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有效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有效富余能量。
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件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会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并导致泵的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离心泵最易发生汽蚀的部位有:
a.叶轮曲率最大的前盖板处,靠近叶片进口边缘的低压侧;
b.压出室中蜗壳隔舌和导叶的靠近进口边缘低压侧;
c.无前盖板的高比转数叶轮的叶梢外圆与壳体之间的密封间隙以及叶梢的低压侧;
d.多级泵中第一级叶轮。
扩展资料提高进液装置有效气蚀余量的措施:
1、增加泵前贮液罐中液面的压力,以提高有效气蚀余量。
2、减小吸上装置泵的安装高度。
3、将上吸装置改为倒灌装置。
4、减小泵前管路上的流动损失。如在要求范围尽量缩短管路,减小管路中的流速,减少弯管和阀门,尽量加大阀门开度等。
5、降低泵入口工质介质温度(当输送工质接近饱和温度时)。
以上措施可根据泵的选型、选材和泵的使用现场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适当加以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蚀余量
气蚀余量又叫动压降,是指泵进口处单位体积的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
裕能量,是用来计算水泵吸水高度的另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当水从水泵进口流到叶片入口
附近时,由于沿程过流断面不断缩小使流速增大同时水在流动过程中,都有水头损失,
因此,叶轮叶片入口附近的水流压力比水泵进口处的压力还要低,当该处某点的压力低至汽
化压力时,水泵内部就会开始发生气蚀。从水泵进口处的总水头中减去叶片入口处压力最低
点的压力水头所剩的值,就是泵内不出现气蚀现象时候泵进口处所剩余能量的极限值。这个
值就叫做临界气蚀余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
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例如:某泵必需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Δh?
解:Δh=10.33-4.0-0.5=5.83米
汽蚀余量应该是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液体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落,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气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1、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2、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 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这就是说:允许吸水高度等于大气压力相当于的水柱高度(10.33m)减去汽蚀余量减去0.5米的安全量得到的。
3、汽蚀余量越大,则允许吸水高度就越低。
2、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气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自吸式耐腐蚀泵自吸高度是指自吸式耐腐蚀泵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为常温状态下,自吸式耐腐蚀泵能吸的自吸高度,自吸式耐腐蚀泵自吸高度用m表示,目前自吸高度比较高的产品有不用灌水可以空转的强力自吸泵,该泵自吸高度可以达到8-10米。
自吸式耐腐蚀泵汽蚀余量是指自吸泵的吸水口处,单位质量液体所具有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头,自吸式耐腐蚀泵汽蚀余量单位也为m表示。(塑宝4000506393)
自吸式耐腐蚀泵自吸高度与汽蚀余量的关系,自吸式耐腐蚀泵厂家通常用性能曲线图来表示。在自吸样本中,除了对自吸式耐腐蚀泵的结构、尺寸作出注明以外,还提供了关于自吸式耐腐蚀泵的流量、扬程、自吸高度、自吸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能曲线图,让用户在购买选型时能详细地了解各系列自吸式耐腐蚀泵的参数值。
影响有效汽蚀余量的因素有吸入液面的表面压力,被吸液体的密度,泵的几何安装高度,还有管路的阻力损失等。总之,有效汽蚀余量由泵吸入侧管路系统决定,与泵本身无关,在给定的吸入条件下,有效汽蚀余量是可以计算得到的。
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说明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越大,这样出现汽蚀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2.必需汽蚀余量:有效汽蚀余量的大小并不能说明泵是否产生气泡,发生汽蚀。因为有效汽蚀余量仅指液体从吸入液面流至泵吸入口处所具有的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但泵吸入口处的液体压力并不是泵内压力最低处的液体压力。液体从泵吸入口流至叶轮进口的过程中,能量没有增加,它的压力还要继续降低。这一方面是由于过流断面的逐渐收缩,流速增大而造成;另一方面由于泵吸入口到叶片入口处的流动阻力也会造成液体压力的进一步降低。所以我们把单位重量的液体从泵吸入口流至叶片进口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称为必需汽蚀余量,用△hr表示,或用符号〔NPSH〕r表示。
必需汽蚀余量与吸入管路装置系统无关,它只与泵吸入室的结构、液体在叶轮进口处的流速等因素有关,所以必需汽蚀余量由泵入口各因素决定。
必需汽蚀余量,是液体从泵吸入口流至叶片进口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所以△hr越大,则表示压力降也大,泵的抗汽蚀能力越差,反之抗汽蚀能力就高。
3.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关系
有效汽蚀余量在吸入管路系统确定后,它随流量增大而降低。必需汽蚀余量在吸入室、叶轮入口形状已定的情况下,它随流量的增大而升高。所以要使泵压力最低点处不发生汽化,必需使有效汽蚀余量大于必需汽蚀余量,即△ha>△hr。
简单点讲就是,泵的安装高度相对于入口管的高度差超过这个离心泵的汽蚀余量,这个泵在运行时就会产生汽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