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泵选哪种泵比较好?
污水处理用泵根据泵安装方式,输送要求,流量、扬程、介质等原因,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泵
1、污水自吸泵:自吸力强可达20ft,叶轮采用一体成型注塑,效率更高,性能更稳固,24小时无水可空运转。
2、污水磁力泵:磁力驱动泵无轴封,具有无泄漏的特点,防止药液泄漏造成环境污染,适合各种酸碱药液的输送。
3、污水立式泵: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无机械密封,可空转。
污水泵应用领域:
污水泵400*605---8768广泛应用于精洗化工废水处理、光伏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金属表面废水处理、机械加工废水处理等领域。
美宝污水泵
水族箱最好的是黑钻,其次天王、彩蝶,实惠点的森森,砍价得,增氧泵和加氧泵是一个,那东西制造不出氧气,那东西叫气泵,一般都能用住,关键是声音,贵的声音小,便宜的声音大,至于水泵伊罕的好,流量够,不虚标,但是非常贵,其他的都差不多,森森,宗正、嘉宝等等
应该烧坏,这个丝印的元器件应该是8050三极管,更换后故障修复。
电水壶原理
电热水壶主要由壶体、电源连接器、发热器、蒸汽感应控制器和防干烧温控器等零部件组成,壶体与电源分体结构,烧水时接通电源,水沸时自动断电,操作安全。
采用大功率加热,加热速度快,烧开一壶水只需4~5分钟,具有自动控温,水开后自动断电功能,并设置防干烧、超温双重保护。电水壶的选购及使用方法。
1.选购
现在市面上的电水壶主要有普通型电热水壶(没有控温装置)、自动控温型电热水壶、全自动带气压供水装置的电水壶(水沸后可自动切断电源,或自动保温)三种,如果家庭人口少,而且又喜欢经常泡茶,煮咖啡、可可、牛奶等饮料的消费者。
最好选择单层或双层式普通电水壶或自动控温型电水壶;如果家中人口多,可以选择自动型或全自动带气压供水装置的电水壶。普通电水壶结构简单,售价便宜,容易维修,但使用不方便,水沸后需人工拔下电源插头,切断电源。
自动控温型电水壶、全自动带气压供水装置的电水壶,售价比较高,维修困难,但水沸后能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能自动保温,不需要人工操作和看管,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2.使用
在使用电水壶时,必须先装水,后通电,切忌先通电,后装水,向壶内注水至少应高于发热器最高表面几毫米,但不能超过规定的最高水位线。
不可用电水壶煮带酸、碱、盐成分的东西,以免壶体和发热器遭到腐蚀。而且还要经常除去电加热器上的水垢或其他污渍,否则会影响电热器的热效率和使用寿命。电水壶不用时,要放在干燥处,以免受潮而降低安全性能。
风冷热泵机组是由压缩机——换热器——节流器——吸热器——压缩机等装置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冷媒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载系统内循环流动。它在压缩机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温度高达100℃),它进入换热器后释放出高温热量加热水,同时自己被冷却并转化为流液态,当它运行到吸热器后,液态迅速吸热蒸发再次转化为气态,同时温度下降至零下20℃——30℃,这时吸热器周边的空气就会源源不断的将低温热量传递给冷媒。冷媒不断的循环就实现了空气中的低温热量转变为高温热量并加热冷水过程。
风冷式热泵机组缺点:
1、冬季环境温度越低,机组供热量越小,而对用户来讲,环境温度越低,需要的供热量反而越大,特别是当冷凝器表面温度低于0℃时,此时机组必须进行除霜,而重复性的除霜不仅降低了机组的供热性能系数,并且还会造成机组出水温度的波动,相关文献显示除霜损失约占热泵总能耗损失的10%左右;夏季情况则相反,环境温度越高,用户需要的制冷量越大,而此时机组的制冷量反而要降低。因此风冷式热泵机组的制冷制热系数都偏低。
2、在选择风冷热泵机组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蓄冷(热)符合。一般公共建筑,空调设备往往是间歇运行,白天运行、夜间关闭,这样在第二天运行时,由于建筑物的蓄冷(热),房间温度需要运行一定的时间后才达到设定值,如果要求算端着一时间,在选择祭祖时就要考虑蓄冷(热)符合,与预冷(热)时间有关,一般冷(热)时间按2~3h考虑。
3、安装风冷式热泵机组是,其周围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空间,以防止机组排出的空气又从机组的进风口吸入,从而造成机组冷凝压力不正常上升(冬季蒸发温度出现不正常的下降),使机组制冷(热)性能恶化。
4、当机组露天设置在建筑物屋顶时,必须考虑台风或强风的防护。沿海地区以及有很强季节风的地区,当采用侧吹风风冷热泵机组,并且台风或强风正面吹向机组出风口时,机组的出风量会减少,从而造成冷凝压力上升,直至高压保护开关将机组关闭,同时强大的逆向压力可能使运行中的风机受损。
5、当机组用于冬季有雪地区时,积雪可能对机组造成一系列危害。其一是当机组间歇运行时,积雪可能将进风口堵塞,这是因为风冷热泵机组所用的轴流风机风压较小,所以当风机再次启动时,可能无法将积雪吹散;契尔氏机组上部的积雪融化时,可能在机组四周和空气热交换器表面形成冰凌,使机组除霜时都无法除去;其三是如果机组下部未设支架,积雪可能将机组下部覆盖,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
