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泵和自吸泵的区别
简单来说,他们的区别是:自吸泵可以是增压泵,但增压泵不一定是自吸泵。
从定义上来区分:
自吸泵是指第一次灌水后,以后再使用就无需再次灌水即可启动运行,自吸泵是否自吸要看停机后叶轮是否浸入水中,自吸泵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泵腔结构而可以保证每次停机后叶轮都可以浸入水中才保证了其自吸
而增压泵是泛指能对管路的液体进行提供额外压力的泵的统称,并不指某一种类型的泵,增压泵可以是管道泵、离心泵、污水泵、自吸泵、多级泵等类型泵。如果要让非自吸式的增压泵达到自吸效果(泵位于水池上方),可以在泵的吸入口加装底阀即可。
增压泵和自吸泵区别具体在哪里?
第一、两个泵都是可以增压,一个是管道中间的水位高于泵体的(增压泵)一个是管道中间的水位低于泵体的(自吸泵)最好不要在自来水管线上直接装自吸泵,有可能会把水表的玻璃吸碎的。
第二、如果水没有断流情况可以使增压泵,如果经常断流就要准备个容器了(水池、水罐等),容器上可以装排水管就还可以使增压泵,不能装排水管就只能装自吸泵。
增压泵是在自吸泵的基础上安装了恒压装置。也就是说能够保持水管内水压保持一个相对平均的压力,但是因为结构简单,控制起来不是很好用,容易把水泵烧掉。
当泵位于水池上方、所抽液体有毒或有异味、温度较高等情况时,建议尽量选择自吸式结构的增压泵以提高使用性和安全性。
增压泵改成自吸泵的技巧
在进水管子的吸水口加一底阀(单向阀),底阀要不漏水,从出水管子的出水口灌入水,让整条管路充满水没有空气(有空气就不行)。
进水管子的吸水口底阀放入水中,开启增压泵,水就抽上来了,以后只要保持增压泵和进水管路充满水没有空气,就不需要再次灌水,开泵就能自吸抽水。
工作原理
先将增压泵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
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
普通增压泵:如果水池的水在水泵叶轮之下,每次启动时应预先在进水口灌水.
为了泵内存水,吸入管进口需装底阀.
泵工作时,底阀造成很大的水力损失。
B.
自吸泵:在开启前不需要灌水(安装后第一次仍需灌水),经过短时间运转,靠泵本身作用,即可把水吸上来,投入正常工作。
自吸泵工作原理:
泵体由吸入室、储液室、涡卷室、回液孔、气液分离室等组成,泵正常起动后,叶轮将吸入室所存的液体及吸入管路中的空气一起吸入,并在叶轮内得以完全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夹带着气体向涡卷室外缘流动,在叶轮的外缘上形成有一定厚度的白色泡沫带及高速旋转液环。气液混合体通过扩散管进入气液分离室。此时,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较轻的气体从混合气液中被分离出来,气体通过泵体吐出口继续上升排出。脱气后的液体回到储液室,并由回流孔再次进入叶轮,与叶轮内部从吸入管路中吸入的气体再次混合,在高速旋转的叶轮作用下,又流向叶轮外缘……。随着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吸入管路中的空气不断减少,直到吸尽气体,完成自吸过程,泵便投入正常作业。
7楼用自吸泵还是增压泵
如果是在水压不足的情况下,你只需装一个增压泵即可,而不适合使用自吸泵。当然,如果你还要考虑到楼顶的太阳能,那么一定要改装自吸泵,因为夏季的用水量很大,如果压力低的话,会造成抽不上水或抽水慢的情况,并且声音又大。
何时选择自吸增压泵比较好
对于以下这几种情况,大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自吸式增压泵,有助于提升使用性和安全性:
1、泵处于水池(装液体的装置)的上方
2、所抽液体含有毒气体或异味
3、由于温度偏高,因此会影响自吸高度。
增压泵和自吸泵区别具体在哪里
第一、这两种泵都能够起到增压效果。前者是管中的水位超过泵体,后者是管中的水位小于泵体。在此,建议大家最好别在自来 水管 上装自吸泵,因为极有可能把水表上的玻璃弄碎。
第二、在水未出现断流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增压泵。当然,要是经常出现断流,则需要备好一个容器,比如:水池、水罐等。接着,需要在容器上装一个排水管,这样才可以使用增压泵了。当然,如果无法装排水管的话,那就只能该装自吸泵了。
第三、增压泵,控制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会将水泵烧掉。
编辑总结:看完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7楼用自吸泵还是增压泵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需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后续将为大家呈现更多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