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叶轮前密封间隙如何调整
自吸泵密封间隙调整方法如下:
1.自吸泵壳体有专用配套密封环,磨损了可换新以减小间隙。没专用密封环的自吸泵可通过调整叶轮轴向位置调整间隙。
2.松开叶轮顶丝,用锤子轻轻敲打叶轮调整即可。
3.有的自吸泵壳体有专用配套密封环,磨损了可换取间隙小的使用。没专用密封环的自吸泵可通过调整叶轮轴向位置调整间隙,但要反复试各种参数,很麻烦,如有调整技术要求最好,一次成功。还有一种通过调整轴承位置来调整密封间隙的,不太多见。
自吸泵进口管道通常处在负压下工作,所以对自吸泵进口管道的要求是不漏气、不积气和不吸气,为此常采用以下措施:
1、为保证自吸泵进口管道不漏气,要求管材必须严密。因此,进口管道一般采用钢管,钢管埋于土中时应涂沥青防腐层。采用铸铁管时,施工时接头一定要严密。
2、为保证自吸泵进口管道不积气,进口管道应有沿水流方向连续上升的坡度,一般大于0.005,为避免产生气囊,应使沿吸水管线的最高点在水泵吸入口的顶端。进口管道的断面一般应大于水泵吸入口的断面,吸水管路上的变径管可采用偏心减缩管(即偏心大小头),保持减缩管的上边水平,自吸离心泵进口应避免直接与弯头相连,应在二者之间加装一段直管。
3、不吸气。吸水管进口淹没深度不够时,由于进口处水流产生漩涡、吸水时带进大量空气。严重时也将破坏泵正常吸水。这类情形,多见于吸水点在河道枯水位情况下吸水。为了避免吸水池产生漩涡,使自吸泵吸入空气,吸水管进口在最低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不小于0.5-1.0m,若淹没深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在管子末端装置水平隔板。
4、为了防止自吸泵吸入井底的沉渣,并使自吸泵工作时有良好的水力条件,应遵守以下规定:
A.吸水管的进口至池底的垂直距离(即悬空高度)宜采用0.6-0.8D,D为吸水管喇叭口(或底阀)扩大部分的直径,通常取D为吸水管直径的1.3-1.5倍。
不同的悬空高度水流进口的流线形状不同。若悬空高度过大,会增加池深和工程量,同时还会造成单面进水的情况,使管口流速和压力分布不均匀,水泵效率下降,有时还会形成漩涡,使水泵产生振动和噪声。若悬空高度过小,进入喇叭口的流线过于弯曲,进口水头损失增大,离心泵效率降低,并会产生漩涡,同时会使池底冲刷。
B. 吸水管喇叭口边缘距离井壁不小于0.75-1.0D。
C. 在同一水池中安装有几根吸水管时,吸水喇叭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2.0D。
当泵采用抽气设备充水或能自灌充水时,为了减少吸水管进口处的水头损失,吸水管进口通常采用喇叭口形式。
5、当吸水池水位高于泵轴线时,吸水管路上应设置闸阀,以利于水泵检修。
6、如水中有较大的悬浮杂质时,喇叭口外面需要加设滤网,以防止水中杂物进入泵体内。当泵从压水管引水起动时,吸水管上应装有底阀。
自吸泵进口管道底阀过去一般采用水下式,装于吸水管的末端。底阀的种类很多,它的作用是使水只能吸入泵,而不能从吸水喇叭口流出,所以是一种止回阀,但阻力很大。底阀上附有滤网,以防止杂物进入泵堵塞或损坏叶轮。实践表明,水下式底阀因胶垫容易损坏,引起底阀漏水,须经常检修拆换,给使用带来不便。为了改进这一缺点,试验成功了水上式底阀。由于水上式底阀具有使用效果好,安装检修方便等优点,因而设计中采用者日益增多。水上式底阀使用的条件之一,是吸水管路水平段应有足够的长度,一般应大于3倍以上的垂直距离,以保证泵充水起动后,管中能产生足够的真空值。
7、吸水管中的设计流速一般为:DN<250mm时,为1.0-1.2m/sDN大于或等于250mm时,为1.2-1.6m/s。
在吸水管路不长且吸水地形高度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比上述数值大些的流速,为1.6-2.0m/s。
自吸泵应该是一个专有名词,是离心泵的一种,指不用灌水(第一次使用要灌水)就可启动的离心泵,说“自吸泵里,螺杆泵....”是不确切的。
螺杆泵是容积式泵,容积变化原理,有良好的自吸能力。
离心泵是叶片式泵,惯性离心力原理,一般无自吸能力,启动前要灌满水。如果说的是正常工作后的吸上高度,和具体参数有关。
涡旋泵大体上属于叶片式。
射流泵靠高速射流带动低速流体,动量混合交换原理,一般和离心泵配合使用
进水管安装方案类似:
自吸泵进水管安装是影响自吸泵吸程的最重要部分,安装不好漏气、管道太长、太粗、太小、弯头的数量以及弯头度数都将直接影响自吸泵吸不上来水。
