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吸程可达多少米
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
1个标准大气压是1.013×10^5帕斯卡,就是10.13米水柱高度的压强。
再好的自吸泵,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米上部的管子里是真空。
所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自吸泵最大吸程是10.13米。
1个标准大气压只能支持10.13米高水柱。
P=ρgh(ρ液体密度,h液体高度,g≈10牛顿/千克)
101300=1000×10×h,解得h=10.13(米)
扩展资料:
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9m水柱。1标准大气压=101325 N/m²。(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根据压强公式科学家们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10^5Pa。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千克/m³,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牛/千克。于是可得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银=ρ水银gh=13.595×10^3千克/m³×9.80672牛/千克×0.76米=1.01325×10^5帕。
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大气压
1、自吸泵的吸程是自吸泵的吸入口离水的距离。自吸泵的扬程是自吸泵的出水口到管道出水的距离。
2、吸程,也叫最大自吸高度,也可以理解为自吸的程度。即微型泵在不加引水的情况下,能自动将水吸上来的最大高度,泵抽水口距离待抽液面的垂直距离。一般水源低于等于泵的摆放位置时,就需要泵有自吸能力。水泵的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离心泵的扬程以叶轮中心线为基准,分由两部分组成。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水源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做吸水扬程,简称吸程。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压上去的高度,叫做压水扬程,简称压程。即水泵扬程等于吸水扬程加压水扬程。
扬程40米的水泵压力不能低于每平方厘米0.4Mpa。也就是平常说的要有4个压力。
水泵出口压力与扬程的换算公式:H=P/r。
H:等于P出口压力/r流体重度。
其中P:泵的出口压力Pa。
r:流体重度等于密度乘g。
ρ:水的密度1000kg/m3,或抽送流体的密度。
水泵的扬程计算从水面算起。40米的扬程要求对水的压强计算方法如下因为水的比重是1,大气压强是0.1PA,要将比重为1的水提升到40米高度,根据位能原理就要有40个大气压的压强才能做到,即4PA,即每平方厘米0.4公斤的压力就能实现。
扬程
水泵的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通常用H表示,单位是m。离心泵的扬程以叶轮中心线为基准,分由两部分组成。
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水源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做吸水扬程,简称吸程;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压上去的高度,叫做压水扬程,简称压程。
即水泵扬程= 吸水扬程 + 压水扬程 应当指出,铭牌上标示的扬程是指水泵本身所能产生的扬程,它不含管道水流受摩擦阻力而引起的损失扬程。在选用水泵时,注意不可忽略。否则,将会抽不上水来。
水泵扬程=净扬程+水头损失 净扬程就是指水泵的吸入点和高位控制点之间的高差,如从清水池抽水,送往高处的水箱。净扬程就是指清水池吸入口和高处的水箱之间的高差。