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案例分析典型例子分析
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 创新思维 作为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核心,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其能力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创新思维案例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创新思维案例分析1—《希尔顿饭店创始》
著名的希尔顿酒店产业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初,创始人希尔顿在达拉斯商业街上漫步,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家象样的酒店,萌生了建一家高级酒店的想法。
希尔顿是一个创造力与行动力都很强的人,想到就去做。他很快就看中一块“风水宝地”。酒店属于典型的服务业,对这个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地脚,选择一个好的地脚,即使初始投资较大,也会很快在后续的有利经营中收回。所以,希尔顿决心一定要买下这块风水宝地。
这块地出让价格为30万美圆,而他眼下可支付的资金仅仅5000美圆!况且,解决地皮之后,还要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所以,表面上看,这个项目显然不可行。
但他没有放弃,他把这个难题进行了分解。首先,他把30万的地皮费用分解到了每年每月。他对土地拥有人说:“我租用你的土地,首期90年,每年给你3万美圆,按月支付,90年共支付270万美圆,一旦我支付不起,你可以拍卖酒店……”对方感到占了个大便宜。
签定了土地租赁协议,希尔顿马不停蹄,将自己开酒店的方案以及诱人的经营远景讲给投资商听,很快与一个大投资商达成了协议,合股建设酒店,酒店如期建成,经营效益超出先期预料,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此,希尔顿走上世界级酒店大王之路,一度跻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上述案例是以经济为线索,以时间性为切入,将租金问题进行了分解法再思考,用现有的有限资金作为签定协议的资本,将未来的项目利润作为履约资本。接着,他又以经济为线索,以结构性和利益性为切入,把自己的协议权用智慧放大为股份资本,将建设资本压力变成另一位投资的投资动力,解决了全部建设资本。是智慧资本造就了著名的希尔顿。
创新思维案例分析2—苹果公司截止到2010年7月30日,苹果公司的市值接近2500亿美元,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但是早在2003年初,苹果公司的市值也不过60亿美元左右,一家大公司,在短短7年之内,市值增加了40倍,这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史上的奇迹。苹果公司可以从之前的烂苹果变成现在的金苹果,其成功主要缘于不断创新,本文主要从创新种类和创新 方法 两个方面来分析苹果公司的创新之路。
一、创新的种类
1、产品的创新
从1998年到2010年,苹果公司陆续推出以i为前缀的创新产品。
(1)1998年,第一款iMac推出。后面跟随的是塑料机箱,包括tangerine,
blueberry,strawberry,lime四种颜色,这种糖果色的电脑大热,第一年便成为市场上的最畅销款,它们也是第一个以i为前缀的苹果产品。
(2)2001年,iPod音乐播放器推出。此后Apple陆续推出10款 iPod型号,
包括从视频屏幕到更小的iPod Nano,到今年四月为止,已售出1亿只iPod。
(3)2003年推出iTunes。建立了强大 商业模式 的优秀软件,证明只要价格合
适、界面足够简单,人们实际上是可以为音乐付费的。
(4)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此设备将Email,
电影,音乐和网站浏览结合到一个3.5英寸的移动电话。
(5)2010年初,苹果又推出iPad。这款新产品采用了和iPhone同样的操作
系统,外观也像一个放大版的iPhone,在应用软件方面也沿用了iPhone APP store的模式。虽然这款产品存在很多争议,但受到了“苹果粉”的狂热拥护。
2、理念的创新
(1)根据用户需要而非技术需求设计新产品
在产品的设计上,首先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操作的简便性。比如iPod不是第一款音乐播放器,但却是第一款能够满足用户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的播放器。iPod开发团队首先对MP3播放器为何滞销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存储容量小,当用户想听别的歌曲时不得不将内容一条条地进行替换,不能给用户提供一种良好的体验,因此,iPod的开发首先就定位在大容量播放器上。在设计上,为了使用户能更方便地操控,一切和音乐无关的硬件尽量避免。此外,iPod还有一些附加的功能,如录音功能、数码相机伴侣、可以像移动硬盘一样存储非音频格式的数据文件等等,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2)超越顾客的需求
不仅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给他们必定想要的但还没有想到的。例如,用户对手机的追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话功能,各种应用程序和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才是现在以及未来用户所关注的焦点,而iPhone提前为用户准备好了一切。于是,iPhone不仅仅是取得了自身的成功,而是将手机市场引入了另一个境界,智能、触控、大屏幕、应用程序,在传统手机市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它已经成为了新一代手机市场的领军者。
3、商业模式的创新
(1) 重新审视客户的价值主张, 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iTunes Music Store就是这样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它是苹果开办的在线音乐商店,和第三代iPod同时发布,其曲目更新速度往往比唱片出版还快,歌手众多,曲目、专辑信息非常详尽。苹果采用的这种服务模式非常切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这里,用户可以用0.99美元的价格下载新唱片中的任意一首歌,而不必为一两首歌买下整张专辑。并且在唱片公司的授权许可下,用户可以将歌曲刻录成普通CD,有限制地复制到其他电脑上。另一方面,iTunes Music Store的销售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边际成本很低,即使低价出售也有利润,因此他们有动力为iPod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在这一“三赢”的模式下,至2005年7月,iTunes Music Store销售的歌曲超过了5亿首。
现在,iPod+iTunes已经成为突破传统产业模式的一种新型、全方位服务
提供模式,它覆盖了硬件、软件、服务和配套产品,可以说是创新和服务的集成。其中,硬件是iPod播放器,包括iPod, iPod nano, iPod shuffle等等,软件是iTunes的交互界面,只要硬件的结构和内容发生改变,那么iTunes的功能也相应地变动。
苹果真正的创新不是硬件层面的,而是让数字音乐下载变得更加简单易行。利用iTunes iPod的组合,苹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这种创新改变了两个行业——音乐播放器产业和音乐唱片产业。对于苹果而言,iPhone的核心功能就是一个通讯和数码终端,它融合手机、相机、音乐播放器和掌上电脑的功能,这种多功能的组合为用户提供了超越手机或者iPod这样单一的功能。苹果的APP Store拥有近20万个程序,这些程序也是客户价值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苹果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些都是苹果提供的客户价值主张。
(2)创新的赢利模式。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赢利路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靠卖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由于优秀的设计,以及超过10万计的音乐和应用程序的支持,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要比同类竞争产品的利润高很多。同样,由于有上面这些硬件的支持,那些应用程序也更有价值。
经过分析苹果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可以看出,苹果在明确客户主张和公司赢利模式方面做了很多创新,从而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并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二、创新的方法
苹果公司每周会有两次会议,这两次会议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创新方法,第一次为头脑风暴法,第二次为黑帽子思维方法。
1. 头脑风暴法
此方法要求所有创意无限穷尽、不批评、不反对, 发散思维 ,要求成员不受任何的条件限制,自由地思考,进行自由创意。头脑风暴法遵循一二三四原则,一发言:要求每人都要发言,但每次只能一人发言二是追求:追求数量、追求创意三不许:不许质疑、不许批评、不许打断四个关键步骤:主持人发言、个人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决策。
2. 黑帽子思维方法
黑帽子思维考虑的是事物的负面、风险,要求尽量从客观与反面的角度分析实施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此方法与头脑风暴法正好相反,要求参会者必须明确每一件事情,前面疯狂的想法是否可能在实际中应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重心已经转移到一些应用的开发和进展,但团队还是要尽量多地考虑到其他各个应用的潜在的发展可能。即使到了最后阶段,保持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做后备选项也是非常重要和明智的。
创新思维案例分析3—4个人的公司,年赚7000万市场上出现过一个品牌叫梦露,它只做一个女式睡衣产品,销售价格为188元一件,只有两种款式,吊带的和齐肩的,也只有两种颜色,橙色和紫色。他们用了一个不一样的销售方式,送。怎么送呢?免费。如果你穿了感觉很好,就请你帮我们做口碑宣传。
如果这件睡衣送给你,你会要吗?当然会。
但是他提了另外一个要求,我们送给你是可以的,快递费你出可以吗?快递费是23块钱一件,但是支持货到付款,支持退货。消费者是零风险。也就意味着你花23块钱快递费可以拿到一件价值188元的女士睡衣,你们愿意吗?也许第一次您看到可能不会动心,但是如果您发现同一时段竟然有157家网站都在为他打 广告 ,您会不会点开看一看?那么,我相信至少有80%的人都会订上一件。当年我也看到过,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工作繁忙,一下给忘了,是肯定会订一件的!
