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自吸泵 > 正文

自吸泵怎么运行

隐形的红酒
彪壮的大侠
2023-01-21 10:57:53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

最佳答案
勤劳的睫毛
要减肥的山水
2025-09-28 16:18:39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在泵启动前将泵壳注满水(或者泵壳本身有水)。当叶轮开始高速旋转后,叶轮通道中的水流向蜗壳。此时在入口处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通过叶轮通道到达外缘。

该泵采用轴向回液的泵体结构。泵体由吸入室、储液室、涡旋室、回液孔、气液分离室等组成。泵正常启动后,叶轮将吸入室内储存的液体和吸入管路中的空气一起吸入,它们在叶轮内完全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夹带气体流向涡室外缘,在叶轮外缘形成一定厚度的白色泡沫带和高速旋转的液环。气液混合物通过扩散管进入气液分离室。

此时,由于流量突然减小,较轻的气体从混合气体液体中分离出来,气体继续上升,通过泵体的出口排出。脱气后的液体返回储液室,通过回流孔再次进入叶轮,在叶轮内部与从吸入管吸入的气体再次混合,在高速旋转的叶轮作用下流向叶轮外缘。如此反复进行,吸入管路中的空气不断减少,直到气体被完全吸收,自吸过程完成,这时泵才会投入正常运行。

一些泵在轴承体的底部也有冷却室。当轴承因发热而温度升高70度以上时,可通过任意冷却液管接头将冷却液注入冷却室内进行循环冷却。在泵内部,防止液体从高压区泄漏到低压区的密封机构是前后密封环。前密封圈安装在泵体上,后密封圈安装在轴承体上。当泵的密封圈在长期运行后磨损到一定程度,影响泵的效率和自吸性能时,就应该更换。

扩展信息:

外置自吸泵是:泵启动前,将泵壳注满水(或泵壳本身有水)。当叶轮开始高速旋转后,叶轮通道中的水流向蜗壳。此时在入口处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通过叶轮通道到达外缘。

另一方面,由叶轮排入气水分离室的水通过左右回水孔流回叶轮的外缘。在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从左回水孔回流的水射进叶轮通道,被叶轮粉碎。与来自吸入管的空气混合后,被抛向蜗壳,沿旋转方向流动。

内部自吸泵的工作原理与外部自吸泵相同。

自吸泵多与内燃机配套,安装在可移动的小车上,适合野外作业。

水泵的气蚀是由水的蒸发引起的。所谓汽化,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水的汽化与温度和压力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压力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水开始汽化。如果在一定温度下,当压力下降到一定值时,水也会汽化,这个压力叫做该温度下水的汽化压力。

如果在流动过程中某个局部区域的压力等于或低于水温对应的汽化压力,水就会在那里汽化。汽化后,会形成许多与气体混合的蒸汽小气泡。

当气泡随着水流从低压区流向高压区时,气泡在高压作用下破裂,高压水流以极高的速度流向这些原始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形成冲击力。在水锤压力的作用下,金属表面疲劳,严重损坏。因此,我们把气泡的形成、发展和破裂的全过程,从而导致物质的破坏,称为空化现象。

最新回答
寒冷的短靴
犹豫的手链
2025-09-28 16:18:39

安装:

1、安装前:应检查其在运输过程中有无变形或损坏,紧固件有无松动或脱落。

2、安装配置进出水管:管路安装应尽可能减少管道流体阻力为原则。进水口处应加过滤网,以防止杂质或固体颗粒进入泵内损坏轴封或造成泵内堵塞,进水口处应加装止回阀,以便注引水。水管管径必须按水泵口径配管,出水口径不得大于进水口径,进水口径不得小于额定进水口径。

3、接线:必须按铭牌要求正确接线,接线时,接线端必须牢固,否则会造成接触不良,而导致缺相烧机。其接线线路上必须 要用过载保护装置,并根据电机铭牌上的电流要求调整保护装置的设定值的大小。

起动:

1、起动前应用螺丝刀拨动水泵电机风叶,检查电机运转情况。

2、打开所有阀门流水和放气,向泵内灌入引水至有水溢出,才可以开机启动。

3、电机接上电源,点动电机确定泵轴旋转方向是否符合泵上旋转标识方向。

4、接通电源,运行水泵。

运行:

1、水泵运行过程中必须注意电源的电压、电流、频率、温升等必须与铭牌要求相符合,当发现水泵不正常及保护装置连续发生动作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待故障排除后,方能开机运转

2、泵正常运转,电机温升允许达80摄氏度,必要时进上步检查组电机电流是否超载和三相电压是否平衡。

3、泵长时间使用后,如发现性能下降,一般主要是泵内零件(如叶轮,密封件等)磨损所致。应打开检查,更换损坏件。

笑点低的手机
老迟到的美女
2025-09-28 16:18:39

上海沈泉泵阀有限公司很高兴为您解答。

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

起动前的准备和检查工作

1、本系列自吸泵,根据泵的工作运转状况,分别采用优质钙基黄油和10号机油进行润滑,如果采用黄油润滑的泵应定期向轴承箱内加注黄油,采用机油润滑的泵,如果油位不足,则加足之。

