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自吸泵 > 正文

壮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

彪壮的果汁
阳光的羊
2023-01-20 06:14:51

壮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

最佳答案
笨笨的烤鸡
老迟到的外套
2025-10-01 22:44:32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壮族服饰大部分与汉族相同,只是在壮族聚居的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的山区仍比较传统,多为自纺自织自染的深青色衣料,妇女多穿无领、左袄上衣,下着宽脚裤或褶裙。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头上喜欢包着方形的黑帕,而西北部壮族妇女则在衣服上绣花滚边,腰间束绣花围腰,着绣花鞋,喜欢戴银首饰。男子多着对襟无领上衣,下穿宽脚裤,有的用布帕缠头,现年轻人服饰与汉族相同。

饮食方面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喜欢吃腌制的酸食,有的以生鱼片为佳肴,节庆时喜欢用糯米做五色饭或各种糕点,部分地区还有嚼食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俗。

居住:壮族住房过去主要是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楼房(分为全栏式和半栏式)和三开间的平房,近年来逐渐以砖瓦房替代。

婚俗:婚前男女恋爱自由,一般通过赶歌圩对歌、抛绣球、打木槽等形式建立感情,双方同意后即请媒人说合,部分地区有招婿上门的习俗。

丧葬:农村一般实行土葬,部分地区有停棺葬或检骨再葬的习俗。

禁忌:农历正月初一不杀生;部分地区青年妇女不吃牛肉和狗肉;妇女产后三天内(有的地方七天)忌外人来访;妇女生产未满月不能到别人家串门。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548.96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壮文方案》,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解放后称“僮”。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人民曾多次发动反封建、反压迫的农民起义,广西桂平金田村是太平天国的发生地。1929年12月到1932年,在广西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解放后,1952年12月9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春改为自治州。1958年3月5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4月1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62年9月26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日常食俗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粳米、糯米还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节庆的必备食品。玉米也有机玉米与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元宵、色味俱美。甜食是壮族食俗中的又一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节庆、礼仪食俗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风味。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祭祀食俗 壮族过去信仰多神,崇拜自然,认为万物有灵,如果村寨中有一棵参天大树,往往被视为全村的保护神而加以崇拜,谁家有人病重必定要到树前烧香焚纸,祈求保佑;村后有个悬崖龙洞也被认为是显灵圣地或鬼神栖息之所,而常去焚香超度,祭鬼消灾。更多的是祭土地神,壮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寨都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立一土地庙,每逢过节或是平时杀猪,都要以整煮猪头去那里超度一番,若做烤猪则抬着整猪前去敬祭。家神更是每节必祭,摆上酒、肉、整鸡等供品,祭罢方能食用。一年之中最大的祭祀活动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过中元节时,家家都要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祭祖、祭鬼神,以求免除灾祸。牛魂节祭牛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有的地方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这天,各家都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给耕牛吃。过去,桂西南一带壮族要在霜降节杀鸡宰鹅,做糍粑,蒸糯米饭,聚集在玉音庙宇供祭。相传霜降节是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的节日,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典型食品 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有:①马脚杆,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腊肉丝及其他调料制作而成,形壮如马脚得名;②鱼生,过去是壮族节日或待客的上肴;③烤乳猪,壮族名菜,用小猪烤制而成;④五色糯米饭,也称花糯米饭、五彩糯米饭,用优质糯米和各种植物色素或食用色素蒸制而成,是壮(瑶)族传统节令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逢节日,亲朋之间都要相互赠送五色糯米饭,以表示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愉快幸福, 成品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强身的功效;⑤宁明壮粽,壮族春节特制传统食品,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以广西宁明一带的粽粑最具特色,故名,居住在广西西靖西岳圩、湖润一带的壮族,每逢春节也有吃这种大粽粑之习,当地称“风莫饭”。相传吃风莫饭之习,始于北宋,常在春节前几天开始制作。做好的宁明壮粽年初一时用以祭祀祖先;⑥状元柴把,用卤熟的鸭肉等经韭菜捆扎而成。⑦白切狗肉,广西壮族名菜,用狗肉煮熟拌以佐料而成,朋友聚会,有时仅凭此一菜猜拳叙饮,故有戏称:“独脚菜”(壮族有吃狗肉的习惯);⑧壮家酥鸡,广西中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以鸡为主要原料,经炸后再加工而成,是壮家逢年过节常备菜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⑨清炖破脸狗,云南壮族传统名菜,用破脸狗肉放入砂锅内隔水炖熟而成。(破脸狗:又名围子、花白脸,全身毛以黑白两色组成,头部黑白纹路突出,故名破脸狗,属山中小野兽);⑩龙泵三夹,广西西北部地区壮族传统名菜,壮族有用猪小肠酿进猪血制成的食品称“猪龙泵”;用猪龙泵配上猪肝、猪粉肠制成冷盆菜,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因而得名。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当地办喜庆筵宴的压席菜。此外还有豆腐肴,广西河池地区壮族流行菜,也是仫佬族、毛南族的风味菜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最新回答
任性的小蚂蚁
陶醉的书本
2025-10-01 22:44:32

