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下面有排不掉的水怎么办?
不知道你家是什么木地板
■方案一:拿掉踢脚线
适用病症:强化地板泡水
主治医师:升达地板陕西分公司总经理刘敬超
治疗方案:无论是大面积泡水还是小面积进水,刘先生都不建议将强化地板撬起晾干,那样容易对强化地板造成损伤,很可能引起无法再次使用的严重后果。最好迅速排干地板表层水,然后拿掉地板的踢脚线,露出伸缩缝,靠伸缩缝将水汽散发完,但根据进水量大小不同,干燥起来通常需七至十五天左右,对于质量较好或者浸水时间不长的产品可自行恢复,如果十五天之后仍不能恢复的就应考虑重新更换了。
■方案二:将木地板撬起以“井”字型叠放阴干
适用病症:泡水后被撬起的地板
主治医师:安信地板西北分公司总经理卢靖铭
治疗方案:对于泡水地板而言,在尽量保持地板不变形的情况下阴干至关重要。可将地板表层水擦干后,按“井”字型叠加摆放,用其叠压产生的重量防止变形的发生,在摆放时要注意将地板反面朝上,防止表面因快速干燥而引起干裂,同时注意不能放在太阳下曝晒,应将其置于通风处阴干,一般情况下对于质量较好的实木及多层实木而言都可以再次使用。另外,在发生漏水现象时应第一时间通知地板售后服务处,工作人员会结合地板的自身情况给业主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方案三:一边漏水,两边撬起通风
适应病症:加龙骨,小面积浸水的实木地板主治医师:生活家地板陕西总代理陈德武
治疗方案:及时发现的小面积进水,可将地面处理干净后,把板子撬起,将潮湿的地板晾干后重新安装;如果进水量稍大时,不仅要撬起漏水处的板子,还应顺着龙骨排设的方向将对面的板子也撬起,让内部流通空气带走潮气。如果不能确定进水量的大小,最好按进水的流向依次撬起板子,查看潮湿情况,做到万无一失。
■方案四:用大功率吸尘器吸
适应病症:采用直铺方式小面积进水的实木地板主治医师:生活家地板陕西负责人赵景云
治疗方案:如果在极短时间内及时发现的进水现象,可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将水汽吸出。但如果大面积进水时就要将地板全部撬起,按第二种方案进行阴干。同时如果室内潮气较大时,如果有条件可在室内安装抽湿机,可在短时间内将室内潮气抽干,但这种操作方案需具备地板干燥识别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本田A级车和低配B级车的当家花旦采用的就是排量为1.8和2.0的两款发动机,型号分别为R18A和R20A,其实从本质上看,这就是同一款发动机,R20A是从R18A衍生出来的,仅仅是冲程有所区别,排量不同而已。 本田称1.8升R18A发动机可以达到2.0升级的动力输出,而巡航油耗仅为1.5升级的水平,那么这款发动机省油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在本田R18A1发动机中,本田应用了第三代i-VTEC(智能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技术,但是在R系列发动机上使用的i-VTEC技术在控制方面与传统的i-VTEC技术却有一定的改变。传统的i-VTEC技术可以延长进气门关闭时间,提高发动机在高转速时的进气量,进而使下滑的扭矩曲线,再向上攀升达到另一高峰,因此可以说VTEC诞生的初衷更多的偏向对功率和扭矩的提升,因此往往4000多转后的高转速区域对于本田VTEC来说是另一个发力点,但是在本田R18A发动机中,i-VTEC机构被巧妙的用于节省燃油消耗。 与之前的VTEC发动机一样,本田R18A1发动机同样拥有两套凸轮,分别是高速凸轮和经济凸轮。但是在两套凸轮的切换策略方面,新发动机有了全新的改变。当驾驶员轻踩油门以保持高速巡航时,并且发动机转速在1000-3500转之内, R18A1发动机便会自动的切换至经济凸轮,这便是与以前的i-VTEC系统所不同之处。本田R系列发动机在控制方面更加智能和细化。本田的工程师利用i-VTEC可变凸轮的结构在高速巡航时,通过延长进气门关闭时间,使进气门于活塞压缩行程中依然处于开启状态。如此以来,部分混合油气被活塞推回至进气歧管内,形成气阻降低进气歧管中空气的流速,进而减少进入燃烧室内的混合油气。在有了人为造成的气阻的帮助下,电子节气门便可以不必忌讳减小开启角度,因此减少了因负压所增加的泵损。车辆配置的电子节气门可以在高速巡航时依然保持较大的节气门开度,减轻了活塞吸气阻力造成的泵损,提高了新发动机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高速巡航时的油耗。简言之,R18A的IVTEC是用来巡航时省油的,不是用来飙车的。想飙车,还得选K打头的机子啊。
现对汽轮机正常运行中,较为常见的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表征、原因与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机组启动中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
在汽轮机组正常运行中,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以下五点:
1.1汽轮机轴封压力不正常
(1)表征:机械真空表、真空自动记录表的指示值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的指示值会上升。