2、检查泵壳内的储液是否高于叶轮的上边缘,如若不足,可以从泵壳上的加液口处直接向泵体内注放储液,不应在储液不足的情况下启动运转,否则不能正常工作,且易损坏机械密封。

3、检查泵的转动部件是否有卡位磕碰现象。

4、检查泵体底脚及各联结处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5、检查泵轴与电动机主轴的同轴度和平行度。

6、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必须设法排除。

7、打开吸入管路的阀门,稍开(不要全开)出口控制阀。

起动及操作

1、点动自吸泵,注意泵轴的转向是否正确。

2、注意转动时有无不正常的声响和振动。

3、注意压力表及真空表读数,起动后当压力表及真空表的读数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而指示稳定后,说明泵内已经上液,进入正常输液作业。

4、在泵进入正常输液作业前即自吸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泵内水温升高情况,如果这个过程过长,泵内水温过高,则停泵检查其原因。

5、如果泵内液体温度过高而引起自吸困难,那么可以暂时停机,利用吐出管路中的液体倒流回泵内或向泵体上加储液口处直接向泵内补充液体,使泵内液体降温,然后起动即可。

6、泵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生强烈振动和噪声,有可能是泵发生汽蚀所致,汽蚀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进口管流速过大,二是吸程过高。流速过大时可调节出口控制阀,升高压力表读数,在进口管路有堵塞时则应及时排除吸程太高时可适当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7、泵在工作过程中因故停泵,需再起动时,出口控制阀应稍开(不要全闭),这样既有利于自吸过程中气体从吐出口排出,又能保证泵在较轻的负载下启动。

8、注意检查管路系统有无渗漏现象。

停泵

1、首先必须关闭吐出管路上的闸阀。

2、使泵停止转动。

3、在寒冷季节,应将泵体内的储液和轴承体冷却室内的水放空,以防冻裂机件。

秀丽的水杯
丰富的咖啡豆
2025-09-28 16:18:39

在水泵运转前,在泵腔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泵起动后由于叶轮的旋转作用,使吸水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

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逸出,下部的水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气体混合,直到把泵及进水管路内的气体全部排尽,完成自吸,使水泵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自吸泵是指自吸式离心泵。由zhi于自吸泵有特殊的结构,所以有较强的自吸能力,泵的吸入管路不需安装底阀,工作前只要保证泵体内储有定量引液即可工作。

帅气的缘分
无私的滑板
2025-09-28 16:18:39
1、检查自吸泵是否存在卡位、松动、漏气现象,这些要在开机前处理好;2、启动自吸泵,查看是否会震动,压力表是否显示正常;3、看自吸泵的水温升高过程,查看是否正常运行;4、使用完后,先停止闸阀,再停止转动。

光亮的项链
忧心的大米
2025-09-28 16:18:39
负压泵

开泵前,吸入管和泵内必须充满液体。开泵后,叶轮高速旋转,其中的液体随着叶片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离叶轮向外射出,射出的液体在泵壳扩散室内速度逐渐变慢,压力逐渐增加,然后从泵出口,排出管流出。此时,在叶片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向周围而形成既没有空气又没有液体的真空低压区,液池中的液体在池面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入管流入泵内,液体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从液池中被抽吸上来又连续不断地从排出管流出。

正压泵

主要指液下泵[1] 其工作原理以加油站潜油泵 和长轴液下泵为例,潜油泵是将电机和泵一起浸入罐底,电机带动叶轮增压将介质推送到地面目标,长轴液下泵是将泵和电机分开用长轴连接,其工作原理是正压输送介质,因此解决了负压输送介质时产生的气阻问题和叶轮的汽蚀问题。潜油泵的电机不在液面上,而是在液面下。电机是潜没电机,与泵轮连接成一体潜在液体里,这样设计的主要优点是:泵的轴承只有几百毫米,没有长轴,不会出现摆动问题,运行平稳,声音很小,几乎没有磨损。

化工泵密封形式主要有:油封密封、垫片密封、螺纹密封、迷宫密封、填料密封和动力密封、机械密封。

感动的紫菜
缓慢的电源
2025-09-28 16:18:39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自吸泵属自吸式离心泵,它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管路不需安装底阀,工作前只需保证泵体内储有定量引液即可。不同液体可采用不同材质自吸泵。