1、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的南岸,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洪水位21.69米时,湖长170.0公里,平均宽度17.3公里,雨季时面积达3914km²,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149.6×108立方米。

2、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的长江中游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积在枯水期约有2625km²,洪水期为3900多平方公里,湖区总面积达18000km²。

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跨湖南湖北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3、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

4、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区总面积为1576.9km²。

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入洪泽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是我国平原水库型湖泊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5、巢湖

巢湖,古称南巢。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地处安徽省合肥市,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面积769.5km²。有杭埠河、丰乐河、上派河、南淝河、柘皋河等注入,湖水经裕溪河入长江。有蓄水、灌溉之利,并以产银鱼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淡水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鄱阳湖

虚拟的毛豆
完美的帅哥
2025-10-01 22:44:32
以下内容为百度百科,看不清楚的话去这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0042.htm

——————————————————————————————————

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网套两只,橡皮筋两根,玻璃弹珠一颗,乒乓球一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珠,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2、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吸湿性较好的白纸,小块香皂,一支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后放在饮料罐里,盛上适量的水后把装了香皂碎片的饮料罐放在炉上加热,等香皂融化,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白纸,晾干就成了香皂纸。

编辑本段3、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作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上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4、自制手电筒

材料: 1. 废弃易拉罐 2.后瓦楞纸 3. 两节1号电池 4. 塑料盖一个 5. 灯泡一个 6. 导线一段 具体制作方法是: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一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导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触。到这里一次性手电筒就做好了。使用时,用大拇指把从侧壁穿出的导线按在从拉罐无油漆的焊缝上,手电筒就会发光,大拇指离开导线跳起,手电筒就灭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制太阳灶

首先要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然后再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出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成90°的直角,之后各留5厘米即可。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然后再将一根细竹签的两头削尖,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该装置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耐心调节竹签长度,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编辑本段6、自制指南针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用途,它是根据磁学原理制作的。 取三合板一块, 锯一直径为120毫米的底板。把表面和边缘用砂纸磨光。在一张铅画纸上标好符号,按尺寸把盘面剪下,贴在底盘下,取一枚大头针或缝衣针,从底盘背面中心穿过,将尖头露出盘面做轴。根据尺寸把一块白铁皮剪成指针形状,并钻一个直径2毫米的孔,把一颗纽扣固定在指针上。用一块永久磁铁触指针数次,使指针磁化。最后,把指针放在轴上。注意哪头指向北,就这头涂成红色。