1、大口径自吸泵配小水管送水很多人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吸泵实际扬程,自吸离心泵的实际扬程=总扬程~丧失扬程。当水泵型号断定后,总扬程是必定的;丧失扬程重要来自于管路阻力,管径越小显然阻力越大,因而丧失扬程越大,所以减小管径后,离心泵的实际扬程非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导致自吸泵效率降落。同理,当小管径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时,也不会下降水泵的实际扬程,反而会因管路的阻力减小而减小了丧失扬程,使实际扬程有所提高。也有机手认为小管径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时,必定会大大增加电机负荷,他们认为管径增大后,出水管里的水对水泵叶轮的压力就大,因而会大大增加电机负荷。殊不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扬程高低有关,而与水管截面积大小无关。只要扬程必定,自吸泵的叶轮尺寸不变,无论管径多大,作用在叶轮上的压力都是必定的。只是管径增大后,水流阻力会减小,而使流量有所增加,动力耗费也有适当增加。但只要在额定扬程范畴内,无论管径如何增加水泵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并且还可以减小管路损耗,提高水泵效率。
2、安装自吸泵进水管路时,程度段程度或向上翘这样做会使进水管内凑集空气,下降水管和离心泵的真空度,使离心泵吸水扬程下降,出水量减少。准确的做法是:其程度段应向水源方向稍有倾斜,不应程度,更不得向上翘起。
3、自吸泵进水管路上用的弯头多假如在进水管路上用的弯头多,会增加局部水流阻力。并且弯头应在垂直方向转弯,不答应在程度方向转弯,以免凑集空气。
4、自吸泵进水口与弯头直接相连这样会使水流经过弯头进进叶轮时散布不均。当进水管直径大于水泵进水口时,应安装偏心变径管。偏心变径管平面部分要装在上面,斜面部分装在下面。否则凑集空气,出水量减少或抽不上水,并有撞击声等。若进水管与水泵进水口直径相等时,应在水泵进水口和弯头之间加一直管,直管长度不得小于水管直径的2~3倍。
5、自吸泵装有底阀的进水管最下一节不是垂直的如这样安装,阀门不能自行封闭,造成漏水。
准确安装方法是:装有底阀的进水管,最下一节最好是垂直的。如因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垂直安装,则水管轴线与程度面夹角应在60°以上。
6、自吸泵进水管的进水口地位不对。
(1)自吸泵进水管的进水口离进水池底和池壁间隔小于进水口直径。假如池底有泥沙等污物时,进水口离池底的间隔小于直径的1.5倍时,会造成抽水时进水不畅或吸进泥沙杂物,堵塞进水口。
(2)进水管的进水口进水深度不够时,这样会引起进水管四周水面产生漩涡,影响进水,减少出水量。
准确的安装方法是:
中小型水泵进水深度不得小于300~600mm,大型水泵不得小于600~1000mm7、排污泵出水管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假如排污泵出水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虽增加了水泵扬程,但减少了流量。如因地形条件所限,出水口必需高出出水池水位,则应在管口加装弯头和短管,使水管成为虹吸式,下降出水口高度。
8、高扬程的自吸排污泵在低扬程工作很多客户通常都认为离心泵使用扬程越低,电机负荷就越小,在这种错误认识的误导下,购买水泵时,常将水泵的扬程选得很高。其实对于排污泵而言,当排污泵型号确定后,其消耗功率的大小是与排污泵的实际流量成正比的。而排污泵的流量会随扬程的增加而减小,因而扬程越高,流量越小,消耗功率也就越小。反之,扬程越低,流量越大,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大。
因此,为了防止电机过载,一般要求水泵的实际抽水使用扬程不得低于标定扬程的60%。所以当高扬程用于过低扬程抽水时,电机容易过载而发热,严重时可烧毁电机。若应急使用,则必须在出水管上装一个用于调节出水量的闸阀(或用木头等物堵小出水口),以减小流量,防止电机过载。注意电机温升,若发现电机过热,应及时关小出水口流量或关机。这一点也容易产生误解,有些机手认为堵塞出水口,强制减少流量,会增加电机负荷。其实正好相反,正规的大功率离心泵排灌机组的出水管上都装有闸阀,为了减小机组启动时的电机负荷,应先关闭闸阀,待电机启动后再逐渐开启闸阀就是这个道理。
多数是电源插头 、电源引出线和电机绕组短路所致。
2、难启动或不能启动,且伴有“嗡嗡”的声音
检修时可用小竹片按运转方向快速拨动风叶,若电机迅速运转起来,说明是启动 电容 或启动绕组损坏,应更换相同容量的电容或修理启动绕组若电机 发卡 ,多是电机和泵头的机械故障,如轴承损坏、叶轮卡死等。
3、电机能运转,但转速慢,且机壳过热、有烧焦臭味
大多是电机绕组短路所致,应拆开电机,视损坏情况分别采用 焊接 、跳线、隔离、重绕等措施修复。
4、运转时噪声大、振动大
多数是轴承损坏或轴承与机壳的配合不当,需拆开电机检查,若是轴承损坏应更换若轴承“跑外圆”,可对泵壳的配合面采用錾花处理若轴承“跑内圆”,可对电机轴的磨损部位采用錾花处理,磨损严重的,采用先堆焊后车削的方法修复。
5、电机转数不够
电机低速运转,机壳过热,有烧焦味。电源电压过低。应安装稳压器或请专业电工维修。定子线圈短路或电容烧毁。可重新缠烧损的线圈或更换电容。
6、机壳带电