6、COP=2.57~3.8,偏低的能效比。
7、风冷式热泵机组体型较大,占地面积大,同时室外机噪声较高,并存在热岛效应,使得外界局部空间环境条件恶化。
注:噪声≈80dB,每增加一台增加3dB,故台数不宜超过5台,适用于200~10000㎡的建筑物,不宜在大型空调工程中使用。
8、压缩机工况变化范围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全负荷时,风冷式冷水机组冷凝温度高,故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压缩机需要较大的功率,但是空调负荷在整个夏季的分布式是不均匀的,所以机组在最大负荷下运行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取决于室外干球温度。在一天之内,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的变化比湿球温度要大得多,在干旱地区甚至可以达到15℃—16℃,所以可以认为风冷式机组的冷凝温度当室外干球温度下降时随之下降。
9、外界气温较低时冷却水温度很低,此时开机运行会发生低压故障:机组运行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预热,冷冻油温度低,制冷剂没有充分分离,就会发生低压故障。故冬季风冷式热泵机组无法正常运行,在室外温度低于-8℃时,机组效率极低,甚至无法开机。。
10、风冷式机组的初投资低但单位制冷耗电量要高,但风冷机组的年度综合费用与水源热泵机组基本持平或稍低,当年运行时间较长时水源热泵机组更经济。
水源热泵是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热泵形式,它是以水(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甚至是城市污水等)作为冷热源体,通过输人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或高温位的能量转移,在冬季利用热泵吸收其热量向建筑供暖,在夏季热泵将吸收到的热量向其排放,实现对建筑物的供冷。其工作原理大都是通过外部管道及阀门的切换来实现冬夏工况的转换,夏季空调供回水走蒸发器,水源水走冷凝器,冬季空调供回水走冷凝器,水源水走蒸发器。
水作为能源载体十分廉价,具有量大面广、无处不在、清洁可再生、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的特点。
在我国华北地区,它在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这种温度特性使得水源热泵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出许多,因此可以节约能源和节省运行费用。另外,水源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制冷,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和空调两套装置或系统可应用于各种建筑中。
水源热泵的优点
1、高效节能
水源热泵是目前空调系统中能效比(COP值)最高的制冷、制热方式,理论计算可达到7,实际运行为4~6。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体温度为18~35℃,水体温度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从而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水源热泵消耗1kW.h的电量,用户可以得到4.3~5.0kW.h的热量或5.4~6.2kW.h的冷量。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其运行效率要高出20~60%,运行费用仅为普通中央空调的40~60%。
2、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地表的部分的河流和湖泊以及海洋。地表土壤和水体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地下的水体是通过土壤间接的接受太阳辐射能量),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的相对的均衡。这使得利用储存于其中的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或地能成为可能。所以说,水源热泵利用的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3、节水省地
以地表水为冷热源,向其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消耗水资源,不会对其造成污染;省去了锅炉房及附属煤场、储油房、冷却塔等设施,机房面积大大小于常规空调系统,节省建筑空间,也有利于建筑的美观。
4、环保效益显著