编辑本段科技小制作的特点

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小”字。“小”在哪里呢? (1)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做几个零件,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小学生可以掌握。 (4)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家庭负担。 (5)见成果快。不少项目只要一天、半天就可以做成,这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容易推广普及。 2.活动形式 (1)开设科技课,使学生普遍受到科学教育,并辅导学生制作。 (2)建立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制作。 (3)鼓励学生自己选题,独立完成小制作,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 3.活动内容和辅导方法 (1)依照图纸、说明,或印制好的材料进行制作。 (2)以培养创造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的科技小制作。主要以制做儿童喜爱的玩具为主,有下列几种形式: ①教师介绍一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去创新制作。如“小鸡吃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抽拉玩具,抽拉时两只鸡头运动方向一致或相反,是由于杠杆力点、支点的位置不同。学生在了解道理之后,各自设计、制作了许多新颖的杠杆抽拉玩具,如我坐火箭去太空、小猫钓鱼、打乒乓球、过峡谷等。 ②变废为宝的科技小制作。教师利用实物讲解如何利用废旧钟表的齿轮和废旧玩具设计制作新的玩具。有些学生受到启发,自己完成了构思新颖、质量较高的活动玩具,如手操纵电动旱船、电动碰碰车、机器人、滑稽人跳舞、猫头鹰和老鼠等。 ③专题科技制作竞赛。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专题要求,各班学生人人设计制作,班内选拔出代表队,再进行年级竞赛。如一次四、五、六年级进行风力车比赛。我们规定赛车的轮子必须是用厚纸自制的,不能用现成轮子或其他代用品,其他大小、重量、样式不限。又一次进行橡皮筋动力车比赛,只限定必须用统一规格和长度的橡皮筋,其他不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制作的赛车多种多样,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4.注意事项 (1)要按年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兴趣爱好分开档次,选择不同的制作内容。低年级要选择很容易制作成功的内容,如小降落伞;中、高年级则要从难度上有所提高。 (2)要提倡创新。 (3)不包办代替。 (4)强调制作中要注意安全。

细心的毛衣
潇洒的鞋子
2025-10-01 22:44:32
拾蛋器

我家是养鸭专业户,爷爷每天要在水塘边拾几百只鸭蛋.蹲下去,站起

来……把爷爷累得腰酸腿疼.为了减轻爷爷的劳动量,我经过好多次试验,

设计了拾蛋器,爷爷不用猫腰,就可以把蛋拾起来,装入箩筐里.

找一节长25厘米左右,直径比鸭蛋直径略大的竹筒,一端被竹节封死,

另一端锯成斜口.沿着竹筒圆端面,把下部的1/4锯掉.再把一个木柄装在

竹筒侧面.制作即完成了.

使用的时候,把竹筒平放在地面,斜口向着鸭蛋,把蛋撮入筒内.一次

可撮起五只蛋,装入筐内.

彭彩艳

自动喂鸡器

在帮妈妈喂小鸡的过程中,我发现给鸡添饲料也是一门学问:添多了,

吃不完,鸡会上去乱踩乱刨,浪费饲料添少了,鸡会挨饿.要是有自动添

食的食槽就好了,吃多少自动添多少,吃饱了就不添了.

根据这种设想,我设计了自动喂鸡器(如图):饲料放在上面长方形的

料箱里,料箱的底和食槽由一块铁皮弯成,料箱的底和前侧板间有一条刚能

漏下粮食的缝隙.鸡啄食的时候,食槽振动,饲料就从缝隙不断落下,补充

食槽里的饲料.停止啄食,饲料也不往下漏了.

朱德镌

自动喂水器

这种喂水器构造简单,家禽,家畜喝水很方便.

像右图那样,在水槽边上钉一根立柱,立柱上钉两个铅丝弯成的瓶夹子.

先往水槽里倒些水,再将瓶装满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瓶子倒过来放在夹

子上,让瓶口正好挨着槽里的水面.松开手指,瓶里的水并不会流出来,这

是大气压在起作用.小鸡去喝水,槽里水面下降到脱离瓶口的时候,空气就

会由瓶口进入水瓶,水就会流到槽里一些.当槽里的水面和瓶口齐平的时候,

水又不流了.这就是一个能自动添水的喂水器.

