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自吸泵 > 正文

自吸泵的叶轮怎么拆下来啊,大神们指点

柔弱的含羞草
过时的超短裙
2023-03-02 07:27:56

自吸泵的叶轮怎么拆下来啊,大神们指点

最佳答案
柔弱的哈密瓜
靓丽的石头
2025-05-18 19:43:17

水泵叶轮拆卸顺序:

1、柠下吐出侧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和吐出段、填料函体、轴承体三个件之间的联接螺母卸下轴承部件。

2、拧下轴上的圆螺母,依次卸下轴承内圈、轴承压盖和挡套后,卸下填料体。

3、依次卸下轴上的O型密封较圈、轴套、平衡盘和键后,卸下吐出段。

防治方法:

一:正确确定水泵的吸水高度,以保证叶轮进口处的压力不低于汽化压力。

二:尽量减小吸水管路中的损失水头。因为该项损失越大,水泵进口处的压力降低也越多,水就易于汽化。因此要尽量缩短吸水管的长度,减少管路上的附件。

最新回答
英俊的雪碧
勤恳的盼望
2025-05-18 19:43:17

1、先打开控制器罩用然后平口螺丝刀把中间的调节旋钮顺时针向上旋以获得更高的断开压力2、把压力罐上面的加气螺母拧开用打气筒给里面加入气体使其气压罐能起到稳压的作用3、在自动吸水泵出口安装一个止回阀或更换止回阀扩展资料:自动吸水泵电机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1、接通电源后泵仍然不工作。有可能是因为电源插头或线路带动不起来、短路等原因造成。2、不好启动或启动时有噪音。检修时可用小竹片拨动风叶,如果电机可正常运转,说明是启动绕组损坏,应更换相同容量的电容或修理启动绕组;若电机卡死,是电机和泵头的故障所致,如轴承损坏、叶轮卡死等。3、电机能运转,但转速慢,机壳过热、有烧焦味。有可能是电机短路造成,应拆开电机视看损害的严重性修复。自动吸水泵的使用维护方法: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自吸泵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防止冻裂。自动吸水泵长期停用,需将泵全部拆开,擦干水分,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装好,妥善保养.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点亮采纳哦,谢谢啦!

纯情的学姐
机灵的母鸡
2025-05-18 19:43:17
原因:

1、因为管道里没水,泵抽不到水。压力达不到设定的出水压力泵是不会停的。

2、自动压力开关坏了

全自动冷热水自吸水泵的工作原理是:当管道内压力小于额于值时,水泵就会自动启动,当管道内压力大于额定值时,水泵停止工作,这就是当水龙头打开时,水泵自动运转的道理。

玩命的草莓
魔幻的菠萝
2025-05-18 19:43:17
有4种原因:

1、第一次使用自吸泵

自吸泵,是在自吸泵启动的时候不需要加水,依靠其自身的叶轮转动带动管道内液体介质的传输,且叶轮的密封间隙越大,其自吸的高度反而越低。这并不是说自吸泵就不需要加水了,在第一次安装好自吸泵后,还是需要灌水利用自吸泵的叶轮作用,才可以将水吸上来。

2、自吸泵上水时间较长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引水较少、自吸泵进出水盖等部位有螺丝松动的现象、进水管密封度不够、自吸泵自身吸程较小(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更换一台吸程较大的自吸泵)。

3、自吸泵工作不稳定,经常性的短暂停止工作

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检查下自吸泵的物理结构或者配件是否损坏,自吸泵内部是否出现异物,例如杂草等。

4、自吸泵出水量较小

在自吸泵有出水但是出水量不使很大的时候,首先要检查下叶轮和壳体口环间隙是否过大,可以考虑换壳体或叶轮口环、其次水泵内有存气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叶轮的水流管道被异物阻塞,还有就是填料磨损严重。

自吸泵不出水的原因中,如果是使用不久的新产品:输水管道的阻塞、物理结构及零件的损坏原因占有很大比例,如果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产品,则零部件的损坏原因可能较大。