水源热泵机组供热时省去了燃煤、燃气、然油等锅炉房系统,无燃烧过程,避免了排烟、排污等污染;供冷时省去了冷却水塔,避免了冷却塔的噪音、霉菌污染及水耗。所以,水源热泵机组运行无任何污染,无燃烧、无排烟,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和烟尘,不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非常友好,是理想的绿色环保产品。
5、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热和供冷要求的建筑物,水源热泵有着明显的优点。不仅节省了大量能源,而且用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供热和供冷的要求,减少了设备的初投资。其总投资额仅为传统空调系统的60%,并且安装容易,安装工作量比传统空调系统少,安装工期短,更改安装也容易。
水源热泵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小型的水源热泵更适合于别墅、住宅小区的采暖、供冷。
6、运行稳定可靠,维护方便
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变动,水体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采用全电脑控制,自动程度高。由于系统简单、机组部件少,运行稳定,因此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7、符合国家政策,获得政策性支持
国家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又把大力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领域的优先发展主题。从国家立法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予以强力推动。
日前,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发文《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25%以上,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50%以上,这为我国水源热泵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强劲的动力。
是合资发动机。
1、东风风神2018款AX7的1.6T发动机来自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代号10UF01 5G02,发动机的生产厂家是合资企业。
2、2018年最新改款东风风神AX7的低配版依然是东风自家的1.4T发动机配置,只是型号从DFMA14T变成了DFMA14TD,最大功率从103kW小幅提升到105kW,不过百公里综合工况油耗从7.6L到7.3L的减少还是非常明显。
3、而现款AX7另外两款来自PSA的2.0L和2.3L自然吸气发动机将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全新的1.6T发动机,当看到发动机出自神龙汽车公司的10UF01 5G02型号时,就知道这仍然是一台来自法国PSA的发动机,带有THP缸内直喷技术,最大功率123kW,最大扭矩245Nm,完全媲美之前的2.3L机型。
4、但是百公里油耗仅为7L,比起之前2.3L发动机的9.5L成绩,可谓在燃油经济性表现方面有质的改变。实际上可以看到,这个成绩比起东风自家的1.4T动力也要更具燃油经济性,这也体现了合资品牌在动力技术方面的领先性。
扩展资料:
1、发动机气门驱动机构采用液压支承滚珠摇臂式结构,与现在一般汽油机上普遍采用的液压挺杆式气门驱动机构相比,这种新颖的气门驱动机构具有摩擦扭矩相对较小的优点,因此所需的驱动力亦小,从而可有效减小发动机功耗,降低油耗。
2、为有效地减轻整车重量,1.4升汽油机采用铝合金缸体,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轻量化效果。
3、采用专用材料和经特殊工艺加工的塑料进气管代替传统金属进气管,不仅收到轻量化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小进气管壁阻力,提高进气效率,增大发动机功率。
4、采用先进工艺加工的涨断式连杆,利用专用涨断设备将加工完毕的连杆大头孔涨断,而不是原先采用的锯开,磨削工艺。这样可利用涨断连杆锯齿状“哈夫”面,确保绝对准确的紧固定位,从而减小摩擦力和延长连杆使用寿命。
5、采用热套式凸轮轴,与原凸轮轴相比,不仅可以使凸轮轴重量减轻,还可以达到更高的凸轮型线精度和更精确的配气正时。
6、油门采用电子控制装置,亦称E-GAS电子油门,这种控制装置能统一协调并合理管理汽车各工况对发动机扭矩和输出功率的瞬时要求,如驾驶员加速行驶、超车、启动空调等,可使得发动机在每一工况点的运转状态始终处于最佳范围,既能满足低排放、低油耗要求,又可使整车行驶性能实现优化。
7、改进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布置位置,可有效地降低充入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和提高进气密度,使发动机在充气效率得以提高的基础上输出更大功率。具体改进是将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布置在发动机前端模块左侧,冷却水箱之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风风神AX7
