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浅层地热能为拉萨供暖服务
多吉1郑克棪2
(1.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摘要: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冬季供暖水平很低,有供暖设施的建筑不到10%。西藏缺乏常规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传统以自然采光集热勉强过冬,普通居民以烧牛粪、柴薪取暖。利用浅层地热的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技术,完全有能力解决拉萨市全部建筑物的冬季供暖。
1 前言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虽然年最低气温-16℃,但冬季供暖水平很低,具供暖设施的建筑不到10%。西藏缺乏常规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现用电采暖,传统则以自然采光集热勉强过冬,普通居民多靠燃烧牛粪、柴薪取暖。曾考虑过利用羊八井地热发电的尾水输送至拉萨可用作建筑物的冬季采暖,但当前更简捷的方法是利用浅层地热,靠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技术完全有能力解决拉萨市全部建筑物的冬季供暖。
2 拉萨市冬季供暖现状
拉萨市总面积2.95万km2,人口约50万人;拉萨市区建成面积逾50km2,人口超过20万人。拉萨位于西藏高原中部,受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下沉气流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年最高气温 29℃,最低-16℃,年平均气温7.4℃,采暖设计室外温度-6℃,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0.7℃,全年低于5℃者149天。这是设计标准的供暖天数。
拉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布达拉宫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城市,但拉萨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拉萨市现有住宅面积279万m2,人均居住面积约10m2,另有公共建筑面积94万m2,原有建筑大多为单层和二层,少数为三层,新建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共建筑以及商品房为多层建筑,很少有高层建筑。拉萨的城市供暖长期没有统一规划,过去基本没有冬季供暖设施,多数建筑以自然采光取暖为主,即传统的集热墙、集热窗、暖廊等形式,在白天靠采集阳光积聚一定热量,可维持室温10℃左右,勉强过冬;近年来拉萨一些新的公建开始配建供暖设施,有小型锅炉、空气热泵(空调机)和水源热泵,这部分建筑不到总建筑面积的10%;当地新建民居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采用多种形式的电采暖;大部分普通居民家庭在旧式房屋燃烧牛粪和柴薪取暖,不但人居质量低下,而且污染环境,影响景观,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
按国际能源利用分类,地源热泵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地热能利用,也称为地热热泵。国内将利用抽水井和回灌井从水源提取热量的“开系统”地源热泵称之为水源热泵;将利用循环管线从土壤中提取热量的“闭系统”称之为(狭义的)地源热泵。拉萨市位于拉萨河北岸呈东西向长条形延伸,地貌上属于拉萨河冲积和洪积形成的阶地,这样的水文地质条件对于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都是适宜的,是对解决拉萨供暖的最佳选择。
3.1 热泵系统节能高效环保
近10余年来世界上地(水)源热泵的技术和应用都得到飞速的发展,1995~2000年世界地(水)源热泵应用每年累进增长9.6%,2000~2005年世界地(水)源热泵应用更每年累进增长30%。近几年来热泵系统在国内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其原因有三。
(1)地(水)源热泵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新技术。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属于化石燃料能源,终有一天它会耗尽,人类需要发现和应用新能源,特别是价格便宜的可再生能源。
(2)地(水)源热泵系统消耗1kW电能可以产生3~4kW的(热)能量,是任何其它能源利用技术都无法达到的高效率,因而其运行成本低廉。