那么免费送,到底送多少呢?第一阶段我们就送1000万件,我们计算一下,188元一件,1000万件,等于多少钱?18.8亿人民币,这家公司愿意拿18.8亿砸一个市场,各位告诉我有这样的公司吗?应该没有,或者很少。也许很多人都会想,他们是赔钱赚吆喝。
好,下面我带着大家算一笔账,1000万件睡衣免费送,首先我们需要解决货源问题。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中国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世界闻名,在那有很多小型的服装加工厂,所以制作起来,成本可以很低。
而且我有1000万件,那么你给别人做10块,给我做8块可不可以。注意,是夏天的女式睡衣,第一,款式简单,第二,省布料。
为什么8块钱成本的睡衣在商场里面可以卖到188元?今天如果我们买双鞋子,市面成本是50元,可是到商场里面不是名牌的卖300,是名牌的卖500,好,请问50元到300元中间的钱去哪儿了?商场,没错,商场收了27%到33%,营业员分了12%。梦露睡衣生产成本只有8块钱,但是到消费者手中没有任何商场环节,所以8块钱的睡衣拿到商场里卖188元。
这样消费者真正得到了实惠,消费者开心不开心?
消费者觉得赚了,肯定开心!
接下来就是快递的问题了,我们平时快递一样最小的东西,至少需要10块钱,但是,如果我一年有1000万件快递要在你的公司运送,可不可以便宜,所以,最后5元敲定,因为夏天的女式睡衣很轻,又很小,一个信封就可以装下。
下面就剩下广告了,本来网上做这种免费送东西的广告是不需要花钱的,因为网站要的是浏览量,今天你试试看,如果产品免费送,我保证N多网站帮你送东西。但是,为了让我的睡衣送的更疯狂,只要在你家的网站上送出去一件,我就给你3块钱的提成,你是不是会把广告打的更疯狂?于是,所有的网站都帮着打广告。
好,我们再算一笔账。
23块钱减去8块减去3块减去5还剩下多少?7块,那么就是说,他们实际上送一件睡衣只付出了16块钱的成本,但是,消费者却付了23块钱的快递费。就是说,他们只要送一件睡衣就赚了7块钱,中国有13亿人口,一年免费送一千万件可不可以送出去?答案是,当然可以。最后,他们送睡衣一年就赚了7000万。
这家公司做了什么?快递谁递的?快递员,广告谁做的?网站,钱谁赚了?他们赚了。
好,接下来,我们在算一下其他人的利润,你觉得卖出来8块钱的睡衣,这个生产睡衣的工厂一件能赚多少钱?每件只能赚1块钱,但是一下接了个1000万的单。厂家要不要做?快递公司收5块钱,请问快递公司能赚多少钱?也是一块钱。网站打广告本身是没有什么成本的,所以,网站的纯利润是3块。
这三个干活的加在一起,一件才赚了5块钱,但是,他们什么都没干赚了多少钱?7000万人民币。
各位,这家公司有多少人呢?这家公司从总裁、设计总监、销售总监、到会计,全公司加在一起四个人。四个人分这7000万是不是怎么都有的赚,最关键的是他们什么都没做。而且,每个人都很开心!
三个案例都让我们看到了创新背后的巨大力量,让我们为此唏嘘不已又陷入深思。然而这样的 故事 自从有了开始就不会终结,在这个创时代里,总有人都在努力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改变未来,这个时代在召唤着创新思维下的下一个奇迹的到来。
创新思维案例:分解法的经典案例《希尔顿饭店创始》
著名的希尔顿酒店产业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初,创始人希尔顿在达拉斯商业街上漫步,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家象样的酒店,萌生了建一家高级酒店的想法。
希尔顿是一个创造力与行动力都很强的人,想到就去做。他很快就看中一块“风水宝地”。酒店属于典型的服务业,对这个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地脚,选择一个好的地脚,即使初始投资较大,也会很快在后续的有利经营中收回。所以,希尔顿决心一定要买下这块风水宝地。
这块地出让价格为30万美圆,而他眼下可支付的资金仅仅5000美圆!况且,解决地皮之后,还要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所以,表面上看,这个项目显然不可行。
但他没有放弃,他把这个难题进行了分解。首先,他把30万的地皮费用分解到了每年每月。他对土地拥有人说:“我租用你的土地,首期90年,每年给你3万美圆,按月支付,90年共支付270万美圆,一旦我支付不起,你可以拍卖酒店……”对方感到占了个大便宜。
签定了土地租赁协议,希尔顿马不停蹄,将自己开酒店的方案以及诱人的经营远景讲给投资商听,很快与一个大投资商达成了协议,合股建设酒店,酒店如期建成,经营效益超出先期预料,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此,希尔顿走上世界级酒店大王之路,一度跻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上述案例是以经济为线索,以时间性为切入,将租金问题进行了分解法再思考,用现有的有限资金作为签定协议的资本,将未来的项目利润作为履约资本。接着,他又以经济为线索,以结构性和利益性为切入,把自己的协议权用智慧放大为股份资本,将建设资本压力变成另一位投资的投资动力,解决了全部建设资本。是智慧资本造就了著名的希尔顿。
创新思维的例子创新思维的例子一:吸油泵的诞生
日本着名创造学家讲述他发明吸油泵的经过如下:1942年,我正在旧制的麻布中学读二年级,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孝敬我的母亲。向她表示我的爱和孝心。在冬季一个冰冷的早晨,我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双手抱着一个巨大的1800毫升的玻璃酱油瓶,她向桌上的小瓶子里倒酱油。现在使用的酱油瓶均改成手拿方便的体积小的塑料瓶。
那时却是又大又重的玻璃瓶,瓶口上也没有现在的注出口,所以对一个妇女来说,向小瓶里子里倒酱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冬天,厚厚的玻璃制成的大瓶子,连同里面的酱油一起被冻得冰冷,母亲的那双手不断的颤抖,酱油洒了一桌子,但小瓶子里却没装进去多少。母亲弯着腰、低着头,努力地做着这件艰苦的事情,我看见她蜷缩的身影,心里很激动。平日里我一直想为母亲做一点事帮她的忙,这时我想:“为了让母亲少受些苦,为了让她不抱个冰冷的大瓶子就能够轻松地将小瓶装满酱油,我一定要想一个好办法。”于是我自己去图书馆,读了许多书,查了一些资料。在学习流体理论和原理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流体力学的虹吸现象,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找到了理论根据,掌握了“合理性”。
这个理论根据就是:当流体在管道内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时,尽管中间有一段高出液体平面的管路,但一旦液体开始流动,液体就会不停地向低处流动,这一现象就是虹吸现象。当然只有这一点还是不够趵。当用管子吸取大瓶酱油时,必须想办法把酱油吸到逆“u”字形的管子的最高处,再使之向另一端的低处流,才能形成虹吸!才能使酱油自动地流人小瓶。向低处流的下坡是不成问题的,困难的是如何才能把酱油吸到管子的顶点,也就是“爬坡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像一般人所想像地那样,用嘴吸管子一端,将酱油吸过顶点后,再迅速地将管口插入小瓶。但是用嘴吸的时候,轻重很难控制,很容易把酱油吸到嘴里或洒到外面。“难道没有好的办法吗?”有一天我正在为这事苦思苦想的时候,突然目光落在桌子上自来水笔的墨水吸取管上,脑子里一亮,来了灵感。我上中学的时候,所使用的自来水笔与现在的不一样。向自来水笔里灌墨水的方法是,用一个带橡皮球的玻璃吸管从墨水瓶吸取墨水后,再注人到自来水笔内。这种自来水笔现在几乎已经见不到了,年轻的读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里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这种墨水吸取管。吸取管由一枝一端细一端粗的玻璃管和一个连在粗端的空心橡皮球构成,这是那时使用自来水笔必不可缺少的文房之宝。将不带橡皮球的玻璃管细端插人墨水瓶,用手将橡皮球捏扁,松开手,墨水就会被吸人玻璃管中。再将细端插人自来水笔的上端,捏扁橡皮球,墨水就会注人到笔内。这个墨水吸取管触发了我的灵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用嘴吸管子口,也能把液体吸上来!”于是我把吸取管的橡皮球取下来,再将一枝喝汽水用的塑料管弯成“u”字形,在中间开了一个洞,把橡皮球用胶水固定在吸管的洞口上。但是单这样做并没有成功,并没有把液体吸上来。经过试验和思考,我明白了在吸管上必须有两个单方向通行的活瓣。经过多次的改造、试验,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成功地使吸上来的液体不再倒流回去,能顺利地连续流动了。40多年来,这项发明一直被家家户户所使用。