详见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252668/1252668.htm

慈祥的冬日
懵懂的太阳
2025-09-28 16:18:39
1.自吸泵安装后,从自吸泵的灌注口注入输送的介质进行第一次排水,以后不需要排水。然后拧紧灌溉螺钉的盖子。防止漏气影响自吸泵的自吸功能。自吸泵的进水管必须装有过滤网,防止过多的颗粒吸入损坏泵,影响自吸功能。用自吸泵输送浓硫酸时,严禁用水排水,以防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2.启动前,检查泵轴是否灵活,点动检查运转方向是否与转向标记一致。不是把吸水管的重量支撑在水泵出口的法兰上,而是固定在支撑架上(用户提供)。管道的连接部分必须严密不透气,否则会影响自吸功能、流量和扬程。在排出充满晶体和沉淀物的液体时,如果停泵一段时间,要将自吸泵腔内的液体从“出水口”排出,防止晶体和沉淀物在二次启动时滞留在泵腔内造成损坏。再次使用时重新灌溉。如果液体只是每隔几天定期排放一次,豹妹建议每24小时运行20分钟,以降低结晶和沉淀的程度。3.如果泵长时间停止使用,在启动前,请检查从灌溉口或进水口排出的液体是否充足。如果不足,请在开始操作前补足。输液时,流量、扬程(压力)、抽吸范围三项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所选型号规定的范围内。否则会造成电机过电流波动,影响正常运行。如果用于地下的储罐和容器中,请在自吸泵的有效吸入范围内使用。4.如果水泵用于液面以下的环境,建议选择离心泵等其他类型的水泵。比如向高位槽或水塔供液时,必须在出口管道上安装止回阀,防止停泵后出口管道内的水倒流,造成叶轮反转松动。在排出出液管路系统中含有气泡、高比重、高扬程、水柱静压的介质时,为了加快排气速度,缩短自吸时间,应在出口管路上安装自动排气阀,排除管路内的气体,并安装回流阀,降低管路压力。5.如果用在使用池水的消防系统中,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出水时间,在配备进水管时不宜加大管径,因为进水管的流量已经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加大管径会直接影响出水时间。离心泵和闭式循环系统采用替代管道时,如果入口管道压力过高,需要安装减压阀或其他方式降低入口压力。无密封自吸泵的排水口、排气口、自吸排气装置、室外罩和热源进出口与安装尺寸和系统连接无关。“自吸排气装置”只有在垂直扬程高、出液管道系统水柱静压高的情况下才能启动,一般工艺环境下不要求启动。自吸泵是利用气体分离产生真空的自吸原理。如果泵是设计在“对液体输送速度有绝对要求的环境”中使用,安装时泵的吸入管直径不能加大,否则会影响吸入速度(对液体输送速度无绝对要求的环境除外)。

忧伤的发带
俭朴的季节
2025-09-28 16:18:39

有以下几种可能:

1、(水流开关)或压力开关损坏。

2、水泵叶片被卡使电机无法运转。

衡量水泵性能的好坏,功率大小并不重要,而是机组效率。在同等扬程、同等流量的情况下,功率小 的效率高,也就是说性能好。水泵有最高扬程流量和额定扬程流量的标注方法,市场上大多数水泵都以最高扬程流量来标注。

工作原理

先将增压泵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

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

气液增压泵工作原理类似于压力增压器,对大径空气驱动活塞施加一个很低的压力,当此压力作用于一个小面积活塞上时,产生一个高压。通过一个二位五通气控换向阀,增压泵能够实现连续运行。

健忘的烤鸡
清秀的红牛
2025-09-28 16:18:39
(一)对于潜水泵

启动前应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泵轴的转动情况是否正常,有无卡死现象;叶轮的位置是否正常;电缆线和电缆插头有无破裂、擦伤和折断现象等。运行中要注意观察电压的变化情况,一般控制在额定电压的±5%范围以内。另外,水泵在水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应尽可能选在水量充沛、无淤泥、水质好的地方,垂直悬吊在水中,不允许横放,以免陷入泥中或被悬浮物堵塞水泵进口,而导致出水量锐减甚至抽不上水来。

(二)对于自吸泵

应尽可能放置在通风较好的地方运行,以利于快速散热,降低电机温度。否则,长时间运行,极易烧毁电机。如某农户在使用自吸泵时,由于没有拿掉覆盖在电机上塑料薄膜,致使电机过热,烧坏了线圈。另外,在启动前,一定要检查泵体内的存水量,否则,不仅影响自吸性能,而且易烧毁轴封部件。在正常情况下,水泵启动后3~5分钟即应出水,否则应立即停机检查。

(三)水泵维修

当水泵一旦出现了故障,切忌自己动手拆卸。因为自己拆卸时,一是不知故障在何处而造成盲目地乱拆一通;二是无专用工具而往往损害了本来完好的零部件。最好的办法是到有经验、有规模的维修点维修,并及时更换“超龄”零部件及某些易损件。正常情况下,水泵每半年应维修一次,杜绝带“病”工作。

(四)非使用期存放

在非使用期,应及时将水泵提离水源,并排空泵内积水,尤其在寒冷的冬季。然后将其放置干燥处,有条件的用户也可以在水泵的重点部位涂上黄油,在轴承内加上润滑油,以防零部件锈蚀。另外,水泵的非使用期,并非越长越好。如果长时间不使用,不但极易锈蚀零部件,还会减少水泵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