如意的早晨
平常的路灯
2025-05-18 19:43:17
最好的方法是在一层加增压泵,因为自吸泵效率低

楼高一般为3米,能到2层说明管网约有7~10米水柱的压力,建议选泵扬程为18~20米,流量根据所供水的户数计算如下:户数*【3.5人/户】*【200L/(人*d)】*2.5/24/1000=?m3/h,其中2.5为供水高峰时系数。

看过你的描述,应该是老式的居民楼,这种情况,应该是你们1~5楼用一个上水管,单单自己家用一个自吸泵解决不了问题,试想你们家用一个自吸泵往上吸水的过程中,4楼或者3楼也要用水,打开水龙头,相当于自吸泵的进水官路上开了个孔,进气,那你的泵此时就根本不可能吸上水,5楼存在供不上水的问题,而且2,3,4楼也存在,为什么大家伙不叫在一起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楼装泵或者整个居民楼或者小区需要一个二次加压泵站,较之每家每户弄一个效率很低的自吸泵(还不好使)那不是省很多钱吗?

耍酷的唇彩
刻苦的招牌
2025-05-18 19:43:17
转子泵是一种可以通过一对同步旋转的转子使泵的容积产生变化,产生具有较高的真空度和排放压力,实现流体输送的容积式泵。不锈钢凸轮转子泵是一种低转速、高输出、耐高温的容积式泵,具有正排量性质,其流量不随背压变化而变化。独特的工作原理配合使用强劲的驱动系统让转子泵在输送高粘度、高温度的物料的领域中得以大显身手。