如果要给家畜喝水,可以像左图那样,制一个大的喂水器.但是要注意

的是,墙后的水桶盖必须盖严,不能有漏气的地方.

王军

自动虹吸管

给鱼缸换水最方便的办法是用虹吸管把旧水吸出,再注入新水.以前,

往虹吸管里注水要用口吸,或在虹吸管内加上活塞,这两种方法都不方便.

于是,我设计了自动虹吸管.

自动虹吸管如图所示.在一段乳胶管(或塑料管)的下端,装一个用塑

料药瓶改制的筛罩,管的上端装上一个皮球改制的气囊.皮球上有两个孔,

一孔内装自行车内胎上的气门管,再把乳胶管套在气门管上另一孔作出水

孔.

使用时,先把出水孔用手指堵住,把皮球捏瘪,把筛罩那端浸入水中,

慢慢放松皮球,等水吸满乳胶管时,把出水孔一端下垂,水就自动流出来了.

李晨

磁性拌草棍

过去,生产队有一头牛病死了,从胃里取出不少铁东西.实行责任制后,

我家喂了一头牛.每次喂牛,爸爸都要精筛细挑,把草料里的铁钉,铁丝,

铁屑挑出来.

误吃铁东西有这么大危害,怎样才能把它们很快捡干净呢 我在拌草棍

的下端装上一块舌簧喇叭上的磁铁,一边拌草一边就把草料中的铁东西都吸

住了.我给它取名叫磁性拌草棍.

杨建安

让猫狗怕小鸡

我们队里有几户人家养了猫和狗.它们一看见小鸡就抓来吃.1981年有

一户买了300多只小鸡,不到20天,全都被狗和猫吃掉了.我家也有小鸡,

还养了猫和狗.猫和狗不吃小鸡,还有点怕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最初,妈妈买了小鸡,也不敢放在地上,而是装在篮子里,吊在高处的

钩子上.我上学的时候,看到一群蜜蜂,就想:人比蜜蜂大,却怕蜜蜂,就

是因为怕挨蛰.我们不会想个法子来吓一下狗和猫,让它们怕小鸡吗!

我右手抓起一只小鸡,让鸡头从虎口伸出来,拇指和食指捏着一根针,

针尖比鸡的嘴长一点点.然后把猫狗抓来,用藏在鸡头下的针去扎猫和狗的

嘴和鼻子,扎上十几次,连续扎了三四天.哈!真有效!猫和狗看到小鸡就

怕,不但不敢扑小鸡,还给小鸡让路.猫和狗在吃食的时候,小鸡去抢着吃,

猫和狗一见小鸡来到碗前,就躲开了.

臧荣华

翻板捉鼠缸

经过多次试验,我设计了一个捉拿老鼠的好方法.

找一个深一点的水缸(水桶也可以).用三合板或其他薄板,锯成直径

比水缸内径小5毫米左右的圆片,圆片中线固定一根比水缸外径长一些的细

棒,做为翻板.翻板的材料越轻越好.

翻板做好后,将细棒两端头搭在缸口,翻板的一边也搭在缸口,使板面

与缸口平行.使翻板能在缸口翻动自如.

使用的时候,水缸里放少许水翻板不搭在缸口上的那边固定少许老鼠

爱吃的食物.只要贪食的老鼠踏上翻板,必定逃脱不了淹死的命运.

张逮湘

沉砂器

我们学校用水泵抽水,可是抽了一会儿就不上水了,我们科技小组把水

泵拆开一看,原来井水带上来的砂子积在水泵里,把叶轮卡住不动了.

为了防止砂子流入水泵,我们在叶轮前装一层纱罩.不料,抽了一会儿

水以后,又不上水了,原来是砂子把纱罩前边的管道堵死了.

最后,我们在纱罩前边装上一根垂直向下的管子,管子下端用盖子密封,

制成了这个沉砂器.随水抽上来的砂子被纱罩挡住后,自动进入下边的管子

里.这样,水泵终于正常工作了.