(2)原因:在机组启动过程中,若轴封供汽压力不正常,则凝结器真空值会缓慢下降,当轴封压力低时,汽轮机高、低压缸的前后轴封会因压力不足而导致轴封处倒拉空气进入汽缸内,使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升高,凝结器真空下降。而造成轴封压力低的原因可能是轴封压力调节伐故障轴封供汽系统上的阀门未开或开度不足。
(3)处理:当确证为轴封供汽压力不足造成凝结器真空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必须立即检查轴封压力、汽源是否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将轴封压力调至正常值即可。若是因轴封汽源本身压力不足,则应立即切换轴封汽源,保证轴封压在正常范围内即可,若是无效,则应该进行其它方面检查工作。
1.2 凝结器热水井水位升高
(1)表征:机械真空表、真空自动记录表、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的指示值下降、而凝结器电极点、就地玻管水位计值会上升。
(2)原因:凝结器的热水井水位过高时,淹没凝结器铜管或者凝结器的抽汽口,则导致凝结器的内部工况发生变化,即热交换效果下降,这时真空将会缓慢下降。而造成凝结器的热水井水位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除盐水补水量过大机组#4低加凝结水排水不畅凝结水系统上的阀门开度不足造成的。
(3)处理:当确证为凝结器的热水井水位升高造成凝结器真空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必须立即检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凝结器真水位上升,迅速想办法将凝结水位降至正常水位值。
1.3 凝结器循环水量不足
(1)表征:机械真空表、真空自动记录表的指示值会下降,汽轮
机的排汽缸温度的指示值上升,凝结器循环水的进、出口会波动,凝结器循环水的进、出口水温度会发生变化(进口温度正常,出口温度升高)。
(2)原因:当循环水量不足时,汽轮机产生的泛汽在凝结器中被冷的量将减小,进而使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真空下降,造成循环水量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循环水泵发生故障循环水进水间水位低引起循环水泵汽化,使循环水量不足机组凝结器两侧的进、出口电动门未开到位在凝结器通循环水时,系统内的空气未排完。
(3)处理:当确证为凝结器循环水量不足造成凝结器真空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应迅速汇报班长,同时,联系循环水泵人员检查循泵运行是否正常,进水间水位是否正常。迅速到就地检查机组凝结器的两侧进、出口电动门是否已经开到位,两侧进、出口压力是否波动。
1.4 处于负压区域内的阀门状态误开(或误关)
(1)表征:机械真空表、真空自动记录表、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的指示值下降,发生的时间之前,值班人员正好完成与真空系有关操作项目。
(2)原因:由于机组启动过程中,人员操作量大,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操作漏项或是误操作的情况,这是造成此类真空下降的主要原因。
(3)处理:当确证为处于负压区域内的阀门状态误开(或误关)造成凝结器真空为缓慢下降时,值班人员应迅速将刚才所进行过的操作恢复即可。
1.5 轴封加热器满水或无水
(1)表征:机械真空表、真空自动记录表的指示值会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的指示值上升,若是轴封加热器满水,则汽轮机的高、低压缸前、后轴封处会大量冒白汽,而此时轴封压力会上升,严重时,造成轴封加热器的排汽管积水,使轴封加热器工况发生变化,导致真空下降若是轴封加热器无水,则大量的轴封用汽在轴封加热器中未进行热交换就直接排入凝结器内,增加了凝结器的热负荷,导致真空下降。
(2)原因:在机组启动过程中,由于调整不当或是轴封系统本身
的原因使轴封加热器满水或是无水,将导致凝结器真空下降,造成轴封加热器满水或是无水的原因可能是轴封加热器铜管泄漏轴封加热器至凝结器热水井的疏水门开度不足,或是疏水门故障抽汽逆止门的回水门开度过大轴封加热器汽侧进、出口门开度不足,疏水量减少,使轴封加热器无水。
(3)处理:当确证为轴封加热器满水或无水造成凝结器真空为缓慢下降时,司机迅速通知副司机检查轴封加热器的水位是否正常,若是满水则开启轴封加热器汽侧排汽管上的放水门排水至有蒸汽流出为止,同时检查轴封加热器的汽侧疏水门是否已达全开位置。若是轴封加热器无水,则将轴封加热器的水位调至1/2即可。
在汽轮机机组启动过程中,经常碰到的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就是这种。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是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当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应根据有关仪表,表征,工况进行综合判断,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2 机组正常运行中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