主人公在寒冷的冬天,看到母亲艰苦的倒酱油的情景,触发灵感使他决定要创造自动吸油泵。自来水笔的墨水吸管又触发灵感使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例子二:米老鼠的诞生
美国的迪斯尼曾一度从事美术设计,后来他失业了。原来他和妻子住在一间老鼠横行的公寓里。但失业后,因付不起房租,夫妇俩被迫搬出了公寓。这真是连遭不测,他们不知该去哪里。一天,二人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突然从迪斯尼的行李包中钻出一只小老鼠。望着老鼠机灵滑稽的面孔,夫妻俩感到非常有趣,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愉快了,忘记了烦恼和苦闷。这时,迪斯尼头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妻子惊喜地大声说道:“好了!我想到好主意了!世界上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穷困潦倒,他们肯定都很苦闷。我要把小老鼠可爱的面孔画成漫画,让千千万万的人从小老鼠的形象中得到安慰和愉快。”风行世界数十年之久的“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在失业前,迪斯尼一直住在公寓里,每天从早到晚都同老鼠生活在一起,却并没有产生这样的设想。而在穷途末路、面临绝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灵感,原因何在?其实,“米老鼠”就是触发了灵感的产物。他说:“米老鼠带给我的最大礼物,并非金钱和名誉,而是启示我陷入穷途末路时的构想是多么伟大!还有,它告诉我倒霉到极点时,正是捕捉灵感的绝好机会。”发现灵感思考法是指,在对问题已进行较长时间思考的执着探索过程中,需随时留心和警觉,在同某些相关与不相关的事物相接触时,有可能在头脑中突然闪现所思考问题的某种答案或启示。就像迪斯尼夫妇由小老鼠触发灵感一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触发灵感的媒介物。这一点常常使思考者喜出望外,兴奋异常
事情缘由是社交平台传播的极快的一张图,说是iPhone 13手机系统内写着支持29W快充,甚至还能支持15V笔记本高压快充,大家都在越传越夸张。我则是十分平静,因为每一年新iPhone发布后,这个苹果快充到底支持多大功率的话题都会被重新提起,很多新购入iPhone13的小伙伴打算购买充电器不知道该买什么。
下面我来慢慢抽丝剥茧讲述苹果系统标注快充功率的事,并通过实测四款iPhone 13系列的充电功率,为大家购买充电器给出一定意见。
iPhone 13全系列不再配送充电器
很长一段时间里,iPhone都标配5W充电器,即使是iPhone 8这些早就搭载PD快速充电功能的机型,都只配备5W充电器,五福一安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代名词。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这两款机型发布后,首次在包装内配备了USB PD快速充电器,在大家在庆祝PD充电器终于成为标配的同时,谁也没想到这两款机型竟是唯一配备PD充电器的iPhone。
充电头网入手了iPhone13全系列四款机型,开箱后进行了拍照“取证”,发现四台机型包装中,全部都仅包含手机一台、USB-C to Lightning数据线一根,价值万元的超大杯iPhone 13 Pro Max也同样如此,苹果坚定继续执行不配送充电器政策。
据充电头网统计,目前iPhone已有18款机型支持PD快速充电,其中自去年的iPhone 12系列开始苹果不再为iPhone标配充电器,用户如果想要使用快充功能,需要自费另购PD充电器,那么问题来了,iPhone 13系列到底需要买什么样的充电器才合适?
IOS系统内早已标示了快充性能?
就在大家犹豫不知道iPhone 13系列该买什么充电器的时候,社交平台上突然出现一则消息:“IOS系统内其实早已标示了手机的快充性能”,可以支持9V3A 27W、甚至14.5V2A也就是29W PD快充,这下子一瞬间就广泛传播开来,充电头网也对该消息进行详细考究。
我在iPhone 13 Pro Max中进行查看,设置——通用——法律与监管内,中国大陆信息项旁边,可以看到以下字眼,手机型号:A2644,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2021CJ10566,输入:5V1A 或 5.2V2.4A 或 9V3A 或 14.5V2A,带有中国的3C强制认证。
我在iPhone 13 Pro中进行查看,设置——通用——法律与监管内,中国大陆信息项旁边,可以看到以下字眼,手机型号:A2639,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2021CJ9101,输入:5V1A 或 5.2V2.4A 或 9V3A 或 14.5V2A,带有中国的3C强制认证。
我在iPhone 13中进行查看,设置——通用——法律与监管内,中国大陆信息项旁边,可以看到以下字眼,手机型号:A2634,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2021CJ9099,输入:5V1A 或 5.2V2.4A 或 9V3A 或 14.5V2A,带有中国的3C强制认证。
我在iPhone 13 Pro中进行查看,设置——通用——法律与监管内,中国大陆信息项旁边,可以看到以下字眼,手机型号:A2629,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2021CJ10565,输入:5V1A 或 5.2V2.4A 或 9V3A 或 14.5V2A,带有中国的3C强制认证。
2017年苹果发布第一批支持USB PD快充的三款iPhone机型,分别是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我在iPhone 8 Plus上同样找到这些信息,设置——通用——法律与监管内,可以看到以下字眼,手机型号:A1864,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2017CJ3953,输入:5V1A 或 9V3A 或 14.5V2A。可以看到,该信息并非iPhone 13才有标注,而是一直作为产品信息写入到系统中,就跟你家路由器后面写着9V2A / 5V2A一样,只是个充电输入电压兼容提示。
5V普通充电模式
5V是USB-A接口的标准电压,不管你是插普通充电器,还是插电脑,它默认就是5V电压输出,如何在这个接口上获得更高充电功率,就需要通过D+D-数据线芯进行协议识别,识别正确之后才会获取更高的充电功率。下面我以带有APPLE2.4识别协议的苹果原厂12W充电器作为例子,测试iPhone 13系列在USB-A 5V充电器下的表现。
iPhone 13 Pro Max 使用苹果12W充电器,充电功率5.05V 2.03A 10.3W。
iPhone 13 Pro 使用苹果12W充电器,充电功率5.04V 2.05A 10.35W。
iPhone 13 使用苹果12W充电器,充电功率5.06V 2.04A 10.37W。
iPhone 13 mini 使用苹果12W充电器,充电功率4.97V 1.66A 8.27W。
5V电压档充电小结,iPhone 13系列在充电时会对USB-A接口充电器进行协议识别,对于无识别协议的USB-A接口,会维持在5V1A甚至5V0.5A的低功率供电状态。而识别到充电器拥有APPLE2.4A协议后,就会正常在5V状态下索取约10W的充电功率。四台iPhone 13充电功率比较接近,在8-10W之间,大家采用市面上带有识别协议的USB-A充电器功率可以参考这个标准。
9V PD快充
苹果的9V PD快充,依赖于USB PD快速充电标准,并且需要使用USB-C to Lightning快充数据线,充电时,iPhone 13通过数据线与充电器进行电压协商,充电器握手成功后,通常会开启9V高压快充模式。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PD充电器都带有9V输出电压,如常见的9V2A 18W PD充电器、9V2.22A 20W PD充电器,甚至更高功率的PD充电器,9V是最适合iPhone 13充电的电压档位。
iPhone 13 Pro Max使用苹果61W PD快充充电器,顺利握手9V PD快充,充电功率8.99V 2.94A 26.48W。
iPhone 13 Pro 使用苹果61W PD快充充电器,顺利握手9V PD快充,充电功率8.98V 2.54A 22.82W。
iPhone 13 使用苹果61W PD快充充电器,顺利握手9V PD快充,充电功率8.98V 2.6A 23.38W。
