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磁力泵存在安全隐患吗,有泄漏、易燃易爆之类的事发生吗?
自吸磁力泵是一种通过磁力传动器来实现无接触力矩传递从而以静密封取代动密封,使泵达到完全无泄漏的目的。它由自吸泵、磁力传动器、电动机三部分组成,关键部件磁力传动器由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及不导磁的隔离套组成。具有内封闭好、降能耗等多方面特点。由于泵轴、内磁转子被泵体、隔离套完全封闭,从而彻底解决了“跑、冒、滴、漏”问题,消除了炼油化工行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通过泵密封泄漏的安全隐患,有力地保证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由联轴器传动变成同步拖动,不存在接触和摩擦。功耗小、效率高,且具有阻尼减振作用,减少了电动机振动对泵的影响和泵发生气蚀振动时对电动机的影响。在江苏惠尔买泵就行
首先,自吸泵的吸程达不到10米。因为世界上最好的离心泵NPSHr也只能达到0.5m(入口需要增加诱导轮,且价格是十分昂贵的哦),加上吸入管路的损失至少有0.5~1m,考虑增加了自吸室降低了泵的汽蚀性能1~1.5m),在标准大气压环境下工作,吸入高度顶多8米。如果用常规的国产品牌泵,吸入高度顶多6m而已,杂牌泵能达到5m就谢天谢地了。
其次,吸入高度指的是垂直高度,水平长度可以或略不计(因为损失很小,即使管道长度10m,损失一般不会超过1m)。
综上所述,如果用了国产杂牌泵(质量不能太差哦),垂直高度3m以下,没有问题;国产品牌泵,垂直高度4m没有问题。
自吸泵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要抽取的该液体(或泵壳内自身存有该液体)。
自吸泵的结构类型很多,其中熔盐意大利SAER自吸泵泵、真空泵、液下泵、计量泵、齿轮泵、耐腐蚀泵、耐酸泵、消防泵向旋转方向流动。然后与右回水孔流来的水汇合,顺着蜗壳流动。由于液体在蜗壳内不断冲击叶栅,不断被叶轮击碎,就同空气强烈搅拌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并不断地流动致使气水不能分离。混合物在蜗壳出口被隔舌剥离,沿短管进入分离室。在分离室内空气被分离出来,由出口管排掉,而水仍经左右回水孔流向叶轮外缘,并与吸入管空气相混合。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尽,使水进入泵内,完成自吸过程。排污泵自吸泵油泵隔膜泵螺杆泵齿轮油泵泵相同,其区别只是回水不流向叶轮外缘,而流向叶轮入口。内混式自吸泵在启动时,须打开叶轮前下方的回流阀,使泵内液体流回到叶轮入口。水在叶轮高速转动的作用下与吸入管来的空气相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排至分离室。在这里空气排出而水又从回流阀返回到叶轮入口。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空气排尽,吸上水来内混式的自吸泵,工作原理与外混式自吸。
自吸泵的自吸高度,与叶轮前密封间隙、泵的转数、分离室液面高度等因素有关。叶轮前密封间隙越小,自吸高度越大,一般取为0.3~0.5毫米在间隙增大时,除自吸高度下降外,泵的扬程、效率均降低。泵的自吸高度随叶轮的圆周速度u2的增大而增大,但到最大自吸高度时,转数增加而自吸高度就不再增加了,此时只是缩短自吸时间当转数下降时,自吸高度则随着下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吸高度还随着储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超过分离室的最佳储水高度)。为了在自吸泵中更好地使气水混合,叶轮的叶片须少些,使叶栅的节距增大并宜采用半开式叶轮(或叶轮槽道较宽的叶轮),这样更方便于回水深入地射进叶轮叶栅中。
自吸泵大部分与内燃机配套,装在可移动的小车上,宜于野外作业。
你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气蚀余量,吸上高度
2、介质粘度(树脂类?是不是进水管道很低?低到了槽底部,或者槽底部有很多垃圾?)
3、进管漏气
4、你的自吸泵是杂牌子厂家制造的,设计的有问题(我以前碰到的情况就是这个问题)
我以前的解决方法很笨,就是直接在自吸泵的补水孔增加一根补水管,每次泵启动之前就一直开着补水管,补水差不多了之后就启动泵,出口压力稳定后再补水几分钟后关闭补水阀。
我这个办法就是把自吸泵当离心泵在使用了。
当时我公司的很多操作工不懂,尤其是夜班的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开补水,或者有时槽内几乎空了,泵也不停等等),导致机械密封干磨,烧掉。
还有,我当时的自吸泵是打污水的,污水里面有少量的树脂,粘度很大,时间长了,在槽底部就积累了很多树脂,导致泵不起来,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话,就要清理槽了。
以上愚见,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