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工作效率的四大影响因素
北京德世科技解惑真空泵四大因素
影响因素一、蒸汽压力
蒸汽压力偏低及压力波动均对真空泵的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蒸汽压力不应低于要求的工作压力,但所用真空泵结构设计已定型,过多提高蒸汽压力并不会增加抽气量及真空度。另外,要确保锅炉供给的蒸汽压力稳定,最好用一台锅炉专门给蒸汽喷射泵提供工作蒸汽,这样蒸汽压力就不会出现波动,确保真空泵性能稳定。
影响因素二、循环冷却水
冷却水供量不足,冷凝器会发热,气流声音变大,真空度迅速下降,甚至蒸汽会返入抽气管。冷凝水在多级真空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冷凝水可以将蒸汽充沛冷凝,真空泵排出压力中的水蒸汽分压有必要高于其所对应的饱满蒸汽压,因此冷凝水的温度也要低于该压力下的饱满温度,才能保证泵体的正常作业。
影响因素三、
真空泵喷嘴
喷嘴是影响真空泵性能的重要部件,存在的问题有:喷嘴装错、装歪、堵塞、损坏、腐蚀和泄漏,不管采取何种预防措施,喷嘴的堵塞在所难免。一方面由于安装蒸汽管道时,管道中残存的铁屑及焊渣会堵塞喷嘴另一方面,真空泵系统停用时,蒸汽管道易生锈,锈斑在使用时掉落堵塞喷嘴。
影响因素四、真空泵使用环境
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被抽气体对体系的污染,在钢液处置过程中,钢液会放出很多的气体,同时也会有一部分细微的氧化粉皮等小颗粒被吸入真空泵,这些小颗粒会堆积粘附在泵体上,减小了抽气管路流导,延长了抽气时间,下降了泵的抽气功能。
水环真空泵有很多种型号,不同型号、不同功率的水环真空泵,其的转速也是不同的,像2BV,SK,2SK系列的水环真空泵,功率小于4KW的其转速一般是:2880(r.p.m),功率在4KW至15KW的,其转速一般是:1450(r.p.m),功率在15KW至30KW的,其转速一般是:970(r.p.m),30KW至90KW的,其转速一般是:740(r.p.m)。。以上是我从事水环真空泵以来得出的结论,希望能帮到你........
St=(2.3V/t)logp1/p2
式中St-真空泵抽气速率,米3/分
v—真空系统容积,米3
t—抽气时间,分
p1-系统开始时的压力,毫来汞柱(绝)
P2—系统经t时间后的压力,毫米汞住(绝)。
对于连续摄作系统真空泵抽气速率参见泵样本或铭牌。
--------------------------------------------------
上海飞鲁真空泵厂有限公司技术部友情提供!
真空泵抽速太低,太慢的原因有:
1,真空泵旋片损坏
2,真空泵轴封损坏
3,真空泵油雾过滤器失效
4,真空泵进气过滤网堵塞
5,真空泵气镇阀的问题
具体的问题还是找一家专业的维修厂家吧!
东莞远升真空设备为您做答!
