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自吸泵 > 正文

自吸泵上水不正常忽大忽小是什么原因

笑点低的枕头
闪闪的小猫咪
2023-01-23 09:00:41

自吸泵上水不正常忽大忽小是什么原因?

最佳答案
安静的香氛
震动的橘子
2025-09-26 09:37:48

自吸泵吸不上水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自吸泵吸不上水的原因就是自吸泵进口管道漏气的原因所致,因为自吸泵进口管道漏气是很难检查出来的。

例如如下案例新自吸泵安装调试使用时客户怎么操作都没有办法让自吸泵吸上水来,并且电话里面已经很肯定自吸泵进口管道保证不漏气了、所以我公司售后人员只能计划自己亲自到现场查看具体情况,我公司售后人员到现场后先开泵观察情况发现水只能抽到1米高左右再也不向上走、这说明管道还是有漏气现象随后停机观察并听管道是否有吸气声、依靠耳朵听听不到吸气声音,我们判断有可能是管道漏气点较多导致管道及泵腔里面形成不了较高的负压所致所以听不到吸气的声音、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大型的真空泵或者空压机配套设施都很难找到漏气点,随后我们只能对进水管道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查,检查发现主要原因属于客户公司所采用的进水管法兰片偏薄里面的橡胶密封垫也相对较薄所致,管道是钢管加上总长度总长大约6米垂直高度约3米、由于法兰片偏薄在紧法兰螺栓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法兰片变形的现象出现。

最后俩人采用对角拧螺丝的方式把所有法兰螺栓全部再拧紧一次、然后再次启动泵并把排气阀打开,结果自吸泵排气口明显感觉到有气排出、水也在向上逐渐提升最终水被抽了上来。

另外需要告知广大使用自吸泵类产品的用户,自吸泵在加满水之后自吸时间长短取决于自吸泵本身的自吸性能以及自吸泵进口管道的长度、高度、管道大小等因素有关,很多使用的人因为担心自吸泵时间开长了会把自吸泵搞坏了,我们必须要为您分享只要自吸泵泵体里面有水、泵体不发热手还能摸不烫手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行不会对泵有影响,所以如果遇到自吸高度高、距离长可以加满水之后多运行一阵子、如果泵体有点热了可以一边运行、一边给加水口里面加水进去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帮助自吸泵提高自吸能力。

最新回答
动人的小笼包
羞涩的月饼
2025-09-26 09:37:48

我们生活正用水的压力与自吸泵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自吸泵压力大小怎么调呢,接下来和小编一来看看吧。

一、自吸泵压力大小怎么调

自吸泵有一个弹簧螺钉,要调节自吸泵的压力,只需要调节弹簧螺丝即可。将弹簧螺丝拧紧,压力就会增加,拧的越松,压力就会减小。如果大家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吸泵的压力,可以查看说明书或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调试。

二、自吸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首先,不要在各处松开螺栓,并牢固地连接电源线和插头,否则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必须超过2M。

2、自吸泵运行时,工作电压范围应为额定电压的5-12。否则,电动机的寿命会缩短,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被烧毁。

3、当使用远离电源的电动泵时,传输线必须适当地加粗。否则,电压会下降并且无法正常工作。

4、使用净水泵和自动吸水泵管时,请确保将水倒入储水箱。如果即使在打开电源数十秒钟后水也没有自动排干,则在使用后无需添加水。

5、在使用过程中,请保持电动机干燥,但请注意不要使水位下降或将底阀暴露在水面上。当温度低于40度时。准备防冻剂。否则,泵体将冻结并破裂。

6、在使用过程中,请保持电动机干燥,但请注意不要使水位下降或将底阀暴露在水面上。当温度低于40度时。准备防冻剂。否则,泵体将冻结并破裂。

7、如果一段时间未使用泵,则排干泵中积聚的水,清洁主要部件,并在通风良好且干燥的地方涂抹防锈油。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自吸泵压力大小怎么调以及自吸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相信大家看完以上的分享后也有了相应的了解,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齐家网网站,小编将一一为你们解答。

5

0

10秒估算报价结果

装修总价

已阅读并同意

《齐家用户协议》和

《隐私政策》

免费获取报价明细

装修公司文章案例效果图

全城

排序

筛选

装修报价

免费设计

建材团购

监理验收

无心的小蝴蝶
纯真的墨镜
2025-09-26 09:37:48

首先要确认影响自吸泵选型的几个重要因素:输送介质、输送温度、自吸高度、流量、扬程、口径、功率等。

通过输送什么介质,介质温度,确定选用什么泵,用什么材质的泵。例如98%的浓硫酸根据温度的不同,化学性质表现的也不相同。30℃以下可以采用PVDF材质的耐酸碱自吸泵输送,超过30℃就需要用衬氟材质的泵输送。次氯酸及次氯酸根离子的氧化性比较强,需要采用PVDF材质的泵(含有次氯酸根离子溶液建议采用磁力泵)。