(3)地(水)源热泵技术减少了原供暖锅炉的空气污染和废渣排放,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对于拉萨来说,这些优点全都成立,西藏缺乏常规能源,又打算建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并保持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因此利用少量电力发展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是完全可行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开发地(水)源热泵的利用具有资源保障。
3.2 浅层地热能资源保障
如果拉萨全市都用地(水)源热泵来解决供暖,对于391.1万m2现有建筑面积和60W/m2的供热指标,总计需要热负荷234.66MW。
按西藏水源热泵利用5℃温差考虑,对于水源热泵需要水井提供40354m3/h的总出水量。这不是难题,拉萨河阶地上单井出水量可达80m3/h,所以共计需要504 眼开采井,加上同样数量的回灌井,总计需要1008眼井。按拉萨市区现建成面积51km2摊算,井密度不足20井/km2;即使按市中心区14.15km2折算,则71 井/km2,相当于井距120m,对于在拉萨河阶地上松散层中取水,这样的密度是许可的,井与井之间不会产生明显干扰。
对于狭义的地源热泵,通常用5m×5m的网格状布置地温热交换孔,相当于25m2钻一个孔,钻孔深度200m。我们采集地温5℃温差,按土壤和岩石的热导率通常是2.1W/m·℃考虑,则一个钻孔中的U形管道可采集4kW的热量,按60W/m2的供热指标,它可以解决67m2的房屋供暖,相当于说每1m2的土地面积,安装地源热泵后可解决2.7m2的建筑供暖。按此计算,即使拉萨391.1万m2建筑全部采用闭系统地源热泵,也只需要实际占地1.5km2布置5m×5m的地温热交换孔,拉萨市中心区有14.15km2,完全能满足需要。
我们在这里采用的供暖热指标60W/m2是比较保守、可靠的,取采集5℃温差也是很容易做到的,总之,在这样的保险系数下,在拉萨市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的浅层地温资源都是有保障的。
4 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的经济分析
依靠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的一次性投资略偏高,但其运行成本较低,因此在供暖方案选择中仍然是有竞争力的。
4.1 初投资估算
水源热泵的建设费用在北京、天津地区,供暖和制冷面积在1万m2以上者,可以摊低总费用至300元/m2;若面积太小则单位成本会增高。在西藏拉萨已经做了个别地源热泵工程,面积在1万m2左右,其单位成本为440元/m2。
按此计算,利用水源热泵解决拉萨全部391万m2的供暖,需要投资17.2亿元。一般来说,利用浅层地下水的水源热泵系统的造价相对较低,埋管利用土壤温度的地源热泵系统造价要相对高些。
4.2 运行成本对比
参照内地目前运行状况,热泵系统估算的年运行成本肯定比传统燃油、燃气锅炉便宜得多,甚至可以低于燃煤锅炉,因为燃煤锅炉所烧的全部煤燃料全部要长途运输进藏。西藏多种方式供暖运行成本的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西藏多种方式供暖成本比较 单位:元/m2
5 建设西藏可再生能源示范样板
拉萨的冬季供暖可以利用拉萨城区就地的常温地下水或土壤、岩石中的低温热量,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装置就能采集到足够的热量作为供暖所需。这种地热供暖的一次性投资成本与传统燃油燃气锅炉基本相当,但运行费用很低。
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解决拉萨供暖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这是在西藏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可以解决122万km2西藏(除交通车辆外)的能源需要,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基地。拉萨有太阳城之称,但太阳能的优势主要在太阳灶和热水器等小型利用,虽已有试验利用储水罐将太阳能加热的水循环用于供暖,然而效率较低,成本较高。西藏的风能资源以藏西为佳,拉萨风能的品位和潜力在解决供暖问题上尚有欠缺。拉萨所在的藏中电网以水电为主,西藏水电的主要缺陷就是冬季河水流量骤减,不能满负荷发电,因此冬季电采暖依赖水电是勉为其难。由此综合比较,依靠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的浅层地热能利用可以说是解决拉萨冬季供暖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2005,拉萨城市供热研究。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2006,西藏地热能开发利用咨询报告。
布达拉宫在山顶上,它的水源是哪里来的?