崔成华

提水车

你们能提起一大桶水吗

我能!找六根结实的木棍和两只轴轮(其他轮子也可以),按图装辆提

水车.在车的头部挂一只铁钩.提水的时候,把水桶吊在钩子上,用手推着

车子走就行.这种车还可以用来运煤或其他的东西,并不费力.

提水车利用了杠杆原理.

郭 灏

水位报警器

爸爸在苗圃地照管抽水机.抽水机房在坡下,水池在高坡上,离得远远

的.在机房根本看不见水池里的水满了没有,所以常常要跑到水池边去查看.

为了免得来回跑动,我帮爸爸设计了一个水位报答器.

如图,把带有触片的方木固定在水池边上,带有电铃,电源,电闸的木

板固定在机房里.抽水的时候,合上闸刀,水抽到一定的水位,铁丝上的触

片随着浮子的浮力上升,与固定的触片相接,电路接通,机房里的电铃一响,

就知道水池里的水满了.

不抽水的时候,把闸刀拉开.

钟永平

稻田灌水水位控制器

为了夺取水稻丰收,管水员常常要根据水田情况给稻田灌水.我们根据

浮力和杠杆原理,设计了这个水位自动控制装置.把它装在稻畦闸口的位置

上,只要打开闸门,根据需要的水位调好浮筒,就可以放心地放水了.等到

水位达到要求,它会自动关闭闸门,停止灌水.

装置如图所示,闸门用牵绳拉开,再把制动杆提起来别住活栓,就可以

灌水了.如水位达到预定高度,将浮筒托起,杠杆将制动杆向下压,释放活

栓,闸门就被橡筋拉下来,关住进水口.

江西省奉新县城镇小学科技小组

不沉的水桶

在我农村老家的门口有眼井.打水的时候,常常有人把水桶掉到井里去,

费好大的劲才能捞上来.我想啊,想啊,有了!可以做一只双层底的水桶.

双层底之间有个空间,使它不进水.这样的桶掉在井里,就能浮在水面上,

捞起来很方便.双层底空间的大小,应该使水桶盛水重量大于铁桶本身的重

量.

张晓歌

带阀门的提水桶

打井水的时候,要摆动井绳使桶倒过来.有时候摆动半天桶也不倒,真

急人.

我想了一个办法,在提水桶的桶底开一个比鸡蛋大些的洞,洞口盖一块

较厚的胶皮,胶皮一边用钉子固定.这样,提水桶放到井里,水从洞口涌进

桶.桶里水满了,向上一提,水的压力把胶皮压了下去,盖住洞口,就好比

在桶底装了阀门一样.

这种水桶专门作提水用,省时又省力.

沈文华

磁铁找桶

水桶掉在深井里,很难打捞.

如果水桶是铁的,可以用绳子拴一块磁铁放下井去,转上几圈,就可以

碰到铁桶,然后吸在桶上.根据磁铁指示的位置,再把捞钩放下去,就可以

大大缩小搜寻的范围,很容易就把桶捞上来了.

郑阿涛

保险辘轳

用辘轳摇水,万一脱手,辘轳把很容易打伤手臂.

我给辘轳装上了图示的防倒转齿牙,就不会倒转了.放水斗时,只要把

绊牙搬上去就可以了.

田永丽

风车绕线

我妈妈在家里做手工,常常要绕线.把一大轴"宝塔线"绕到木轴上,

真不容易啊.我看到把房间里的前后门都打开,穿堂风很大,又看到《中国

少年报》介绍了一个风力小制作,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利用穿堂风的绕线机.

做法请大家看图.

吴象枢

塑料粘合器

塑料袋或塑料薄膜用品坏了,可以自己动手修补一下.我根据塑料受热

熔化,加压粘合的道理,设计成一个简单的粘合烙铁.使用效果较好.