火星上的帽子
酷酷的荷花
2025-05-18 19:43:17
单体泵是用于产生喷油器(或喷射器)的喷射压力的装置。对于采用单体泵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来说,有几个气缸,就有几个单体泵,单体泵是第二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照高压产生装置的不同,可将燃油喷射系统分为分配泵、直列泵、泵喷嘴和单体泵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行业内我听到的声音一直对电控单体泵有些怀疑,您刚才也说了,总共提供了5000套,我觉得这个数量还是很小。大家觉得电控单体泵是不是只能在国III阶段实行,如果这个技术足够好,为什么还要研发共轨?能借这个机会能不能客观地描述一下分析一下电控单体泵的优点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朱元宪: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尖锐,我把这个问题多介绍一点。我在国外工作了十几年,我是一直做发动机开发工作的,在美国的时候,我先后在底特律柴油机公司、美国万国卡车公司做产品开发工作。一个主攻方向是满足美国2004年的排放标准和满足美国2007年的排放标准。2004年标准和2007年的排放标准分别相当于欧洲的欧洲IV号和欧洲VI号排放标准。在整个过程中,我曾经接触过国外几乎所有的电喷系统,包括单体泵、泵喷嘴、共轨系统和增压式系统,包括博世最新一代共轨系统我都做过。在国外工作这么多年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刚才说的这四种代表当今几乎包括了国外所有的电喷系统,一般都分成我刚才说的这四类,这四种系统各有优劣,没有一种系统是个完美的系统,各个方面全面超过其它系统。至于国内现在有一种说法,这就是刚才跟您交流过程中,两年以前在大柴的时候开了一个关于国III产品的产品推介会,我在会上介绍了,我当时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介绍电控单体泵和共轨系统的比较,在中国市场这两种产品的优点和缺点。 你刚才讲到了,首先电控单体泵是不是能够满足欧III和欧IV以上的排放需求。根据我的经验,它不仅能满足欧III,也能满足欧IV和欧VI。为什么呢?能够满足欧III以上的排放法规,这里边因素很多,对燃油喷射系统的要求,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燃油喷射压力,要求多高的喷射压力呢?如果达到欧IV和欧VI,理想的喷射压力应该第一步要达到170—180M帕,或者是1700—1800喷射压力。如果到欧VI时代需要的喷射压力提高到2000到2200个大气压。这方面来说单体泵跟共轨系统相比,单体泵实际上优越性更大,单体泵很早就可以实现2000到2200大气压的喷射压力,而共轨系统我告诉你,现在最多只能达到1800个大气压,如果它想满足欧VI,必须要结合增压式系统,单独共轨系统是不可能满足的。这是我在国外做了大量实验证实的。之所以国内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完全是由于这些跨国公司为了使它的产品在中国取得垄断地位,制造这么一种理论。我曾经跟潍柴的技术中心主人佟德辉全面交流过是共轨还是单体泵,我就问佟总这么一个问题,因为我知道潍柴是在国内企业当中是最极力鼓吹共轨系统的一个企业,它甚至排斥其它产品,只用共轨系统,想体现它的产品特点。我就问佟总,你们当年为什么用共轨没有用电控单体泵,而恰恰在欧洲、美国,所有欧III、欧IV的重型卡车柴油机全部用的是单体和泵喷嘴,几乎没有用共轨系统。 问:这是欧洲还是美国? 朱元宪:美国,欧洲除了一种之外,其它所有的包括世界水平最高的奔驰发动机,在欧IV时代全部装的是电控单体泵。我当时问佟总,为什么你们用共轨系统,他说这一点说起来很复杂。因为它的产品、它的燃气发动机是谁帮助设计的呢?是IVIO协助设计。IVIO最早给潍柴燃气发动机的方案是电控单体泵,在这个计划进行过程中,过了半年、一年以后,IVIO又找到潍柴,说我们必须改方案,把原来的发动机的方案从电控单体泵改成共轨。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给你们设计电控单体泵,谁给你们提供电控单体泵?现在博世已经向我们表态,他们在中国只生产电控共轨系统,你们惟一的燃气喷射系统的来源唯一可以选择的只是共轨,没有第二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潍柴选择了电控共轨系统。 问:您刚才谈到实际上是配件的供应问题,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早在半个月以前我曾经采访过电装,电装现在也在国内做共轨系统,厂已经建起来了,明年准备大批量向中国市场供应。我认为配件供应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给我们看了一些他们的资料和录像,说我们国家目前的使用环境不足以支撑共轨的一个正常的运转,无论从使用环境还是从维护保养的习惯这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您刚才谈到了共轨现在比较优越的配件能够做倒计时供应,这也是潍柴修改方案,我认为这是一个肯定的方案。对于威特这一块,你怎么能够达到大批量供应呢?因为柴油机的量是一定要上去的,在价格上跟博世和德尔福、电装有多大的竞争优势? 朱元宪:我们实际上在刚才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讲到了,实际上我们从技术角度讲,电控组合和微泵技术我们在几年前实际上已经取得突破,但是很长时间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还是量产,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而行业对我们最大的关注也就是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能够把这个技术及时地转化成生产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形成大批量量产能力,给用户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国III时代的燃油喷射系统的供应源。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做了巨大的努力,从技术角度讲,我们针对大规模生产当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可靠性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攻关工作。应该说这些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另一方面是资金的问题,实际上这次合资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解决了我们这个后顾之忧。汪氏集团董事长汪进先生也表了态,作为这样一个民企,他们这次决心要在上面投大资金,要来支持这个电喷产品的量产。而且在这以前,2007年他们是在国内率先第一家投了8500万,采购了全套8万台能够达到三班生产电喷线的全套设备,所有的关键设备全部是国外生产的。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在今年年底能够通过这套新线的建成,加上对老线扩充改造,能够今年年底形成生产10万套产品的生产能力。明年5月份左右,再建成第二条线。到明年年底生产能力会达到18万套这样的一个产能。 问:随着批量增大,价格会下来? 朱元宪:从价格角度讲,当然现在不便提供具体数字,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我们确认采用我们现在自己的技术路线和我们现在这种生产模式,我们将来能够相对于我们国外的巨头们提供的产品,我们会在价格上有30%—40%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