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自吸泵 > 正文

为什么电影机射出的光线投在屏幕上会变成电影情节

眯眯眼的太阳
安详的白云
2023-01-21 11:46:04

为什么电影机射出的光线投在屏幕上会变成电影情节

最佳答案
着急的奇异果
敏感的钻石
2025-09-28 14:14:03

电影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入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游戏。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学娱乐游戏之中。至于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

一、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与

此现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二、摄影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span>意识面前,已经不可能满足于静止的、精美的、单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忠实地复制形象动作和自然空间的物质实现。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他曾在 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为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 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这…时期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三、放映术

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比如《可怜的比埃》。

1895 年卢米埃兄弟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从此,由他们所启动的活动摄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类纪实工具的发展史上展现了划时代的意义,火车进站的镜头也象徵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源起。

电影究竟是谁发明的?

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

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

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

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

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

根据记载:

在一八八八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著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迪克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0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

一八九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藉著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不久,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於电影的发展。

起初,在欧洲,也有人在对这些活动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放映电影就此展开序幕。

卢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了大门」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馆」的地下大厅,正式公开上映十二部影片,并出售门票。

同年九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放映这种射映式影片时,也出售门票。如此可知,早在电影产生的同时,就已和营利结下了不解之缘。

------------------------------------------------------------------------------------------------------

电影放映形式

超大银幕电影采用70毫米的电影放映技术,因其银幕巨大而称超大。其银幕高度为21米,宽度为30米,相当于七层楼的高度。银幕之大而成为世界之罕见。它具有画面稳定、清晰、色彩还原正常等特点,银幕上景物真实而恢宏的场面,给人以美的欣赏与动的感受,随着远近镜头的推拉,将把您带入富异国情调的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动感球幕电影厅采用70毫米放映设备,半球形银幕趱直径达18米,观众观看电影时,整个画面布满球体,视而不银幕边缘,透射型的金属银幕,六声道的立体声效果,使观众享受变化万千,栩栩如生的万千气象。影厅内的动感平台,是集液压、电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动画为一体的高科技系统工程,当您坐在平台载体上,整个载体能上下升降,左右倾斜,前后俯仰,即可摸拟航天器去邀游太空,也可摸拟潜水器,饱览海底世界的奇特景象,随着逼真的画面和平台载体的活动,让人不由自主的进入角色,造成十分真实和惊险刺激的特殊感觉,球幕动感电影填补了国内空白。

水幕电影与一常规电影完全不同。它是利用高压水泵通过特制的喷头,将水自下而上喷出,使水雾化并形成扇面形银幕。此银幕与自然界的夜空连成一片,人物出入画面,忽而腾起飞向天空,忽而又从天而降,产生一种虚幻缥缈的感觉,似海市蜃楼。目前,水幕电影在我国还很少见。

环幕电影: 环幕电影也称360度圆周电影,厅内呈圆形周边是由九块银幕组成一个环形银幕,由九台放映机同时放映,观众观摩时,站在圆周中心位置,前瞻后瞩,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画面景象壮观,气势磅礴,加上多声道立体声效果,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感觉,将呈现在您的面前。

立体电影是利用光学原理与人眼的视差相配合产生的一种奇特的空间影像和立体效果,当您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就会感到银幕上的一切景物和大自然一样,存在着远近前后不同距离,有的景物近在眼前,似乎垂手可得,当某一物体朝你快速推进,你会感到物体猛地向头部袭来,使你大吃一惊。

最新回答
甜美的时光
背后的柠檬
2025-09-28 14:14:03

香港电视剧及珠三角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让更多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也开始学习粤语。

香港是新近回归的,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以粤语作为母语的现实不会改变,只是为了更好地与大陆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新一代的香港人都会普通话,但这只能算他们的第二语言。

闽南语使用区通用普通话,比如福建、广东的潮汕地区,新中国都成立那么多年了,普通话的普及运动也经历了好几代,现在的闽南语区的年轻人更多的是以普通话以母语。包括TW,虽然他们与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是很大差距,但不得不说他们的方言是闽南语,但是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普通话了(尽管那叫台湾普通话),很多的TW小孩,都不会说闽南语。在这种情况下,闽南语面临的就不是普及不普及的问题了,而是原使用人群的缩减问题。如果会说闽南语的人普通话说得比方言更好,那其他人有什么必要专门去学习闽南语呢?