拿一个铜币(或小圆铁片),在圆心钻一小孔.找一段金属管(长度自

定),一端按铜币半径为深度开一条槽,槽端钻一对小孔.把铜币放进槽内,

圆心孔对准小孔,用铁丝作轴,穿过小孔,把铜币固定在金属管槽端.注意

铜币必须能在槽内滚动自如.在金属管的另一端套一段塑料管或竹管,作为

手柄.

粘补的时候,先把要修补的塑料薄膜放在桌上,上面垫一张玻璃纸,把

粘合器加热到摄氏一百度左右,用适当的压力从玻璃纸上滚过.温度高,滚

动速度要快,压力可以小一些温度低,滚动速度要慢,压力大一点.

朱清杨

聚光屏

家里灯光暗,晚上看书做作业容易把眼睛看坏.我设计了一种聚光屏,

可以增加看书地方的亮度.

取三块大小适量的薄木板(硬纸板也行),用铰链连起来.一面贴上包

香烟的锡纸.晚上看书的时候,拉开来立在桌子上.光线经过锡纸反射,就

能较集中地聚集在放书的地方.

用三面镜子像上面那样围起来,也能起到聚光作用.

郑郴

双用拐杖

我的一条腿有毛病,走路要借助拐杖.可是等车,排队站立的时候很累.

我想,别的残废人恐怕也有这种苦衷.怎么办呢 要是能随身带上折叠椅又

不加重我们的负担就好了.于是,我在自己的拐杖上琢磨开了.

经过反复考虑,画图,实验,终于设计出轻巧实用的双用拐杖(如图).

在拐杖的中间加上一块坐板,上边用合页与拐杖的双柱连接,下边用合页与

拐杖的单柱连接.叠起来是一支单拐,架起来又是一把折叠椅.

曹万渝

三腿多用梯

这架梯子只有三条腿,却有双梯,单梯和手推车等多种用途.

三腿分立,挂上下面的挺钩,就与四腿梯一样,成为双梯.将第三条腿

沿中间的合页翻上去,插上插销固定,就可以把两节梯子接起来,成了二腿

单梯.将中间合页的轴抽掉,把第三条腿拆下来,剩下的二腿梯又成为一辆

小手推车.这样设计用料省,用途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一件工具的潜力.

张中东

简易显微镜

我设计了一台简易显微镜,用的全部是废品.找一支空牙膏壳,剪下颈

部以上的那一部分,洗干净.剪一小片透明胶纸贴在牙膏壳管口上,它就是

载物台.

找一只锥子在牙膏壳盖顶正中钻一个小孔.将一只废小电珠轻轻敲碎,

取出头部的聚光玻璃球,把它嵌到小孔里,就成了目镜.把需要观察的标本

(例如蜘蛛脚)放在载物台上,盖上牙膏壳,旋动盖子(就是调整焦距),

直到可以清楚地看见物像为止.

陈平

手电筒显微镜

用硬纸板或卡片剪一个与手电筒玻璃一样大小的圆片,中心镶一个聚光

电珠中的玻璃球作镜头.像图示那样,把被观察物放在手电筒玻璃片中心,

再把一个小弹簧放在玻璃片上,上面放带镜头的圆纸片,再一起装在手电筒

头上,显微镜就做好了.

拧动手电筒头的螺丝圈,就可以调整镜头与物体的距离.手电筒灯光可

以作照明用.

李伟贤

两用垫板

做功课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尺.我想了一个办法,向同学借一把尺来,

按照尺上的刻度画在垫板上,标上数字.哈!我有了一块两用垫板了.同学

们,请你们试试看吧!

郭越峰

两用橡皮擦

做作业的时候,写错了字,做错了题,都得用橡皮擦.擦完之后,总会

留下一些橡皮渣和纸毛,只得放下笔,用手把它们拍去,挺烦人的.

"要是有把刷子多好."对!自己可以动手做块两用橡皮.把废毛笔头

拆下来,洗干净,粘到橡皮的一端.一端擦字,一端扫橡皮渣,纸毛,多好

呀.