1.在布达拉宫建设过程中,这里需要的水都是靠人力搬运。西藏解放前,该地区还处于农奴社会,挑水的任务落在女农奴身上(男农奴主要负责运送建筑材料和修建维护宫殿),很少有人会挑水,因为只有独自挑水才能表示对喇嘛的尊敬和服从。回水的源头在山脚下,很远,每天都要扛几个来回。
2.布达拉宫的水源是奴隶人工抬上来的。布达拉宫没有电梯,所有生活用品都要人工搬运。我们这些普通人,空手上去都是气喘吁吁的。你可以想象背着东西走起来有多困难,所以上面一小瓶矿泉水(估计是农夫山泉矿泉水的一半大小)卖五块钱也就不足为奇了。人们从布达拉宫山背后挖掘出一大片人工洼地。扩建后,大量降水逐渐在此积聚,形成人工湖,后被称为“龙王潭风景名胜区”。之后布达拉宫以上需要的水很多都是直接来自“龙王潭风景名胜区”。女农奴虽然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取水,但还是要从宫殿后面取水,然后还要艰难地爬楼梯,体力消耗丝毫没有减少。
3.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地区。马布日山的净海拔(山顶和山脚的垂直高度差)虽然不高,但却以布达拉宫闻名。古代雨雪化为水,民夫接之。其实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布达拉宫的用水量并不大,基本可以通过下雨或者下雪变成水来满足。布达拉宫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不仅历史悠久,文物价值巨大,而且是中国5A级旅游景区。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一年四季都不热,算得上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羊八井镇以当地的地热矿井闻名。羊八井地热位于拉萨市西北90公里的当雄县境内,据介绍,这里有规模宏大的喷泉与间歇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地热田面积达17.1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高温地热湿蒸汽田,这里的地热水温度保持在47℃左右,是我国大陆开发的第一个湿蒸汽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
过去,这里只是一块绿草如茵的牧场,从地下汩汩冒出的热水奔流不息、热汽日夜蒸腾。1975年,西藏第三地质大队用岩心钻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湿蒸汽井,第二年我国大陆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在这里成功发电。
位于藏北羊井草原深处的羊八井地热电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温浅层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同时,羊八井地热电厂还是藏中电网的骨干电源之一,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占45%。在综合利用地热资源方面,羊八井地热电厂也迈出了尝试性的
步伐。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兴建地热温泉度假村,吸引了大量游客,青藏铁路通车以来,游客量增长约60%。正是依托这里丰富的地热资源,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盆地上,现已兴起一座全新的地热城——羊八井镇。
羊八井镇还有丰富的风能等资源,并利用地热建成了蔬菜基地以及畜产品加工厂等。今后,西藏羊八井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还将融合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风能、地源热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进行综合开发。
01
地热资源是什么?
地热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
关于地热的来源,有多种假说。一般认为,地热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热源和内部热源。外部热源包括太阳辐射等,内部热源包括放射性元素生热、地核热量等。根据测算,地核的温度达6000 C左右,地壳底层的温度达900~1000 C,地球表面恒温层(距地面约15米)以下约15千米范围内,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高,平均增温率约为3 C/100米。不同地区地热增温率有差异,接近平均增温率的称正常地温区,高于平均增温率的地区称地热异常区。地热异常区是研究、开发地热资源的主要对象。地壳板块边沿,深大断裂及火山分布带等,是明显的地热异常区。
02
地热与其他资源的区别
地热能通过各种方式向地球表面传播热量至人们可以采集到的地壳上层,就形成了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它是一种与地球同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能源,而且地热能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都在、到处都有。
地热资源和煤、石油、天然气及其它传统矿产资源不一样,埋藏于地下且可以吸收、传导、蕴藏地热能的水、岩石等物质皆可称之为地热资源,人们可以通过它们获取地热能,一旦它们脱离了地下地热能的供给,其体内蕴藏的热量将很快散去。就像风能蕴含于风速中、太阳能通过空气辐射一样,地热能是通过地壳内各种介质传导至地面上来的,人们能够借助于某种媒介有效地采集和利用时才能称其为资源。
03
地热资源如何开采?
勘查深度可根据主要热储类型、埋藏深度、当前的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市场需要确定,对于天然出露的带状热储类型,勘查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m内;隐伏的盆地型层状热储,勘查深度一般不超过4000m。
地热勘查应实行“探采结合”的原则,地热地质勘查钻孔能成井开采利用的,应按成井技术要求实施;地热开采井的钻井地质编录、测井、完井试验与地质资料收集整理除按成井技术要求实施外,还应按地质勘查要求,取全取准各项地热地质资料。
1、井深 钻井越深,成本越高。
2、地质因素 钻井中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 地质构造越复杂,变径越多,成本越高。
3、钻井的地理位置 这决定了钻井设备的搬运方式和动力来源,进而影响钻井成本。
4、钻机的进尺、动力大小和开孔直径 一般来说,进尺越深,要求的动力越大,成本也越高。
04
地热资源为何不是新能源主力?
