠设计与制造单位来实现的,例如可以改变叶轮的进口几何形状,采用双吸式叶轮,也可以采用较低的叶轮入口速度,加大叶轮入口直径。 (2)适当增大叶片入口边宽度,也可以使叶轮入口相对速度减少。 (3)采用抗汽蚀材料制造叶轮。 (4)提高装置有限汽蚀余量,如增大吸入罐液面上的压力,合理确定几何安装高度,都可以提高泵的有效汽蚀余量。 (5)减少吸入管路阻力损失,降低液面的汽化压力,都可以提高有效汽蚀余量。
水泵汽蚀的原因在水泵进口处,由于吸水高所形成的真空,以及叶轮高速放置而往往使该处压力很低,从而为水的汽化提供了条件。当压力降低到水温的汽化压力时,因汽化而形成的大量水蒸汽汽泡,随未汽化的水流入叶轮内部高压区,汽泡在高压作用下在极短的时间内破裂,并重新凝结成水,汽泡周围的水迅速向破裂汽泡的中心集中而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作用在水泵的壁上,就形成了对水泵的汽蚀。
水泵气蚀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入口压力小于流体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导致的。
泵进水口处的绝对压力减小到当时水温下的汽蚀压力时,水发生汽化。水在入水口形成气体,从而入水口形成许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随水流进高压区时,气泡迅速破裂,周围液体立即填充原气泡空穴,由于气泡破裂时间很短,所以形成高达几百兆帕的水力冲击。
相应措施
1、增加入口管径大小,减少入口管路长度,消除液体回流现象,为流体提供一个良好的锥形入口;换句话说就是减少入口管路损失,改善入口条件。
2、增加高比速率的叶片数,或者可变翼的叶片在液体刚开始通过叶输眼时候,调整在低比速率的角度上,尽量减至最少的吸入扬程,再慢慢转到固定的流量扬程条件下。
3、充分的入口流道面积,不让入口产生生预旋现象,而且在叶输有一较好的流道,足够获得最佳的空蚀特性。
4、当操作时无法避免空蚀,或其它部位少量的空蚀不可能消除的时候,使用特殊材质可以抵抗泵浦空蚀而减少表面腐蚀。
5、发生噪音和振动起源于空蚀现象,可由减少或消除至极少量的空气进入泵浦入口來解决这个问题。
当泵的入口压力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时,液体就汽化,同时还有可能有溶解在液体内的气体从液体中逸出,形成大量的小汽泡,这些小汽泡随液体流到叶轮的流道内,叶轮旋转时产生的压力大于饱和蒸汽压时,这些小汽泡重新凝结、馈灭,形成一个空穴。这时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向这个空穴冲来,液体的质点互相撞击形成局部水利冲击,使局部压力可达数百个大气压。汽泡越大,其凝结馈灭时产生局部水击越大,这种水力冲击的速度很快,频率可达2500次/s,在叶轮表面发生猛烈的撞击,产生机械腐蚀。上述这种液体的汽化、凝结、冲击和对金属剥蚀的综合现象就称为汽蚀。
汽蚀危害
汽泡馈灭时,液体质点互相撞击,会产生噪音,汽蚀严重时会产生振动,流量、扬程、效率会明显下降,甚至会出现“抽空”现象,同时叶轮会因汽蚀剥蚀减薄,甚至叶片和盖板被穿透。
发生汽蚀的基本条件
发生汽蚀的基本条件是叶片入口的最低液流压力低于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
有效汽蚀余量是指介质自吸入罐经吸入管道到达泵入口后,所富余的高出汽化压力的那部分能头,这个富余能头习惯上称为有效汽蚀余量,用符号Δha表示。它的数值大小与吸入管路优劣有关,与泵本身无关。当NPSHa数值大时,表示吸入管路设计合理,其值愈大愈好,要强调的是上述都是指泵在输送液体为水且又在常温时。当输送液体为烃时,其汽化压力和烃的化学结构有关,要进行必要的修正。当非常温时,就是输水也要进行饱和蒸汽压的修正。在高原地区因大气压低,也要进行必要的修正。 有效汽蚀余量数值的大小与泵吸入罐的压力、温度、吸入管道的几何安装高度、介质的性质等操作条件有关,与泵本身的结构尺寸无关,因此有效汽蚀余量又称为泵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泵的必需汽蚀余量表示介质从泵入口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处的全部能量损失,用Δhr 表示。这个值越小,泵越不容易发生汽蚀。
离心泵的有效汽蚀余量与必需汽蚀余量关系的关系
离心泵入口处的富余能量Δha若能克服这个能量损失Δhr还有剩余,即Δha>Δhr,则表示介质流到叶轮最低压力点时,其压力还可高于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力而不至于汽化,所以就不会发生汽蚀,反之Δha<Δhr,介质就汽化,泵就会发生汽蚀。
这是因为:离心泵工作时的扬程、功率和效率等主要性能参数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把其变化关系画在一张座标纸上得出的曲线称离心泵的工作性能曲线或特性曲线。