2.1 射水池的水温升高,抽气器工作失常
(1)表征:凝结器的真空值与某时期相比较有所下降,或早晚间真空值存在差值。若用电子测温仪或用手摸射水池水时,水温偏高,射水抽气器的下水管的温度也同样偏高。
(2)原因:在汽轮机机组运行过程中,由于季节的变化或是其它因素使射水池的水温升高,在抽气器的喷嘴处可能会发生汽化现象,从而使抽气工作失常,凝结器中的不能凝结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真空下降。造成射水池水温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夏季环境温度引影响热力系统内有热源排入射水池内,使水温升高。
(3)处理:当确证为射水池水温升高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适当开启射水池补水门进行射水池换水工作,降低水温。必要时检查热力系统与其相关连的阀门是否关闭严密,即可。
2.2 轴封加热器排汽管积水严重
(1)表征:当排汽管积水时,轴封加热器排汽管的外壁温度偏低,严重时,高、低压缸前后轴封处会大量冒白汽,这时,机组凝结器真空开始缓慢下降。
(2)原因:当轴封加热器排汽管积水时,使排汽的通流面积减少,轴封供汽系统工作失常,导致真空下降。造成轴封加热器排汽管积水的原因可能是轴封加热器水位升高排汽至射水抽气器下水管上的阀门故障轴封蒸汽母管带水季节变化(如天气变冷)。
(3)当确证为轴封加热器排汽管积水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机组人员应迅速地将轴封排汽母管上的放水门全开,进行排水工作,直至水排完为止。必要时开启轴封母管端头疏水门排水,即可。
2.3 凝结器汽侧抽气管积水
(1)表征:当凝结器汽侧空气管积水时,凝结器甲、乙汽侧空气管的管壁及腔室疏水管的管壁的温度相对于正常时约低,而射水抽气处抽气器的外壁温度则相对升高。
(2)原因:当凝结器汽侧空气管积水时,使抽气器空气管的通流面积相对减小,导致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造成凝结器汽侧空气管积水的原因可能是机组启动时,抽气器空气管疏水不及时季节变化(如天气变冷)抽气器倒拉水进入空气管。
(3)处理:当确证为凝结器汽侧空气管积水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机组人员应迅速汇报班、值长,然后进行凝结器空气管拉水工作。此项工作不是经常进行的,因此,应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之后,再开始进行操作,具体的方法是:①汇报值长同意,若机组负荷为100MW则适当将负荷减至80MW运行,记录工作前的有关参数(真空、排汽温度、轴封压力等)②缓慢关闭该机组运行中的射水抽气器空气门,注意真空下降的程度,必要时适当将机组负荷减少部分③当空气门关完之后,稍开真空破坏门停留时间不超过60秒,紧接着又迅速关闭真空破坏门④迅速将射水抽气器空气门全开,恢复至正常状态⑤汇报值长,将机组负荷加至100MW运行即可。
2.4 凝结水位升高
(1)表征:凝结器电极点、就地玻管水位计指示升高,凝结水泵出口压力升高,运行的凝结水泵电流升高达极限值。凝结水过冷度增大。
(2)原因:在正常运行中,造成机组的凝结器水位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除盐水补水量过大凝结器铜管泄漏凝结水再循环电动门误开或关不到位低压加热器疏水泵出口压力过高和除氧器压力过高(排挤凝结水)。
(3)处理:当确证为凝结水位升高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应迅速查明造成凝结器水位升高的原因,将凝结器水位降低即可。
2.5 工作过程中发生失误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
(1)表征:类似的情况发生时,凝结器真空机械真空、自动记录
表的指示值下降速度会出现两种象征:①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凝结水泵电流和凝结水母管压力会升高②凝结器真空急剧下降时,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较快,机组运转声突变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同样较快(若是误关循环水系统的阀门,则机组的凝结器循环水压力将会发生变化)。
(2)原因:由于运行人员或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使凝结器真空缓慢或急剧下降,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或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运行人员在正常操作中对系统或是其它原因误开、误关与真空系统有关的阀门检修人员在进行与真空系统有关的检修工作时,擅自误开、误关阀门。
(3)处理:当确证运行人员或检修人员工作失误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或急剧下降时,值班人员应沉着冷静地迅速将事发前所进行的操作全部恢复。若是判断为检修人员在时进行检修工作造成的,则迅速到就地将检修人员擅自误开、误关阀门的阀门关闭即可。
