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35,45,65是指什么
型号:16XDWFB-A;
XD:湘电节能;
WFB:无密封自控自吸泵;
材质代号:T.G.PP-BXG;
速r/min:2900;
流量m3/h:1.1;
总扬程m:6.5;
配套功率kW:0.75;
允许吸深m:7;
吸液口径mm:16;
出液口径mm:10;
整机重量kg:75。
我个人觉得自吸泵35,45,65是吸入口口径的大小或者叶轮大小。
如果想买一款自吸泵。用一个120W或是180W自吸泵就可以,扬程在15米左右,足够你用的,如果想购一台潜水泵,用款370W或是550W潜水泵就可以的,如果想买正规的水泵,我建议还是辽宁海城三鱼公司的水泵。质量还是不错的,就是价格略高一些。自吸泵在300多元,潜水泵在500多元,自吸泵流量略小些。 自吸泵型号20WBZ0.6-15X.潜水泵型号QDX3-20-0.55C
泵、真空泵、液下泵、计量泵、齿轮泵、耐腐蚀泵、耐酸泵、消防泵向旋转方向流动。然后与右回水孔流来的水汇合,顺着蜗壳流动。由于液体在蜗壳内不断冲击叶栅,不断被叶轮击碎,就同空气强烈搅拌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并不断地流动致使气水不能分离。混合物在蜗壳出口被隔舌剥离,沿短管进入分离室。在分离室内空气被分离出来,由出口管排掉,而水仍经左右回水孔流向叶轮外缘,并与吸入管空气相混合。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尽,使水进入泵内,完成自吸过程。排污泵自吸泵油泵隔膜泵螺杆泵齿轮油泵泵相同,其区别只是回水不流向叶轮外缘,而流向叶轮入口。内混式自吸泵在启动时,须打开叶轮前下方的回流阀,使泵内液体流回到叶轮入口。水在叶轮高速转动的作用下与吸入管来的空气相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排至分离室。在这里空气排出而水又从回流阀返回到叶轮入口。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空气排尽,吸上水来内混式的自吸泵,工作原理与外混式自吸。
自吸泵的自吸高度,与叶轮前密封间隙、泵的转数、分离室液面高度等因素有关。叶轮前密封间隙越小,自吸高度越大,一般取为0.3~0.5毫米;在间隙增大时,除自吸高度下降外,泵的扬程、效率均降低。泵的自吸高度随叶轮的圆周速度u2的增大而增大,但到最大自吸高度时,转数增加而自吸高度就不再增加了,此时只是缩短自吸时间;当转数下降时,自吸高度则随着下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吸高度还随着储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超过分离室的最佳储水高度)。为了在自吸泵中更好地使气水混合,叶轮的叶片须少些,使叶栅的节距增大;并宜采用半开式叶轮(或叶轮槽道较宽的叶轮),这样更方便于回水深入地射进叶轮叶栅中。
自吸泵大部分与内燃机配套,装在可移动的小车上,宜于野外作业。
楼高一般为3米,能到2层说明管网约有7~10米水柱的压力,建议选泵扬程为18~20米,流量根据所供水的户数计算如下:户数*【3.5人/户】*【200L/(人*d)】*2.5/24/1000=?m3/h,其中2.5为供水高峰时系数。
看过你的描述,应该是老式的居民楼,这种情况,应该是你们1~5楼用一个上水管,单单自己家用一个自吸泵解决不了问题,试想你们家用一个自吸泵往上吸水的过程中,4楼或者3楼也要用水,打开水龙头,相当于自吸泵的进水官路上开了个孔,进气,那你的泵此时就根本不可能吸上水,5楼存在供不上水的问题,而且2,3,4楼也存在,为什么大家伙不叫在一起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楼装泵或者整个居民楼或者小区需要一个二次加压泵站,较之每家每户弄一个效率很低的自吸泵(还不好使)那不是省很多钱吗?
严寒天气下塑料自吸泵保护不当容易出现裂痕,有十项注意事项:
(1)手动检查泵及管路及结合处有无松动现象;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
(2)向轴承体内加入轴承润滑机油,观察油位应在油标的中间线处并及时更换和补充
(3)拧下泵体的引水螺塞,灌注引水(或引浆);关好出水管路的闸阀和出口压力表及进口真空表。
(4)查看电机转向是否正确。当泵正常运转后,打开出口压力表和进口真空泵,当其显示出适当压力后,逐渐打开闸阀,同时检查电机负荷情况。
(5)尽量控制泵的流量和扬程在标牌上注明的范围内,以保证泵在 效率点运转,才能获得大的节能效果。
(6)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不能过环境温度35℃,温度不得过80℃ 。
(7)泵要停止使用时,先关闭闸阀、压力表,然后停止电机。
(8)经常调整填料压盖,保证填料室内的滴漏情况正常(以成滴漏出为宜)
(9)泵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止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尽,防止冻裂。
(10)泵停用,需将泵全部拆开,擦干水分,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装好,妥善保存。
,管道里面进入空气啦,等等等等。找出原因,立马解决!
注意吸程和扬程不是一个概念哦!28米吸程肯定假的啦
国内外做的最高的也就8-9M左右。
自吸泵是非潜水型的离心泵 因为电机没有全部密封 所有是不能放到水里面的 放下去就烧了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