iPhone 13 mini使用苹果61W PD快充充电器,顺利握手9V PD快充,充电功率9.0V 1.67A 15.03W。
从四款iPhone 13充电功率中可以看到,充电功率的高低,与手机的电池容量成正比关系,电池容量高达4352mAh的iPhone 13 Pro Max机型,最大功率接近27W,可以跑满9V3A PDO的功率上限;iPhone 13 Pro、iPhone 13这两款机型容量差不多都是3000mAh左右,最大充电功率约为23W;iPhone 13 mini电池容量最小,只有2406mAh,充电功率约为15W。虽然他们的功率有一定的区别,但因电池大小不同,在使用9V快充的充电速度上,四款iPhone 13机型充满时间比较接近。
14.5V电压档
14.5V电压比较少见,同样是基于USB PD快速充电标准握手,苹果仅一款29W PD充电器拥有该电压输出,搭载这个电压档的29W充电器,诞生于PD设备大范围普及前。苹果29W充电器仅支持5V与14.5V两个电压,握手PD快充的话就会强制输出14.5V,目前苹果29W、87W等旧式苹果PD充电器已遭全面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30W、96W等具备更丰富电压、更完整PDO的PD快充充电器。
iPhone 13 Pro Max使用苹果29W PD快充充电器,强制握手14.5V PD快充,充电功率14.72V 1.78A 26.3W。
iPhone 13 Pro 使用苹果29W PD快充充电器,强制握手14.5V PD快充,充电功率14.75V 1.24A 18.35W。
iPhone 13 使用苹果29W PD快充充电器,强制握手14.5V PD快充,充电功率14.74V 1.52A 22.47W。
iPhone 13 mini使用苹果29W PD快充充电器,强制握手14.5V PD快充,充电功率14.76V 1.17A 17.33W。
14.5V电压档充电小结,iPhone 13全系列虽然可以跟系统描述一样支持14.5V高压输入,但充电功率上对比常见的9V并无优势,且因iPhone 13并非采用电荷泵快充方案,14.5V输入电压降压至电芯所需的4.4V电压,压差巨大,造成的温升发热远超9V电压。充电头网曾在2017年对iPhone X进行9V充电与14.5V充电的全面测试,使用14.5V电压充电,速度并未有提升,而且发热相对9V充电更严重,电芯在长期高温下寿命衰减速度也会更快。
目前市面上99%的PD充电器,在拥有5V、9V、12V、15V、20V等多个输出电压时,iPhone13都会优先握手9V,以保证最佳的充电效果。但不排除极个别现象握手15V的,充电头网不推荐也不建议大家尝试或使用会让iPhone 13握手14.5V或15V等高压充电器。
iPhone 13充电器选购建议
充电配件品牌商根据不同数码产品与用途,研发出了不同功率段的PD快充充电器,分别有20W、30W、45W、65W、100W等,他们针对的设备不同、适应的场景不同、特性也不同。iPhone 13系列目前最常用的PD快充充电器主要有20W、30W两种。
20W PD充电器在众多PD充电器中属于入门级功率,也是很多用户第一款PD充电器,主要服务于手机、平板等功率不高的数码产品,拥有让iPhone12半小时充50%以上电力的快充体验。20W PD充电器另一个特色就是体积迷你小巧,在插座上使用完全不会影响相邻插孔的使用。
充电头网近日对快充市场上热销的20W充电器进行了盘点,一共收录了37家品牌共50款20W PD充电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跳转到《20W快充市场大盘点,37家品牌50款产品逐一看》观看。
30W PD充电器性能相对20W功率级提升了50%,功率可以喂饱iPhone Pro Max高达27W峰值功率需求,特别是边玩边充的状态下提供更佳的回血体验。另外30W PD充电器可以说是进入大功率充电器的“门槛”,因为30W PD充电器具备了15V、20V高压输出档,除可以对iPhone13充电外,还可以充 游戏 机、平板、甚至笔记本,特别是采用降压充电方案只支持20V充电的笔记本。
充电头网也对30W快充市场进行了摸底调查,共收录了23家品牌40款30W PD充电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跳转到《30W快充市场大盘点,23家品牌40款PD充电器逐一看》观看。
充电头网总结
充电头网查看了iPhone 13 Pro Max、iPhone 13 Pro、iPhone 13、iPhone 13 mini四款机型,他们在系统设置——通用——法律与监管中,的确清楚地标注了手机支持多种输入电压,包括了5V1A、5.2V2.4A、9V3A、14.5V2A,但这仅是代表了这些电压“可以充”,并不是每一个电压都适合。
通过实际测试发现,iPhone 13系列根据电池容量大小不同,充电功率也会有区别,容量最大的iPhone 13 Pro Max功率接近27W,iPhone 13 Pro、iPhone 13功率23W左右,iPhone 13 mini功率15W左右。
至于14.5V与9V这两种电压,iPhone 13最佳使用电压是9V PD快充,14.5V PD快充的充电功率与充电速度与9V几乎一样,14.5V因压差过大会导致手机发热更严重,加速电池老化现象,用户应该避免使用14.5V充电器(如已淘汰的苹果29W充电器)。
快充选购方面,针对iPhone13手机来看,追求轻便的用户可以选择20W PD充电器,体积小巧且性价比更加突出,带有9V2.22A电压档,可以为iPhone 13提供30分钟充入50%电量的快充体验。对于iPhone 13 Pro Max机型用户来说,选择带有9V3A电压档的30W PD充电器则可以更好地喂饱手机,并在边充边玩的过程中提供更佳的充电效果。
另外,手里有平板、笔记本、甚至好几个手机的,要在桌面上充电的,在车上也要快充的,等等更高需求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更大功率的PD充电器、更多输出接口的多口PD充电器、更便携的高密度氮化镓充电器、更方便操作的桌面充电器等,充电头网也会在后期推出相关专题,敬请留意。
稿源:充电头网
现有的快充技术,都是通过提高电压或者电流来增加充电功率,以达到缩短充电时间的目的。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技术原理并没有本质的改变。 由于快充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效率,因此肯定会对电池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现在智能手机的容量都比较大,安卓手机普遍在3500mAh以上,苹果手机也达到了3000mAh,所以锂电池的寿命也随着容量的增加而有所延长。正常情况下一部手机的锂电池寿命可以达到2年左右,当电池不经用的时候,基本上也到了更换手机的周期。如果实在不愿意换手机,内置的电池仍然是可以更换的。
由于快充的确会对电池寿命造成影响,所以如果从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来考虑,苹果手机最好用的还是原装的5V/1A慢充适配器,尽管原装充电头的充电时间可能要2到3个小时,但只要保持良好的手机用电习惯,苹果手机的电池用个2到3年的问题不大。
但如果要追求充电效率与电池寿命的平衡,可以考虑使用苹果自家iPad所使用的5V/2.4A,也就是12W的充电头。
从苹果官网对这款Apple 12W USB 电源适配器的描述可以看到,这款充电头是官方认证的可以给iPad和iPhone设备充电,所以完全不必担心会对苹果手机造成不利的影响。
虽然iPhone 8及以后的苹果手机都支持USB PD充电,可以使用Macbook的USB-C电源适配器给它们充电,但即使是最新的iPhone XS Max也仅支持18W的峰值充电功率,和iPad充电头的12W功率相比,提升并不明显,整体充电时间只能缩短半个小时左右 。而且苹果官方最便宜的USB-C充电头也要349元,再配合149元的USB-C To Lightning充电线,一套下来需要花费498元,显然并不划算。
所以我认为,即使是最新的iPhone XS Max,使用12W的iPad充电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选择。 当然如果对快充有需求的话,还是得考虑30W的USB-C充电头加上USB-C To Lightning充电线,因为在0到50%这一阶段的充电时间上,USB-C充电头要比iPad充电头效率更高。
从iPhone 5开始,iPhone官网就间接的告诉我们一个非隐藏的内容:iPhone 5以上的机型都支持12W的快充。而这款12W的适配器给我们的信息是:5.2V—2.4A的输出功率。
所以,iPhone 5以上的机型,只要能够输出功率在5V/2A左右,都可以给iPhone充电,而且不影响电池的寿命。但是,我们知道iPhone的充电协议是PD协议,所以一些不兼容iPhone充电协议的充电器,还是不建议给iPhone充电。
在这里推荐几款适合的快充配件:
快充神器:USB-C 转闪电连接线。现在大部分的快充接头都是USB-C ,所以这款USB-C非常必要。
适配器:除了Apple自己家的适配器,我再推荐两款适配器,一款是锤子的坚果 QuickCharge 4+ 快速充电器,不过它只支持iPhone8以上的手机。
另一款是小米USB充电器快充版(18W),它输出的5V/2.5A。
我的iphonex一直使用的是18w充电器,使用一年还剩86%的容量,媳妇的iphonex用的原装5w充电器,一年后电池容量还剩95%
iPhone支持快充了但是并不给你标配快充的充电器,这真的是非常糟心的,导致很多消费都不知道新款的苹果支持了快充还在傻傻的用祖传的5W充电头,你说苹果都卖一万多了还舍不得标配好一点的充电头这是不是也算偷工减料?还是说你们买iPhone的都是有钱人自己买快充头更有牌面?
对于不差钱的土豪来说当然是要购买官网的快充头啊,这个30W的快充头肯定是首选,充电速度能够大的提升也能让iPhone的充电速度进入2个小时以内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买这个30W的电源适配器还要额外购买一根USB C接口转闪电接口的数据线,你可以看到这个接口是不一样的,但是通过各方的实测数据来看iPhone买这个30W快充完全是浪费啊!
因为试验用29W快充头充电给iPhoneX充电 最大功率只能达到15W ,所以大家在官网买个12W快充头就足够用了还不用额外购买数据线,而如果你要是嫌官网的充电头太贵了买个18W的普通快充头就OK了,也得跑到15W的最大功率充电,实测15W满载给iPhoneX充电一个小时就可以充到81%,这个成绩可以说是飞跃般的提升,毕竟5W的祖传充电一个小时才35%...
之前的iPhone用快充头充电会有明显发热的现象,5W的充电虽然慢但是发热量是要小一点的,可能iPhone的充电发热控制还不如国产的千元机,理论上来说发热量更大对于电池的损耗速度也就更快,但是一台手机你又不打算用一辈子,电池损耗更快就更快呗现快充爽了再说...
苹果手机使用快充会影响电池寿命吗?答案是肯定会。
对于快充技术,很多消费者的感知就是充电快,对技术原理的了解很少。具体来说, 快充技术的核心是提高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以此增加手机电池的充电功率,这样能够加快充电速度。
举个例子来说,手机电池就像一个水桶。如果用一根水管放水,10分钟能把水桶灌满,如果给水管加个加压泵,5分钟就能把水桶灌满。众所周知,如果加压泵功率太大,可能会把水桶给撑爆。
同样的道理,借助外力的快充,对手机电池也会有伤害。说白了, 快充的显著特征就是,充电头的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 。一些18W的快充技术,有的使用9V/2A的充电头。从技术原理上来说,提高充电功率对电池肯定会有伤害。当然了,把充电功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对电池的伤害就比较小了。
2017年以后上市的苹果手机也支持快充了,不过苹果并没有标配快充配件 。所以,苹果手机要想使用快充功能,必须单独购买配件。由于苹果官方的快充配件价格较高,建议使用iPad的充电头,这样也可以快充。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苹果手机的快充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不建议使用第三方配件,这样会损伤电池。
坚果的快充头和Iphone完美匹配,天猫就可以买到大概60元一个,快充线只能买苹果官方出品的,同样建议天猫购买
首先 苹果最好是选择原装 原装才能快充!而且稳定 有得买了其他牌子的 充电滑屏的时候会跳屏!!!对手机有损伤 原装才是最好的
官网买的就是快充
最好还是用原装充电器,毕竟有保证。再说苹果的配件维修都比较高,到时候别因小失大。网上很多都发生充电爆炸的新闻,苹果跟三星都齐名了,所以还是谨慎。没必要捡了芝麻丢西瓜
很可惜,不能。
因为HomePod mini自身的音频素质也就是百元音箱类的水平,本身它是可以解析出“高解析无损”的,但输出的喇叭不给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水泵上接了一根很细的水管,水流不会太大。
HomePod mini的优秀绝不是因为它的音质好,相反的,它的音质很差,两个组立体声也就那样,数码味太重,不适合听音乐,看电影到还可以。
简介:
HomePod Mini是苹果推出的内置Siri智能音箱,于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4日HomePod Mini在2020年苹果特别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它能够在房间内和多个HomePod mini组成立体声。
2021年10月19日,苹果举行“来炸场”新品发布会,推出HomePod mini 音箱的新配色:黄色、蓝色、橙色;11月23日,苹果宣布黄色、橙色和蓝色的 HomePod mini 正式登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
HomePod mini的顶部集成了各项操作的按钮,采用S5处理器,搭载了全频单元和两个低频无源单元,360度发声,手机接近时可以智能感应,可以通过 iPhone、iPad、Apple Watch和CarPlay播放音频信息。
最大的特点就是环保。苹果太空船总部主要使用太阳能和天然气提供能源,电力网只会在紧急时刻才会使用。同时,由于设计和材质的选取,Apple Park全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不需要使用空调的。而且新总部将有80%的面积被绿色植被覆盖,环境优美。
亮点:
1、全球最贵的企业总部,造价的评估是50亿美元。
2、碳纤维材质的屋顶,重达80吨。为了纪念乔布斯,苹果将新园区中的礼堂命名为乔布斯礼堂( Steve Jobs Theater)。这个能够容纳1000人的大礼堂将成为未来苹果的产品发布中心。不过礼堂最大的亮点是它的屋顶,它也号称是全球最大的、无支撑结构的碳纤材质屋顶,由44片扇形结构组成,需要先在迪拜的沙漠里进行组装测试之后再运回美国,总重量达到80吨。
3、Apple Park采用世界最大的曲面玻璃。整座大楼需要使用3100块这样的单体玻璃,其中最重的一块玻璃有3吨重。总共四层楼全部都采用这样的结构,周长超过了1.6公里。苹果大楼外部的每块曲面玻璃都相当大,有14米长和3米高。大楼内侧面向中心广场的玻璃长度为11米。苹果对建筑公差也有极为严苛的要求,玻璃的尺寸精度比目前国际上质量最高的玻璃(实际尺寸与表示尺寸的误差为1/8英寸)还高,误差不超过1/32英寸(约0.88 毫米)。玻璃本身就增加了施工难度,但苹果还要求,不能有任何通风口或者管道被反射在玻璃上影响观感。
4、Apple Park讲究环保。整座大楼的顶部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17兆瓦特。苹果计划建筑内所有的电力都来自光伏发电。剩余的电能还能作为备用能源,或者对外出售。苹果投入1750万美元,用于建设连接邻近的桑尼维尔地区和本地增压泵设施,管道一共长4054米。巨大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将非饮用水过滤为再生水,为园区内的园林设施服务。这些循环水还能供给库比蒂诺的城市居民,总水量占到当地城市循环水量的四分之一。Apple Park竭尽所能地使用自然风通风,可以打开的巨型玻璃门便为此准备。苹果称一年中的 9个月里都不用使用冷气或暖气。同样的设计理念也被用在旧金山市区的联合广场苹果店里,它前后各有一对巨大玻璃门,在天冷时会关上保暖,天热时开着通风。
5、树不只用于观赏,还是餐厅食材来源。苹果园区里主要的植被是橡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能吃的果树,比如苹果树、杏树橄榄树、柿子树、李子树和樱桃。它们中的一部分将用来供应给苹果的餐厅。
“全新 iPad”现在的名称为“iPad(第 3 代)”。屏幕大小为 9.7 英寸,分辨率为 2048*1536。
www .apple .com .cn/ipad
iPad mini 是 iPad 家族的新成员。屏幕大小为 7.9 英寸,分辨率为 1024*768。厚度如一支铅笔,重量如一叠纸。
www .apple .com .cn/ipad-mini/overview
网址去掉空格。可以自寻查看哦,来自 Apple 网站
不过从两款产品发售至今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iPad mini相比iPad 4来说要更受用户青睐。不过这也不得不考虑到iPad mini要比iPad 4价格便宜的原因,但从全局考虑iPad 4在创新方面确实不如iPad mini,所以更多的用户转投iPad mini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小尺寸携带就是方便嘛!