坦率的金毛
诚心的百褶裙
2025-09-28 14:14:03
【在沂山】

山是有性格的。到沂山,一脚落地,踩着沂山的土,吸进沂山的气,就知道了沂山是有才而不傲,清标而不孤,卓然却随和,是巍巍不傲、敦敦不俗,是山中大美。

一、沂山月,只看看便要醉了

脚出东镇御苑,当头一轮明月,我心头不禁一颤。

抬头见那沂山之月,何其大,又何其美哉!

我站的地方,形似天井,周围全是起伏的山头。东侧近山,抬足可上,其上灌木乔木,碧叶苍茫,风过树飒,伴有鸟鸣,或嘤嘤,或呱呱,山幽声显,立体错落。西侧是盘旋山道,一带白光,直上最高峰歪头崮,其间夹道茂林,回环往复,夏草披离,没入天际,不见踪影。北侧遥远群峰,近与远,高与低,正与侧,搭配正好,远且深幽。但最美的要算南侧,南侧是凹,边沿是树,内地为草,凹深且远,两边簇成甬道,树木杂草之上,当空一轮明月,皎皎闪亮。

其月之大,其光之洁,我从未见过。它近可攀,似触手便及,又遥不可想,像悬挂在唐宋历史上。只将月辉肆无忌惮披洒下来,把东西南北全部覆盖——东侧的山头朗朗的,偶有鸟禽飞起,宛若从月亮里钻出来的,栖落在树梢,唧唧不停;西侧的官道,白亮明晰,又渐行渐远,仿佛通往月亮的梯子;北侧的群峰,朗润反光,把月辉再送回来,像情人多情的眸子,流转,潋滟,一波荡漾。

月亮与山岳,山岳与草木,草木与人,本应该是一体的。多少时候,我们置身滚滚红尘,看到只是窗子外的灰蒙蒙的月轮、僵硬的月盘,殊不知,看月亮,是需要好地方的。不可是山巅,山巅太空;不可是山脚,山脚太矮;只有像这样置身山中,有微醺之酒,有妩媚之态,有迷离之思,才宜观月,赏月,亲月,近月。

此景此夜,此时此刻,我觉得肉身寄托山中,神色覆盖碧叶,灵魂飞升腾空,情愫缭绕迷蒙。沂山之月,只看一看,便要醉了;只闻一闻,便觉香了;只想一想,便是爱了;只亲一亲,便是真了。

我胡乱想着,只那月亮悬挂天空,像一个偈语,一言不发。

二、遭遇齐长城

很意外,在貌似忠厚温良、自然朴实的沂山竟然还会遭遇一段长城。齐国古长城。2500年的历史了。

疆土与臣民,杀戮与安抚,一段长城,终会和着血泪伫立起来。长城的背后是权力与征伐。我历来不喜欢长城。长城之城,每一块砖都和着血,肉体和身躯的磨砺,每一滴血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家庭的泪和苦。以我观之,长城是大地上的伤疤,绝不是风景。天空俯瞰蜿蜒的长龙,也不是壮观,而是悲壮。导游带着我们顺势而上,小路越来越崎岖,崎岖越来越蜿蜒,一道土岭,踏上去和平地无疑,长城在哪里?

不见长城,几千年的时光下,长城已为齑粉——我庆幸,草草垒就的砖石,不是苛刻的最结实的墙砖,可能会少些血泪和悲伤。我拾起一块貌似砖石的东西,用手一掰,都碎了,好,就这样碎在历史的罅隙里,在2500年后的日光下,碎在一个文弱的诗人之手,很好。

画地为牢,垒石为界,这是古代人的游戏,统领者的游戏。今天已经不需要了。今天的长城更多地需要筑在心里。抵御的最重要的境界是人心不是长城。

人民不需要长城,人民需要内心的坚固,需要精神的强大,需要灵魂的高蹈引领。

从长城下来,在山下仰头,隐约看到一带白堤,飘在那里,就像是一道经幡。

它的存在更多地是让沂山记住历史,记住比长城更重要的东西。

三、万年松与百丈崖

沂山的美在乎不奇、不险、不怪,但沂山并不是无景。上帝不会吝啬给它玄机。一道百丈崖,一棵万年松,足矣。

先说百丈崖。一般的山,都会有陡崖,都会有瀑布。山有瀑布不奇,水落下来飞珠溅玉也不怪,譬如蒙山,那一道中国瀑布,三起三落,垂垂叠叠,潺潺湲湲,貌似中国地图,美是美哉,却失之太过讨巧,形式大于内容。沂山的百丈崖不这样,它粗砺原始,不造作。首先是高,仰头只见源头在天,俯瞰渊薮万丈;其次是直,中间无回环起伏,一落到底,人在崖下,望如蝼蚁。不用描绘它如何流的,如何落的,不用称赞水如何清的、石如何翘的,只是看一看一带细水如练,接通着天与地,就明白了这人不过是百丈崖之一粒微尘,上帝的目的就已达到。