当流量降低时,会产生哪种情况?节流调节的缺点是泵流量较小时,叶轮容易引起汽蚀。这是因为离心泵的叶轮在原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当阀门开度减小,流量太少时,不能将叶轮与液体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完全带走,使泵内液体温度升高。因而引起液体汽化,形成汽蚀。尤其是发电厂中锅炉给水泵更为显著。所以采用节流调节时要设置再循环系统,加大泵的输出流量以防止汽蚀。当给水流量降到最大流量的1/3时,就应开启再循环门,使通过给水泵的流量适当增加,以保证给水泵内液体温度不至上升。
节流调节就是在输送流体的管道上改变阀门的开度来调节泵的流量,即改变管路特性曲线。常用出口端节流调节,因为入口节流调节会使进口压力降低,有引起汽蚀的危险。
由于连续的局部冲击,会使材料的表面逐渐疲劳损坏,引起金属表面的剥蚀,进而出现大小蜂窝状蚀洞,除了冲击引起金属部件损坏外,还会产生化学腐蚀现象,氧化设备。汽蚀过程是不稳定的,会使水泵发生振动和产生噪声,同时汽泡还会堵塞叶轮槽道,致使扬程、流量降低,效率下降。
汽蚀现象的定义
空化—上述情况下汽泡的产生叫空化。它与沸腾不同,沸腾是由于温度升高造成,而汽蚀是由于液体压力下降造成。
汽蚀与 气蚀是相同的。
习惯上,泵界喜欢用汽蚀,主要想表示其气体是液体汽化而成,不同于液体中溶解的气体。
水轮机行业则多用 气蚀,现在干脆用 空化、 空蚀。
1873年 雷诺在理论上预言。1893年英国皇家海军“勇敢号”的螺旋桨上首次观察到 汽蚀现象。
汽蚀的介绍
1、汽蚀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2、汽蚀溃灭
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3、汽蚀过程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汽蚀现象的原因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该处开始汽化,产生大量蒸汽,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至破裂。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击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冲击频率可达每秒几万次,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汽蚀的解决 方法1.清理进口管路的异物使进口畅通,或者增加管径的大小
2.降低输送介质的温度
3.减小流量
4.降低安装高度
5.重新选泵,或者对泵的某些部件进行改进,比如选用耐汽蚀材料等等.
汽蚀的危害①产生600~25000Hz的噪音和振动
②流量,扬程,效率降低
③金属疲劳破坏
④汽泡凝结放热引起 化学腐蚀(出口压力升高使气泡溶解,所以泵出口液体不会带气泡)。
汽蚀的国标术语GB/T7021-1986《离心泵名称术语》:
英文:Cavitation
汽蚀:流动着的流体由于局部压力的降低产生汽泡的现象。泵发生汽蚀,在汽蚀部位会引起机件的侵蚀,进一步发展则将造成扬程下降,产生振动噪声。
GB/T15469-1995《反击式水轮机空蚀评定》
英文:Cavitation
空化(过去曾用气蚀)。空化是当流道中局部压力下降至临界压力(一般接近汽化压力)时,水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
英文:Caitation pitting
空蚀(过去过去曾用-气蚀损坏),由于空化造成的过流部件材料损坏。
GB/T19184-2003《水斗式水轮机空蚀评定》
英文:Cavitation
空化——当流道中水流局部压力下降至临界压力(一般接近汽化压力)时,水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过去称作“汽蚀”。
空蚀——由于空化造成的过流部件材料损坏。过去称作“汽蚀”、或“气蚀损坏”。
1)泵的性能突然下降。泵发生汽蚀时,叶轮与液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受到干扰,流道不但受到气泡的堵塞,而且流动损失增大,严重时,泵中液流中断,泵不能工作。
2)泵产生振动和噪音。
3)泵的过流部件表面受到机械性质的破坏以外,如果液体汽化时放出的气体有腐蚀作用,还会产生一定的化学性质的破坏(但前者的破坏是主要的)。严重时,叶轮的表面(尤其在叶片入口附近)呈蜂窝状或海绵状。
水泵发生气蚀的原因:
泵发生汽蚀是由于液道入口附近某些局部低压区处的压力降低到液体饱和蒸汽压,导致部分液体汽化所致。所以,凡能使局部压力降低到液体汽化压力的因素都可能是诱发汽蚀的原因。产生汽蚀的条件应从吸入装置的特性,泵本身的结构以及所输送的液体性质三方面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