根据自吸高度要求采用不同的配置,一般建议客户在进水口加装底阀滤网,起到防止吸到杂物,防止于液体回流,再次启动不用加水等作用,自吸高度在5米左右,需要加装自吸桶。(原理:自吸泵不断的抽自吸桶内的液体,使得自吸桶内的压力不断变小,大气压会将液体通过进口管道压到自吸桶内,从而提高自吸能力)

流量扬程是一款泵基本的要求,通过泵要求的流量扬程,对照流量扬程性能曲线图,可以快速选择适合的型号。例如,需要扬程20m,流量20m³/h的自吸泵,在流量扬程曲线上,找到对应的20m扬程的水平线①,与20m³/h(334L/min)对应的竖直线②交叉的点X,选择在它上方的紧挨着的一条线h,选择对应的泵型号MA-50052(采用选大不选小的原则)。

如果口径要求是40mm没有自吸要求,也可以根据上面的方法,选择磁力泵MNX-452(50*40口径)或者化工泵MC-40032(40*40口径)。

霸气的冬日
自由的汉堡
2025-09-26 09:37:48
15 世纪是全球历 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1405-1433 年,中国郑和连续七下西洋。1488 年,葡萄牙人狄亚士沿 大西洋南下,发现好望角。1492 年,代表西班牙的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远航美洲,发现 美洲大陆。1497 年,葡萄牙人达?伽玛发现东通印度的新航线。1522 年,西班牙人麦哲伦及 其随员向西航行,先后横渡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绕过南非而返回西班牙,完成人类 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一连串的航海活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与此同时, 在中国国内,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市场不断扩大,货币经济越来越强劲地排挤着自然经济。 这样,自15 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自身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与世界 各国和各个地区均发生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与中国贸易的国家不仅有东亚诸国和东南 亚、南亚国家和地区,更远的非洲和欧洲国家及地区也与中国有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即使是 在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的时期,这种交往也从来没有中断。乾隆《潮州府志》卷40《艺文》 引明代文献记载说,明代海禁时的海上贸易:“闽粤之人,驾双桅船,挟私货,百十为群,往 来东西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各种手工业品大量行销海外, 而国外的商品也纷纷涌入中国。 中国与世界各国频繁的对外贸易,既是中国国内市场发展和扩大的必然反映,同时又反 过来促进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当时,中国国内市场发展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以沿海的广州、 厦门、泉州、福州、宁波、上海等外贸港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既包括沿海内陆腹地又包括 近海区域的一个特殊的区域市场--近海市场。以往,不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国外的学者, 在研究唐宋和明清时期中国区域市场的成长与发展时,都局限于陆地范围,多将中国的区域 市场分为东南市场(长江中下游市场)、北方市场、西北市场、四川市场(长江上游市场)、 岭南市场、东北市场等,而没有注意到近海市场。事实上,近海市场是一个极为特殊又极其 重要的区域性市场,其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的任何一个区域市场。这个市场既具有陆地区域市 场的特征,又有着海洋市场的特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中国区域性市场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近海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当时,这里商贾云集,商品荟萃, 一端连着国内市场,另一端连着海外市场。正是通过这个近海市场,中国的商品大量地、源 源不绝地销往海外,而世界各国的商品又大量运到中国。可以说,是近海市场架起了中国与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的桥梁。 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和经济联系的程度,应该说,以往我们是估计不足的。从当时 的实际情形来看,这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经济联系,不仅频繁程度和规模超过以往 任何时期,而且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之中。温汝能《嘉庆龙山县志》卷 12《竹枝词》有词云:“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几到,近来丝价竟如 何。”海外国家商船何时到港,竟影响到广东地区的丝价,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形成了 紧密的互动关系。再一个颇能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其它国家经济具有互动联系的例证就是, 随着中国与海外国家贸易的发展,中国铜钱大量流外海外国家和地区。在东亚的日本、朝鲜 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铜钱一直都是作为主币在流通,有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甚至 到了20 世纪50 年代还在使用着中国的铜钱。这说明,至少在以中国铜钱为主币的这些国家 和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贸易圈。 从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来看,在18 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无论是生产技术水平,还是经济 发展总量,抑或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借用国外学者弗兰克?贡德在《白银 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中的一句话,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这样的一种情况,就造成世界各国普遍需要中国商品,而海外国家则很少有商品输往中国。 明人张燮在《东西洋考》卷五中谈到中国与吕宋的贸易时说:“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 用银钱易货,故归船除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这里说的虽然是吕宋的情况,实 际上其它国家和地区也都是这样。即使是在遥远的美洲大陆,也迫切需要中国商品。据安? 罗伯逊《菲律宾群岛》第12 卷所引述的资料,1602 年5 月15 日,殖民地秘鲁的蒙特瑞公爵 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说到中国丝绸销往当地的情况:“每年只要有四艘商船开往秘鲁,所有 的衣料都会销售一空,其它货物也一样。人们一向都穿新西班牙和中国运去的衣料。„„现 在只要中国丝货大量运来,秘鲁的供应便不虞匮乏。” 经济的高度发展,决定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了保持与中国的贸易, 唯一的办法是用国际通用的货币--白银购买中国的商品。这样就导致世界各国的白银大量 流入中国。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曾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来描述世界各国白 银向中国的流动。