满意请采纳,谢谢
1、手机壳太厚会影响手机内充电线圈与无线充电器的感应,导致无法正常充电。因此建议将手机的保护壳拆下后再使用无线充电器充电;
2、手机内充电线圈面积较小,如果使用无线充电时手机位置摆放不正确同样会导致无法正常充电;
3、可能是无线充电器与手机无线充电制式不适配,建议使用符合手机无线充电要求的充电器;
4、如果排除以上情况,可能是手机无线充电模块或者无线充电器发生故障,需要前往售后点检测处理。
为什么iPhone的A系列芯片的CPU内核性能一直领先安卓手机?这个问题的答案和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如果高通(华为也是类似道理,下面不单独提起)站在苹果的位置,信不信高通出品的芯片,在CPU内核性能上,比苹果的A芯片还猛?
苹果的商业模式是,A系列芯片自己设计自己消化,不对外销售,也就是说,不通过直接卖芯片赚取利润,而是通过设计性能强大的芯片为iPhone/iPad打造卖点,让iPhone/iPad赚取利润。
这种情况下,苹果必须给A系列芯片堆料,堆出强大的性能后,iPhone/iPad才有卖点。简单说,软件生态是iPhone/iPad的“肉”,A系列芯片是iPhone/iPad的“骨头”,“骨头”硬了,才能附着强大的肌肉,iPhone/iPad才有市场竞争力。
所以,苹果可以给A系列大肆堆料,包括舍弃ARM公版内核,自己设计兼容ARM指令集的内核,加大缓存容量(高速缓存可以减少CPU读取数据的延迟,但缺点是贵,还不是一般的贵,有时在架构相同的情况下,CPU的档次高不高,就看缓存大不大了)。
设计芯片就像喂猪,肯堆料好比舍得用好饲料,饲料好,猪当然长得快了。高通的商业模式和苹果完全不同,“卖基带送芯片”说的很形象:基带才是高通的压舱石,而高通能收取到多少专利授权费,基本上和能卖出多少基带挂钩。
至于CPU、GPU、ISP等内核,不过是为了增强基带的市场吸引力而存在。这个可以从高通的财报找到有力的证据。2018财年,高通芯片部门(QCT)的收入超过170亿美元,但净利润只有30亿美元,而高通专利授权部门(QTL)的收入为51亿美元,是芯片业务收入的30%,净利润为35亿美元,比芯片业务足足多了5亿美元。
所以,就可以理解苹果不用高通的基带后,高通为何要和苹果拼命了:断人财路无异于谋害其父母,人家当然要急了!
既然芯片是高通卖基带给手机厂商“送”的,当然不能像苹果那样堆料了,否则搞的太贵就亏大了:CPU内核买ARM的公版修改修改(又叫“魔改”),确实比直接用公版内核强,但和直接设计内核的苹果还是没法比啊!
CPU、GPU等内核是苹果的基本盘,因为苹果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高通则是一家通信公司,基本盘是通信,反映到产品是基带,每年占收入的20%的研发投入,基本都投到通信研发领域了。
说到底,由于商业模式不同,导致了苹果的芯片设计重心向CPU、GPU和NPU等内核倾斜,使得其芯片性能在手机行业成为最强的存在。
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现在手机芯片的厂家主要由苹果、华为、三星、高通、联发科,其中性能最好的是苹果、高通、华为三家。而其中苹果手机的CPU芯片性能一直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CPU。
那这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Ios的生态系统较为封闭,从操作系统本身只有数个版本,同一CPU所需要支持的系统本版较少。而且苹果手机的APP都是要经过苹果的审核,确认兼容及符合苹果公司的规定。而安卓手机恰恰相反,安卓各个版本五花八门,还有数量更多的深度修改的系统版本。这就造成了苹果的CPU可以进行专门的优化,而安卓手机采用的CPU必须最优先保证更好的兼容性,而非最先考虑性能。打个比方,苹果就像在高速公路开车,只要考虑很少的因素就可以了。而安卓手机采用的CPU就像行驶在国道,要考虑行人、非机动车、村庄、学校,时不时还蹦出个野生动物。同样的车当然是高速可以开更快。
第二,苹果手机更注重单核性能,而安卓手机却因为多后台的策略所以需要更强的多核性能。但是在前台我们能感知的就只是单个软件的运行速度。所以不管感受或者实际运行中都可以感觉苹果的性能更强。
第三,更高的售价。因为苹果手机的售价远高于安卓手机的售价,因此所使用的工艺、材料、设计等方面可以使用更高的成本。而安卓手机CPU的厂家需要考虑芯片的售价以及手机厂家能接受的情况,不可能不计成本做一款销售不出去的CPU。
总结如下,苹果手机的CPU有更高的价格可以堆料,有更好的系统优化,有更加可控的软件生态,而且还有很强的团队,所以强大是理所当然的。这里希望国产手机的CPU能越来越强,超过苹果!