再说万年松。松盘曲遒劲,这不足奇;干硬如铁,也不足叹;死掉的一半枝叶生出新枝,也属正常。单说那1500岁的年纪,它就熬过了多少代人?自然造化,生命对比,一棵树比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是不是可以骄傲许多?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寿比南山不老松”,南山松的存在观照、印证了人其实是脆弱的一族。汉代栽植后,有多少日月风雨的轮回?要经历多少枪林弹雨的烟火?有多少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可以折杀的侥幸都撑过来了,这不是伟大?它活着。不声不响,不言不语。死了的枝干,论证着活着的风范;活着的经脉,流淌着生生死死的浆液。刀砍不动,斧斫不烂,那不是树了,那是比铁还硬的时间,是比厚厚的历史书还重的见识,是比活着更坚定的淡然。

万年松与百丈崖,在沂山,点活了沂山。这沂山世界的两只眼睛,不允许拍照,只允许默默站着,想了又想。

四、夜访白石瀑遇雨

在沂山,百丈崖之外,还有白石瀑。因为一片裸石,白若飘带,水势顺流而下,形成瀑布。昨夜朗月,今晚阴雨。初夏之夜的沂山,没有月亮,暗云把一切都遮蔽了。木也森森,山也森森。人眼在夜幕里适应着微弱的光线,周遭一切都是黑黢黢的。山气浓起来,黑也浓起来。黑夜像一张网,把草木罩起来,只有偶尔的鸟禽的鸣叫,突破夜色,穿出来,让人觉得立体和鲜活。但那鸟声磔磔像鬼,有些恐怖。让人想到少年时孤单地走夜路,既害怕又充满了向往的刺激。

“我们去寻白石瀑吧。”有人说。这样的瀑布合该是在夜晚看的`。马上有人附和,“同去,同去。”是盘旋的下山路,地面已经湿了,上面是毛毛雨,一行人穿行在夜色里,一面谈论着散文和诗歌,一面簇拥着往下走。

都饮了酒,微醺。有人开始唱歌,有人吃吃地笑,山林草木把声音吸进去,再吐出来,就换了腔调,自己听来,陌生而新鲜。有多久没走过夜路了?只记得小时候走过,这些年,城市里到处有灯火,哪里还能再度过黑夜?脚步声夹杂着说笑,远远看见白色的石块了。那石块在黑夜里闪亮着,有细水淙淙落下,白天坐车从这里路过并没有留心,现在看来,夜晚寻访倒真是合适的。

“是水。”有人喊,“白水呢。”

和着水声,突然就下了雨,白石瀑的水声更响了。微弱的手电亮了,光线柱内,雨水如线哗哗地落着,“天上下瀑布了”。于是奋力往山上跑,可是人怎么也跑不过雨,桥头上有一棵树,黑夜里看不清是什么种类,只觉树冠好大,我们钻到树底下去,雨势顿时小了,弱了,大家嬉笑着要作诗,可是诗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就开始背诵《雨巷》,诗很美,可惜没有伞和撑伞人,让人生出许多遗憾。

山把人聚集在了一起,雨又把人聚集在了更小的天地,一棵大树,成全今晚的诗文清谈。清幽之外,诵诗之音,又有鸟叫起来,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夜晚生动起来。人和大山和自然结合在了一起,其实,人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何况是几个内心赤裸纯净如水的作家呢?

那一道白石瀑布我究竟没有看清楚,但从今后的记忆里,每想起它,我就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妙。

五、极顶与探海石

终于到了极顶,说终于并不是因为山脉有多高,而是强调一种结果。沂山极顶1032米,距离的是海平面,上面立一块探海石。可沂山四周并无海。但站在极顶俯瞰,四山苍茫,绿荫遍布,山风过后,松涛阵阵,貌似大海。

1032,这个高度正恰当。太高的高度容易让人产生征服攀登的虚荣心,让人登临之后盲目地以为自己了不起。登上山巅是人的梦想,到了山巅又要“啊!啊!啊!”地抒情,似乎自己已经顶天立地,其实是错误的。相对于大山,相对于自然,人的征服脆弱得不堪一击。我总以为,大山就是自然给人搭建的一把梯子,让你可以双脚离地,俯瞰一次大地和泥土,回望一次过往和去昔。坡度,角度,垂直,陡峭,险峻和海拔,升到半空的感觉,就是发现自己的渺小和自不量力。站在山顶,人可以更近地接触星星和月亮,还有貌似遥不可及的苍穹和流岚,那是终极诱惑。

在沂山山顶,我们坐在那里合影,神态各异,我们脚下是探海石,兀然耸立出去,摇摇欲坠,可是千百年来并未坠落,这的确是一个奇迹。

每一座山里都不乏奇迹。

海有多高,山有多深?