2.6 做真空系统的安全措施时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
(1)表征: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
(2)原因:在做与真空系统有关的安全措施的过程中,当真空系统阀门关不严密的因素存在时,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处于负压区的设备或阀门有空气被拉入凝结器内,使真空缓慢下降。
(3)处理:当确证为是因做安全措施而引起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应迅速将所的安全措施恢复即可。
2.7 运行中机组低压加热器汽侧无水
(1)表征: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就地检查可以发现运行中的低压加热器玻管水位计无水位指示。
(2)原因:机组正常运行中,由于人员疏忽大意或是工况发生变化时未能及时调整低压加热器的水位,导致低压加热器无水位运行,这时由于低压加热器无水位,抽汽未能进行热交换就直接排向凝结器热水井,使凝结器热负荷增大,真空下降。
(3)处理:当确证为是运行中机组低压加热器无水导致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只要将低压加热器调整至有水位显示即可。
3 机组事故处理中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
3.1 轴封压力过低
(1)表征: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与轴封压力有关的表计指示值下降。
(2)原因:当机组发生事故时,由于多种因素会导致轴封压力下降。例如,单机运行或两台机组运行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造成轴封压力下降压力下降,使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
(3)处理:按下列几种情况进行处理:①单机运行发生事故的时,若发生轴封压力下降,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这时除氧器人员必须立即与锅炉司水联系,将吹灰汽源倒至汽平衡母管,同时,迅速关闭该除氧器汽平衡门,以保证轴封压力正常。②两台机组运行时,若壹台机组发生事故,则视除氧器的压力高、低而决定是否倒吹灰汽源,当除氧器的压力太低不能保证轴封用汽时,则应迅速与锅炉司水联系,将吹灰汽源倒至汽平衡母管,同时,迅速关闭该除氧器汽平衡门,以保证轴封压力正常。③多台机组运行时,若某台机组发生事故,而其它机组运行正常,则不需要倒吹灰汽源,因为汽平衡母管是联通的,轴封汽源受到的引响不会太大。因此,不必倒吹灰汽源,只要将处于正常运行机组的除氧器压力调高即可。④多台机组运行时,若全部机组同时发生事故,则此时各单元除氧器人员必须迅速与锅炉司水联系,将吹灰汽源倒至汽平衡母管,同时,迅速关闭该除氧器汽平衡门,以保证轴封压力正常。
无论是何种情况下,当吹灰汽源不能迅速倒至汽平衡母管时,机组人员,应迅速将轴封汽源倒为本机组供给即:开启主蒸汽一次大路门→开启新蒸汽一、二次门→关闭法兰螺栓加热装置排汽总门→开启法兰螺栓加热装置低温汽源门→关闭轴封汽源母管分段门→用轴封压力表调节阀控制好轴封压力→此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加强疏水→以防管道振动。
3.2凝结器热水井满水
(1)表征: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凝结水母管压力升高达1 及以上,凝结消耗泵电流上升达极限值。
(2)原因:由于在事故状态下,设备或人员的因素会使凝结器热水井满水,而造成满水的原因可是凝结水泵跳闸凝结水泵跳闸之后因逆止门关不严,使凝结水系统中的倒回热水井造成满水除氧器补水量过大或是循环水泵跳闸(短时内恢复运行)。
(3)处理:当确证为凝结器热水井满水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值班员就迅速想法将凝结器热水井的水位降至正常水位。
3.3 调漏至七抽手动门调整不及时
(1)表征: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
(2)原因:当机组发生事故时,由于主蒸汽流量变化,凝结器内部工况同时也发生变化,使汽轮机高低压轴封处倒拉空气进入凝结器,真空下降。
(3)处理:当确证为调漏至七抽手动门调整不及时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当班人员迅速到就地适当关小调漏至七抽手动门即可。
3.4 除盐水系统故障或其补水管路及阀门检修中的原因
在正常运中,也曾发生过因除盐水系统故障而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异常现象。
(1)表征:凝结器真空缓慢或急剧下降,汽轮机的排汽缸温度上升,凝结器电极点水位计的指示值上升。
(2)原因:这种情况大都是除盐水泵跳闸除盐水系统阀门误关(或故障)进行检修工作时引起的。空气被拉入凝结器的简意线路图是:
前提条件是除氧器除盐水补水调节阀进出及调节伐均处于开启位置,发电机内冷水箱除盐水补水门开启部份,则当除盐水系统故障时,空气是这样进入凝结器的:空气从内冷水箱顶部排气管→除盐水调节阀管路→进入凝结器喉部→导致大空气被拉入凝结器内→凝结器真空缓慢或急剧下降(若检修处理调节伐及调节阀进出口门时)。