从理论上来说,干热岩的储量是非常丰富的,只是,现有的勘探技术,还无法钻取到地球比较深层的地方,只能针对埋藏比较浅、地形地貌比较简单的干热岩进行开采。
并且,工作人员在对干热岩进行开采之前,还需要提前确定这些岩石缝隙的走向,这样才有利于更加高效地提取热量。
如果是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提取,还需要对整个干热岩资源的分布,以及岩石缝隙做一个非诚清晰、全面的了解,目的是降低能源开采的成本,提升能源的利用价值。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等联合出版的《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指出,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地热能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十三五”规划)预计,2016-2020年,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22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市场规模达2600亿的地热能,为何发展如此缓慢?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日前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地热能发展基调作出如上表述。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目前,中国地热能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供暖)两大途径,与清洁供暖和“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地热能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十三五”规划)预计,2016-2020年,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22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曾撰文称,“十三五”期间,国内地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8.08兆瓦,占到“十三五”规划的3.6%;全国在运地热发电总装机量为44.56兆瓦,占到规划装机容量的8%左右。
郑克棪认为,地热发电没有完成规划任务,主要原因是地热没有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管理办法》的补贴。
以西藏羊易地热电站为例,该电站2018年并网发电,2019年上网,目前上网电价为0.25元/千瓦时,没有任何补贴,电厂运行艰难。
同样是可再生能源的风能和太阳能,均享受到了相关补贴,并在近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根据2020年9月1日施行的《资源税法》,将地热纳入了能源矿产类别税目,税率从价计征1%-20%或者从量计征每立方1-30元。这进一步遏制了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中的竞争性,也抑制了资本大规模进入的积极性。
在地热直接利用领域,中国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十三五”规划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地热能的初期投资、初装费高于煤炭和天然气。中国石化上述资料显示,假设燃煤锅炉房初投资为1,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初投资约为1.25-2.8;地源热泵的初装费将近万元。
这成为制约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知识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会伤发动机。但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西藏海拔比内地高氧气稀薄,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一定程度缺氧,如汽油不能燃烧不充分动力不足,发动机的负荷与内地相比就大,对发动机本身来说,在供养不充分的情况下工作,本身负荷也重,但达不到伤发动机的程度。
发动机保养
使用适当质量等级的润滑油,选择标准应不低于制造商规定的要求,定期更换机油和滤芯,任何质量等级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其油品质量都会发生变化,行驶一定里程后,性能变差会给发动机带来各种问题,为避免故障应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机油,机油量应适中。
保持曲轴箱通风良好目前大多数汽油机都装有PCV阀,以促进发动机通风,但窜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在PCV阀周围可能会堵塞气门,如果PCV阀堵塞污染气体会反向流入空空气滤清器,污染滤芯,降低过滤能力,导致油耗增加,发动机磨损增加,甚至损坏发动机。