在沂山,试想探海石落到海中的那一刻,我们听到的或许不仅仅是沂山的回声,应该还有人生的诘问与回答。

【印象蒙山】

上苍垂青人类,植山于大地;大地眷顾苍生,草木于其上。泰山东邻,有数峰耸起,群山连绵,其上草木茂盛,葱郁葳蕤,是为蒙山。

一、峭石林立秀奇峰

蒙山并非一枝独秀,它不孤不独,是立体的。高与低,远与近,内与外……山峰与山峰呼应,山谷与山谷跌宕,它怀一颗包容之心,纳千山万壑,像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巨树。每一条根都隆起一座山脉,每一条干都依附若干村庄,每一片叶都长满碧草茂林。

在蒙山里行走,转身即是新景,移步便得自在,你攀上了一个山头,却发现还有另一个山头等你;你听足了松涛阵阵,拔脚便是另一端山风吹你。山与山环抱着又隔离着,独立着又亲近着,一片天地连着另一片天地,一个世界换成了另一个世界。

着眼蒙山,到处是峭石林立且姿态各异——睡佛山、水帘洞、登天梯、升仙台、栖凤山、天壶峰、黑松林、云蒙峰,峰峰奇秀,处处玄机。一处一种风光,一处一个传奇。遥望睡佛,酣然入眠,其神其态,超然物外,让人禅意顿生;举目天壶,形如神凹,巧夺天工,甘霖如饴;升仙台上,凌虚而起,直教人羽化为仙,乘风归去;水帘洞里,碎瀑莹玉,染一身绝尘灵气;栖凤山上,凤翔九天,黑松林边,风松缠绵,攀上登天梯,抬足便可摘星揽月。

我不是伟人,立于云蒙峰上,俯瞰蒙山,众峰起伏,绵延百里,无“小鲁小天下”之心,却顿觉人生之于自然之渺小,造化之于苍生之神奇。其实,山岳与大地,自然与人生,并非完全对立,本应该是一体的。到蒙山,虽到处可见泰山之雄壮,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雁荡之奇绝,但来蒙山不必为猎奇,因为猎奇太浅;来蒙山不必为寻艳,寻艳太媚;来蒙山,就只适合亲近山体,融入大地,放牧心胸,山人一体,坐化悟道。

是啊,奇峰耸立,各踞天地,有凌云之才,这是蒙山;万壑点缀,群峰呼应,又众星捧月,这也是蒙山。

但巍巍而不傲,奇秀而不俗,大才大美,这才是真蒙山。

面对蒙山,仰望群峰,天地无语,蒙山无言。它一任黑夜白昼、赞美贬损,毫无所动,亿万年来兀自美着,笑着。

二、雾蒸霞蔚蒙山云

山水相依,有山必有水。水顺山势,山多高水自然多高。所以,这世界才多了一道美景——瀑布。瀑布之美,人多叹其壮阔,或垂天百丈,银河九天落;或横宽多许,幕布如墙阔——愈高愈险,愈宽愈美,飞珠溅玉,琼树银花,一霎时水帘倒挂,蔚为壮观,这是常态。

但上苍无端垂青蒙山,使人间瀑布之美不止于此,他大笔如椽,运筹帷幄,横竖挥洒,把蒙山跌宕成层层幕景并一气呵成,形成天地之奇观——蒙山叠瀑。山崖陡转,变幻莫测,高低错落,形成不同梯度,瀑布顺势而下,形成叠瀑。自上观之,瀑布与他山无异,汩汩跌落,疾迅如箭,轻舟万重;自下仰观,水从天上来,或细水,或白浪,倾盆而下,落地成雾,远观如云。但最佳的位置是站在流碧桥上旁观,微微朝西仰视,斜阳金瀑,叠嶂层峦,瀑布自上层层跌落,立体而动感。山石之上,周遭是翠绿的密林,清翠欲滴,中间是曲折回环的瀑布,颜色相衬,虚实互映,是为蒙山奇观——“叠瀑”。瀑布垂挂,动人心魄,重叠之姿却更令人爱怜。美是什么?美就是意外,就是一环扣着一环,是一层更深一层,是蒙山的叠瀑,是叠瀑之下的云水雾气。错落是一种美,回环层叠更是一种美,美在蒙山上集合起来,把所有的美都包含了。

