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的必需汽蚀余量是什么?
水泵的必需汽蚀余量是: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液体从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K点的压力降。单位用米标注。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把这种产生气泡的现象称为汽蚀。汽蚀时产生的气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气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扩展资料:
离心泵运转时,液体压力沿着泵入口到叶轮入口而下降,在叶片入口附近的K点上,液体压力pK最低。此后由于叶轮对液体作功,液体压力很快上升。当叶轮叶片入口附近的压力pK小于液体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pv时,液体就汽化。
同时,使溶解在液体内的气体逸出。它们形成许多汽泡。当汽泡随液体流到叶道内压力较高处时,外面的液体压力高于汽泡内的汽化压力,则汽泡又重新凝结溃灭形成空穴,瞬间内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向空穴冲来,造成液体互相撞击,使局部的压力骤然增加(有的可达数百个大气压)。
这样,不仅阻碍液体正常流动,尤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汽泡在叶轮壁面附近溃灭,则液体就像无数个小弹头一样,连续地打击金属表面。其撞击频率很高(有的可达2000~3000Hz),于是金属表面因冲击疲劳而剥裂。
如若汽泡内夹杂某种活性气体(如氧气等),它们借助汽泡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局部温度可达200~300℃),还会形成热电偶,产生电解,形成电化学腐蚀作用,更加速了金属剥蚀的破坏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必需汽蚀余量
自吸式耐腐蚀泵自吸高度与汽蚀余量是两个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自吸泵自吸能力好坏的数值参数。
自吸式耐腐蚀泵自吸高度是指自吸式耐腐蚀泵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为常温状态下,自吸式耐腐蚀泵能吸的自吸高度,自吸式耐腐蚀泵自吸高度用m表示,目前自吸高度比较高的产品有不用灌水可以空转的强力自吸泵,该泵自吸高度可以达到8-10米。
自吸式耐腐蚀泵汽蚀余量是指自吸泵的吸水口处,单位质量液体所具有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头,自吸式耐腐蚀泵汽蚀余量单位也为m表示。(塑宝4000506393)
自吸式耐腐蚀泵自吸高度与汽蚀余量的关系,自吸式耐腐蚀泵厂家通常用性能曲线图来表示。在自吸样本中,除了对自吸式耐腐蚀泵的结构、尺寸作出注明以外,还提供了关于自吸式耐腐蚀泵的流量、扬程、自吸高度、自吸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能曲线图,让用户在购买选型时能详细地了解各系列自吸式耐腐蚀泵的参数值。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泵汽蚀余量-安全量(0.5)
例如:某泵必须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h
解:△h=10.33-4.0-0.5=5.67米
吸程是指吸入液面(与大气相同的自由液面)到泵进口(指泵进口法兰处)前的部分的几何垂直高度。即泵被允许的最高几何安装高度。一般用△h表示(吸程)。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 泵汽蚀余量 - 安全量(0.5)
例如:某泵必须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h
解:△h=10.33-4.0-0.5=5.67米
其间,还需要考虑在水泵入口的绝对压力,以保证在此压力下不低于当时水温对应的饱和压力。当水泵入口绝对压力恰好等于当时水温对应的饱和压力时,此时水泵安装的高度可理解为理论允许安装高度(安装高度超过此值,必然会引起气蚀)。
仅计算入口压力还不够,水泵内部还有阻力,且各厂家产品由于构造不同所以阻力值不同,为确保叶轮处不会汽蚀必须在理论允许安装高度上再扣减一个值,即“泵汽蚀余量”。通常水泵厂家的样本上都会提供该值,作为计算水泵实际允许安装高度值的依据。
吸程还会受到吸入装置的影响。例如
1. 在泵的前面加装自吸筒,即增加几何倒灌高度。
2. 减少入口管路的弯头数量。
3. 增加入口管路的直径。
我是在一个网上摘抄的,你可以参考下,科奕凯网站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多
2、必须保证泵的安装高度符合泵的汽蚀余量,且考虑管路损失及介质温度。为避免泵体内产生汽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