(3)处理:当确证为除盐水系统故障,或在除盐水补水管路,适当减负荷运行,立即到就地查看,必要时关闭有关阀门,若判断为除盐水泵阀门检修工作过程中,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时,机组人员应迅跳闸,则联系化学启动备用除盐水泵运行即可。
1、培养基用湿热灭菌
培养基在制备后的24小时内完成灭菌工序。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常用方法是:关闭放气阀,通电后,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
关阀再通电后,压力表上升达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20分钟。
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压时间有所不同。见表1。该表所列数字是彻底灭菌很保险的数字,如果容器体积较大,但是放置的数量很少,也可以减少时间。
表1. 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所必需的最少时间
容器的体积/ml
在121℃灭菌所需最少时间/min
20-50
15
75-150
20
250-500
25
1000
30
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在压力到0.5mpa,可缓慢放出蒸汽,应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取出培养基,摆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气,引起培养基成分变化,以至培养基无法摆斜面。一旦放置过久,由于锅炉内有负压,盖子打不开,只要将放气阀打开,大气压入,内外压力平衡,盖子便易打开了。
对高压灭菌后不变质的物品,如无菌水、栽培介质、接种工具,可以延长灭菌时间或提高压力。而培养基要严格遵守保压时间,既要保压彻底,又要防止培养基中的成分变质或效力降低,不能随意延长时间。
对于一些布制品,如实验衣、口罩等也可用高压灭菌。洗净晾干后用耐高压塑料袋装好,高压灭局20-30分钟。
高压灭菌前后的培养基,其ph值下降0.2-0.3单位。高压后培养基ph值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培养基中成分单一时和培养基中含有高或较高浓度物质时,高压灭菌后的ph值变化幅度较大,甚至可大于2个ph值单位。环境ph值的变化大于0.5单位就有可能产生明显的生理影响。
高压灭菌通常会使培养基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从而改变培养基的渗透压。在8%-20%蔗糖范围内,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约升高0.43倍。
培养基中的铁在高压灭菌时会催化蔗糖水解,可使15%-25%的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培养基值小于5.5,其水解量更多,培养基中添加0.1%活性炭时,高压下蔗糖水解大大增强,添加1%活性炭,蔗糖水解率可达5%。
为防止高压灭菌产生的上述一些变化可用下列方法:
(1)经常注意搜集有关高压灭菌影响培养基成分的资料,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设计培养基配方时尽量采用效果类似的稳定试剂并准确掌握剂量。如避免使用果糖和山梨醇而用甘露醇,以IBA代替IAA,控制活性炭的用量(在0.1%以下)注意ph值对高压灭菌下培养基中成分的影响等。
(3)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成分的适当分组与加入的顺序。如将磷、钙和铁放在最后加入。
(4)注意高压灭菌后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及恢复动态。如高压灭菌后的ph值常由5.8升高至6.48。而96小时后又会降至5.8左右。这样在实验中就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加以掌握。
2、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采用灼烧灭菌
在无菌操作时,把镊子、剪刀、解剖刀等浸入95%的酒精中,使用之前取出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立即使用。操作中可采用250或500毫升的广口瓶,放入95%的酒精,以便插入工具。
3、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烘箱加热到160-180℃的温度来杀死微生物。由于在干热条件下,细菌的营养细胞的抗热性大为提高,接近芽孢的抗热水平,通常采用170℃持续90分钟来灭菌。干热灭菌的物品要预先洗净并干燥,工具等要妥为包扎,以免灭菌后取用时重新污染。包扎可用耐高温的塑料。灭菌时应渐进升温,达到预定温度后记录时间。烘箱内放置的物品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防碍热对流和穿透,到指定时间断电后,待充分冷凉,才能打开烘箱,以免因骤冷而使器皿破裂。干热灭菌能源消耗太大,浪费时间。