叠瀑之美,在天成,亦美在稀绝,但天地慷慨,匪夷所思,叠瀑之美到此不止,偏偏又进一步,那便是气蒸霞蔚瀑布云了。瀑布落地虚化,往往成雾,并不稀奇,但叠瀑参差,形成的瀑布云之美景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世间绝美。往往是溽热暑季,突然下了大雨,一夜倾盆,因为雨量大增,瀑布愈发显得壮美,水阔声巨,远闻如豹,滔滔不绝。及至凌晨骤晴,金光万道,阳光猛烈,茂林中覆盖着厚厚树叶草叶的土地上,湿气上升,氤氲而上;瀑布落地激起的雾气升腾,水珠瞬间升华为水汽,再加上蒙山海拔高卓,水汽、雾气、湿气在山腰凝聚,渐渐变浓,渐渐变白,最后成为叹为观止的瀑布云。只见那云气翻滚,里实外虚,里浓外淡,时而升腾,时而下沉,山风吹来又散花般扑向四周,把黑黢黢的山石和浓绿的植被包裹起来,湿漉漉,朦胧胧,恍若仙境一般。俄尔,朝霞布满东天,阳光从霞辉中照射下来,折射到瀑布云雾上,云雾马上被一道金边镶嵌着,而里面是哗哗的水声,周遭是各种鸟鸣,此景此情,美不胜收。

置身流碧桥,移步青云梯,攀登一线天,观赏蒙山瀑布云,流水潺潺,细雨漫溯,心旷神怡,飘飘欲仙,怎能不钦叹自然之手笔、造化之神奇?

上帝,蒙山瀑布云,简直美得无以复加。

三、在蒙山上深呼吸

其实,归根结底,奇峰也罢,云海也罢,蒙山之美,在其自然;而自然之美,在其原始。原生态的蒙山,植被茂盛,花木繁多,草木之气氤氲满山,充溢满山。

到蒙山上来,要做深呼吸。

天地吐纳日月,山川吞吐气息,立体的蒙山,山峰山谷都是碧绿,山的每一寸褶皱里也都非草即树,高高的峰顶是遒劲的迎客松,潮湿的山脚下遍植的阔叶林,树成了山的宾朋,也成了山的主人,高高低低,树冠连着树冠,树根攀着树根,从缆车上俯瞰,见不到一块裸石。人在树梢上走,风从树冠上拂过来,脚下是密密匝匝的苍翠。叶子与叶子,树枝与树枝,冲锋车呼啸而下带来的眩晕,湍水漂流带来的清亮,都在蒙山的绿意里扩展着。

“蒙山叠翠”是蒙山的美景,但层层叠起的苍碧,原始茂密的树丛,除了颜色,还有沁人肺腑的清爽。“天然氧吧”的蒙山,负离子含量远远超常标的蒙山,营养素扑肺入腑的蒙山,它把清爽当作一种恩赐,馈赠给每一个亲近她的人。

清爽是这个世界的稀品,隔绝尘世、摈弃浮华更是这个世界的品质。思想、词汇、语言,从每一个树杈的腋下生出,在每一片草叶的纤毛上滚动,7公里的木行道,成万上亿棵植物,每一条根都抓着泥土,每一片叶都悬挂着苍翠,每一个毛细血孔都吐纳着氧气。

到蒙山上去做深呼吸吧,把滚滚红尘的污浊之气吐出来,交换着原始植物的生命之气。那每一丝,每一缕,都是天地的灵气,都是日月的精华,把露水、绿纤维、泥土和山石的纹路,把一切都绞进来,成为一首诗,成为一支歌,让每一次呼,每一次吸,都成为生命的享受和尊严。

深呼吸。

一个心脏就是一台水泵,它不停地抽水,喷水,喷水,抽水;而一叶肺就是一片森林,细小的肺泡填充了一个个充满绿色的氧。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呼吸的频率,而忘记了呼吸的质量。二氧化碳、甲醛、二氧化硫……那些伤害肉体和思想的毒素,像一枚枚毒刺,刺进我们的肉里,但在蒙山上,让我们把它们一个个拔掉,让蒙山的风、蒙山的水、蒙山的云和雾,把情感变得潮湿、把思想变得丰润。

生命需要深呼吸。

天地把蒙山赐给了我们,我们把蒙山种在了心里。

蒙山以它群峰竞秀、茂林丰草、瀑布云雾、峦嶂叠翠以及丰富的氧气等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它的大美与大才。