如果是电机润滑脂冻住了可以用加热的办法 如果是整体被冰冻住了一般就是先除冰 然后更换电机的润滑脂。
防冻方法如下:
1、将水泵内的水排空,运用时再加水。避免水泵结冰冻裂水泵。
2、假如水泵结冰,运用热水或者开水倒入水泵内化冰。或者加热水泵外壳。
3、运用井下泵。将水泵放入井下,普通井下水泵离空中深,不会结冰。
4、采用保温型水,将保温层参加蒸汽或者热——以防水泵结冰。
5、采用非自吸离心泵。运用时,参加水即可。
扩展资料:
自动吸水泵电机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1、接通电源后泵仍然不工作。
有可能是因为电源插头或线路带动不起来、短路等原因造成。
2、不好启动或启动时有噪音。
检修时可用小竹片拨动风叶,如果电机可正常运转,说明是启动绕组损坏,应更换相同容量的电容或修理启动绕组;若电机卡死,是电机和泵头的故障所致,如轴承损坏、叶轮卡死等。
3、电机能运转,但转速慢,机壳过热、有烧焦味。有可能是电机短路造成,应拆开电机视看损害的严重性修复。
自动吸水泵的使用维护方法:
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自吸泵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防止冻裂。自动吸水泵长期停用,需将泵全部拆开,擦干水分,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装好,妥善保养。
一、姆佩巴效应
人们通常都会认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时,冷水结冰快。事实并非如此。1963年的一天,在地处非洲热带的坦桑尼亚一所中学里,一群学生想做一点冰冻食品降温。一个名叫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学生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后,准备放进冰箱里做冰淇淋。他想,如果等热牛奶凉后放入冰箱,那么别的同学将会把冰箱占满,于是就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过了不久,他打开冰箱一看,令人惊奇的是,自己的那杯冰淇淋已经变成了一杯可口的冰淇淋,而其他同学用冷水做的冰淇淋还没有结冰。他的这一发现并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相反在为他们的笑料。姆佩巴把这特殊现象告诉了达累萨拉姆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斯博尔内博士。奥斯博尔内听了姆佩巴的叙述后也感到有点惊奇,但他相信姆佩巴讲的一定是事实。尊重科学的奥斯博尔内又进行了实验,其结果也姆佩巴的叙述完全相符。这就确切地肯定了在低温环境中,热水比冷水结冰快。此后,世界上许多科学杂志载文介绍了这种自然现象,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姆佩巴效应"(MpembaEffect)。
二、姆佩巴效应的历史
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事实已被知道了很多个世纪。最早提到并记载此一现象的数据,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亚里斯多德,他写道:
"先前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因此当人们想去冷却热水,他们会先放它在太阳下..."
但在20世纪前,此现象只被视为民间传说。直到1969年,才由Mpemba再次在科学界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实验证实了Mpemba效应的存在,但没有一个唯一的解释。
大约在1461年,物理学家GiovanniMarliani在一个关于物体怎样冷却的辩论上,说他已经证实了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他说他用了四盎司沸水,和四盎司未加热过的水,分别放在两个小容器内,置于一个寒冷冬天的屋外,发现沸水首先结冰。但他没能力解释此一现象。
到了十七世纪初,此现象似乎成为一种常识。1620年培根写道"水轻微加热后,比冷水更容易结冰。"不久之后,笛卡儿说"经验显示,放在火上一段时间的水,比其它水更快地结冰。"
直至1969年,那已是Marliani实验500年之后,坦桑尼亚中学的一个命叫Mpemba的中学生再发现此现象的故事,被刊登在《新科家》(NewScientist)杂志。这个故事告诉科学家和老师们,不要忽视非科学家的观察,和不要过早下判断。
1963年,Mpemba正在学校造雪糕,他混合沸腾的牛奶和糖。本来,他应该先等牛奶冷却,之后再放入冰箱。但由于冰箱空间不足,他不等牛奶冷却,就直接放入去。结果令他很惊讶,他发现他的热牛奶竟然比其同学的更早凝固成冰。他问他的物理老师为什么,但老师说,他一定是和其它同学的雪糕混淆了,因为他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当时Mpemba相信他老师的说法。但那一年后期,他遇见他的一个朋友,他那朋友在Tanga镇制造和售卖雪糕。他告诉Mpemba,当他制造雪糕时,他会放那些热液体入冰箱,令他们更快结冰。Mpemba发觉,在Tanga镇的其它雪糕销售者也有相同的实践经验。