陈晓瑜

纸 夹

老师经常印发一些讲义和复习资料,零零散散的,不但容易丢失,撕破,

而且搞得书包里乱糟糟的.

后来,我做了两种纸夹.一种是削两片薄薄的木片或竹片,中间开槽并

钻两个孔.把纸夹在木(竹)片之间,对齐木片上的孔在纸上也钻好孔,从

孔里系上橡筋或细绳就行(右图).

另一种是用铁丝弯个架子,两头用铁皮加固,装上橡筋和按扣.使用的

时候,中间夹纸,套上按扣,就成了挺好的讲义夹(左图).

扬冬群

"书 夹"

买来一本新书,平摊在桌上看,看着看着,书就自动合上了.我用墨水

瓶去压着摊开的书页,不一会儿,墨水瓶又滑了下来.

我找来四五根橡皮筋,结成一长条,大约是书高的一倍半,再用铁丝弯

个小钩子,用它来套住摊开的书页.摊开的书,再不会自动合上了.书合上

以后,我也知道已经看到了第几页.

苏尚来

黑板上挂图好办法

上课的时候,看见有的老师挂图十分困难,也非常费劲.我就在黑板上

做了一个简单的挂图器.

找两个线轴,一个固定在黑板的右上角,一个固定在黑板上方.在黑板

的右侧,一高一低分别钉上两个钉子(位置自定),下边一个钉子为第一挂

点,上边一个钉子为第二挂点.

取2米左右长的细绳(或结实的线)一根,一端拴一个小铁钩,一端拴

一条长约1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0.5厘米的木条,线要拴在木条的中间.

木条的两边等距离地各固定一把夹子.

用的时候,把细绳绕过两个线轴.铁钩先挂在第二挂点,使带有夹子的

木条降下来,把要挂的图夹好.然后,把铁钩挂在第一挂点.同学们就能清

楚地看到黑板上挂起的图了.

徐海 王祥

黑板上的线尺

我是学校黑板报的抄写员,每次出黑板报,最头痛的事要算画线打格子.

我琢磨出一种简便画线法.

在黑板四个角的墙上钉四枚小钉子,拿细铁丝(或粗一点的线)绕铁钉

围成长方形,用几根白线把铁丝上下,左右连结起来(如图).横着抄写的

时候,把左右两边铁丝上的连线上下移动竖着抄写的时候,把上下两边铁

丝上的连线左右移动.如果在黑板四周边沿(或铁丝上),对称地淡淡地标

上长度(不要影响美观),就更好了.

抄好黑板报以后,把线分别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到尽头,

以备下次再用.

康健

简易打格尺

小学生写字离不开打格.可是打格很麻烦,又往往打不匀,要是打方格,

就更费事了.

我设计的简易打格尺如图所示.一次摆好尺子,能画许多线,又快又匀.

还能打方格,长方格,田字格,用起来很方便.字母格排笔

我看到姐姐做英语练习的时候,要自己打字母格.她用尺子比着,划四

条横线才能组成一行字母格.我给姐姐想了一个办法:找了四支圆珠笔芯,

每一支用胶布缠一圈,把它们排齐,用一块很平的竹片或铁片衬在里边,裹

上三四层胶布,做成一个方便的排笔,用排笔打字母格,又快又准.使用时,

变换拿排笔的角度,还可以调整格子的宽度.

把笔的距离加宽还可以打横格,方格用五支笔芯的排笔还可以画五线

谱格.

滕小楠

自制圆规

找两支用过的圆珠笔芯(其中一支是可以写字的),三根断锯条,一根

缝纫机针,可以自己做一只小圆规.

三根断锯条放在砂轮上磨成左图的形状,取一根写不出字的圆珠笔芯,

放在微火上略烘一下,拔去铜头,把缝纫机针的大头插进去,使它固定.照

右图把两根长的钢锯条分别插到两支圆珠笔芯尾部.最后用螺丝把三根锯条

的圆洞固定在一起.不要固定得太死,能够灵活地扳动而又不松动为适宜.