四、百花峪

出蒙阴县城往东南走,半小时车程,但觉天色一暗。举头处,有一山峰耸立,遮住了灼灼的日头。高峰就是蒙山,平日里人人皆唱“沂蒙山上好风光”,就是说的这蒙山了。出发的县城叫蒙阴,才猛然觉出,蒙阴、蒙阴,的确是蒙山之阴的。百花峪为蒙山谷峪,为矮峰,有底谷,由此可登蒙山,攀主峰,接天日,摘星辰。我们今天却偏舍高山不登,只为这百花峪来了。

峪口山村取名百花峪村。我们先停车。到一户人家。姓李,我们呼之“老李”。这里无甚堂皇的旅馆饭店,来此游玩,吃住皆在庄户人家,也就更加感受了山野民风,品识了蒙阴山小味。进院来,是一开阔的场院。院子里有许多草鸡悠然踱步。院口支一黑锅,下有劈柴燃烧,锅中却袅袅冒出些许肉香来,就知道,早有捷足先我们到此,已烹食煮饭了。却不见人,问老李,老李说,去山了。老李话不多,腿却是勤快的,早给我们倒好了茶水。我们却喊到,“老李,老李,快缚鸡来,杀了煮上,再去山下打一听白酒,我们下山归来受用”。老李就唤了他的女人去院中捉鸡,我忽生了可怜,想这鸡现在如此悠闲地散步,却是不知哪一只就要做我们的肚中之鬼的。正思忖间,老李已抓住一只,朝脖子上只一刀,那血就汩汩流个不停了。我闭了眼,扭头,转身,向山上走了。

峪口之山较之蒙山主峰相差甚多,但我们几个矮子一入山,才知,这矮山我们也是望尘莫及的。顺仄仄的山道上行,见四野是百年的老树,或立或侧,或高可参天,或野藤缠绕,千姿百态。有秋草渐黄,有通红的秋叶;偶而,也会有一只野兔从草丛中钻出来,在脚边一闪,待我们喊出:“兔子兔子,快捉快捉”,兔子却早已不见。就知道,我们这些几万年前从山林中走出的猴子一旦衣冠楚楚,再入山去寻野物,是比登天也难的了。

一到春天,此峪百花竞放,姹紫嫣红,漫山遍野花草溢香。今来此已深秋了,不见五颜六色,只是满眼的衰草,就觉得甚为遗憾。就有人抱怨来得太早,明年春上过来才是好的;我就说,既来之,则安之,何必自寻烦恼?正说着,一抬头,就让东西碰了一下。呵,是山楂。原来这山野少人,树是野种,这山楂树也有百年了吧,年年生的满枝的果子,却是无人摘的。我就冲他们喊,看看,这秋日来虽看不得鲜花,却是可以得果的。他们就都停下步来,抬头,继而大呼了:口口,快上去折些来给我们吃!我本属猴,入山进林是我的大幸,就噌噌爬上树去,折了许多,一个个都酸倒了牙。等他们说声走,我就往下退,但上得高,却又下不来了,他们只是嬉笑,并不来接应;又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你在这儿等我们吧,回来再接你下来,就都跑掉了。我急得冒了汗,就闭了眼往下一跳。倒地的时候觉得有什么咯了手,扒开树叶一看,竟是一块奇石。石是圆形,晶莹剔透,状如核桃。我一惊,蓦然记起,此县是被称作“钻石之乡”的,莫非是一块特大钻石?我想起来时的怪事,今早起床用餐,一伸手,未急碰着杯子,杯子却落地自碎;出门坐车,一关车门,窗玻璃又震得裂纹。看看我的右手,真是奇怪了,心里想,今日是要有事发生的。现在看看硌了的右手,看看抓在右手里的奇石,心中大亮,这是天意的。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钻石可不就是那玻璃的克星呢?原来我这右手今日里是要抓宝的,那些杯子玻璃岂能不碎?我就喊他们,起初他们不理我,以为我在骗他们,后来等我赶上,拿石给他们看,就一个个惊得呆了。就纷纷说,拿回去找人鉴定一下,说不定是要发财的。又打趣说:若真是宝,我们可是要平分的。我说,那是做梦的。众人大笑,说,说你吝,果然没有虚传的。