对于每一位梦想游历藏区的人,我好想亲切地唤一声:朋友。给予你们的,只是一点小小经验,只想帮你们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完成这值得你毕生回味的遨游。
一、首先想对你们说,初次入藏,一定不要坐飞机。这就象爬山一样,坐索道上去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山川的雄壮与秀美。坐飞机进藏的人也不能理解藏区的艰险与独特,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稀薄的空气和突如其来的高原反应。
二、初次进藏,比较理想的还是由西宁坐火车至格尔木,再由格尔木经青藏线坐汽车到拉萨。这是因为滇藏线、新藏线、川藏线都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有些地方甚至不通客车,只能搭货车前进。
三、在格尔木不要去买如下物品:1)氧气枕头或氧罐。2)红景天口服液、胶囊或葡萄糖口服液。这是因为我所看到的每一位买氧气枕的人都没有因为缺氧而吸用,他们进藏后往往带着累赘,扔掉又不舍得(60 align=70元/个),仅有的几位吸用者,也是为了减少一点氧气,可以舒服地垫在头下做枕头。至于红景天,临时吃一点是没什么作用的,而高原反应,适应几天都会过去。
四、在格尔木可以买一些开胃的水果和面包作干粮,还必须备好矿泉水。初次进藏,高原反应肯定会有,一路上会吃不下东西,即使吃下去也很容易呕吐,这时候水果真是好东西。
五、必须随身备好如下药品:感冒药、止泻药、消炎药、创可贴。你必须记住:感冒并不可怕,并不如传说中的感冒很可能死亡,但要及时吃药控制。(我们一行人中,几人都曾感冒发烧,但因为吃药及时,都平安无事。
六、在格尔木乘车,最好乘国营的卧铺车,在火车站对面有。每天下午四点发车,上铺170元,下铺180元。私人车130 align=140元,但较危险。卧铺车上的毯子很脏,你开始一定不会去盖,但到了傍晚天凉了,也就由不得你了。
七、停车时一定要去上一趟厕所,不管有没有排泻欲,因为下一个停车点可能是四、五个小时以后。停车点大都根本没有厕所,就地解决对于男士不是难事,可是真到了急处,女士也不能例外,这是我亲眼所见。
八、沿途不必洗脸刷牙了。水很紧缺,可能会有老板娘招呼你一下,如果实在想洗漱一下,她会提醒你付费3元。
九、到拉萨一般是半夜12点 align=3点之间,可以先在汽车站招待所住一夜。不要去相信什么刚进藏不能洗澡否则太耗氧之类的废话,那是乘飞机进藏的人说的。经过四天四夜的火车和汽车旅行,不洗澡就该臭了。有洗澡的三人间每人30元。
十、第二天可搬去八朗学旅舍,或吉日旅馆,或雪域饭店,那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方便找同行者。八朗学:双人间70元,三人间每人30元,四人间每人25元,统铺每人10元,洗衣免费,24小时热水。
十一、拉萨必须游玩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罗布林卡、八角街。大昭寺傍晚到八点开放大殿,可感受不同凡响的宗教气氛。去西藏单玩拉萨太没意思,每一个有钱坐飞机的人都可来去自如。依我所见,玩好拉萨后可去日喀则,然后去定日看珠峰和羊卓雍湖,再去那木错湖看一下,或者去江孜看宗山遗址、白居寺和帕拉庄园。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是无论如何也要去的。
十二、拉萨可坐班车到日喀则。在日喀则可找专做租车中介的介绍所,这样比找旅行社和旅馆便宜。(旅行社和旅馆起码多赚你三分之一。)一般可在拉萨贴纸条找同方向朋友。在日喀则租越野车每公里3.2 align=3.5元。(直接找司机,没有中介费。
十三、关于藏饰:所谓藏银就是白铜,戴了手会发黑,还会有铜臭味,藏胞自己是不戴的,千万别买。(可以买一些纯银的,但价格不菲。)藏刀一般卖给游客的都很粗糙。藏族人爱戴红珊瑚和绿松石,不过是真的就很昂贵。倒是可以买一些天珠戴,不同的纹理有不同的寓意,但也有假货,有木头做的和塑料的,但份量轻,质感也不同。好的天珠有天然的蚀纹。
十四、如果去看珠峰,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陷车是家常便饭,提醒司机和帮忙探路、垫石头、推车是你必须的责任。这时,团结就是力量,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吧,不过得当心,别把鞋子陷在泥里。
十五、酥油茶一大半人都喝不惯,可以少尝一点,如果行,那对你补充体力大有帮助,如果不行,就改喝奶茶吧,香香甜甜的,真不错。早饭可以吃稀饭加包子或面条,午饭和晚饭就凑和吃点川菜吧,量挺多,味道欠佳。酒可以喝,但少喝为妙。
十六、这里早晚温差大,早上要多穿,热了就脱,山上风一吹又凉了,那就再穿上,别怕麻烦,否则很容易感冒。帐篷和防潮垫用的机会很少,可以不必带了。你如果想睡自己的被子,就带睡袋吧。
十七、这样的一圈下来,从出发到结束也差不多要十二 align=十五天,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回去就坐飞机吧。拉萨飞成都的飞机最多,每天两班,1200元/人。拉萨到贡嘎机场120元出租车费可找同行者分担。
想去西藏的朋友,你如果这样走过西藏,你就会有你自己心中的西藏,那里有蓝天,有白云,有你自己的艰辛和收获。也许,你一生难忘;也许,你还想再去。那么,下次让我们一起去转神山和圣湖吧。岗仁波齐山和玛旁雍措湖在那里静卧了千年。山高水远,路途艰险,让我们彼此说一句:扎西德勒,一路平安!