我们都知道,每年苹果的a系芯片发布后,都比同时代的其他手机芯片,比如高通骁龙、华为麒麟性能上都要强不少,可以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为什么iphone的芯片一直领先?1、强大的研发力量
早在苹果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芯片a4推出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组建一支世界级的芯片研发团队,这里面聚集了大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顶尖的 科技 研发人才,保证了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芯片相比于同期的ARM架构芯片性能处于领先。
而得益于苹果常年赚取了手机行业最多利润的支撑,苹果才有魄力长期规模化的坚持芯片开发,并大量投入到最核心的技术专利当中去。在发展过程中,苹果收购了业界著名的芯片研发公司和半导体设计公司等,并在a11芯片之后更是用上了自己研发的gpu,可以说自此取得了决定性的领先。
2、深度定制的ios系统
得益于苹果极其强大的软件开发团队,苹果的处理器芯片可以说和ios系统匹配性极高,ios系统独有的运行机制,使得a系芯片在系统应用的日常使用上效率很高,相比之下,安卓系统都会被不同的手机厂商修改,软件开发也不一定是按同样的规范开发。而安卓系统后台运行机制也比不上苹果的墓碑伪后台机制,这也是影响流畅度的原因之一。而处理器芯片通过系统表现出来的性能差别也是因此。
iphone其实从10年前的iphone4开始就在芯片上遥遥领先了,这里主要是乔布斯时代就很早的组建了芯片研发团队,A4芯片便是第一个成果,由于苹果重金引进了许多芯片设计人才,所以在手机芯片领域能遥遥领先,起步早,水平高的因素非常显著,包括英特尔和AMD的许多技术大拿都在苹果工作过。
此外,在芯片设计理念上苹果与其他厂商也有所不同,A系列芯片注重于单核性能提升,不管是晶体管数量还是缓存,A系列芯片的单核规格都远远高于其它同期芯片,在大部分APP应用对多核缺乏优化的今天,苹果的芯片实际性能表现就明显高出一截。
芯片的性能高低也离不开系统的配合,由于苹果一直用自家的IOS系统,所以在封闭式的软硬件环境里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和打磨,从而发挥出更强的性能,而安卓手机的硬件配置和系统环境五花八门,这样即使芯片本身够强,也难以发挥出全部性能。
众所周知,目前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可以说称霸手机处理器,即使旧款的A系列处理器也可能要比安卓最新款的性能还要好一些,目前最好的安卓处理器麒麟990与骁龙865也比不上2018年发布的A12处理器。
通过收购不断壮大自己在A系列的处理的起步阶段,苹果就成立专门的芯片设计团队,为了快速壮大自己芯片设计团队,苹果收购了P.A.Semi和Intrinsity。这两家公司也是芯片设计公司,同时也是业界非常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这两家公司的加入,使得苹果A系列处理器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在收购其他公司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在芯片设计行业的影响力,吸引很多的人才加入到本公司。
苹果公司设计的芯片数量少、资金充足
与华为、高通不同的是,苹果每年只需要设计一款手机处理器,而华为海思与高通每年需要设计很多款手机处理器,所以华为与高通的工作量要比苹果大很多。
苹果只做高端处理器,而华为与高通低端、中端、高端处理器进行设计。在大部分的行业,只有高端领域利润比较大,所以相对于华为与高通,苹果利润更大,所以苹果更有实力去研发新的处理器。
苹果手机价钱较贵
苹果所有的手机都是高端手机,价钱卖的比较贵,苹果在设计芯片时,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进行堆料,堆料会造成成本的上升,售价也就跟着上去了,但是对于高价的苹果手机,还是有不少人可以接受的。
高通与华为就不一样了,在设计芯片时不能一味的堆料,如果堆料太多,手机整体的成本就上去了,很多消费者就承受不了这个价格了。
IOS系统的加持
手机的流畅性不仅与处理器有关,有系统还存在很大的关系。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都是用在苹果手机上,IOS系统本来就比安卓系统更加流畅一些,虽然近几年安卓系统的流畅性提高了很多,但是与IOS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将A系列处理器放在安卓手机上,性能也会大大减弱。
为什么iphone的CPU芯片一直领先呢?
题主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iPhone的CPU芯一直是领先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对于我们而言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确解析,第一个就是行业模式,第二个是本身架构自研发和核心设计的优势。我们下面来具体来说说:
1.从商业模式来说。 其实很多人会忽略一点,说起来苹果A系列芯片为什么这么强就会从从硬件来说明,但是堆积硬件确实高通和麒麟也都会,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苹果强,那就是定位的问题,苹果手机A系列处理器是自研发,但是只有给自家的手机使用,本身苹果手机定价确实很高,所以也有充足的资金来在处理器方面堆积配置,而高通和麒麟为什么不行呢!简单一点来说高通的芯片是对外的,所以要考虑到每个厂商的定位,就像小米每次定价都是在3000元以下,而三星在6000元的位置,如果芯片价格高的话,三星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国内走性价比路线的机型确实接受不了,也只能说做一个折中的处理。而麒麟同样牵扯到这个方面,以为他旗下也有走性价比路线的荣耀系列。
2.从设计和硬件层面来说。 从设计层面来说的话,从设计层面来说的话,虽然都是基于ARM设计,但是授权方式不同,所以苹果和高通都算是自研发,而苹果确实有钱,不仅仅收购了更多做芯片的知名厂家,而且从缓存方面来说要相比高通和麒麟的芯片更加舍得用料,以及根据苹果芯片业务负责人Johny Srouji的说法,对于每一代芯片,苹果一般从3年前就开始着手架构设计,就像去年A13芯片早在2016年间就进行开发工作。Johny Srouji本人在2008年就加盟苹果,负责位于美国加州和以及以色列的芯片制造和测试团队(有好几百号人)。
总结:
当然这里还要说到适配,ios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处理器调教配合相对来说是安卓手机相比不了的,毕竟高通确实只有管理生产,而调教其实还是要看各个厂商,本身安卓端各个厂家的UI不同,所以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这确实也是一个方面,而苹果芯片只有自身搭载使用,再加上ios系统是独家,所以这也是苹果芯片强势的原因。
回答完毕
苹果是一家特别注重主导权和用户体验的公司,因此主要部件就会自研以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和主导地位。而苹果A系列的CPU之所以能一直领先,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苹果这么多年的积累。在乔布斯开始做手机之前就明白做主控芯片的重要性,因此通过自己组建及收购,苹果很早就有了一支顶尖的芯片设计团队
第二,由于苹果是三星和台积电最大的客户。所以这两家制造商会格外配合苹果并一直给苹果最先进的工艺支持
第三,苹果的芯片是自己专用。IOS系统也是自研,因此软硬件的配合无人能比,可以发挥芯片的最大效能
第四,苹果不差钱,舍得浪费,一直追求极致。所以在芯片性能上毫不妥协,一次流片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达到指标为止。这种高标准和不妥协的精神造就了极致的高性能。换别家,没等芯片搞出来,就弄破产了。
因此,上面几点主要原因让苹果的主芯片始终屹立于性能潮头。不过,华为的研发效率更高,相信最多三五年后,华为在这方面会超越苹果的。
题主说的确实是事实,iPhone的A13芯片很强,但iPhone的芯片也并非处处都领先,在5G领域,iPhone的芯片也落后了,题主这里说的应该是性能的领先吧?个人认为主要A13芯片性能的领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工艺先进之所以每次芯片都这么强,是因为iPhone总能用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台积电的大单子少不了苹果,这几年每次先进的工艺总要优先安排苹果的芯片生产,A13芯片是最早用上7nm工艺的,这也保证了苹果的芯片可以不用考虑能效问题,用力的堆料;