又往山上走,穿山林,钻石洞,豁然就见了一片火红的柿树,上面挂满了熟透的柿子。就有人怂恿我说:口口,口口,再上树去摔一下,不定又有一块石呢。知是取笑,我就瞪眼,扭身,却又见树下有三五个漂亮的姑娘在写生。前去搭话,她们答曰,是山艺的学生,前来写生的。我就过去看她们的绘画,一个女子在画上画了一株老树,约有百岁的年纪,树下蹴一灵狐;狐生得俊俏之极,火红的皮毛,却是痴痴呆呆的眼神。问之,不答,只是“吃吃”地笑,旁边一女生笑曰:这狐就是她,正害相思呢。这女子却蓦地红了脸,打一下逗笑的人,骂道:死秋红,你才害相思呢!我急取相机,为她们拍了一张照。又想,这是灵山呢,我喜石,就让我得了宝;我又甚好狐,就又一女狐子出现,是来勾我的魂的吗?

终于,登上了山顶,几个矮个子男人就大喊,我比山高了,我是高人了,我是伟人了。又都掏出东西来在山顶撒尿,题作到此一游,戏说,我尿在天上了。坐下来,打开包,吃面包,喝啤酒;又照相,取笑,打闹,又有人拿眼朝山下瞅,说,让那几个小狐子来陪我们爬山该是多么幸福的,毕竟都是搞艺术的嘛。我说,人家是艺术家,你们却是艺术的流氓。

下山来天色就有些晚了。

到老李家,一进门就闻到了鸡香,忙嚷嚷:老李,老李,开锅开锅,快上鸡来吧,是要饿坏的了。又喊:快拿酒来。坐到屋内,两大盆冒着热气的鸡肉就上来了。有人举杯提酒,见我只知吃,就嚷:口口,罚酒,罚酒。我说:我不善于饮酒,却是善于吃鸡的,要罚就罚一只鸡腿。早拿一只鸡腿塞进嘴里,吃得满嘴流油了。众又大笑。

吃饱了肚子,我厌了屋里的烟气,出门散步。忽然,眼前一闪,竟是那几个写生的女子在另一屋里吃饭,就凑趣上去,原来她们也是宿在老李家的。进门,她们就讨要照片,我说,那是要拿狐来交换的。她们一惊,又都急笑推画狐的姑娘,说,翠仙,先生要你交换哩。翠仙却又红了脸,不情愿地取出画来,题了“狐子望山”四字赠我。

出门,见天上星光闪烁,四野寂静,偶有犬吠,空气清新扑鼻。摸摸手中的奇石,我想,这山野是灵之野,这山人也就是幸福的人了。

单薄的水蜜桃
俊逸的往事
2025-09-28 14:14:03
鱼翅是名贵的海味。用中型或大型的鲨鱼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干制而成。我国沿海均有出产。鲨鱼鳍的骨质松软细腻,营养丰富,主要含胶体蛋白等,有补气、补血、补肾、补肺的功效,主治各种慢性虚劳等症。

鱼翅贵,原因有三。饮食研究专家聂凤乔介绍说,一为产量不高,二为配料必须高档,三是烹制工艺复杂。

鱼翅取自于鲨鱼的鳍。在古代,原始的捕鱼方法,使人们很难捕到鲨鱼,因此千辛万苦地将鲨鱼“捉拿归岸”后,它的身价自然极高,所谓物以稀为贵。鲨鱼难捕,收拾起来也极为不易。鲨鱼肉必须尽快处理,否则高尿素含量会使一些鲨鱼肉发臭。而鱼翅的加工过程更为烦琐,先要除去鳍基部附着的肉,然后经过浸洗、加热、脱砂、去骨、挑翅、除肢、漂白、干燥等8道工序。鱼翅能够烹成菜肴,送进口里,还要经过许多繁杂的过程:先用上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浸发使之变得柔软和膨大,然后放进水里加热,分别进行煲发、去胶、滚煨去腥。正式进行烹饪时,还要加上各种配料、高汤入味,然后或扒制或汤制。这样烦琐的加工程序,对于制作者的技艺是个考验。以吃为乐事的专栏作家老典在述说自己第一次做鱼翅的经历时谈到,就因为发泡鱼翅时没有洗尽沥干,结果做出来的所谓“三丝鱼翅”是怪味充鼻,惨不忍闻。

其实鱼翅并不是一开始就价比黄金的,甚至还鲜有人知。据一些史书记载,相传早在唐宋年间,中国南面的安南�现越南 一带沿海,就开始将鱼翅制成食品。一些邻邦还将它作为朝贡之物敬献给中国皇帝,但是奇怪的是皇帝御用的盛宴里却没有发现鱼翅。原来皇帝在收到鱼翅贡品后,又将它赏赐给厨子了。