4、不耐热的物质采用过滤灭菌
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玉米素、脱落酸和某些微生物是不耐热的,不能用高压灭菌处理,通常采用过滤灭菌方法。
一些化学成分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降解而失去效能或降低效能。经高温灭菌后赤霉素GA3的活性仅及不经高温灭菌的新鲜溶液的10%。蔗糖经高温后部分被降解成d-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又可被部分水解,产生抑制培养的植物组织生长的物质。高温还可使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发生反应。维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热稳定性,但如果培养基的ph值高于5.5,则维生素b1会被迅速降解。泛酸钙、植物组织提取物等要过滤灭菌,不能高温灭菌,否则会失去作用。
防细菌滤膜的网孔的直径为0.45微米以下,当溶液通过滤液后,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于滤膜直径而被阻,在需要过滤灭菌的液体量大时,常使用抽滤装置;液量小时,可用注射器。使用前对其高压灭菌,将滤膜装在注射器的靠针管处,将待过滤的液体装入注射器,推压注射器活塞杆,溶液压出滤膜,从针管压出的溶液就是无菌溶液。
过滤除菌操作步骤:首先将过滤器、接液瓶用纸包好,滤膜可放在培养皿内用纸包好。使用前先经121℃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滤器装置装好,用灭菌无齿镊子将滤膜安放在隔板上,滤膜粗糙面向上;然后将待除菌的液体注入滤器内,开动真空泵即可过滤除菌。滤液经培养证明无菌生长后可保存备用。
5、空间采用紫外线和熏蒸灭菌
(1)紫外线灭菌在接种室、超净台上或接种箱用紫外灯灭菌。紫外线灭菌是利用辐射因子灭菌,细菌吸收紫外线后,蛋白质和核酸发生结构变化,引起细菌的染色体变异,造成死亡。紫外线的波长为200-300nm,其中260nm的杀菌能力最强,但是由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只适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2)熏蒸灭菌用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化学药剂变为气体状态扩散到空气中,以杀死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这种方法简便,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间关闭紧密即可。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很多,它们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或竞争其酶系统,或降低其表面张力,增加菌体细胞浆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或溶解。一般说来,温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另外,由于消毒剂必须溶解于水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要制成水溶状态,如升汞与高锰酸钾。还有消毒剂的浓度一般是浓度越大,杀菌能力越强,但石炭酸和酒精例外。
常用熏蒸剂是甲醛,熏蒸时,房间关闭紧密,按5-8ml/m3用量,将甲醛置于广口容器中,加5g/m3高锰酸钾氧化挥发。熏蒸时,房间可预先喷湿以加强效果。冰醋酸也可进行加热熏蒸,但效果不如甲醛。
6、一些物体表面用药剂喷雾灭菌
物体表面可用一些药剂涂搽,喷雾灭菌。如桌面、墙面、双手、植物材料表面等,可用75%的酒精反复涂搽灭菌,1%-2%的来苏儿溶液以及0.25%-1%的新洁尔灭也可以。
7、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剂灭菌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这些污染源一旦带入培养基,便会造成培养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须经严格的表面灭菌处理,再经无菌操作手续接种到培养基上,这一过程叫做接种。接种的植物材料叫做外植体(explant)。
启维益成代理的植物组培抗菌剂(PPM)它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剂,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细胞,防止真菌孢子的萌发,并在较高浓度下能消除内源性污染的外植体。
首先,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入为宜。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