维特拉旗舰版匹配的是1.4t涡轮增压发动机,6AT变速箱,整车质量只有1260KG,ALLGRIP智能全时四驱系统,整车的动力表现和通过性还是非常强悍的,因此,开铃木维特拉进藏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西藏地区海拔比较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发动机动力会有一些衰减,氧传感器检测到空气中含氧量低后,ECU会主动增大节气门开度,增加进气量维持动力,因此,发动机的转数会提升。不过总体来说,因为有涡轮的加持,涡轮增压发动机要比自然吸气发动机表现好一些,因此,从动力表现来说,维特拉的1.4T还是比较适合在藏区驾驶。
而维特拉特有的井字梯形车架可以增加 汽车 车身刚性,在恶劣路况可以避免车身变形,保持车身刚性。
但是,维特拉的后排空间比较小,如果是两个人的话,后备箱装一些行李,还是比较惬意的lvxe,如果是3个人以上,那么还是换一辆空间大的车吧!
我是一名维特拉次顶配车主,正好2017年7月开着维特拉从四川自驾进藏,跨越了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行程近8千公里,所以有点发言权。
首先,维特拉1.4T的动力完全够用,而且省油。动力不怵同行的2.0T途观,省油就让途观羡慕嫉妒恨。在5千米左右的海拔,车有高反情况,特别是去纳木措的那根拉山口,感觉油门到底但动力响应特别慢。在遇到高反时,切换到运动模式,会好一点。
其次,维特拉的四驱足够强悍。途中也到山坡上偶尔撒个野,感觉四驱给力,只是公路胎拖了后腿。开车到青海湖边看日出,不小心三个轮子不同程度陷车湖边的沙滩,靠自己脱困,足见四驱的厉害。
第三,离地间隙不高和接近角度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过性。绝大多数路况没有问题,偶尔有特别烂的路只要选择好路线慢行通过没问题,青藏路上要特别小心,远看很好的沥青路,实际上有很多沉陷和凸起,速度稍快容易托底。
总体来说,维特拉是一款非常好开的车,进藏完全没有问题,只要遵守交通规则并谨慎驾驶,它就会带给你一个美好的旅程!
维特拉的小弟奥拓都行,不要那么没有自信。
去西藏自驾游,只要走川藏线或者是滇藏线,之前说过很多次,一般SUV和轿车,都可以完全胜任,维特拉自然也可以胜任,而且你的这个版本还是四驱版本,完全没问题,维特拉分为国产和进口,进口只有2.4自然吸气版本,国产的有1.4t版本最常用,我估计你买的应该是国产的1.4t版,很多车辆都是1.4t的,去西藏,绰绰有余,可以放心的去。
至于你担心的动力,在川藏线,基本上可以胜任,上坡的时候,有可能要动用二档和三档,但是,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只要涡轮介入,很快扭矩就提上来,很快速度也能提上去,如果使用自动挡模式,有可能,会把转速,拉的比较高,标到了5000转以上,很正常,所以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有上坡就有下坡,所以,下坡的时候,就会比较省油,很简单,总体去一趟西藏,要比你平时省油多了,走青藏线,特别是去纳木错,动点力稍微有吃力,因为这边的平均海拔都在4700米以上,同样道理,发动机肯定吼到了4000转以上,这很正常啊!
