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吸水管径怎么确定
泵站吸水管径按“经济管径”来确定。
泵站配套管路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建站的投资和抽水成本。管径选小了,水头损失大、运行成本高;管径选大了,建站费用就要提高。因此选择一个最经济的,也就是投资和运行成本之和最低的管径—“经济管径”。
经济管径计算方法
在一般泵站和其他一些非重点的管道工程设计中,多采用计算工作量较小的经济流速法初选出经济管径。该法是根据不同的管材来确定适宜流速,然后由管道水力学公式计算出一组比较经济的管径,最后根据商品管径进行标准化修正。根据经济流速法初选初选管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管道直径,mm;
Q——计算管段的设计流量,m3/h。
v——管道内水的流速,m/s;
v的选取可参考以下原则:
1)主压力管道 流速: 2至3m/S
2)低压管道 0.1至1m/S
3)工业用水: 离心泵压力管 3至4m/S
4)离心泵吸水管 1至2m/S(管径小于250)1.5至2.5m/S(管径大于250)5 m.
5)给水总管 1.5至3m/S,
6)排水管 0.5至1m/S
7)冷水管 1.5至2.5m/S
投资偿还期内,管网投资年折算费用与年运行费用之和最小的一组管径,即经济管径。经济管径应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管网任意处工作压力的最大值应不大于该处材料的公称压力。管道流速应不小于不淤流速(一般取0.5m/s),不大于最大允许流速(通常限制在2.5~3.0 m/s);设计管径必须是已生产的管径规格。树状管网各级管道管径应由上到下逐级逐段变小。在设计运行工况下,不同的运行方式时水泵工作点应尽可能在高效区内。
这个是有一定影响的,一般不管什么泵,进水口尽量不要去改小,出水口可以减小。
进水口过小影响吸力的原理:泵之所以能产生吸力是因为吸入的水在叶轮旋转的影响下,水被迅速甩出去了之后,原来被水充满的空间就近似成了真空状态,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面的水被不断的压进来才使得泵具有了吸力。如果楼主说的把水泵进水口改下,那么单位时间内甩出去的水就少,产生真空的空间就越小,进而影响了吸水量和吸水速度。
进水过小最直接的表现是不管泵怎么运行,压力始终上不去。
一般情况下,按照进、出口径确定。水泵吸、出水管管径的大小与水泵的吸水扬程和出水管长度有关。管径大,管内流速慢,管径小,反之,则管内流速快。水泵吸水管、出水管流速见表6-10。可按照此流速计算出吸、出水管道的管径。
" role="table
表6-10 水泵吸、出水管流速
吸水管中心线与吸水口的中心线一般不在同一标高上,原因是吸水管经常用偏心异径管和泵的进口连接,而出水口与出水管的中心线一般在同一标高上。
不过最好还是低点,要发生汽蚀就报废了 。还有两种很学术的方法,给水降温,降到一个黏度与饱和蒸汽压的最佳工作点或者给给水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