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泡10-30秒。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则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表2)。
表2. 常用灭菌剂使用浓度及效果比较
灭菌剂名称
使用浓度
灭菌时间/min
灭菌效果
酒精
70-75%
0.1-3
好
氯化汞
0.1-0.2%
2-10
很好
漂白粉
饱和溶液%
5-30
很好
次氯酸钙
9-10%
5-30
很好
次氯酸钠
2%
5-30
很好
过氧化氢
10-12%
5-15
好
抗菌素
4-50mg/L
30-60
较好
上述灭菌剂应在使用前临时配制,氯化汞可短期内储用。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都是利用分解产生氯气来杀菌的,故灭菌时用广口瓶加盖较好;升汞是由重金属汞离子来达到灭菌的;过氧化氢是分解中释放原子态氧来杀菌的,这种药剂残留的影响较小,灭菌后用无菌水漂洗3-4次即可;由于升汞液灭菌的材料,难以对升汞残毒去除,所以应当用无菌水漂洗8-10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以尽量去除残毒。
灭菌时,不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或其他器皿中,记好时间,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倾倒干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为止。记录时间还便于比较消毒效果,以便改正。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灭菌。
在灭菌溶液中加吐温-80或triton X效果较好,这些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是使药剂更易于展布,更容易浸入到灭菌的材料表面。但吐温加入后对材料的伤害也在增加,应注意吐温的用量和灭菌时间,一般加入灭菌液的0.5%,即在100ml加入15滴。
最后一步是用无菌水漂洗,漂洗要求3分钟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漂洗3-10次左右。无菌水漂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剂杀伤植物细胞的副作用。
素混凝土垫层浇筑,出现开裂,整体开裂严重,原因是混凝土在凝固时,出现了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抗压强度很高,但是抗拉强度很低,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从,体积会收缩,如果没有放钢筋或者钢筋网片,很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解决方案是:
1、在混凝土里配制构造钢筋网片,这样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由钢筋网片承受,会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整体开裂现象。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3、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4、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5、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粱,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6、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7、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
8、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水剂。
9、采用综合措施,控制混凝土初始温度、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10、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扩展资料:
土木建筑工程,以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多在新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塑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2、沉降收缩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裂缝呈梭形,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0.3~0.4mm,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混凝土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