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自吸泵是什么工作原理哦
自吸泵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自吸泵离心泵的泵体由吸入室、储液室、涡卷室、回液孔、气液分离室等组成。
离心泵正常启动后,叶轮将吸入室所存的液体及吸入管内中的空气一起吸入,并在叶轮内得以完全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夹带这气体向涡卷室外缘流动,在叶轮的外缘上形成一定厚度的白色泡沫带及高速旋转液环。气液混合体通过扩散管进入气体分离室。此时,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较轻的气体从混合液体中被分离出来,气体通过泵体吐出口继续上升排出。脱气后的液体回到储液室,并由回流孔再次进入叶轮,与叶轮内部从吸入管道中吸入的气体再次混合,在高速旋转的叶轮作用下,又流向叶轮外缘……。随着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吸入管道中的空气不断减少,直到吸尽空气,自吸泵便完成了自吸过程,离心泵便投入正常作业。
因为该离心泵具有这种独特的排气能力,所以称为自吸式离心泵,无需安装底阀就能输送含有气体的液体。
离心泵磁力泵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而紧凑,对于同一输送量,离心泵所占面积小,重量轻,材料耗用较少,对基础要求无磁力泵高。
2、离心泵内无活门,故适于输送悬浮液,特殊的设计还能输送大块固体的悬浮液
3、可用耐化学腐蚀的材料制造泵,适用输送腐蚀溶液。
4、输出量可由排出阀门任意调节甚至全关,不会出现压头上升的危险。
5、输送大流量,高扬程的
离心泵具有以下缺点:
1、对于供应小流量、大压头的不适宜、效率低、受到限制。
2、遇到设计不完善或操作不当时,如牛奶,则易产生泡沫,影响下一工序生产。
3、安装不妥.会出现”气蚀”现象。
4、效率也比磁力泵低。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1、会导致泵憋压,电机过热,引起跳闸。
2、长期憋压会导致泵内介质温度升高,引起轴封、叶轮损坏等。
事实上离心泵是不会憋泵的,离心泵在启动时出口阀门是关闭的,启动后才逐渐打开,但是如果长期关闭出口阀门,叶轮旋转的动能转化为热能,管路中的介质温度不断升高,导致泵与电机的损坏,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离心泵憋泵。
扩展资料:
离心泵的其他使用注意事项:
1、
离心泵要在关闭出口阀的情况下启动。离心泵在运转时避免空转。避免在关闭出口阀时长时间运转。
2、严禁用水冲电机。注意热油泵的预热。离心泵在维修完毕后,首先用蒸汽贯通试压,检查机泵有无泄漏,同时将泵内的冷凝水扫出。
3、注意缓慢打开泵入口阀(可度约1~2圈),保持泵内压力小于0.2MP,待泵内灌满介质后,将泵入口阀全部打开。注意,调整预热泵的出口阀的开度,防止泵的倒转,同时要注意,预热的速度保持在50度/小时。
4、在预热时,每隔15分钟盘车一次,使泵预热均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泵阀网—离心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心式自吸泵
1、结构组成不一样
离心泵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
自吸泵也是离心泵的一种,自吸泵由吸入室、储液室、涡卷室、回液孔、气液分离室等组成。
从表面看,自吸泵泵体是一个方形箱体;卧式自吸泵进口接管高于泵叶轮中心,而卧式离心泵的进口接管中心与叶轮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2、启动方式不同
离心泵需要灌泵排气。普通离心泵在开车或运行时入口需要一定的压头,也就是说入口流体必须是靠外压进入泵腔的,而且必须满足入口需要的流量,开车时泵腔以前的管路系统充满流体。
而自吸式离心泵不用灌泵,但需要先自吸排气,然后开阀门。通常是在开车时靠人工在泵腔内充满流体,开车后靠虹吸原理将介质引入泵腔。该离心泵具有这种独特的排气能力,所以此自吸泵能输送含有气体的液体,无需安装底阀,使用在游轮上时具有良好的扫舱功能。
3、配置不同
离心泵在吸入管底部安装带滤网的底阀或者在出口处配有抽气装置。底阀为止逆阀,防止启动前灌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失。滤网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靠近泵出口处的压出管道上装有调节阀,供调节流量时使用
自吸泵在进水管下端只有装滤网而无底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