研发时间长苹果的芯片,都会花长时间进行研发,可以说苹果的每款芯片理想都比较早,这样以来,苹果有着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调整,将芯片最的潜能最大的激发出来,从而大幅提高能效比,做出更优化的设计方案来。
研发资金雄厚苹果很有钱,这也是上面两项的保证,我有足够的资金让芯片制造厂优先生产我们的芯片,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研发团队任何的挥霍,做芯片是很烧钱的,一个不满意否掉的芯片方案,可能就是数亿美金没了,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此外,苹果还每年花大价钱收购其他芯片厂商,只有你有技术,对我的芯片有用,大价钱也要把你这个芯片公司买过来,可以说,苹果芯片是靠着一路买买买而成长起来的。
研发单一苹果的研发部门其实很轻松,苹果每年只发布一款旗舰机型,没有中低端产品,因此他们每年只需要研发一款芯片即可,去年A12,今年A13,明年A14,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研发部门的压力,只需要用心做好一款芯片即可。
而高通、麒麟两个芯片厂商就不一样了,他们要兼顾高端、中端、低端等不同价位的手机,生产不同的芯片,这无形中给了研发部门很大的压力,可能一款有缺陷的芯片出来后,研发部门压根不舍地毙掉这个方案,一是精力有限,二是资金有限,这就造成了研发成果的差距。
总之,苹果能够有这样的成绩,无非是四点:任务轻、工艺好、研发时间长、资金雄厚,也造就了苹果如今的局面,但说到底还是有钱。
通常,每当苹果公司发布新的iPhone时,它也会发布新的IOS系统,可能今年也不例外吧。不可避免地,每次将苹果最新的SoC与高通,三星和华为的最新产品进行比较。一般标杆数据出来后苹果公司每次都是获胜者。
那么,为什么苹果的SoC似乎总是能打败竞争对手?为什么Android使用的处理器似乎远远落后?苹果的芯片真的那么好吗?那就让我来解释一下。
苹果A11仿生
苹果设计使用ARM 64位指令体系结构的处理器。这意味着苹果的芯片使用与高通,三星,华为等相同的底层RISC架构。不同之处在于,Apple持有ARM的体系结构许可,从而可以从头开始设计自己的芯片。苹果公司第一个内部64位ARM处理器是在iPhone 5S中使用的苹果A7。它具有一个主频为1.4 GHz的双核CPU和一个四核PowerVR G6430 GPU。
快进了四年,Apple的最新产品A11具有六核CPU,使用了异构多处理(HMP)和内部GPU(在Apple决定停止使用Imagination的GPU之后)。
六个CPU内核由两个高性能内核(代号为Monsoon)和四个节能内核(代号为Mistral)组成。与苹果A10一样,苹果A10也具有高性能内核集群和高能效内核集群,而A11能够同时使用所有六个内核。
苹果公司声称,两个高性能内核比A10中的内核快25%,而四个高效内核比其前身中的节能内核快70%。A11由台积电在10 nm处理节点上制造,芯片包含43亿个晶体管。芯片尺寸为89.23 mm2,比A10小30%。
根据我们使用iPhone 8 Plus进行的内部测试,该设备在Geekbench的单核测试中获得4260分,在多核测试中获得10221分。
Apple A11和骁龙835
Apple A11使用与骁龙 835相同的制造工艺。A11是六核CPU,而835是八核芯片组。A11 Bionic现在可以执行每核的进程调度,而835可以完成,而A10则不能。尽管规格相似,但A11的单核Geekbench得分是骁龙 835的两倍。
从表面上看,六核A11的多核性能比八核骁龙 835快50%。但是如上所述,Geekbench并未测试SoC的其他部分。DSP,ISP和任何与AI相关的功能都会影响使用这些处理器的任何设备的日常体验。但是,在原始CPU速度方面,A11无疑是赢家。
在那之前,苹果公司和高通公司都已经在交付用于移动设备的32位ARMv7处理器。高通公司以其32位骁龙 800 SoC引领了这一领域。它使用内部Krait 400内核以及Adreno 330 GPU。
当苹果突然宣布推出64位ARMv8 CP时,高通一无所获。当时,它的一位高管称64位A7为“营销手段”,但高通公司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的64位策略。
2014年4月,高通推出了 具有四个Cortex-A57内核和四个Cortex-A53内核的骁龙810。“ Cortex”系列内核直接来自ARM(ARM体系结构的托管人)。但是在同一年,苹果公司宣布了其第二代内部64位CPU A8。直到2015年3 月,高通才能够宣布其第一代内部64位CPU 骁龙 820及其定制的Kryo CPU内核。
同年9月,苹果发布了使用A9处理器的iPhone 6S,这是苹果的第三代 64位内部CPU。突然,高通落后苹果两代。
2016年,高通公司再次提供了ARM的产品,但它有所不同。ARM创建了一个新的许可计划,该计划允许最受信任的合作伙伴及早访问其最新的CPU设计,甚至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定制。结果就是Kryo 280 CPU内核。根据规格表,骁龙 835使用八个Kryo 280内核,但是通常认为它具有四个Cortex-A73内核(有调整)和四个Cortex-A53内核(有调整)。对于骁龙 835,高通将公告从春季改为冬季,这意味着835是在Apple A10和iPhone 7之后发布的。
Apple的CPU内核有什么不同?关于Apple的CPU核心,有几项重要的认识。
1. 64位ARM的CPU具有领先地位
首先,在基于64位ARM的CPU方面,苹果公司几乎领先于所有人。尽管ARM本身于2012年10月宣布了Cortex-A57,但建议的时间表是ARM的合作伙伴将在2014年内交付首批处理器。但是Apple在2013年的设备中配备了64位ARM CPU。该公司此后一直在利用早期的领导者,并且每年都会产生新的CPU内核设计。
2. Apple的SoC工作与手机发布紧密相关
设计高性能移动CPU很难。对于高通而言,因为研发确实很难,所以每次都需要很长时间。Cortex-A57于2012年10月发布,但直到2014年4月才出现在智能手机中。这是一个漫长的交货时间,但目前交货时间正在改变。
例如:华为Mate 9中的麒麟960在ARM Mali-G71 GPU交付给华为仅8个月后发布。有一种说法是,既然苹果公司内部做所有事情,那么紧密的联系使它可以将开发周期缩短几个宝贵的星期。
3. Apple的CPU很昂贵
根据Linley Group 2016年的一份报告, Apple A10中的Hurricane内核“大约是其他高端移动CPU的两倍”。甚至较小的Zephyr内核也比其低功耗内核大得多,“几乎是Cortex-A53的两倍”。这里的关键是苹果销售智能手机,而不是芯片。结果,它有能力使SoC变得更昂贵,并在其他地方(包括最终零售价)收回资金。
4. Apple的CPU具有很大的缓存
硅要花不少钱,对于某些芯片制造商来说,其利润率仅能节省0.5平方毫米的硅。像上面的第三点一样,Apple能够制造更大的芯片(就硅片成本而言),并且其中包括大容量缓存。
在Cortex-A75之前,ARM的Cortex处理器都不支持L3缓存。但是自A7以来,苹果一直在使用大型L3缓存。苹果A7和A8具有1 MB的L2缓存和4 MB的L3缓存。A9和A10具有3 MB的L2缓存和4 MB的L3缓存,即总共7 MB的缓存。根据Geekbench的说法,A11具有8 MB的L2缓存,没有L3缓存。尽管Cortex-A75现在支持L3缓存(也可以支持高达4 MB和4 MB的L2缓存(每个内核0.5 MB)),但高通等芯片制造商可以决定要包括多少缓存。
5. Apple以较低的主频生产具有宽管道的处理器
从广义上讲,SoC制造商可以用狭窄的管道制造CPU内核,但可以在高时钟频率下运行该管道。或使用较宽的管道,但时钟速度较低。就像现实世界中的水管一样,您既可以通过较窄的管道以高压泵送水,也可以通过较宽的管道以低压泵送水。在两种情况下,理论上您都可以实现相同的吞吐量。ARM恰好落在狭窄的流水线阵营中,而苹果则落在了更广的流水线阵营中。Cortex-A75的最大频率可以在10 nm上达到3 GHz,而Apple A10的最大频率可以达到2.34 GHz。
总结目前Apple产品线中CPU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像Mac系列、iPhone系列、iPad系列都需要CPU支撑,而且本身苹果是做产品的,所以更了解技术侧和产品侧大家共同的需求,更容易寻找痛点去优化CPU性能,当然主要是苹果有雄厚的研发能力,才能去支撑这么耗钱耗时间的CPU研发。
那你觉得iPhone的CPU芯片为什么一直领先呢?欢迎在评论区闲聊讨论,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是的,在芯片方面苹果是真的领先太多了。
现在苹果A15大核已经超过3.2G了,而省电模式下,双大核降到1.5,小核满血。即使锁到这种情况,A15依然可以跑30分钟原神中画质,全程60帧,功耗3.1瓦。
而安卓方面最强的骁龙888使出吃奶的劲也不能稳60,功耗高达5.8瓦。
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差距,就是因为苹果在架构上的设计真的无敌。 关于这点,只能说苹果真的太有钱了,架构团队请的全是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