但是,动力没有任何问题,和是否四驱车,没有任何的关系,建议不要满载,就足够了,去西藏自驾游,特别是夏天,四驱车,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用处,都是公路,有部分烂路,通过性好一点就够了,轿车去的一大把,所以你的这辆车,完全可以胜任,放心的去吧!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西藏自驾,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关注公众号,藏区自驾游,回复关键词,就会有一系列关于到西藏自驾的一些小常识,最后,祝你们玩的开心。
根据题主问题中的信息,铃木维特拉2016款 1.4T 自动四驱旗舰型,官方指导价15.98万元,经销商参考价14.48万,最终价格以当地4S店为准,在动力总成上搭载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6AT变速箱,最大功率140马力,峰值扭矩220牛米,相应的整备质量为1260kg,单纯的动力参数没有太亮眼,但是考虑到1.2吨的车重和小型SUV的定位,只要不是到西藏太高海拔太极端的地区,这台车的动力是完全没问题的,话说回来,不少1.6L自吸车型都去了,有耐心就行。
另外一点,关于四驱越野通过性方面的配置,维特拉搭载了一套ALLGRIP智能全时四驱系统,这套系统采用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且配有四轮电子限滑,车内按键控制中央差速器锁止,使动力按固定比例分配,在前后轴没有轮速差的情况下,可传递5%的动力到后轴。总体来说,无论是动力还是越野性能,只要不是太极端的路况和气候条件,可以满足题主西藏之行的需求。
放心去吧,带上防滑链,一定要好一点的,维特拉四驱旗舰,一点问题都没有,提前多吃点红景天一类的,氧气药品食品带好了,衣服薄的厚的带几件,我们这三个女的维特拉顶配去西藏,维特拉绝对让你不会让你失望的。
还有维特拉不敢去的地方吗,维特拉比一般的车都要好很多,我的维特拉已经开了快五年了,感受就是三省,省心,省事,省钱
进藏1.4T维特拉车用拔档片一降档说超车就能超车,比2.0车超车还爽。去年10月份我进藏时的感受,带T车进藏就是不同!
我每年都去 也是维特拉 一个字爽 现在就在进藏路上
维特拉是长安铃木生产的一款小型SUV,全系有搭载1.6L自吸和1.4T涡轮增压两个排量的车型,驱动方式有两驱和四驱车型,最小离地间隙185mm,使用92号汽油作为燃料。
目前进藏路线路况都还不错,铃木维特拉这款小车,自驾进藏,自身条件来说还是不错的。
无论两驱车型还是四驱车型,都不建议寒冷季节自驾进藏,主要就是避免进藏路线寒冷季节路面冰雪路况。进藏路线路面狭窄,多处邻水邻涯且没有护栏,冰雪路面上行车危险性很大,对于没有自驾进藏路线经验的旅友来说,驾驶难度很大,所以建议尽量不要在路面有冰雪季节自驾进藏。
七八月份雨季,因为暴雨造成的沿线山体滑坡路基塌陷概率增加,如果时间可以选择,建议避开七八月份,另外七八月份也是假期季节,进藏游玩的人数较多,会导致餐饮住宿费用偏高。
无论自吸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运行到高海拔垭口地区时,都会有一个功率下降的问题,下降程度跟海拔高度、进气方式、排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建议在功率下将时降档操作,维持发动机动力输出饱满。
鲁朗小镇
沿途加油,遇到加油站随时补满油箱。
随车备品备件,备胎,千斤顶,拖车绳,气泵,防滑鞋,拆卸工具,蓄电池跨线。
驾驶者身份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去一些特殊地区,在本地公安部门开具边防证。
现在进藏游玩各方面很成熟商业化,沿途物资用品供应充足,不需要携带很多物品而增加车辆负载,食物和水,带够两天的用量就差不多了,主要预防突发情况下路阻。
折多山
建议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禁止疲劳驾驶,遵守交通规则和限速规定,若身体出现高反,切记停车休息或是更换驾乘人员。
衣物方面,至少携带一件薄的羽绒服和保暖裤,用于早晚保暖。遮阳伞遮阳帽墨镜必不可少。防晒霜面巾手套不可缺少。
出发前服用一段时间红景天饮品,到高原后购买氧气罐备用。感冒发烧坏肚子药可以准备点。
身体准备,建议出发前一段时间增强身体素质锻炼,避免身体状况不佳引起高反等诸多症状,尤其是平日里在家上几步楼梯都气喘吁吁的人群。
祝你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