后来,Mpemba学到牛顿冷却定律,它描述热的物体怎样变冷(在某些简化了的假设下)。Mpemba问他的老师为什么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这位老师同样回答是一定Mpemba混淆了。当Mpemba继续争辩时,这位老师说:"所有我能够说的是,这是你Mpemba的物理,而不是普遍的物理。"从那以后,这位老师和其它同学就用"那是Mpemba的数学"或"那是Mpemba的物理"来批评他的错误。但后来,当Mpemba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尝试用热水和冷水做实验时,他再一次发现:热水首先结冰。
更早时,有一位物理教授Osborne博士访问Mpemba的那间中学。Mpemba问他这个问题。Osborne博士说他想不到任何解释,但他迟些会尝试做这个实验。当他回到他的实验室,便叫一个年轻的技术员去测试Mpemba的实验。这位技术员之后报告说,是热水首先结冰,又说:"但我们将会继续重复这个实验,直至得出正确的结果。"然而,实验报告给出同样的结果。在1969年,Mpemba和Osborne报导他们的结果。
同一年,科学上很常见的巧合之一,Kell博士独立地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Kell显示,如果假设了水最初是透过蒸发冷却,和维持均匀的温度,这样,热水就会失去足的质量而首先结冰。Kell因此表明这种现象是真的(当时,这现象在加拿大城市是一个传闻。),而且能够用蒸发来解释。然而,他不知道Osborne的实验。Osborne测量那失去的质量,发现蒸发不足以解释此现象。后来的实验采用密封的容器,排除了蒸发的影响,仍然发现热水首先结冰。
三、对姆佩巴效应的各种解释
什么是Mpemba效应?有两个形状一样的杯,装着相同体积的水,唯一的分别是水的温度。现在将两杯水在相同的环境下冷却。在某些条件下,初温较高的水会先结冰,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这样。例如,99.9℃的热水和0.01℃的冷水,这样,冷水会先结冰。Mpemba效应并不是在任何的初始温度、容器形状、和冷却条件下,都可看到。
一般人会认为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还有人会试图去证明它不可能。这种证明通常是这样的:30℃的水降温至结冰要花10分钟,70℃的水必须先花一段时间,降至30℃,然后再花10分钟降温至结冰。由于冷水必须做过的事,热水也必须做,所以热水结冰慢。这种证明有错吗?
这种证明错在,它暗中假设了水的结冰只受平均温度影响。但事实上,除了平均温度,其它因素也很重要。一杯初始温度均匀,70℃的水,冷却到平均温度为30℃的水,水已发生了改变,不同于那杯初始温度均匀,30℃的水。前者有较少质量,溶解气体和对流,造成温度分布不均。这些因素会改变冰箱内,容器周围的环境。下面会分别考虑这四个因素。
1.蒸发——在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的过程中,热水由于蒸发会失去一部分水。质量较少,令水较容易冷却和结冰。这样热水就可能较冷水早结冰,但冰量较少。如果我们假设水只透过蒸发去失热,理论计算能显示蒸发能解释Mpemba效应。这个解释是可信的和很直觉的,蒸发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然而,这不是唯一的机制。蒸发不能解释在一个封闭容器内做的实验,在封闭的容器,没有水蒸气能离开。很多科学家声称,单是蒸发,不足以解释他们所做的实验。
2.溶解气体——热水比冷水能够留住较少溶解气体,随着沸腾,大量气体会逃出水面。溶解气体会改变水的性质。或者令它较易形成对流(因而较易冷却),或减少单位质量的水结冰所需的热量,或者改变沸点。有一些实验支持这种解释,但没有理论计算的支持。
3.对流——由于冷却,水会形成对流,和不均匀的温度分布。温度上升,水的密度就会下降,所以水的表面比水底部热—叫"热顶"。如果水主要透过表面失热,那么,"热顶"的水失热会比温度均匀的快。当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时,它会有一热顶,因此与平均温度相同,但温度均匀的水相比,它的冷却速率会较快。虽然在实验中,能看到热顶和相关的对流,但对流能否解释Mpemba效应,仍是未知。
4.周围的事物——两杯水的最后的一个分别,与它们自己无关,而与它们周围的环境有关。初温较高的水可能会以复杂的方式,改变它周围的环境,从而影响到冷却过程。例如,如果这杯水是放在一层霜上面,霜的导热性能很差。热水可能会熔化这层霜,从而为自己创立了一个较好的冷却系统。明显地,这样的解释不够一般性,很多实验都不会将容器放在霜层上。
最后,过冷在此效应上,可能是重要的。过冷现象是水在低于0℃时才结冰的现象。有一个实验发现,热水比冷水较少会过冷。这意味着热水会先结冰,因为它在较高的温度下结冰。但这也不能完成解释Mpemba效应,因为我们仍需解释为什么热水较少会过冷。
在很多情况下,热水较冷水先结冰,但并不是在所有实验中都能观察到这种现象。而且,尽管有很多解释,但仍没有一种完美的解释。所以,姆佩巴效应仍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