触碰泵及电机外壳时带电,水封磨损严重,水通过电机轴渗入电机内,使电机绝缘性能恶化所致。更换水封,烘干电机定子线圈。电机被水淋湿,水经过电容、电源线接口进人电机。烘干电机定子线圈。
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自吸泵是漩涡泵加水箱泵体结构,很少有带水箱泵体的自吸离心泵。所以将自吸漩涡泵简称为自吸泵。
漩涡泵和离心泵的水力和结构完全不同。
1、大口径自吸泵配小水管送水
很多用户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吸泵实际扬程,自吸离心泵的实际扬程=总扬程~丧失扬程。当水泵型号断定后,总扬程是必定的;丧失扬程重要来自于管路阻力,管径越小显然阻力越大,因而丧失扬程越大,所以减小管径后,离心泵的实际扬程非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导致自吸泵效率降落。同理,当小管径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时,也不会下降水泵的实际扬程,反而会因管路的阻力减小而减小了丧失扬程,使实际扬程有所提高。也有机手认为小管径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时,必定会大大增加电机负荷,他们认为管径增大后,出水管里的水对水泵叶轮的压力就大,因而会大大增加电机负荷。殊不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扬程高低有关,而与水管截面积大小无关。只要扬程必定,自吸泵的叶轮尺寸不变,无论管径多大,作用在叶轮上的压力都是必定的。只是管径增大后,水流阻力会减小,而使流量有所增加,动力耗费也有适当增加。但只要在额定扬程范畴内,无论管径如何增加水泵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并且还可以减小管路损耗,提高水泵效率。
2、安装自吸泵进水管路时,程度段程度或向上翘
这样做会使进水管内凑集空气,下降水管和离心泵的真空度,使离心泵吸水扬程下降,出水量减少。准确的做法是:其程度段应向水源方向稍有倾斜,不应程度,更不得向上翘起。巩义义利机械
3、自吸泵进水管路上用的弯头多
假如在进水管路上用的弯头多,会增加局部水流阻力。并且弯头应在垂直方向转弯,不答应在程度方向转弯,以免凑集空气。
4、自吸泵进水口与弯头直接相连
这样会使水流经过弯头进进叶轮时散布不均。当进水管直径大于水泵进水口时,应安装偏心变径管。偏心变径管平面部分要装在上面,斜面部分装在下面。否则凑集空气,出水量减少或抽不上水,并有撞击声等。若进水管与水泵进水口直径相等时,应在水泵进水口和弯头之间加一直管,直管长度不得小于水管直径的2~3倍。
5、自吸泵装有底阀的进水管最下一节不是垂直的
如这样安装,阀门不能自行封闭,造成漏水。准确安装方法是:装有底阀的进水管,最下一节最好是垂直的。如因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垂直安装,则水管轴线与程度面夹角应在60°以上。
6、自吸泵进水管的进水口地位不对
(1)自吸泵进水管的进水口离进水池底和池壁间隔小于进水口直径。假如池底有泥沙等污物时,进水口离池底的间隔小于直径的1.5倍时,会造成抽水时进水不畅或吸进泥沙杂物,堵塞进水口。
(2)进水管的进水口进水深度不够时,这样会引起进水管四周水面产生漩涡,影响进水,减少出水量。准确的安装方法是:中小型水泵进水深度不得小于300~600mm,大型水泵不得小于600~1000mm
7、排污泵出水管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
假如排污泵出水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虽增加了水泵扬程,但减少了流量。如因地形条件所限,出水口必需高出出水池水位,则应在管口加装弯头和短管,使水管成为虹吸式,下降出水口高度。
自吸泵靠叶轮的运动工作喷射泵靠同类或异类介质工作,泵本身无相对运动部件。自吸泵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多数泵,在进水口产生负压来吸水。喷射泵是利用喷射流体产生的的负压来吸水,它要有水高速喷射才能在侧面产生负压。
喷射泵也是自吸泵的一种,只要具备自吸功能的泵都可以叫做自吸泵,里面有自吸漩涡泵、自吸离心泵、自吸喷射泵等。
喷射泵使用注意事项
喷射泵的流量与转速成线性关系,相对于低转速的喷射泵,高转速的喷射泵虽然增加了流量和扬程,但其功率明显增大,高转速加速了转子与定子间的磨耗,必定使喷射泵过早失效,而且高转速喷射泵的定转子长度很短,极易出现磨损,因此缩短了喷射泵的使用寿命。
通过减速机构或无级调速机构来降低转速,使其转速保持在每分三百转以下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与高速运转的喷射泵相比,使用寿命能延长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