还有一种传说,明朝郑和下西洋,当郑和的船队经过东南亚海域时,因为粮食不足,船员们便在途经的海岛上拣拾当地土人丢弃的鱼翅,煮熟后用以充饥,感觉颇为爽口,从此鱼翅便进入华人饮食中。

中国人吃鱼翅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在明朝,最常被引用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的一句话:“(鲨鱼)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如果注意的话,在《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五回中我们就能读到这样一段描写,蔡京官邸中的管家在招待西门庆时说到:“都是珍馐美味,燕窝,鱼翅绝好下饭。只是没有龙肝凤髓。”在史书中还发现了明熹宗(1621-1627)的常用食谱,其中就有一道用鱼翅、燕窝、鲜虾、蛤蜊等十几种原料烩成的“一品锅”。

鱼翅与鲍鱼、燕窝均为八珍之一。“八珍”之说始于周代,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珍贵食品的代名词。其中的内容也随朝代的更换而变化。而鱼翅被列为八珍之一,始于明清,明清水陆八珍分别是:海参、鱼翅、鱼脆骨、鱼肚、燕窝、熊掌、鹿筋、蛤士蟆。既列为八珍,鱼翅当然就身价倍增了。《清稗类钞》中记载广东一道炖荷包鱼翅,一碗十数金,可见鱼翅的品级。

鱼翅美味全在料中

鱼翅的价位导致了许多误识。比如几乎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鱼翅是极富营养的美味。

历来是宫廷、官家宴席中的上乘佳肴的鱼翅是营养美味吗?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东方美食学院院长刘广伟先生说:“鱼翅本身无味,其味,全是调味品带来的。严格地说,鱼翅不是美味,是厨师把它变成了美味。”聂凤乔先生也持有同样的观点:“(鱼翅)自身无显味,倘无鲜料,味同嚼蜡。”

“有味者使其出,无味者使其入。”这是中餐烹饪的特点之一,而这一特点在鱼翅烹调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清代有一菜谱叫《随园食单》,里面介绍了鱼翅的作法,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鱼翅难烂,须煮两日才能摧刚为柔。用有二法:一用好火腿、好鸡汤,加鲜笋、冰糖钱许煨烂,此一法也;一纯用鸡汤串细萝卜丝,拆碎鳞翅,搀和其中,漂浮碗面,令食者不能识其为萝卜丝、为鱼翅,此又一法也。”——奥妙全在汤中。不过这两种配料还算朴实,笔者见到一道高级翅汤的用料,其繁杂程度,令人乍舌。有老光鸡、牛肉、猪蹄、猪皮、火腿、鸡爪、水律蛇壳、碎干贝、田鸡……然后还要熬上5、6小时!美食家都说鱼翅作菜,不在其不显的本味,而取其柔嫩腴滑且软糯的口感。而口感,恰是美味佳肴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说实话,单为了获取这一口感而要搭上如此众多高档配料,不知算不算是本末倒置了。

当然,在人们的印象中,鱼翅还是高级营养品。《本草纲目拾遗》称,鱼翅能补五脏、长腰力,益气精,不过根据现代营养学分析,每100克干鱼翅所含蛋白质为83.5克,脂肪0.3克。如果仅取蛋白质一项进行比较,鱼翅确实要比鸡蛋12.7克、瘦肉21.7克、花生25克、黄豆35克高出许多,然而鱼翅所含的蛋白质属于不完全蛋白质,主要成分是属于纤维蛋白的胶原蛋白,人体很难吸收,如果不采取一定的补充色氨酸的措施,等同浪费。所以它必须要与禽畜肉以及虾、蟹这些含有较多色氨酸的配伍,鱼翅的高蛋白营养价值才值得一提。但是鉴于吃鱼翅的麻烦,吃鱼翅不如喝牛奶,吃花生、黄豆。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长苏宜香教授说,鱼翅营养价值与鱼冻、肉冻差不多。

这似乎很令人扫兴,但是,如果再把最新的消息公布出来的话,就不知还有多少人敢饱此口福了。

据野生救援组织介绍,他们在曼谷中华街随意挑选了10只鱼翅,分析了成分后发现,其中7只含有浓度0.57—21.02ppm的汞,超过了可食用浓度(0.5ppm)。这是人们未曾料到的结果——因为海水被污染,导致鲨鱼体内积存了较多的汞。

众所周知,如果摄入过量的汞,会对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对孕妇,会影响胎儿大脑和神经细胞的生成。为此,该组织在曼谷作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当你花高价买来鱼翅汤想要大补一次时,你买来的只是一次对自身的伤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