第二,泵的真空度。泵的真空度越好,在密闭容器剩余的气体越少,气体越稀薄,容器内和外界环境的气压差越大,水受到的压力就越大,流动越快。这一点容易被多数人纰漏。
第三,容器的大小。容器越大,形成真空就越慢,到达较高真空度的时间越长,因此吸水速度就会更慢。
主如果以上三个因素制约间接缩水速度。固然另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管路的长短、内孔大小、气路和液路元件阻力大小等等,但这些因素一般都是固定的。
有一点容易被许多人误解,认为需要先把容器与外界水源断开,先让密闭容器形成真空后再打开进水管路才能缩水,实在不必要这样作,除非容器很大、真空泵的流量和真空度很低。
泵的极限压力决定于低真空级极限压力, 低真空级极限压力低, 则高真空级极限压力也低。因此低真空级的间隙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既然是低真空级要求不高, 间隙可以放大一些, 但实际却截然相反,低真空级非常关键, 它这里的气体分子自由程(相对高真空级而言) 小, 气体阻力小, 容易泄漏, 因而间隙应该小而高真空级处气体分子自由程大,气体阻力大,故间隙可以取得比低真空级大。例如英国EDWARDS 公司的E2M40旋片泵, 低真空级端面间隙为0.06 mm,而高真空级端面间隙为0.095mm又如日本ULVAC(真空技术株式会社) 的D650K旋片泵低真空级端面间隙为0.05mm,高真空级端面间隙为0.08mm。
这样的间隙安排也符合热膨胀的要求, 照一般规律旋片泵在(3.3~4) ×104Pa 时功率最高, 以后应逐渐下降。但我们在检测中发现不少厂的泵的功率在这压力以上不但不降, 反而继续上升, 有的泵甚至卡死。原因在于随着压力的上升, 泵的功率和温度也上升, 热膨胀也厉害, 而高真空级的长度一般为低真空级的2~4倍, 因此如高真空级的间隙小, 则热膨胀使它的间隙越来越小,摩擦也越厉害, 恶性循环最终使泵(主要是高真空级) 卡死。
此外切点间隙对泵的极限压力影响极大。因为切点二边一是压缩腔, 一是吸气腔, 压差较大, 尤其是在接近排气时, 压差最大。这时压缩气体最容易通过切点间隙向吸气腔返流, 所以切点间隙必须严格控制, 一般15L/s以下的泵应控制在0.01~0.02mm , 大的泵也不能超过0.03mm。
2、高、低真空级之间通道的流导对抽速的影响
增加高、低真空级之间通道的流导, 有利于泵抽速的提高。对于一台泵来说, 它的高、低真空级的压缩比根据抽速的大小一般取1~6, 压缩比越小, 向高真空级的返流和泄漏就越少, 有利于极限压力的降低。在高、低真空级缸的比例确定之后, 要保证低真空时泵的抽速, 必须在高真空级排出处设置余气阀, 这一点大家都已知道。但怎样保证高真空时的抽速, 则很少有这方面的报道, 我们认为这时就必须考虑高、低真空级之间的通道的流导。如果流导过小,低真空级由于通道流阻的影响, 不能有效地把高真空级排出的气体完全抽吸, 导致气体返流增加, 则就不能保证高真空级的抽速, 因此高、低真空级之间的流导直接影响到高真空时泵的抽速大小。
我们做了一个对比, 一台2XZ24型泵, 由于高、低真空级之间通道的流导不足,2Pa时抽速只有1.3L/s, 抽气效率只有30%。适当增加它的通道截面积, 就提高到2L/s, 再增加通道截面积, 就达到2.56L/s, 抽气效率提高到59%, 这就充分说明, 增加高、低真空级之间通道的流导对于提高泵(实际是高真空级) 的抽速是极其重要的。
3、泵温对真空度的影响
在盛夏季节, 尤其是在通风条件不良的工作场所, 对4~8L/s 这样的直联泵, 泵温都比较高, 这将导致泵油的热分解加速, 产生的轻馏份增加,油蒸汽增加⋯⋯, 这些都对泵的真空度有较大影响, 为了降低泵温可以设计一风扇, 安装在联轴器上, 这风扇看起来不大, 但作用却不小, 可以使泵温下降5~7℃,它的作用在于风扇吹破了泵周围的热空气屏障包围层, 使热交换能顺利进行。
4、高真空级排出口应高于低真空级的吸入口
使高真空级排出的油能顺利流入低真空级。否则在二级之间的通道内有可能产生油堵, 从而影响泵的极限压力和抽速。
5、降低排气速度, 有利于泵抽速的提高
我们检测了许多直联泵, 发现普遍存在1.5 ×103Pa 时抽速小于6.7 ×102Pa (甚至3.3 ×102Pa ) 时抽速, 这主要是由于排气阻力过大所造成, 适当降低排气速度, 这种现象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