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选型需要哪些参数?
恒盛泵业生产螺杆泵,螺杆泵选型需要以下参数:介质名称、工作温度、粘度、有无固体颗粒、含气率、环境温度、安装要求、腐蚀性、流量、压力等,选型参数很重要,选型时一定将这些重要参数报给厂家。
螺杆泵G40-2流量为:12立方米/小时,扬程为:1.2MPa。
一般螺杆泵的性能参数见下表:
一般螺杆泵型号的意义:
G型螺杆泵是按迥转啮合容积式原理工作的新型泵种,主要工作部件是偏心螺杆(转子)和固定的衬套(定子)。G型螺杆泵是一种内啮合回转式容积泵,当单线螺旋的转子在双线的螺旋定子孔内绕定子轴线作行星回转时,转子一定子付之间形成的密闭腔就连续的、匀速的、容积不变的将介质从吸入端输送到输出端。由于这些特性,单螺杆泵特别适合下列工况的工作:
1)高粘度介质的输送。介质粘度根据泵的转速不同,高达1.000.000CPS的物料也可有效输送。压力可达0.6、1.2、1.8、2.4。被输送介质温度80℃以下(特殊要求可达150℃)。
2)含固体颗粒或纤维的介质。颗粒粒径最大可以到20mm(不超过转子偏心),纤维长度最长可以到150mm(相当0.4倍转子螺距),固体含量一般可达30%,当介质所含固体为粒末状细微颗粒时,最多可达70%或更高。
3)要求输送连续、压力稳定,不出现往复泵的周期性脉动。
4)要求输送搅动小,不剪切被输送介质的原有结构。
5)传动可采用联轴器直接传动,或采用调速电机、三角带、变速箱等装置变速。
6)流量与转速成线性关系,可以方便的通过调整转速来调整流量,达以控制流量的目的。
请注意:
1、性能表的试验数据以20℃的清水为介质,粘度是1 mm2/s。
2、当泵输送高粘度或有颗粒的介质时,根据介质的性质,泵的转速必须不同。
3、当泵输送不同磨损性介质时,泵的转速也必须不同。
∵1标准大气压能把水压上高度h=p/密度×g=1.013×10*5=10.13m<20m
(2)∵水泵1h抽水体积为8m³
∴m=密度×V=1.0×10*3×8m³=8×10*3kg
所以W=Gh=mgh=8×10*3kg×10N/kg×50m=4×10*6J
②∵W电能=Pt=1.5kw×3600s=5.4×10*6J
∴效率=W/W电能=4×10*6J/5.4×10*6J ×100%=74.1%
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
1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10^5帕斯卡,就是10.13米水柱高度的压强。
再好的自吸泵,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米上部的管子里是真空。
所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
1个标准大气压只能支持10.13米高水柱。
P=ρgh(ρ液体密度,h液体高度,g≈10牛顿/千克)
101300=1000×10×h,解得h=10.13(米)
扩展资料:
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9m水柱。1标准大气压=101325 N/m²。(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根据压强公式科学家们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10^5Pa。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千克/m³,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牛/千克。于是可得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银=ρ水银gh=13.595×10^3千克/m³×9.80672牛/千克×0.76米=1.01325×10^5帕。
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大气压
第二级扬程称为“压水扬程”,靠叶片旋转把水甩出去,水甩出去的速度越大,这一级扬程也越大。因此,离心式水泵的扬程是两级扬程之和,也就是它的抽水高度远远超过了10米。因此水泵根据不同的功率可以达到20米甚至更高!
很高兴回答的你的问题,谢谢!
原帖来自于网易社区: http://club.163.com/viewArticleBywww.m?boardId=naturesci&articleId=naturesci_10959e6ee467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