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最大吸程是多少?怎么计算?
吸程是指吸入液面(与大气相同的自由液面)到泵进口(指泵进口法兰处)前的部分的几何垂直高度。即泵被允许的最高几何安装高度。一般用△h表示(吸程)。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 泵汽蚀余量 - 安全量(0.5)
例如:某泵必须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h
解:△h=10.33-4.0-0.5=5.67米
其间,还需要考虑在水泵入口的绝对压力,以保证在此压力下不低于当时水温对应的饱和压力。当水泵入口绝对压力恰好等于当时水温对应的饱和压力时,此时水泵安装的高度可理解为理论允许安装高度(安装高度超过此值,必然会引起气蚀)。
仅计算入口压力还不够,水泵内部还有阻力,且各厂家产品由于构造不同所以阻力值不同,为确保叶轮处不会汽蚀必须在理论允许安装高度上再扣减一个值,即“泵汽蚀余量”。通常水泵厂家的样本上都会提供该值,作为计算水泵实际允许安装高度值的依据。
吸程还会受到吸入装置的影响。例如
1. 在泵的前面加装自吸筒,即增加几何倒灌高度。
2. 减少入口管路的弯头数量。
3. 增加入口管路的直径。
我是在一个网上摘抄的,你可以参考下,科奕凯网站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多
凡是离心式水泵,其实际吸水高度最大5~6米左右(理论上是7.8米),自吸泵也是离心式水泵。吸程是指动水位至水泵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注意:这里指的是动水位,不是静水位:静水位是不抽水时,水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动水位是不停的抽水时,水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自吸泵的自吸,是指水泵启动时不用向进水管内注满水(排出空气),与吸程无关,不存在吸程10米的离心泵。所以,如果水井的动水位低于5~6米,就可以抽上水。否则,只能采用潜水电泵,或者将泵的安装位置降低。
2、吸程,也叫最大自吸高度,也可以理解为自吸的程度。即微型泵在不加引水的情况下,能自动将水吸上来的最大高度,泵抽水口距离待抽液面的垂直距离。一般水源低于等于泵的摆放位置时,就需要泵有自吸能力。水泵的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离心泵的扬程以叶轮中心线为基准,分由两部分组成。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水源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做吸水扬程,简称吸程。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压上去的高度,叫做压水扬程,简称压程。即水泵扬程等于吸水扬程加压水扬程。
第一:自吸泵水管安装吸水底阀
在自吸泵的水管下安装一个吸水底阀这个底阀的作用是能够保证水池的吸水管能实现顺流,可是实现吸水管内充满水,保证水泵能自动、迅速启动。同时这种水阀的质量也是要求很高的,若是质量不好的话,那么水泵的吸水能力就不是很好。
第二:自吸泵减少进水管道弯道、落差高度和水平距离。
第三:自吸泵设置泵前吸水罐。
若是在自吸泵的水管上设置一个吸水管罐的话,第一次运行的时候应该保证水罐应灌满水,这样可以实现水罐内的水被水泵抽走,罐内出现负压,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到吸水罐内,通过吸水罐水池内的。
第四:自吸泵在水泵吸水管路上设置真空泵
水泵启动前,真空泵先启动,使水泵吸水管内先充满水,保证水泵自动、迅速启动。这种吸水方式需要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正常工作。
2、减少进水管道弯道、落差高度和水平间隔。
3、自吸泵设置泵前吸水罐。这种办法需求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一个吸水罐,水泵在运行前,罐内应人工灌满水,运行中止后,因为吸水罐的进水管高度高于管内水面高度,虽然水池内水面高度低于罐内水面的高度,罐内的水也不会倒流,进入水池,所以,吸水罐内能贮存必定的水,又因为吸水罐的出水管(即水泵的吸水管)高度低于管内水面高度,故能确保水泵的吸水管内充溢水,今后水泵再运行时,水罐内的水被水泵抽走,罐内呈现负压,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到吸水罐内,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泵汽蚀余量-安全量(0.5)
例如:某泵必须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h
解:△h=10.33-4.0-0.5=5.67米
吸程是大气压强决定的,大气压强是固定的,大气压强于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
从理论上说是没办法增加吸程的。用多级抽水可解决具体问题,但不是改变吸水扬程。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有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
吸程 也叫“最大自吸高度”(也可以理解为“自吸的程度”)。由当地大气压力减去泵的汽蚀余量,再减去吸入管的沿程损失以及水温的汽化压力确定泵抽水口距离待抽液面的垂直距离!任何一台泵都有吸程,大小有区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