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的吸程不够大如何解决
1、自吸泵的吸入管端配有吸入底阀。吸入式底阀实际上是一个止回阀,它确保水流只能从水池进入吸水管并且不能回流。因此,如果吸水管充满溢水,虽然水泵轴的高度高于水池的工作水位,但由于吸水底阀的功能,吸水管中的水不会流入水池,使水管始终充满水,以确保泵可以活动和灵活。这种吸水方法的可靠性受吸入底阀的质量的影响。例如,密封不严格,漏水。吸水管中的水将逐渐流入水池。导致吸入管中没有水,当泵启动时没有水,导致需人工灌溉。
2、减少进水管道弯道、落差高度和水平间隔。
3、自吸泵设置泵前吸水罐。这种办法需求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一个吸水罐,水泵在运行前,罐内应人工灌满水,运行中止后,因为吸水罐的进水管高度高于管内水面高度,虽然水池内水面高度低于罐内水面的高度,罐内的水也不会倒流,进入水池,所以,吸水罐内能贮存必定的水,又因为吸水罐的出水管(即水泵的吸水管)高度低于管内水面高度,故能确保水泵的吸水管内充溢水,今后水泵再运行时,水罐内的水被水泵抽走,罐内呈现负压,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到吸水罐内,
泵的自吸高度随叶轮的圆周速度u2的增大而增大,但到最大自吸高度时,转数增加而自吸高度就不再增加了,此时只是缩短自吸时间;当转数下降时,自吸高度则随着下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吸高度还随着储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超过分离室的最佳储水高度)。为了在自吸泵中更好地使气水混合,叶轮的叶片须少些,使叶栅的节距增大;并宜采用半开式叶轮(或叶轮槽道较宽的叶轮),这样更方便于回水深入地射进叶轮叶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