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瓦自动自吸泵在海拔1000米的地方为什么压力上不去
流量和功率还有扬程有关系。最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在功率确定的情况下,流量和扬程成反比。即在1100瓦的时候,流量越大,扬程越小。天津奥特泵业生产的泵型,在1100瓦下,流量从1-20方不等。
汽蚀在自吸泵如果内局部压力低于水的饱和蒸汽压力时容易发生的,一般自吸泵产生汽蚀的原因有:
一、自吸泵安装位置不当,在高度过高时泵进口处的真空度增加会发生汽蚀;
二、自吸泵实际工况过载时会加重水泵某些部件的汽蚀,而且还会引起机组的强烈振动,并发出轰鸣声。
需要说的自吸泵的进水条件不好以及海拔较高是也会导致自吸泵产生汽蚀的。
第一:自吸泵水管安装吸水底阀
在自吸泵的水管下安装一个吸水底阀这个底阀的作用是能够保证水池的吸水管能实现顺流,可是实现吸水管内充满水,保证水泵能自动、迅速启动。同时这种水阀的质量也是要求很高的,若是质量不好的话,那么水泵的吸水能力就不是很好。
第二:自吸泵减少进水管道弯道、落差高度和水平距离。
第三:自吸泵设置泵前吸水罐。
若是在自吸泵的水管上设置一个吸水管罐的话,第一次运行的时候应该保证水罐应灌满水,这样可以实现水罐内的水被水泵抽走,罐内出现负压,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到吸水罐内,通过吸水罐水池内的。
第四:自吸泵在水泵吸水管路上设置真空泵
水泵启动前,真空泵先启动,使水泵吸水管内先充满水,保证水泵自动、迅速启动。这种吸水方式需要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正常工作。
2、减少进水管道弯道、落差高度和水平间隔。
3、自吸泵设置泵前吸水罐。这种办法需求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一个吸水罐,水泵在运行前,罐内应人工灌满水,运行中止后,因为吸水罐的进水管高度高于管内水面高度,虽然水池内水面高度低于罐内水面的高度,罐内的水也不会倒流,进入水池,所以,吸水罐内能贮存必定的水,又因为吸水罐的出水管(即水泵的吸水管)高度低于管内水面高度,故能确保水泵的吸水管内充溢水,今后水泵再运行时,水罐内的水被水泵抽走,罐内呈现负压,水池中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补充到吸水罐内,
水泵吸水,是靠泵进口处产生真空,大气压将水压进泵内,因此离心泵先要灌满水,水高速旋转靠离心力产生真空。
一个大气压折算水柱高度为10m,还得低海拔地区。去掉损失等,常用普通水泵的吸上高度一般6-7m,具体数值要看泵的型号。
所以,井深6-7m以上就得用潜水泵了,泵放在井上都不行,得放到井底去,更不用说距离100m了。
除非井很浅,1-2m,管道粗,再有点下坡什么的,100m才有可能。
下边那位200m的,就不要想了,咋搞都不可能的。
离心泵最大吸程多为8米水柱左右。吸水扬程理论值是10米,一般实际中由于精度,效率等原因,都不能达到这个数,所以泵的安装高度必须在这个数以下。在实际应用中,泵的吸程最高为8米。离心泵是利用大气压强自吸,而射流泵是利用高速流动的液体产生的负压而自吸,所以射流泵除外。
吸程是大气压强决定的,大气压强是固定的,大气压强于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从理论上说是没办法增加吸程的。在实际生产出来的泵中,能达到8米吸尘的只有QZFB型强自吸泵,一般的自吸泵自吸高度只有3-5米,其他离心泵也差不多这个高度。
原理
起动前应先往泵里灌满水,起动后旋转的叶轮带动泵里的水高速旋转,水作离心运动,向外甩出并被压入出水管。
水被甩出后,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在转轴附近就形成一个低压区。这里的压强比大气压低得多,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冲开底阀从进水管进入泵内。冲进来的水在随叶轮高速旋转中又被甩出,并压入出水管。叶轮在动力机带动下不断高速旋转,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被抽到高处。
最大吸程8米的意思是水泵的最大自吸程度为8米。“吸程”也叫“大自吸高度”(也可以理解为“自吸的程度”)。
吸水扬程理论值是10米,一般实际中由于精度,效率等原因,都不能达到这个数,所以泵的安装高度必须在这个数以下。在实际应用中,泵的吸程高为8米。(离心泵是利用大气压强自吸,而射流泵是利用高速流动的液体产生的负压而自吸,所以射流泵除外)。
吸程是大气压强决定的,大气压强是固定的,大气压强于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
从理论上说是没办法增加吸程的。
在实际生产出来的泵中,能达到8米吸尘的只有QZFB型强自吸泵,一般的自吸泵自吸高度只有3-5米,其他离心泵也差不多这个高度。
除了自吸泵,射流泵也能自吸,容积式的泵也有自吸能力,隔膜泵是一种往复泵,属于容积式泵的一种。
关于底阀:对于一般的离心泵来说,不装底阀,泵一旦停下来,吸水管的水就会全部漏光,就得重新灌水,为了减少这个麻烦,就装个底阀,避免水漏光而重新灌水。
从节能的观点看,这对节能非常不利,因为底阀的水头损失系数很大,说简单点就是它的阻力很大,很耗能量,所以对节能很不利。现在的新型产品要好一点,但阻力仍很大。如果采用负吸式的(水泵高程比吸水水面高程低)就不需要底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