当时,国外的白银主要通过这样几个国家和地区流入中国。一是欧洲。当 时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贸易还不甚发达,欧洲主要是通过在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中亚购 买商品,而将白银输往这些地区。这些地区又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将欧洲白银转输到中国。 根据巴雷特的估算,在17 世纪和18 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欧洲,其中40% 又转运到亚洲并最终大部分流入中国。(《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译本第 203 页。)二是马尼拉--美洲。据中国学者侯镜如和国外学者威廉?S?阿特伟尔引述的资料, 1586 年,有人自马尼拉写信向西班牙国内报告:“此处以大量之银及银货交换中国物品,此 项银及银货,除一小部分残留本岛外,其余大部分,均由华人运回中国。”(侯镜如《明清两 代外银流入中国考》,《中行月刊》七卷六号,1933 年版)1602 年,西班牙驻墨西哥殖民当局 向马德里报告:“每年从阿卡普尔科运往马尼拉的白银总计有500 万比索,1597 年高达1200 万比索。”另有人甚至说:“中国皇帝能够用从秘鲁运来的银条建一座宫殿。”(威廉?S?阿特伟 尔《国际白银的流动与中国经济》,《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 年第9 期)三是日本。日本是当 时重要的银产地,有“银岛”之称。在中日双方的贸易中,由于“日本无货,祗有金银”(顾 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93),所以有大量白银流往中国。日本学者笃小畑估计,“在十七 世纪初,由日本人、中国人、葡牙人以及荷兰人的船只,从日本载运出口的白银每年可达 150000 到187500 公斤。„„最终还是流到中国大陆。”(《国际白银的流动与中国经济》) 当时,究竟有多少白银流入了中国,中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估算。中国学者万明最近在 《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刊《河北学刊》2004 年第 3 期)一文中, 在综合以往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了重新估算,她认为,在1540-1644 年的一百年 间,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每年可以75 吨计算,总数在7500 吨左右在1570-1644 年间,美 洲生产的白银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而吴承明先生最近的估计是:17世纪后期流入2614?5 万两,18 世纪前期流入5620?8 万两,18 世纪后期流入9589?5 万两(《中国的现代化:市场 与社会》第287 页,三联书店2001 年)。尽管目前这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但不论如何,可 以肯定的是,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大部分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贡德?弗兰克在《白 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中总结道:“中国获得和使用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 个十分巨大的份额。大量白银来自日本,有一些白银是从太平洋上经马尼拉而获得的,有一 些是从美洲经欧洲、黎凡特、西亚、南亚和东南亚转到中国,也有一些是直接或间接从中亚 获得的。”如此数量的白银持续不断地流入中国,形成了一条中国通向世界各国的“白银之路”。 过去,在讲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时,我们仅知道有“丝绸之路”。其实,除了“丝绸 之路”之外,还有我们这里讲到的“白银之路”,以及我们前面提到的因中国铜钱大量外流形 成的“铜钱之路”等众多经济通道。 “白银之路”的形成以及由此而来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讲, 到底意味着什么?先让我们看一看当时中国国内白银的产量。吴承明先生曾估计,明代国内 白银产量盛时年约30 万两,16 世纪即见下跌,17 世纪早期记录仅数万两,连同隐漏不过20 万两,清代产量虽有所上升,但每年也只不过四五十万两。 (《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第275-277 页,三联书店2001 年)将国外流入中国的 白银数量与中国国内的白银产量两相对比,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国外流入的白银数量是中国 国内产量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当时的中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正经历着从 铜钱和纸币并用的时代向白银货币时代的转变。白银货币化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向前发展, 社会上普遍出现白银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白银的流入,就为中国的白银货币化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白银供给,从而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对于这 一点,对天下之事洞悉备至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11 中指出,明代白银的使用越来越 普遍,“食粮折输变卖,无不以银,后遂以为常”,究其原因,“盖番舶之来多矣”。特别是在 白银流通较早的岭南地区,白银的供给几乎全仰于国外白银的输入。岭南地方文献《岭南丛 述》卷34《粤中见闻》记载说:“用银始于闽、粤,而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 但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意义还并不在此。它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随着白银的流入, 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经济联系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中国经济正在主动地融 入世界,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新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并完善。中国与欧洲、中国通过马尼 拉与美洲、中国与日本的白银流通圈,无疑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因此,白 银的流入,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标志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水平与程度。据国外学者 Gregoril?F?Zaide 的《菲律宾的政治文化史》记载,西班牙早期在菲律宾的神父科仑尼尔说: “保持同中国人的交往,以及善待那些居住在那些海岛上的中国人是如此重要,以致没有中 国人,这个社会就不能维持,很好地对待他们,这是明智的。”这段话表明,世界经济贸易体 系离不开中国。当然,中国也离不开世界,白银的大量流入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以往那种 将中国经济看成是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的观点,看来是值得商榷的。这是我们重新审视 15 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贸易发展史后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