将短的那根锯条扳到上面做把手,长的两根锯条就是圆规的两只脚.

樊建江

自制"椭圆规"

通常画椭圆,都是先在椭圆的两个焦点上各钉一根钉子,把一根线的两

端缠在钉子上,然后用笔画,这样很麻烦.我做了一个椭圆规,使用起来较

方便.

找两根废的圆珠笔芯,把笔尖的小圆珠捅掉,在笔芯的下端钻一小孔.

取一些薄铁皮,按图做成椭圆规的"脚"和"头".脚卷成圆筒形,里面嵌

圆珠笔芯.用螺钉把它们固定好.

用长约50厘米的光滑,结实的细线,分别从圆珠笔芯笔头的细眼里穿进

去,再从笔下端的小孔中引出.找两个小夹子,分别夹在椭圆规脚上.把线

头绕在夹子上.

画椭圆的时候,先在纸上定出焦点F1,F2,把椭圆规的两只脚压在两焦

点上,根据椭圆的大小,调整细线的长度,用笔绷紧细线,就能画出椭圆.

用圆珠笔画椭圆的话,为了防止线从笔端滑出,可以剪下一小段圆珠笔

芯塑料管,套在笔尖上.

陈东

用彩色粉笔制蜡笔

有一次停电,我点燃一支红蜡烛,在烛光下做作业.不小心把蜡烛碰倒

了,蜡油洒在桌子上,我随手拿起一截粉笔,像用粉笔吸墨水那样,去蘸掉

倒在桌上的蜡油.

第二天,我无意中用这截蘸了红蜡油的粉笔头在纸上一画,哎,颜色鲜

艳极了,比红蜡笔还好用.我想:是不是可以用粉笔浸上蜡油做蜡笔呢 我

把蜡烛放在铁碗里煮化,把粉笔放在蜡油里浸泡一下.晾凉后一试,果然很

好.可是蜡油只浸透了粉笔的表面.怎么办呢 干脆,我把粉笔放在60多度

的蜡油中用小火煮,直到粉笔不再冒气泡为止,蜡果然浸透了.

粉蜡笔非常好用,和一般蜡笔比较,它具有色彩鲜艳,涂层均匀,不易

折断,造价低廉,制作方便等优点.

张文魁

墨水输送管

从大瓶往小瓶里倒墨水,要做到一滴不漏,该怎么办呢

取一个与大瓶瓶口直径一样大的木塞(或橡皮塞).在塞子上钻两个孔,

分别插上两根细塑料管(其他的细管子也行),其中一根管子短一些,一端

高于液面,一端作吹气用另一根管子长一些,一端深深地插入墨水底部,

一端弯过来伸向小瓶瓶口,作为出水管.

这样,只要向吹气管吹气,墨水便能经出水管输送到小瓶子里去,一滴

也不会浪费.吹气管最好比出水管粗一些,这样既省力,出水又足.

赵来军

自制小量杯和小漏斗

我们科技小组做实验的时候,经常用到小量杯和小漏斗.要是我也有小

量杯小漏斗多好,在家里也可以做小实验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带刻度的塑料药瓶,啊,它的上部多像倒扣着的小

漏斗!

我用小刀把瓶子割开,哈哈,下半段正好是一个小量杯.

我又找来一个软木塞,中间开一个眼,插上一段硬塑料管,把软木塞装

在瓶口上,小漏斗就更好用了.

陈晓武

方形漏斗

漏斗的下端一般都是圆形的.用这种漏斗往瓶子里灌水或其他液体,常

常要提起漏斗,使漏斗与瓶口之间有一个空隙.否则,就会"噗噗"地直冒

气泡,液体流得很慢,甚至流不下去.

如果把漏斗下端改成方形(如图),往瓶里灌液体的时候,瓶里的气体

会沿着瓶口的空隙跑出来,不必再提漏斗了.

方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